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独立学院创新发展的思考论文_ 丁春光

新时代背景下独立学院创新发展的思考论文_ 丁春光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丁春光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独立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转型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措施,希望能引起广大独立学院的共鸣和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独立学院;创新转型

一、新时代背景下,独立学院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首先,当前,规范独立学院办学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欠缺,法律效力不够,致使独立学院的存在缺乏法理依据。这种制度缺失制约了独立学院的发展,独立办学主体地位不能有效落实。其次,从政策层面看,教育部提出的6条发展路径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独立学院发展的难题。根据教育部26号令,继续举办独立学院须达到规范要求,资产过户、土地和房产指标达标是前提条件,由于独立学院的复杂性,仅靠独立学院自身努力是难以达到上述条件和要求的。再次,个别省份存在“非公即民”的思维定式,导致独立学院发展受阻。最后,办学特色不够突出。独立学院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基本按母体学校惯性“自由发展”,发展定位不清晰,尚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优势。受制于政策因素,独立学院不能平等参与一些有利于提升自身水平的竞争性项目,办学支撑力仍然不足。

二、独立学院脱离母体,实现创新发展的对策

(一)、专业开设立足内蒙古区情,体现本土化

2008年之前鸿德学院是一所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08年成为了一所全日制本科独立院校,首次列入学院招生计划的有英语、旅游管理、学前教育、工程管理、新闻学、艺术设计6个本科专业,共14个专业培养方向,但这些专业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明显不足,对内蒙古本地的优势产业和资源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专业特色建设是独立学院谋求发展、形成自身特色和强化办学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提高办学水平、增强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对独立学院而言,若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发展,必须追求办学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办学活力,突出办学特色。内蒙古土地资源辽阔,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依托地区资源禀赋、特色优势,畜牧业产品、林果、蔬菜、旅游等一批特色富民产业在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应运而生,形成了一批“产业村”、“特色镇”,夯实了产业转型的基础。因此,结合内蒙古的发展实际情况,设立本土特色专业是鸿德学院谋求发展、形成自身特色和强化办学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而这一切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符合鸿德学院办学需求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团队。面对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态势,鸿德学院建立适合内蒙古发展的本土化专业势在必行。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师资的独立自有

一是加大特色人才引进的力度,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独立学院在人才引进方面往往大多侧重学历、职称等方面,但是,随着学校从规模发展逐渐过渡到特色发展,人才引进也应从满足教学需要逐渐过渡到适合专业建设的需要上来。要结合专业特色建设的需要,加大特色人才的引进,制定合理的引进计划,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要结合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研究制订师资建设规划,加大重点专业、新建(拟建)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广开渠道,积极落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系统培养,尽快完成“新手”向“胜任”的转变。独立学院通常办学时间不长,专职专任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比重较大,成为教学工作的生力军。因此,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提高,是保证和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可在原有岗前培训、听课、助课等培养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培养内容,形成比较系统的培养计划,按职前教育、技能提高、教学实践和育人工作等模块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指导,使青年教师具备主讲一门课程和独立指导毕业环节或实践教学环节的能力。

(三)、重构实践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第一、重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以项目设计为载体,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将各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既使学生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又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使理论知识得到融会贯通,动手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项目式教育大纲和标准的要求, 贯穿于整个全程一体化的项目设计按学习阶段和课程范围可分为二级。

一级实践项目为能够体现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的项目,且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阶段,可使学生获得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的系统训练。一级实验项目不宜设置太多,2~3个即可。以应用电子专业为例,一级实践项目可以设置两个,一个为初级引导项目,另一个为高级设计项目。教师从系统的应用场景、工作原理、焊接工艺、安装工艺、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甚至可以用一个成品以及它在实际中的运用;开展这个项目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对这个专业有一个初步的系统性的认识,了解专业基础内容与产品的联系,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增加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四)、积极开拓产学研教学基地,培养实干型人才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协同发展的基本方式。立足本地区,广泛开拓产学研教学基地,扎实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着力培养知行合一的实干型人才。相比其他类型高校,鸿德学院市场意识应该更加敏感,办学机制更加灵活,能深入的扎根内蒙古大地,与本地产业实现无缝对接。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中,鸿德学院可以在如下方面做很多创新性的探索,比如:与当地领衔企业共建企业学院;围绕当地主导优势产业,建设学科专业集群,提升核心竞争力;校企共建产学研用集成平台,促进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与县域经济社会深入融合,将新校区建在地方产业园区;与本地明星产业村合作,为他们服务和输送人才;吸收国际应用型高校的建设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为当地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支撑等。

(五)、教育的评价导向要正确

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三、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独立学院必须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服务行业企业技术进步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不断提升,办学活力。鸿德学院也必须进行独立自主办学,扎根内蒙古大地,不断提升办学特色和本土化水平,为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多元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论文作者: 丁春光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新时代背景下独立学院创新发展的思考论文_ 丁春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