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40年改革发展及其历史经验论文

人民解放军40年改革发展及其历史经验论文

人民解放军40年改革发展及其历史经验

★ 杨贵华

摘要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民解放军改革发展也走过了四十个春秋,历经五次大的改革:以消肿治臃、调整规模结构为主的改革;在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指导下的改革;由打机械化现代战争向打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形态转变中的改革;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思想指导下的改革;强军思想指导下的深化改革。四十年来人民解放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适应世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要,顺应国家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准确把握改革的目标任务,坚持正确的改革指导原则,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极大推动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也为改革强军积累了丰富经验。

关键词 :人民解放军 改革发展40年 历史经验

The 40 Year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LA and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民解放军建设改革走过了四十年发展历程。四十年中,人民解放军继承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在世界军事发展的大势中追潮逐浪,根据现代战争特点和保卫中国领土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特别是海洋权益需求,瞄准现代战争发展前沿,突出人民军队特色,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去女性化”策略主要是明清女诗人用以对抗传统道德规训,努力拓展自己创作空间的手段,然而,“去女性化”策略并非于明清时期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历朝的积累与沉淀,最终显现于明清,成为一种十分突出的现象。

一、人民解放军四十年改革建设发展历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军委于1979年1月2日召开座谈会,会议提出:军队要按照三中全会决定进行工作重点转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国防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核心是军队的现代化。① 参见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改革发展30年》,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3 页。 这次会议及确定的方针原则和指导思想,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新时期改革正式启动。此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提出一系列指导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方针、原则、要求,指导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向前发展。四十年来,人民解放军改革进程大体分为五个阶段,也可以说,实施了五次大的改革。

第一次:以消肿治臃、调整规模结构为主的改革。1979年开始的改革,主要是在整顿恢复基础上,消肿治雍、理顺关系、压缩规模、调整结构,开创军队建设新局面,重新走上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建设道路。中央军委深入分析国家安全形势特别是面临的战争形势,提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1980年9月至10月召开“801 会议”,调整军事战略方针。1981年9月,邓小平在华北军事演习结束后举行的阅兵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② 《邓小平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95 页。 ,重新确立了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随后,军队展开各项军事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1]。湖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在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湖南充分发挥 “一带一部”的区位发展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立足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不断探索湖南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的策略,让红色文化真正地 “走出去”,能够进一步地展示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让世界更多人们清晰地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从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

党和国家军事领导体制:1982年12月,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由于中考和高考制度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关系到中学生的人生前途和事业发展方向,再加上社会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是以优生数与学生分数作为依据,致使学生面临的各学科的学习任务、作业压力和考试压力就比较大,另外还要承受来自家长的压力,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厌学逃学等现象,甚至出现思维迟缓、思维混乱等思维障碍。

总部机构:将中央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领导机构划归总参谋部。

规模结构:从1978年至1984年,连续进行三次精简整编,军队员额从600 多万人减少到400 多万人,撤销基建工程兵和铁道兵,部分部队转改为武装警察部队,开始试点建立预备役制度。颁布新的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1977年9月成立中央军委教育训练委员会后,提出把军事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突出“三打三防”训练,加强合同训练和演习,开展检验性、实验性战役演习和对抗演习,进行模拟训练;恢复和增建院校。

国防科研管理领导体制:1982年5月,将各国防科研领导机构整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并制定了常规武器装备发展规划,突出抓好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通信卫星研制试验的“三抓”任务。

第二次:在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指导下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向有利缓和的方向发展。1985年5月下旬,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以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进行科学分析,提出“要充分利用今后较长时间内大仗打不起来的这段和平环境,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根本建设,提高军政素质,增强我军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自卫能力”① 《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82 页。 。这次会议作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即由过去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由准备打全面反侵略战争转到局部反侵略战争上来。在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一系列大的改革。

领导指挥体制:将11 个大军区合并为7 个大军区,总部、海军、空军撤销部分层级;为便于军区(战区)对海军空军的组织指挥,由战区副司令员兼任海军舰队、战区空军司令员,并对海、空军跨区作战、相互间协同作战、国土防空作战的组织指挥,由哪个军种或战区组织指挥作出明确规定。

