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教育及自我管理对预防抑郁症复发的影响论文_郎宇,陈珏

郎宇 陈珏

(深圳市种爱果心理成长关爱中心 广东深圳 518083)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教育及自我管理对预防抑郁症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抑郁症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80%。结论:认知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够有效针对病情得到控制的抑郁症患者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中应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认知行为;自我管理;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255-02

现阶段的临床中,针对抑郁症患者来说使其痊愈较为困难,但是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一定的认知行为教育和自我管理方式,预防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复发,避免患者病情的恶化,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所以预防抑郁症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本研究针对认知行为教育及自我管理对预防抑郁症复发的影响进行分析,做出了如下的报道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抑郁症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患者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0.2±1.7)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2±0.4)年,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1.3±1.5)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3.1±0.6)年。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的对比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医院论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抑郁症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教育及自我管理抑郁症护理模式。首先,对抑郁症给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选择1名精神科主治医师和3名具有心理咨询从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在讲解之前,向患者发放相关的手册进行知识的书面说明,主要针对认知行为的基本理论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教育,并要求患者熟练的掌握医师讲解的内容和相关知识,并经常进行练习。观察组每星期进行一次心理干预,持续7个星期即可停止心理干预,每次进行心理干预的时间为1个小时。其次,加强抑郁症患者的自我管理,将患者活动中设计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进行结合,有效的强化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更好的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和疾病,定期在患者的手册上进行记录,能够帮助医生及时的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和是否存在复发倾向,以便更好的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最后,通过精神科主治医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干预和监督,保证患者每月能够进行一次团体活动,并根据患者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问题,患者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不仅能够使患者之间起到一个促进和鼓励的作用,也能够使其进行更为有效的交流,有利于患者预防抑郁症的复发。

1.3 评定标准[2] 患者在结束护理后,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调查问卷的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9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问卷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n(%)]表示,并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达97.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两组患者对抑郁症期间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抑郁症又称为抑郁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心理状态低落,是心理障碍的一个主要类型。产生抑郁症的主要病因目前尚不是十分清楚,但是和心理、社会以及生物因素息息相关[3],生物因素主要是受到遗传、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的影响,心理因素是造成抑郁的关键因素,主要和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消极情绪相关。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受到损害以及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乏力等躯体症状,其治疗原则主要是个体化治疗、足量足疗程治疗、单一用药、联合心理治疗等。本文针对抑郁症病情得到控制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教育和自我管理模式的治疗,从而有效的预防患者病情的复发。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个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和对他人的看法,对环境的认知和对食物的认知,认知行为治疗就是指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解释等哲学观点,并非来自事物的本身,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要对患者的行为、情绪等外在表现进行治疗,也要对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对现实的策略进行治疗,找出患者认知的错误并予以纠正。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以及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不同的心理障碍有着不同内容的认知歪曲,例如,对于大多数的抑郁患者来说,对于自己、现实以及未来都持有一个消极的态度,认为自身是一个失败者,对未来毫无希望。常见的认知歪曲有,患者缺乏根据,武断的进行推测这一主观臆想,将自己或是别人公式化定义,以及存在非黑即白的绝对思想,不允许一点错误的出现。抑郁症患者由于其认知的极端化、自责和消极情绪很多,加之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几率较大[4],引起了广大医疗人士的重视。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或者本身对自身的目标、思想、行为和心理等诸多变现进行管理,通过自己对自己的组织,自己对自己的管理,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的目标,这个过程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又称自我控制,通过利用人内在的力量去改变自身的行为,在防止抑郁症患者病情复发中较为常用,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认知,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消极情绪,认知行为的教育能够保证患者正确的对自身、他人以及事物进行认知和理解,加强自我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最后,通过让患者参与到组织和活动中,可以使患者进行有效交流的同时,起到积极的预防效果。本研究中,通过对认知行为教育和自我管理进行抑郁症复发的预防,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7.5%,而常规模式预防的对照组满意度仅为80%,有显著差异,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教育以及自我管理能够有效的预防抑郁症患者病情的复发,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中可以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王琼华.浅谈老年抑郁症的护理[J].心理医生:下,2011,7:545-546.

[2]皮开琼,陶建英.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陪护家属认知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5(7):233-235.

[3]陈梅.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慢性乙肝患者抑郁症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16:2534-2535.

[4]杨冬林,申连城,李遵清等.重度抑郁症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及其跟踪随访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4,13:21-24.

论文作者:郎宇,陈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认知行为教育及自我管理对预防抑郁症复发的影响论文_郎宇,陈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