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萨姆邦茶叶产业发展研究-基于印度与阿萨姆邦的比较分析论文

印度阿萨姆邦茶叶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印度与阿萨姆邦的比较分析

郭蔚蓉 云南民族大学南亚学院

摘要: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产茶国,阿萨姆邦则是印度最重要的产茶地区,本文从种植面积、产量、生产效率三个维度对阿萨姆邦与印度茶叶产业发展数据进行了动态比较,力求从更全面、更综合、更系统的角度对阿萨姆邦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弥补国内现有研究成果的空白。

关键词: 印度;阿萨姆邦;茶叶

一、印度茶产业概况

茶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也是接受度最高的饮品之一。世界上有超过30个国家生产茶叶。其中,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越南是前5大产茶国。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ITA)公布的数据,2017年,前5大产茶国的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83.49%;中国是第一大产茶国,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4.84%;印度次之,占全球产量的22.49%(国际茶叶委员会,2018)。

压缩力是枝丫材打捆机重要参数之一,其数值大小对枝捆的压缩率、系统设计、动力匹配等有直接影响。国内已有相关学者开展了枝丫材压缩特性试验与分析研究[6-7],建立了枝丫材在被压缩过程中所受的压强与压缩位移、压强与压缩密度及压缩密度与体积模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虽然本样机与上述试验中的初始条件和压缩方式有所不同,但研究结论对本样机压缩力的确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表1 世界前10大产茶国茶叶产量及份额(2017年)

印度茶叶以红茶为主,受土壤肥力及气候等因素影响,印度的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布并不均匀。2016年,印度共有15个邦种植茶叶(印度茶叶协会2016年报),主要产茶区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北部茶区主要是阿萨姆邦和西孟加拉邦,南部茶区包括泰米尔纳德邦、喀拉拉邦和卡纳塔克邦,印度接近98%的产业均来自这5个邦。从区域看,北部地区作为印度最主要的产茶区,茶叶总产量占全印度的83.41%。而位于印度北部的阿萨姆邦则是印度最重要的茶叶产地,其次为孟加拉邦。2016年,阿萨姆邦产业产量超过全印度的一半,达到52.55%,占全球茶叶产量(546.3万吨)的12.3%。

表2 印度各主要产茶地区茶叶产量(2016年)

二、文献综述

虽然阿萨姆邦因茶叶而久负盛名,但国内学界对阿萨姆茶叶产业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较少将阿萨姆与印度茶叶产业进行比较分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很多欧美学者和研究机构都致力于研究阿萨姆邦的茶叶产业发展。Arya(2013)的研究表明,茶叶产业在阿萨姆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阿萨姆邦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印度的国民经济都作出了重要贡献,阿萨姆邦茶叶产业每天为印度超过6.86万名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每天提供的就业机会大约占整个国家每日工人就业机会的50%。Sonowal (2014)的研究发现,阿萨姆邦不仅每年通过茶叶出口为印度赚取大量外汇,还为大量印度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赋予她们更多的权力,推动了社会进步。除了研究阿萨姆邦茶叶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也有学者对阿萨姆邦茶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分析。Asopa V.N.(2007)指出,阿萨姆邦的一些极端主义者是导致茶叶产业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Das H N. (2008)在他的研究中提到,茶园劳工面临一系列问题,阿萨姆邦茶叶团体从未受到过任何关注以促进发展。由于茶叶价格的持续攀升,阿萨姆邦茶叶生产者正面临着来自斯里兰卡、越南、肯尼亚等国家的巨大竞争和挑战,出口订单逐渐下降,导致印度尤其是阿萨姆邦的茶叶需求量减少。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为比较分析法,从种植面积、产量、生产效率(单位面积的茶叶产出)三个维度对连续5年阿萨姆邦和印度茶叶产业整体情况进行比较,从宏观的视角,对阿萨姆邦茶叶产业发展变迁进行分析。主要数据来源于印度官方的茶叶委员会公开数据,由于该委员会仅公布了截至2016年的时点和时期数据,本文主要采用收集整理的2012至2016年(即印度“十二五”期间)印度茶叶委员会的公开数据。

① https://inttea.com/publications/.

四、阿萨姆邦与印度茶叶产业的比较分析

阿萨姆邦地处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广大草原地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因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在该地区形成大量的降雨,热带气候以及充足的水资源为阿萨姆邦茶叶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将2012至2016年(印度“十二五”期间),阿萨姆邦及印度的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近年来,阿萨姆茶叶产业与印度茶叶整体发展水平基本一致,总体呈增长态势。阿萨姆邦作为印度茶叶种植面积最多、产量最大、影响最重要的地区,茶叶产业发展地位突出,优势明显。图表来源:印度茶叶委员会年报,2013-2017

表3 2012-2016年印度和萨姆邦茶叶产业数据

②世界茶叶协会.