规模结构:做出裁军100 万重大决策,组建集团军,将军委兵种领导机构直属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部队转隶集团军,组建陆军航空兵,提高集团军合成化和诸兵种协同作战能力。1989年4月,中国组建4.5 万人的首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确定6 个集团军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及其他特种部队担任战略预备队。1986年3月,全国县(旗)、县级市和市辖区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实行双重领导(1996年又收归军队建制)。1986年8月,预备役部队正式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

军事训练:继续加大合同训练,全军实行教导团编制(1989年10月,教导团取消)。调整院校规模、数量、培训层次,组建国防大学。1987年5月开始,海军联合编队进行远海合同作战训练,标志着人民海军的训练已由近海近岸发展到远海合练新阶段。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导体制和研制生产体制:提出“军民结合”方针;制定“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规划;1989年10月,成立新的中央专门委员会,核、航天、航空、兵器等工业部归国务院直接领导,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实行合同制择优订货。

干部制度:1988年4月27日,颁布施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10月1日,全军正式实行新军衔制。

政治工作:从1984年开始,全军开展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1987年1月27日,中央军委颁发《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1988年6月,中央军委颁发《军队基层建设纲要》。

进入21世纪,美国发动的几场战争,凸显了信息化作战已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成为人民解放军改革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成为人民解放军建设发展的目标。

第三次:由打机械化现代战争向打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形态转变中的改革。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军事变革。中央军委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军事变革机遇,研究这场战争的特点和高技术发展带来的战争形态变化,认为“我们可能面临的局部战争,也会是高技术的或高技术特点的战争”。中央军委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立足打赢一场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强我军质量建设。”① 转引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改革发展30年》,第197 页。 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下,中央军委确立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指导思想,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新一轮军事改革。这一阶段改革,确定的方向和目标是:军队建设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实行科技强军战略,努力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建设历史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次收集的所有数据录入到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用b±c表示记录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m(%)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

领导指挥体制:1992年将总参谋部各兵种部业务部门合并成立总参谋部兵种部;大军区兵种部门也相应进行调整。调整机关层级,大量压缩直属部队和机关直属机构及人员。

改革和建立新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管理体系:1998年,以国防科工委为基础,将总参谋部装备部、总后勤部有关单位合并整编为总装备部。1999年7月,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工业总公司等五个军工总公司改组为十大集团公司(2001年又将信息产业部原全部军工企业改组成电子军工集团),31 所军工院校移交地方。

规模结构:继续裁军50 万,陆军集团军由24 个减为18 个。

领导指挥体制:研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并在有关军区进行试点。2005年建立军委联合指挥部——作战集团指挥机构——作战部队指挥机构的应急作战指挥体系。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着力打造世界一流军队,即是深刻分析中国面临的军事斗争新形势新挑战,国家主权和安全面临的潜在威胁,人民解放军不改革将面临的危险,战争中打不赢将付出的政治代价,着眼现实和长远军事需求,从体制编制、规模结构、作风培养及人员素质,全面统筹提出的任务和目标。

后勤保障体制:按照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统供与专供相结合的原则,全军统一实行“三军一体、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联勤保障体制。各大军区后勤部调整为军区联勤部,实行以战区联勤为基础、统分结合、以统为主的新的后勤保障体制。2004年4月,在济南战区正式实行大联勤体制。1998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一律不再从事经商活动。

第四次: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思想指导下的改革。2005年,胡锦涛提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新使命,军队各项改革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创新军事理论,指导部队改革。

2.生动实践了党的群众观。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拜群众为师,运用基层经验和群众智慧,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用群众的办法解决群众的问题,才能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如桃花桥社区移民小区通过“听民声、为民用、由民管、贴民意、顺民心”的“五民理念”推动老旧散小区的“居民自主管理”。

规模结构:在20世纪90年代裁军50 万基础上,再次裁军20 万,军队员额保持230 万。研究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力量建设和编组。组编各类型部队,研究体系作战力量编组;组建新型作战力量部队。

军事训练:提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以上这三种类型,对于音乐作品与文本的关联,作曲家与音乐作品的关联,以及音乐作品与音乐的关联这三个问题都没有道明。尽管,在涉及哲学范围内的关于音乐本体论研究中,似乎有了回答三个问题的方法,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事实上,回答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1,音乐作品是什么?2,文本是什么?3,音乐是如何与音乐作品相关联的?这些也就是最初提出的那三个问题。

