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张彬

糖化血红蛋白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张彬

(绵阳市涪城区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析糖化血红蛋白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研究对象:选取44例在本院检查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实验组,同时再选取同一时期44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健康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各项指标的单项生化检测和联合检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指标变化。结果:其中实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UmA)与健康组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此外,临床上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效果显著,其各项指标变化对临床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87.2;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02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diagnostic value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combined with urinary albumin detectio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7, 44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44 health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healthy group and all patients All the biochemical tests and combined detection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urinary microalbumi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chang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levels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lc) and urinary albumin (Um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ealthy group (P<0.05). In addition, the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the combined detection were Sex was higher than a single test, 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urinary albumi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has significant effect. The changes of various indexes have a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linical disease. It has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nd its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Higher,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Glycosylated hemoglobin;Urinary microalbumin; Diabetic nephropathy;Early diagnostic value

糖尿病是由于患者血液中的糖含量升高,是胰腺功能逐渐下降而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俗称“富贵病”,主要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15%,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与关注[1]。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若不能得到及时检查与治疗,伴随着病情的及进展迁延,容易引发其它脏器病变,如糖尿病肾病便是临床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在临床上治疗该疾病多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后容易再次并发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在发病早期,常常无自觉症状,人们大多忽视疾病,不重视,随疾病进展,待检查诊断已经至疾病中晚期,出现严重的肾脏病变,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上要及早检查及诊断,其最常见的检查方式包括生化检测:HbAlc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等。本文主要针对糖尿病肾病给予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性进行探讨,希望为临床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时间: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研究对象:选取44例在本院检查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实验组,同时再选取同一时期44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健康组,健康组患者男女比例=21:23,年龄范围46~78岁,平均年龄(62.6±8.4)岁;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22:22,年龄范围在47~79岁,平均年龄(63.2±7.9)岁,平均病程(3.45±1.32)月。上述资料对比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性一致。

1.2 排除及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1)以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且均出现为“三多一少”症状为主要特征;(2)当糖化血红蛋白含量(HbAlc)>48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3)出现糖尿病肾病后,主要的临床特征为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等[2]。排除标准:患儿心、肝、肾等脏器性功能不全患者及酮症酸中毒患者。

1.3 检查方法

在临床上,进行生化检验主要是通过采集血液进行检验,其中待检查的患者需要准备,采血前一天不能剧烈运动或饮酒,且在第二天清晨保持空腹进行采血,护理人员需要准备采血器材包括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棉签、碘伏、止血带、一次性采血针头及治疗巾等。具体操作如下:主要在患者肘静脉处采集3~5ml左右的血液,进行送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主要采用雷诺华型号:HbA1c LD-500的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通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采集的静脉标本血液2.0ml,置于含有150g/L EDTA-K 2的溶液的硅化波玻璃试管中,充分摇匀,然后在12h内及时送检检测。同时在清晨留取中段尿10ml,在2h内送检,将标本以离心机3000r/min,沉淀后取上清液,再采用Pro Spec的特种蛋白分析仪及相应试剂、配套品进行Um A的测定,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的检测方式。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均由临床医师进行诊断判定[3]。

1.4 观察指标

观察经联合生化检验后,各小组的HbAlc指标及Um A的变化。同时对检测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等进行统计分析。

1.5 统计分析

汇总的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 16.0版进行本次实验所研究的数据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χ2检验,统计指标显示存在差异(P<0.05),并纳入了统计学范畴。

2.结果

2.1 各项临床指标变化

实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9.56±1.16mmol/L,尿微量白蛋白水平(UmA):26.45±4.23mg/L,与健康组HbAlc(5.11±0.58)mmol/L、UmA(2.35±0.56)mg/L,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高,数据结果显示存在差异,t1=22.760、t2=37.456,P<0.05。

