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卡西平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徐领先

(淮安市新安医院精神科 江苏 淮安 223200)

【摘要】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不同阶段攻击行为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攻击反应选择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攻击反应选择各健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1周有效率为40.00%,治疗3周为66.67%,治疗6周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0.00%、40.00%,P<0.05。结论:在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治疗中采用奥卡西平可有效改善其攻击行为精神状态,利于促进其加强自身行为控制。

【关键词】奥卡西平;反社会人格障碍;攻击行为;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124-02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具有高度攻击性、无羞惭感、行为无计划性及社会适应不良等特征,主要受到基因变异、成长环境等因素发病,该类型患者对他人及社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影响,需加以控制[1]。与一般人攻击行为原因不同,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攻击行为主要受到情感冲动支配,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传统对该疾病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虽然可帮助患者控制自身行为,但效果有限,而如今综合治疗方案受到重视,即在心理治疗外配合药物治疗,如奥卡西平可帮助患者控制兴奋性,利于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2]。为此,本次研究对奥卡西平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4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30例作为研究资料,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各15例,均符合Mccord等提出的反社会人格障碍诊断标准。对照组男患者8例,女患者7例,年龄26岁~58岁,平均年龄为(41.31±2.65)岁,病程10年~28年,平均病程为(19.48±3.12)年;观察组男患者9例,女患者6例,年龄在26岁~59岁,平均年龄为(41.22±2.61)岁,病程10年~30年,平均病程为(19.58±3.17)年;排除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等。两组基本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心理治疗,主动与其接触建立良好信任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帮助其认知自身个性缺陷,帮助其树立信心[3]。在此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治疗,持续治疗6周。

1.2.2 观察组 在心理治疗基础上增加奥卡西平(生产企业: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40103)治疗,初始剂量为每天2次,每次150mg,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增加剂量,但需控制在每天2次,每次900mg,持续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6周后采用减点-攻击反应测定(PASP)评价患者攻击反应选择,设置非攻击反应选择(A健)、攻击反应选择(B健)和防御反应选择(C健),依据患者选择攻击反应健的次数和频率进行判断,即连续按压A健100次获得1分,积累分数促使假想对手减分,按10次B健减掉假想对手1分,按10次C健则保证自己在一定时间内不被假想对手减分,测试3节,每节25mn。评价两组治疗效果,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进行评价,总分16分,分数越高,攻击行为精神状态越严重,与治疗前比较,减分率≥30分为有效,反之为无效,记录治疗1周、治疗3周和治疗6周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攻击反应选择比较

治疗前,两组攻击反应选择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攻击反应选择各健次数与对照组比较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不同阶段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1周有效率为40.00%,治疗3周为66.67%,治疗6周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0.00%、40.00%,P<0.05,见表。

3.讨论

当前从医学角度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认知尚不完善,对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机制仍处于研究中,主要认为与认知功能障碍、心理社会应激等因素有关,因此传统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性格缺陷,但该种治疗方式效果十分有限,即需加强对其他治疗方案的研究[4]。如今抗精神病药物在反社会人格障碍治疗中受到重视,其中奥卡西平作为减少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的有效药物,将其应用在反社会人格障碍治疗中,利于帮助患者抑制中枢性兴奋,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5]。奥卡西平作为卡马西平的10-酮衍生物,使用后可在体内代谢为羟基衍生物,利于脑细胞电压依赖性Ma+通道,抑制大脑皮层运动区域功能,确保有效控制患者兴奋、冲动等情绪,改善攻击行为精神症状[6]。同时该药物还可抑制藜芦碱引起的多巴胺释放,促进谷氨酸释放,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并可能引起多尿、低喃血症等不良反应,需加强控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攻击反应选择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攻击反应选择各个按键次数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1周有效率为40.00%,治疗3周为66.67%,治疗6周为8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0%、20.00%、40.00%,P<0.05,表明采用奥卡西平治疗对改善患者攻击行为状态有明显作用,且起效快,疗效高,属于高效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奥卡西平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显著,是帮助患者控制攻击行为的有效措施,且短时间内便可发挥作用,但需注意控制剂量,监测患者用药反应,保证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耿宽,王青青.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说谎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研究[J].广东医学,2017,38(20):3160-3163.

[2]周小平.奥卡西平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1):4313-4314.

[3]郭剑楠,张芹,王艳郁.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形成机制:素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J].医学与哲学:a,2017,38(38):32.

[4]孙威.奥氮平与奥卡西平联合用药方案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当代医学,2017,23(34):127-129.

[5]袁婕,宋江莉,张虹,等.奥卡西平治疗对癫痫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1):1571-1574.

[6]杨登乐,姜潮,贾树华.自杀意念与人格特征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A),2017,38(1):39-42.

论文作者:徐领先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奥卡西平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徐领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