后勤保障:推进联勤体制改革,展开和拓展社会化保障。

军民融合思想:2004年12月和2005年三四月间,胡锦涛在三次讲话中提出“要把国防和军队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之中”② 于川信主编:《军民融合战略发展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18 页。 。2005年12月的一次重要会议上,胡锦涛提出:要认真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借鉴外国有益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研制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第五次:强军思想指导下的深化改革。中共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提出党在新时代的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围绕实现强军目标,统筹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统筹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经过两年的调研、部分试点和论证准备,以2015年11月24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正式启动。这次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目标是努力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一支世界一流军队。

3.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凡是学困生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课堂常规及语文学习的基础习惯做起,根除危害学困生成长的不良习惯。

在改革内容特别是体制编制及职能设计方面,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中央军委确立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原则,以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为重点,协调推进规模结构、政策制度和军民融合发展改革。这次军队深化改革,上到领导指挥体制,战区体制,军种体制,省军区体制,后勤保障部队体制,武器装备科研体制;中到部队规模结构,部队编成,院校体制;下到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设计改革,是人民解放军浴火重生、整体重塑的一次改革。

通过这次大的革命性军事变革,人民解放军必将建设成为同中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力量保证。

二、人民解放军四十年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

(一)改革必须紧跟世界军事发展大势,着眼长远和现实军事需求,以提高军队现代战争作战能力为目标。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对的是外来的军事对手,解决的是能不能慑止和打败侵犯国家主权和破坏国家安全发展的外部力量。因此,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紧跟世界军事发展大势,必须瞄准世界现代军事即现代战争发展的前沿。否则,就不能克敌制胜,就不能有效地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特别是国家发展利益。

后勤保障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实行“三代”“三军联勤”思想;走“社会化保障”路子的思想等。

改革创新军事指导理论,是保证改革正确健康发展和引领全军按照统一目标顺利进行的前提。然而,不正确的理论,不仅不是创新,而且会引导军队建设走偏,对军队建设造成大的损害。比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和军队建设服从服务于国家建设的大局。在军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提出军队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由此,做出了军队可以经商的决定。一些军事理论工作者,也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大生产、经商发展等方面总结经验,论证和论述这一“思想”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此后十余年,军队建设在这一“理论”和决定影响下,受到严重损害。军队建设改革的实践深刻证明,创新改革理论必须以提高部队现代化作战能力,有利于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为前提。

后勤工作:1987年开始,全军后勤在试点的基础上,开展以代供、代修、代医“三代”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型划区保障;中央军委确定全军后勤逐步实行统供与专供相结合、以统供为主的后勤保障供应体制,为三军联勤奠定基础。1985年5月4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转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军队从事生产经营和对外贸易的暂行规定》,军队开始搞生产经营活动。

教育训练:院校体制进行大刀阔斧改革,撤并一批教育层次低、学科建设重复的院校,新建扩建了国防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理工大学等一批综合性院校。2002年10月,中吉两国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2005年8月,中俄首次举行 “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标志着我军在军事训练领域加强与友邻友好国家的国际合作。1998年9月,总参谋部举办“辽阳集训”,掀起科技练兵热潮。

例如,将该方案应用于远程诊断系统中,可由多名医生通过异地的用户终端采集并标注医学影像数据,标注后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被上传至远程服务器;在服务器端部署深度学习算法,以实现辅助诊断模型的建立和优化。实际应用阶段,可以将该辅助诊断模型下发至医生的远程终端用于患者医学影像的实时分析,也可由远程终端上传患者的医学影像数据至服务器,由存储于服务器的辅助诊断模型进行实时分析后将相关参考指标返回医生的远程终端。对于这一部署和实施方式,显然还可以采用系统类权利要求来进行撰写。