2.2 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

联合检测的特异性97.72%(43/44)、敏感性95.45%(42/44)及准确性97.72%(43/44),单一检测的特异性72.72%(34/44)、敏感性75%(33/44)及准确性79.54%(35/44),与单一检测相比较联合检测的准确效果较好,经比较显示:值分别=8.415、7.310、7.220,P<0.05。

3.讨论

糖尿病大多数是由胰腺分泌胰岛素不足等引起的,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内科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发病最典型的特征是“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但凭借临床症状不能明确诊断疾病,需要辅助其它检测指标来联合确诊。在所有糖尿病类型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较常见和多发,约占总发病率的95%左右,主要是由于2型糖尿病受遗传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更明显[4]。糖尿病的发病人群较广,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多见于青少年及中老年人群。临床上诱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包括进食过多、运动量少、肥胖等因素息息相关。在糖尿病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伴随着病程的迁延,往往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现象,甚至损害人体的其它器官,待疾病检查、诊断后以发展至中晚期,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糖尿病最典型、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肾病,同时也是引起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进展缓慢,伴随着疾病的迁延逐渐出现蛋白尿、高血压及水肿等临床症状,明确疾病诊断后,已经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该疾病发生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工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目前,在临床中对于该疾病的检测方式包括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及尿微量白蛋白进行联合测定。但由于在进行糖耐量试验的过程中,容易受胰岛素水平、时间及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对血糖水平的测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限制时间及饮食等情况。伴随着医疗科技的逐渐发展与成熟,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也逐渐完善,并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糖化血红蛋白主要由血红蛋白的特殊结构分子与葡萄糖非酶化相结合而成,通过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的方式,形成特异性反应,其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够识别链糖基化多肽中的氨基酸。当体内葡萄糖水平不断增高时,从而使Hb A1c的生成增加,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同时可以引起组织出现缺氧状态,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一步抑制血管的舒张,最终对微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高糖环境也可使基底膜胶原蛋白出现不可逆性糖化,使血压逐渐增高,同时也增加其肾小球的滤过率,进一步对肾脏造成损坏。该检查技术具有检测时间短、成本低、重复操作性好、不受时间限制及操作方式简单等临床检测优势。通过联合检测后,不仅反映其血糖水平变化,同时反映机体内的胰岛素功能变化,提高其临床检验的准确性,也能发现早期糖尿病,还能对糖尿病的相关政策进行检测,反映其病理特征。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将HbA1c水平控制范围<7%,而目前我国将糖尿病HbA1c水平控制标准定<6.5%。尿微量白蛋白属于一类中分子蛋白质,其可以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膜,正常健康人群的蛋白质可被吸收,但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出现组织缺氧,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液黏度加大,从而内皮细胞释放大量的血管活性物质,使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出现变化,进而损伤肾小球的滤过膜,使得基底膜对带有负电荷的蛋白不再排斥,白蛋白分子便透过肾小球进入尿液中。在临床诊断中,若在尿液中出现Um A,则预示着肾小球发生早期病理变化,要及时治疗,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通过两种检查方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97.72%、特异性97.72%及敏感性95.45%分别高于单一检测79.54%、72.72%、75%,且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的加重,HbAlc指标及Um A持续性的升高。据英国糖尿病研究显示,其长期、有效及严格的控制血糖可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几率,同时也可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发生几率[5]。因此,在临床上不仅要及时检查、诊断,同时也要积极预防和治疗控制血糖水平,以便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效果显著,其各项指标变化对临床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同时及时有效的控制血糖对控制病情发展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临床上要积极预防糖尿病,以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红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3):361-362.

[2]谢爱霞,李建宁,李农,等.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4):513-514.

[3]李磊,安园,李婷婷.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黑龙江医药,2015(3):488-490.

[4]钮丽萍.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生化指标关系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4(12):2279-2282.

[5]陈涛,王红,马季,等.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关系[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2):151-152.

论文作者:张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  ;  ;  ;  ;  ;  ;  ;  

糖化血红蛋白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张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