中西方综合国力的最新比较_综合国力论文

中西方综合国力的最新比较_综合国力论文

中国与西方七国综合国力最新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国力论文,中国论文,最新论文,西方七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综合国力的涵义及指标体系

(一)综合国力的涵义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由资源力、经济活动力、宏观调控能力、对外经济影响力、社会发展力、外交力、军事力等综合而成。

资源力。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两个方面。

经济活动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经济建设和整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包括经济发达程度、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和生产力布局等。经济活动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石和核心部分。

宏观调控能力。是指一个国家对宏观经济的驾驭能力和驾驭技巧,包括经济调控、行政调控和法制法规的调控能力。由于行政调控和法制法规调控难以量化,而且在经济手段中也只有财政手段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进行量化分析和对比,所以本报告采用“财政控制力”来代替“宏观调控能力”指标。

对外经济影响力。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包括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份额、对国际资本的使用程度、境外投资情况等。

社会发展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发达水平和发展能力,包括社会保障的发达程度法律的完善程度、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的发达程度、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和保健程度等等。由于一个国家在教育和科技方面的发达程度、发展水平和投入程度,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和人力资源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技术的领先水平,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后劲,因此,我们特地将“教育科技力”单列出来进行比较。将其余部分的能力称为“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力”,侧重从人民生活水平(生活的富裕程度和质量高低)的角度反映社会发展能力。

外交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对外活动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为在国际事务和外交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军事力。是指保卫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防御能力,具体表现为军事装备能力、军事科研能力和指挥协调能力等。

(二)综合国力比较指标体系

进行综合国力比较,需要按照构成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配套性高、可比性强的指标体系。就目前国际、国内研究成果来看,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因此,选取指标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也不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得出的测算结果和进行国际比较所得出的结论也有较大差异。

根据研究目的,我们对所涉及的八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作了如下处理:对于军事控制力和外交力的比较,因目前尚难以量化且缺乏相关资料,我们主要采用专家意见的方式进行评价和比较;其它六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的比较,即资源力、经济活动力、科技教育力、财政控制力、对外经济影响力、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力等方面的比较,我们参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机构的比较方案和研究成果,选取了以下一些指标,构成反映综合国力的指标体系。

1.资源力

总量指标:国土面积、耕地面积、水能源储量、煤炭可开采储量、石油及天然气可开采储量、铁矿、森林覆盖率、人口数、经济活动人口数、经济活动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等。

人均指标: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能源储量、人均煤炭储量、人均石油储量、人均天然气储量、人均铁矿储量。

2.经济活动力

总量指标:GDP、谷物总产量、油料总产量、原木产量、 标准能源总产量、发电量、钢产量、水泥产量、进出口贸易总额、外汇储备、道路密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等。

人均指标:人均GDP、人均谷物产量、人均标准能源产量、 人均发电量、人均钢产量、人均水泥产量、人均能源消费量等。

3.教育科技力

教育方面:公共教育经费、大学入学率、公共教育经费占GNP 的比重等。

科技方面:百万人口平均专业技术人员数、R&D占GNP比重。

4.财政控制力:政府消费占GDP比重、中央财政支出与GDP之比、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5.对外经济影响力: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

6.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力:人均消费水平、人均蛋白质摄入量、每千人医生数、恩格尔系数、人均日卡路里摄入量、百人拥有电话数、预期寿命、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等。

根据重要程度的不同,给上述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分值和权重,然后加权计算出综合国力的总分和位次。

二、我国综合国力与西方七国的实证比较分析

总的来看,2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快速提高。与西方七国相比,目前我国综合国力低于美、德、日、法,高于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居八国综合国力排行榜第五位。影响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教育科技投入少、财政调控能力弱、人民生活水平低和对外经济影响力小等。特别是教育、科技投入少,占GDP的比重低, 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影响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壮大。

(一)资源力比较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和人口的膨胀、自然资源,特别是那些不可再生资源和虽可再生、但再生速度十分缓慢的自然资源,越来越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和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争夺资源,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目标之一。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地理跨度大、地形复杂多样、各种矿物丰富、能源储量大,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因此,综合考察,我国综合资源能力仅低于美国和加拿大,居八国资源力排行榜第三位。

国土资源:与西方七国相比,我国的国土面积和可耕地面积分别少于加拿大和美国,均居八国排行榜第二位,但人均耕地面积仅0.1 公顷,均低于西方七国。

能源资源:水能源储量丰富。1995年水电理论装机容量为592 亿亿焦耳,相当于美国、日本的10倍,法国、意大利的近20倍,德国的近50倍和英国的几百倍;煤炭可采储量为1167亿吨;石油及液化天然气可开采储量达到32.6亿吨,仅低于美国;天然气可开采储量为16700 亿立方米,低于美国和加拿大,居八国排行榜第三。