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深化的国防和军队改革,紧紧抓住了世界军事和现代战争发展的大势,紧紧盯住未来战争特点和中国面临的战争对手,紧紧抓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需求,设计和指导改革,使改革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二)改革必须加强战略谋划和整体设计,逐步推进改革。人民解放军四十年的改革,非常注重战略谋划和整体设计。整体设计改革,就是要统筹考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在“能打仗、打胜仗”方针指导下,全面考虑、统筹设计、把握重点。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人民解放军规模由600 多万减到300 万,军兵种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海军、空军和特种兵比例超过步兵,领导管理指挥体制进行了大的精简改革,陆军合成化空前提高,军队职能泛化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军事制度和人员政策制度改革不断加强,这是在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指导思想下,以精兵、合成、高效为改革路径,注重总体设计、统筹考虑的结果。

此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特别注重整体设计、统筹全面。在“能打仗、打胜仗”指导思想下,瞄准现代信息化战争特点,根据国家安全、发展利益总需求,设计改革,实施改革。使军队体制编制重塑,整体力量重塑,解决了多年来酝酿解决但又很难下手解决的问题,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

整体设计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纵观人民解放军四十年的改革,也有一些不尽人意或改革上设想得很好,但改革后又带来新的问题的案例。如在几次以“消肿”为主的改革,光减人、不拆“庙”,或拆了这座庙、又建了那座庙,减了又涨、涨了再减,多次反复的问题。还有在国防科技武器装备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国防动员体制武装部系统的改革,文职制度的改革等方面,都有过改革后又产生新的问题或重复改革的问题。整体设计,就要从领导管理体制、作战指挥体制、国防动员体制、军兵种结构、后勤保障体制等方面,紧紧围绕“打仗”的要求,总体设计。此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就注重了战略谋划、整体设计。改革力度之大,理论准备之充分,整体设计之完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过的。

总体运筹、总体设计改革,必须适时调整军事战略方针,在设计改革中以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军事战略方针是筹划和指导战争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是要增强“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改革和谋划整体设计,只有以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才能不偏离“打仗”这一核心目标。人民解放军改革开放后四十年的改革,共进行了四次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每次调整,都使军事改革设计有了目标、有了龙头、有了总纲。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确立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以及进入新世纪“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内容调整充实军事战略方针,对军队建设和改革,对改革的总体设计和统筹规划,都起到重大的统领作用。

(三)改革必须创新发展军事理论,指导引领各项改革健康展开顺利推进。军队每次改革,不仅提出指导全局改革、统筹整体和长远的改革指导思想,而且提出每项改革内容的方针、原则、目标等具体指导理论。

第一次和第二次改革,即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邓小平发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号召,重新确立了军队建设的总目标,进而提出“增强我军打现代战争能力”、走“精兵、合成、利器、高效”的精兵之路的指导思想。90年代后期的改革,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重大指导思想,提出“科技强军”战略思想和目标,进而提出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实行跨越式发展,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指导理论。21世纪初的改革,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提出“五个统筹、四个创新”,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思想。① 参见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改革发展30年》,第199~200、第272 页。

在拓展课的总结与展望部分,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本实验中检测的微生物类型有限,不能说明铁皮石斛具有广谱的抗菌功能,被检微生物的类型有待增加;铁皮石斛中的抗菌的有效成分有待明确,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多糖、生物碱和氨基酸类物质分离,分别进行抑菌实验。后续研究中,可以尝试将铁皮石斛匀浆液添加到相应免疫细胞的培养基中,观察其对免疫细胞数量及活性的影响。从本案例中,可发现,高中生已经具备质疑、查阅资料、设计实施实验、思考与总结的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征与需求提供支持与条件,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此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出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指导理论:以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四十年来,国防和军队每一次大的改革启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提出和确立改革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确立总体目标和改革任务的同时,又提出各项改革任务和各领域改革的指导理论。这些理论,随着改革的深化,经过改革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完善成熟。如:

领导管理指挥体制方面:提出精简机关,提高效率原则;提出提高军委总部机关战略谋划能力,提高战略管理水平的要求。此次改革,提出“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原则,提出优化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思想;提出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要求,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

规模结构方面:提出压缩规模、调整结构,消肿治臃,压缩非战斗人员,改革军队体制编制,要遵循精兵原则、合成原则、平战结合原则、提高效能原则(走精兵、合成、高效之路),提高打现代战争能力思想;提出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的思想;提高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增强新质战斗力,着力形成“两成两力”,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思想。