从茶叶产量来看,印度“十二五”期间,阿萨姆邦茶叶产量与印度茶叶产量均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态势,但阿萨姆邦茶叶产量增速快于印度全国水平。阿萨姆邦茶叶产量从2012年的53.56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65.72万吨,增幅22.70%;印度全国茶叶产量从2012年的113.51万吨增长至125.05万吨,增幅10.16%。在印度的产茶邦中,阿萨姆邦在2012年到2016年间贡献了358.31万吨的茶叶生产量,占同期全国产茶量的51.18%。

通过对笔者所在省市的调查,可知植保无人机技术呈现质的飞跃,而在服务组织、个体购买意愿强烈的情况下,使植保无人机数量、类型大幅度增长。但是相对而言,维修网点少是阻碍植保无人机发展的关键因素。

③Ary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Assam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Research, 2013, Vol4: 226-274.

从单位面积的茶叶产出来看,印度“十二五”期间,阿萨姆邦与印度全国平均茶叶产出效率均在不断提高,但阿萨姆邦的增速高于印度全国平均水平,2012至2016年,印度每公顷土地平均茶叶产量从2.01吨增长至2.17吨,提高了0.16吨,增幅7.97%;但阿萨姆邦每公顷土地茶叶产量则从2012年的1.98吨增长至2.33吨,增长了0.35吨,增幅17.68%。受益于茶叶产出效率的提高,阿萨姆邦在茶叶种植面积波动的情况下,实现了茶叶产量的稳步增长。特别是2016年,在茶叶面积下降的情况下,阿萨姆邦单位公顷的茶叶产出效率达到了2.33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茶叶产量稳中有升。

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及结局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的数量与毒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5]。有相关研究表明[6],细胞免疫在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调节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当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后,由抗原提呈细胞识别,主要为巨噬细胞激活提呈,进而激活细胞免疫反应,趋化T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于病变部位,释放大量的免疫调节因子而参与机体抗结核的免疫调控。其中,IL-15、MCP-1和TGF-β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能影响结核病的演变和进程。本研究检测骨关节结核患者血清IL-15、MCP-1和TGF-β分子的表达情况,对于分析和了解骨关节结核病情及其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从种植面积来看,印度“十二五”期间,阿萨姆邦和印度全国的茶叶种植面积总体保持平稳,但阿萨姆邦茶叶种植面积的波动要大于印度全国。2012至2016年,印度全国茶叶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56 万公顷左右,但阿萨姆邦的茶叶种植面积则在27.09万公顷至30.71万公顷间波动,波峰与波谷间相差3.62万公顷。从阿萨姆邦茶叶种植面积在印度的占比来看,也具有一定的波动特征,2012、2014、2016三年,受种植面积下降影响,阿萨姆茶叶种植面积均未达到全印度的一半,保持在48%水平,2013、2015年,阿萨姆邦茶叶种植面积占比则超过了印度全国的一半。

注释:

④Sonowal, D. “Assam Tea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y at a Glance”. The Sentinel, Daily English Newspaper, July 21st, 2014.

⑤Asopa V.N. Report of the Tea Industry of India: The Cup that Cheers has tears [J]. 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2007.W.P.No.7.

⑥ Das H.N. Assam Tea: Problems and Prospects; in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ea, 2008, EBH Publisher.

测验河段基本顺直,河床为砂砾石组成,右岸为较大砂砾石陡岸,左岸为沙砾石梯地,基本断面河床块石较多,间有粗砂。断面为单式窄深河床,一般洪水冲淤变化不大,高水时涨冲落淤,冲淤变化一般在0.5m左右。

参考文献:

[1] https://inttea.com/publications/.

[2]Ary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Assam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Research, 2013, Vol4: 226-274.

[3]Sonowal, D. “Assam Tea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y at a Glance”. The Sentinel, Daily English Newspaper, July 21st, 2014.

[4]Asopa V.N. Report of the Tea Industry of India: The Cup that Cheers has tears [J]. 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2007.W.P.No.7.

[5]Das H.N. Assam Tea: Problems and Prospects; in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ea, 2008, EBH Publisher.

中图分类号: F335.1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04-0359-02

基金项目: 云南省民族文化研究院、东南亚南亚西亚研究中心招标课题。

标签:;  ;  ;  ;  

印度阿萨姆邦茶叶产业发展研究-基于印度与阿萨姆邦的比较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