矿产资源:铁矿储藏量1990年为35亿吨纯量,低于美国和加拿大,居八国第三。

人力资源: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强,居世界首位。1997年经济活动人口达到70580万人,占总人口的57.1%, 均高于西方七国。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预期寿命从1970年的58岁延长到目前的70岁,但仍低于西方七国。人口方面的不利因素是文化素质低下,成人文盲率1997年为7%, 而西方七国的成人文盲率则近乎为零。文化素质必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提高文化素质在未来国力增强中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二)经济活动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迅速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强,无论是从经济总量上看还是用人均指标来衡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距都大大地缩小,综合经济活动能力仅低于美国、日本,居八国第三。

1.在总量方面,我国目前经济总量已超过加拿大,位于美、日、德、法、英、意之后,居世界第7位,然而1997 年按美元汇率折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9041亿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1.6%,日本的18.8%和德国的39%。

与西方七国相比,我国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钢、水泥产量居八国之首,也居世界首位,但结构矛盾,特别是钢材产品结构不合理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形成一方面必须依靠进口,一方面钢材大量积压的两难局面;发电量1997年达到11356亿千瓦时,仅低于美国,居第二位。 主要农产品如谷物、油料等居世界首位。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1.4%提高到32.9%,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迅速增强。但与西方七国比较,我国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相当于美国(66.5%)、加拿大(65.5%)、英国(65.1%)、法国(64.1%)、意大利(61.2%)等国的二分之一左右,表明我国第三产业还有相当的发展空间。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 1997 年达到1398.9亿美元,仅低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相对丰裕的外汇储备,成为我国抵御1997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冲击、保证人民币不贬值的有力武器。

2.在人均量方面,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处于较低水平。1997年人均GDP为753美元,而同期美国人均GDP为29080美元、日本为38160 美元,七国中最低的加拿大也高达19640美元,远远高于我国。 人均谷物产量1998年为368公斤,仅高于意大利和日本,居八国之六。 人均标准能源产量1995年为1070.9公斤,仅高于意大利和日本。人均发电量、人均钢产量,我国1997年分别为935千瓦时和93公斤,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三)教育科技力

教育、科技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金钥匙,同时也是支持国防建设的关键。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科技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和主战场,科技能力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目前,西方七国在高科技领域中占有突出地位和绝对优势,教育科技力均高于我国,成为这些国家综合国力处于领先地位的技术基础。

教育是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基础,是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邓小平同志早就明确指出:发展经济,一靠科技,二靠人才,但归根到底是靠教育。从现有资料比较,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调动各方面力量,教育投入逐年提高,但是,与西方七国的差距仍然较大。1997年,我国公共教育经费为2532亿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306.1亿美元, 分别仅相当于美国和日本1994年的十二分之一和六分之一、德国1995年的四分之一,与七国中教育投入最少的加拿大相比,我国1997年的教育投入仍然比加拿大1994年的投入还少50亿美元。我国公共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远低于西方七国。1997年我国这一比重为3.16%,比西方七国1994—1995年的平均水平低1.05个百分点。人均教育经费210元,约合25.4美元, 不足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国人均投入水平的2%, 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也相距甚远。从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来看,我国1996年大学入学率为5.7%,而美国、加拿大等国1995年分别达到81%和90%,其他发达国家也分别达到了40%以上。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的滞后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尽管目前我国青壮年文盲率已经降低到7%, 但扫盲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在科技方面,我国技术人员总量较大。1998年达到135.4万人,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百万人口平均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085人,低于七国1993—1994年的水平,仅相当于日本1994年的六分之一、法国1993年的四分之一。而且,我国科技人员的素质仍有相当差距。

在技术投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于研究开发活动(R&D )的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0.7%左右的低水平上,1998年这一比重比西方七国1993—1995年的平均水平低1.45个百分点。七国中除意大利和加拿大该比重低于2%以外,其余五国均较高,其中,日本接近3%。我国1995年公布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计划到2000年将全社会的研究开发经费提高到占GDP的1.5%,这也只是达到了中等水平。