各级水利普查机构是水利普查档案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将档案工作纳入水利普查工作计划和管理工作程序,实行同步管理;配备档案工作人员,统筹安排经费,为水利普查档案的收集、管理、保管、利用等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武器装备科研管理和生产方面:提出集中管理,装备体制必须高度集中统一思想;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① 高连生等主编:《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发展史》,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第199 页。 原则,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② 《邓小平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9 页。 思想;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发展“撒手锏”武器装备的思想③ 参见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第411、427 页。 ;创新实行合同制,充分利用全国科技力量,集智攻关方针;走科技强军道路,大力发展现代武器装备思想;从体制机制和法规政策上保证“军民融合式”发展,“着眼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军民融合组织管理体系”思想。

军事训练方面:提出“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思想,加强合成训练和演习;提出科技兴军要科技兴训,加大军事训练改革力度,努力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思想。提出军官晋升经院校培养制度化思想,构建完善的院校培训体系,构建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等思想和方针。

我们除了可以使用自然的暗角控制画面视觉平衡之外,还可以使用更醒目、浓重的个性化暗角给画面加入当下流行的复古风效果。单纯从操作上来说这个效果并不复杂,只需要把影调的调整值设置得更高一些,然后降低滤镜的羽化半径,使暗角范围更加明显。

法规制度和军队管理方面:提出“以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提出完善军事法规制度,健全军事法规体系,改进治军方式,提高法治化水平等指导思想。提出“实现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转变,从单纯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的改革思想。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频段中第二行第三个波束其C/I值最小,与18 dB等值线相切。由于天线系统的C/I值为全部波束中C/I值最小点的值,也就是天线系统的初始的C/I值为18 dB。接下来反射面的赋形就是在保证反射面各项电性能不变的前提下,通过重构反射面的形面,达到提高天线系统C/I值的目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世界发生了几场具有高技术特征的局部战争,新武器及高技术兵器的应用,使得现代战争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如1982年英阿马岛海空联合夺岛之战,叙以战争中的贝卡谷地之战。战争双方,在侦察、通信、指挥、控制等方面广泛进行电子战,在预警指挥机、电子战飞机和无人驾驶侦察飞机指挥引导下,使用精确制导武器、集束炸弹、舰舰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实施交战。电子战、预警机指挥条件下现代海战、现代空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实战效果。对此,邓小平深刻指出:“一定要承认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差很长的一截。要承认我们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要承认我们军队的人数虽然多,但是素质比较差。”① 《邓小平文选》第2 卷,第61 页。 邓小平指出:要着力解决现代战争的客观需求同我军现代化水平比较低的矛盾。由此开启了人民解放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走“精兵、合成、利器、高效“的精兵之路。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发动海湾战争,这场战争预示着未来战争形态将由机械化战争向高技术战争转变,由此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一轮军事变革浪潮。人民解放军的整体转型建设和变革,也在这一背景下展开。

(四)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保证加强新形势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改革实践看,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个层面是,必须从军队高层领导体制机构设置上,保证军队的领导权、指挥权集中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保证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能够对军队实施稳定可靠、通畅高效的领导指挥,保持政令军令畅通。这是人民解放军从建军起,特别是经过战争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和平建设时期始终坚持并使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得到可靠落实的组织保证,是使军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统一,能够取得新民主革命胜利,能够出色履行使命任务,完成各项任务的领导组织上的可靠保证。改革开放后,人民解放军对外交往增多,以国家军事领导机构名义处理国防、军队建设事务增多,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宪法》,规定设立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从此,中央军委既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军事机关,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实现了党与国家对军队的领导指挥权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保证了政令军令的统一,保证了中央军委以国家层面处理组织国防动员和国防建设等事务。同时,又从领导体制机构设置上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第二个层面是,必须坚持从革命战争年代一直坚持下来的,并行之有效的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各项根本原则、制度。如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营团以上设置党的委员会制度,团以上设置政治机关并领导指导部队开展政治工作制度;在中央军委坚持军委主席负责制,等等。人民解放军建军之初,就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90 多年不忘初心、矢志不移。中国的革命建设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全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打败和摆脱帝国主义殖民、侵略、压迫,实现全国的统一,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建设民主、富强、文明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才能领导全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因此,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可靠保证。人民军队必须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方面,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这一信仰、品质、行动上的高标准。

