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的魅力论文_于淑艳

浅谈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的魅力论文_于淑艳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庆阳中心学校 130518

摘 要: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个体素质的问题,也是教师在悉心研讨教学活动过程中,积累经验、积蓄能量、展现教学艺术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若想让文学艺术从文本里面走出来,教师就要建构一个活力无限的、真情演义的课堂,提升教师与课堂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师生关系 学习兴趣 愉快氛围 思维活动

小学语文就其文本来说,它润涵着无穷的语言艺术的魅力。因为,小学语文内容是浩瀚的语言文学艺术海洋里的一潭清流见底的活水,学生在搏击与畅游中品味和饱览着万紫千红、色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的精品内涵,使其久品而无疲倦之感。对于这些质感的美,骨感的精彩,需要教师去以艺术的教学方式将其挖掘并呈现出来,让文学艺术从文本里面走出来,活灵活现地演绎在课堂上,增强教学活动的魅力,吸引学生把精力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对语文的学习情感,从而激发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此,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让教者的教学魅力带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教师自身的素养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也是教师魅力所在。而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可爱,敏感于对人和事物态度的喜恶,并且是直白地表达出来。如果教师能够悉心于教育教学工作,以良好的素养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以和蔼可亲的形象去接近学生,以无私的大爱去关心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教师自然就会被学生所喜爱,也就会衍生出“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效应。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并表现出乐于学习的积极态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喜欢这个老师。当学生喜欢你的时候,你的话学生就会喜欢听,并能够按照执行;你在课堂上的魅力就是一种引力,就能够建构好沟通顺畅的渠道,就能够有优质的交流活动,就能够形成心心相印的默契关系。由此可见,教师要拥有强大的正能量,要时时刻刻让自己饱有魅力,用丰富的知识与智慧教育学生,用愉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让学生感觉到在你的课堂上交流是有情趣的,跟着你学习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获得知识的享受过程。

二、让兴趣的能量燃放智慧的火花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对某一种事物或者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聚精会神地、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之中去。看影视剧者就会不能自拔;看书学习者就会全神贯注;反之亦然。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才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觉得,教师要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和高水准的教学艺术去建构课堂,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个内在需求的动力因素,利用情感的因素和创设富有激励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和表现创造成功的机会,让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共同发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进行《走进书里去》一文的教学时,让学生补充关于读书的名言“书是人类( );读一本好书,就像( )”等等,聚集全体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去查询,提示学生去猜想,在学生步步靠近答案时,情绪特别高昂,动作、表情十分令人振奋,师生、生生的交流特别踊跃。一番互动之后,答案在见分晓之时,我提出了“书好吗?读书好吗?那我们就《走进书里去》吧。”的课题,值此转入新课的学习过程中。开题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建构起到不可小觑的情趣化推动作用。

三、让多媒体资源为课堂教学展现兴趣的活力

由于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提供生动、形象、直观、鲜明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信息,它能够使教学内容从呆板的形象中走出来,变成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生活,则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会给课堂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良好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五彩池》一文的教学时,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五彩池的绮丽多姿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种形态多样、色彩纷呈的美丽景色。在学生有了初步的体验之后,我以欣赏的方式去赏析课文内容,把学生带到了文本的背景里去,给学生寓学于乐的情趣感。培养了语文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四、让观察入木三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并巧妙地寓文本于观察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对事物进行观察边欣赏文本的语言艺术色彩,让思维活动渗透在观察过程里,让观察融合在厘清文本的境界中,不仅会提高观察能力,也会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日月潭》一文的教学时,我给学生提出了边观察边思考的要求:1.日月潭的位置在哪里?2.日月潭名字的来历?3.日月潭在清晨和下午时的风光有什么特征?然后指导学生观看“日月潭”风光的多媒体片段。在学生对日月潭有了初步的表象之时,引导学生分时段地进行层次性观察,并鼓励学生互动交流运用语言进行描述;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在讲读与欣赏结合中,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准确性、描述事物的恰当性、语言色彩的传神性;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最后,让学生结合文本语段回味观察,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观察与思维融合的教学活动,不仅训练了观察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论文作者:于淑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浅谈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的魅力论文_于淑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