由于教育和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研力量薄弱,科技发展水平低,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科技水平的提高、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和经济发展后劲,我国教育科技力居八国之末,抑制了综合国力的提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不断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科技人才,才能促进科技的进步,也只有加强教育,才能够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四)财政控制力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放权让利、利改税等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我国政府所占份额呈逐年收缩之势,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不断下降,由1978年的31.4%下降到1998年的12.4%。

受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影响, 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西方七国,其它各国均达到20—40%。其中, 1998年,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2%,仅相当于法国1995年的15.3%;中央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为3.9%,仅相当于意大利和法国1993年的8.7%和9.3%。

我国政府消费支出受财政收入的强约束,近年来虽有所增加,政府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由1996年的11.5%上升到1998年的11.9%, 但与西方七国相比,除高于日本以外,均低于其它六国,明显偏低。

受财政收支比重偏低和政府最终消费少等因素影响,政府通过财政收支和政府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引导和宏观调控能力明显低于西方七国,财政的再分配功能严重弱化。

(五)对外经济影响能力

1978年前,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割断了中国与国际经济的联系,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每年都徘徊在几十亿美元的小规模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交往和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贸总额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中国在世界市场和国际经济中的影响不断扩大,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

进出口商品总额,已从1980年的378.2亿美元, 增长到 1998 年的324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11位。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1997年,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86.7%,均高于七国。

对外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密切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缓解了中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对资金、技术和市场的需求,有利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1998年,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按汇率折算的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4%,高于美国、日本,居八国第三。其中,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1997年为20.3%,高于美国、 法国和日本。

然而,与西方七国相比,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仍然较小,中国出口商品总额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只有3.4%,相当于美国的26.4%、 德国的35.5%和日本的45%。

(六)人民生活及社会发展力

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力,是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最终体现和集中反映,是综合国力水平的集中表现。从收集到的资料看,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达程度不仅远远低于西方七国,而且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社会发展程度在综合国力结构组成中明显落后。

尽管纵向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存条件逐步改善。从某种角度横向比较看,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也已基本接近西方七国水平,特别是食物结构、衣着结构等与七国相差不大。例如,我国1994—1996年人均蛋白质、人均日卡路里摄入量分别达到73克/天和2766卡路里/天,与西方七国水平差距不大。但从整体消费水平上比较,我国仍处于相当低的水平,1997年我国人均消费支出315美元,分别仅相当于日本和美国1996年的1 %和2%左右。即使是按平均购买力折算,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也仅相当于日本、美国的2.7%和3.8%左右。而且在居民消费中,食物消费仍占有较大比重,恩格尔系数1997年为49.8%,比西方七国1996年高30多个百分点。居住条件、交通条件、生存环境以及通信水平等,20年来均有了大幅度改善,但与西方七国比较,仍相距甚远。其中,1995年每百人电话拥有数仅相当于美国的4.8%、日本的6%。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水平还较低。

保健水平,1994年每千人医生数为1.6人,低于同期德国(3.2人)、法国(2.8人)、美国(2.5人)、加拿大(2.2人)的平均水平, 接近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同期,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2.4张, 不足日本的15%,德国和法国的四分之一,与七国中人均最少的美国相比,也仅相当于其半数稍强。人均保健支出则远远落后于西方七国。因此,综合考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共保健水平仍有不少差距。

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竞技能力和预期寿命明显提高。1996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69.8岁,但仍然低于西方发达国家76—80多岁的平均水平。

受上述条件约束,我国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西方七国,综合社会发展力居八国排行榜之末。

(七)军事力、外交力

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军事能力不断增强,抗御外来侵略的能力不断提高:人民军队经过精简,完成了由单一陆军向现代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走出了一条精兵强国之路,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造返回式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实验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原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洲际运载火箭、长征三号捆绑式大推力火箭发射成功、原子弹、氢弹的实验成功以及导弹、“一箭多星”技术的运用、水下导弹的发射成功、卫星无线电测控系统的研制成功,大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军事装备能力和国家安全防御能力,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强国。

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高,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国两制”的宏伟构想和香港、澳门的相继顺利回归,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专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外交力大幅度上升,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之后世界第五大外交实力大国。

中国与西方七国综合国力位次比较结果

指 标

中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加拿大

资源力

316

74 8 5 2

经济活动力

318

64 7 2 5

科技教育力

816

35 7 2 4

财政控制力

862

14 3 7 5

对外经济影响力

814

52 7 3 6

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力 817

23 5 4 6

外交力

512

34 7 6 8

军事力

213

45 6 8 7

综合评比 516

42 8 3 7

标签:;  ;  ;  ;  ;  ;  ;  ;  

中西方综合国力的最新比较_综合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