做到“三个绝对”,是人民解放军建军90年来无往而不胜的可靠保证和经验总结。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组织保证、机构保证、制度保证。在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和制度上,只能根据新形势、新需求加强领导、保证领导。我们的军队,正如邓小平所说:是党的军队,同时也是国家的军队、人民的军队,是一致的。那种借改革鼓吹军队“国家化”“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取消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图谋,需要高度警惕和严肃批驳。

(五)改革要重视解决体制编制缺陷或缺项带来的部队建设上的积弊。国防和军队改革,在重视解决领导指挥体制、部队规模结构等重大核心问题的同时,还要重视解决多年来由于体制编制上、法规制度上、政策制度上的缺陷缺项,带来的部队建设上的积弊。这些积弊不解决,会严重削弱部队战斗力。比如,在军事训练领域,1955年军队改革实行八总部制时,人民解放军设置了训练总监部,不仅计划、组织、管理军事训练,还设置有专门机构,从训练质量考核、训练内容完成等方面进行监察。后来取消八总部制恢复实行三总部制,军事训练组织、管理、监督一体化,一个部门自己监察自己,上级检查下级,在军事训练监察方面越来越弱化。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加大合同训练,首长机关演习、实兵演习、检验性演习进行得如火如荼。同时,由于重视管理、重视防事故,在训练事故方面对单位评选先进、奖励以至于领导晋升有着重要影响。由于无专门的训练监察部门,有的单位在组织军事训练特别是合训合练及演习中,能少出车尽量少出车,能少动用重装备尽量少动用重装备,能用炸药包代替的就不打或少打实弹实炮。名是为了节约,实是尽量避免出事故。由于没有训练监察部门,这种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段时间时有发生。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的生成,与“能打仗”思想格格不入,不改革对部队战斗力损害说多大就有多大。这次改革,在新成立的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中,专设训练监察机构,抓住了要害,大有必要。军事改革必须重视解决部队建设上影响战斗力生成的积弊,坚决改革,从体制编制机构设置和职能设置上,从法规制度上解决历史积弊。

在体制编制上,长期以来,机关庞大,头重脚轻尾巴长的问题。多次整编也都把减少机关勤务机构,减少非作战单位机构作为重点,致力解决这一问题,但效果总是不好。这次减了裁了,不过几年又恢复了。20世纪50年代军队设置武装力量监察部,其中一项职能就有对部队编制的监察、监督、检查。但法定编制,常常被有些机关和部队超编超配人员的随意性打破,这在有的机关特别是有的军区以上机关成为习惯。

这次整编,下决心解决这些军队建设体制编制、法规制度上的积弊,一切向“能打仗”聚焦,成立管理编制的专门办公室领导机构,相信这一几十年的老大难问题一定能够在这次军改中得到根本解决。

(六)改革必须坚持以提高现代条件下作战能力为目标,以“能打仗、打胜仗”为基本原则。军事改革,必须以提高现代条件下作战能力为目标。这一点对于组织改革者来说,都十分清楚。然而,对于组织某一项内容的改革,始终坚持用这一标准指导和衡量,并不容易,而且有的改革会产生严重问题,导致改革不能成功。比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军事训练改革中,为解决年度训练的低级循环问题,学习国外“先训后补”经验,大批部队改建成教导团(一个军即有一个师改为乙种师,含2~3 个教导团)。这一改革,改革初衷和设计是好的,但经过近5年的运行,最终证明走了弯路。纠其原因,其一是有学习外军先进经验,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军情的实际问题。如人民解放军担负任务的复杂性,包括执行勤务、生产、营建、国防施工等。由于教导团年初负责训练新兵;新兵下连后,负责训练全军的班长、骨干。这样,教导团不能执行生产、营建、施工、维修、勤务等任务,这些任务就落在了实兵团身上。同时,教导团所训练的班长、骨干,也来自实兵团,使实兵团近1/4 的兵员在外训练,大量缺编,加上执行各种勤务任务完全落在实兵团身上,造成整个师、整个军七零八落。实兵团不满编影响战斗力,教导团训练的兵种单一(如通信教导团、步兵教导团、炮兵教导团)不能战,使整师整军战斗力严重下降。采取实行教导团体制“先训后补”改变部队训练“低级循环”的改革告诉我们,改革中对每一单项体制的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到这项改革举措对部队整体战斗力的影响。实行教导团的改革除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军情和自身特点,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单项改革对部队整体战斗力的影响之外,究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在改革中坚持“能打仗”这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核心标准。如果在改革设计时坚持部队必须“能打仗、打胜仗”这一基本原则和标准,就会判断到教导团兵种单一不能战;实兵团年度抽调大批骨干、班长在外训练,严重缺编影响执行作战任务的问题。

(七)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参与下保证军队改革有关项目落到实处。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军队部门与政府机构的关系,这不仅与国防和军队改革顺利推进密切相关,而且是很多改革项目能否顺利推进,政策制度能否落实,体制机制能否顺畅运行的关键。国防和军队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好国防和军队的关系,这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个层面,国防和军队改革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党成为执政党,掌握了国家政权,人民军队便有了依靠政府进行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条件。中国1954年和1982年颁布的两部宪法都规定,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草案)》则明确了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行使的九项职权。因此,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面临的许多问题,只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的职能,才能顺利进行。政府掌握着国家资源,军队人才培养、后勤保障、装备技术研制等越来越依赖社会实施;在战略储备、交通运输(包括陆运、海运、空运)、能源、通信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必须依靠政府发挥职能作用,才能使国防建设真正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

不仅国防建设实施要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而且军队每次改革的进行,改革内容的实施和落实,也全要靠党领导下的政府给予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上的保证。特别是军事人力资源和政策制度的改革,国防设施建设重大项目的实施,没有政府的全力支持,没有政府同军队的协力进行,是进行不下去的。因此,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律和给予特殊政策,才能使国防和军队改革顺利进行。人民解放军20世纪50年代三次大的调整改革,80年代初撤销有关工程建设部队和大批科研单位划归地方,80年代中期裁军100 万等,国家均出台了保证军队改革需求的特殊安置政策,有力地保证了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二个层面,要大力运用国家经济建设的科技力,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保证军队现代化建设快速提升,用较少的经费取得较大的军事效益。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强化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①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4 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前几十年,国防工业建设方针是建立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这一道路,使中国迅速建立起研制各种武器装备的科研机构、生产企业,提高了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发展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独立完整的路子越走越窄,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主要是因为现代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通用性、相关性、替代性愈加明显。因此,必须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才能充分运用全国的科技力量,发展现代化军事力量。20世纪80年代,人民解放军改革国防科技工业领导管理体制,改革核、航天、航空、舰船、兵器几大部和有关机构,建立十大公司,就是在这个指导思想下的产物。进入21世纪,这个领域的改革不断在实践中调整改革。此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习近平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兴国之举、强军之策。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实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一些配套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在中央军委层面建立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是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发展的领导组织保证。

在天津市人民医院收集合并组和单纯CRC组患者术前空腹血液标本和健康查体者血液标本各3 mL,3 500 r/min离心10 min(r=15 cm),室温,取上层血清,-80 ℃低温冰箱保存待查。

第三个层面,发挥政府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在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注重建立权威的组织机构,在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法规制度上得到保证。保证政府发挥国防建设职能,不仅靠《宪法》《国防法》赋予其职权,而且必须要建立主抓此项工作的高度权威的组织机构,否则,国防需求难以落到实处。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大型经济建设项目中国防需求及平战结合的实现,国家均成立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主要领导组成的“专委会”等组织机构,很容易做到一声令下,各方立即协调一致行动。在高度集中领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地方、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为了国防需求,可以牺牲一定的局部经济利益。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和经济生活中各方利益趋于复杂,仅靠行政命令的协调和监督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权威组织机构,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协调机制,保证国防和军队建设各项需求的落实。此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在习近平领导下,中共中央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强化对军民融合的集中统一领导,也是这次改革非常重大的举措。

中图分类号 :E29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4883-(2019)01-0001-09

[作者简介] 杨贵华,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闫茁草]

标签:;  ;  ;  ;  ;  

人民解放军40年改革发展及其历史经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