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主要技术论文_樊海军,陈龙

简述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主要技术论文_樊海军,陈龙

伊宁市城乡规划局 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城市规划是一门从区域全局角度出发,兼顾整合、安全、经济、社会的四大原则进行思考的科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线及二线城市不断扩大,城市的合理性也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被不断体现。城市规划师作为对城市未来发展进程的主要设计者,在当代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运用全新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为城市的未来创造一个全新的景象。本文中,笔者将对城市规划中遵守的四大原则以及城市规划管理中运用的新技术进行简要阐述及分析,以期望为读者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管理;技术;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划设计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也被不断地体现出来,在当下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设计者,其作用具有明显的前瞻性质。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在未来的20年中,城市内的经济体系或许会遭遇更大的改变。因此在当代,对经济发展较为全面的一线城市进行完善性质及发展前瞻的规划是当下国内城市发展规划的主要工作。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关技术已经渗入了规划设计中,充分运用这些技术,可以保障国内的一线城市规划设计过程更加合理。

1城市规划设计

在当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系下,城市规划设计遵循着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1.1整合原则

城市的规划设计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城市的土地既有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在保证城市用地的高效性的基础上,从功能的角度上对城市区域进行整合。在整合时应该对局部以及整体的辩证关系进行详细分析,从全局的角度看待区域功能及位置的合理性。此外还应该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划,对区域的功能性质进行详细分析,得出最优方案。

1.2安全原则

城市的规划设计是基于人类发展诉求的设计,这也意味着城市规划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市民,因此,城市的安全问题是四项原则中具有前提性质的原则。城市设计中的安全原则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实保障其顺利发展的主要的因素,在城市规划时,应当注意一下几点

1.2.1功能区域间隔

城市中的化工厂,工业厂房等具有不稳定性质的因素的建筑群应当与城市的大型住宅区、经济核心地带保持安全的距离

1.2.2防洪设计

城市的下洼区域对城市而言具有一定危险性,这部分的区域在暴雨时节容易产生水灾现象,因此,对于下洼区域,可以将其规划为城市绿化公园,为将来城市蓄洪防灾做好充足准备。

1.2.3防震设计

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必须根据历史的相关资料,对地震的可能性以及地震的危害性能作出相关的预测。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城市中的大片居民住宅区域与城市经济核心地带与山脚的地震地带隔离开来。且对后期的高层住宅及高层共建建设的过程中,制定相关的抗震地方规范,保障城市中的建筑物均可抵御一定程度的地震侵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经济原则

城市的规划设计中,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第一驱动要素,因此城市规划应当在考虑经济的一般发展历程中进行,对经济发展做出具有前瞻性的预判。并为经济发展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1.4社会原则

城市发展离不开居住于此的人民群众,对城市发展而言,社会因素是保障其稳定性的决定因素,城市规划在设计时应当对当地的风俗人情、当地的人文特点进行分析,规划的方案应当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降低当地居民对规划的不适应感,提高城市发展的稳定性。

2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主要技术

2.1GIS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在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学、遥感学、城市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日趋成熟的空间数据处理技术。GIS主要特征是描述、处理地理数据、属性数据以及空间关系,能够为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建设、管理、规划及决策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城市规划提供规划、管理决策的辅助信息,并能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给用户。当前,我国一些城市为了监督建设项目,提高办事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防止暗箱操作现象,保证政府政务公开和建设廉政服务体系等,开始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城市建设项目规划管理的电子政务平台,真正实现了科学化、效率化等管理方式的转变。基于GIS、GPS和RS(3S)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城市”技术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管理手段,图文一体化的规划管理办公信息化系统已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基础。数字城市包括了城市空间信息运行机理、空间信息运行技术系统、空间信息服务、产业体系和社会文化等多层框架。它能够为规划工作者提供了准确坐标、时间、地理空间属性的四维虚拟空间,创造了全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新方法。数字城市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应变性强的手段。

2.2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当前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应用较广的一项新技术。可以简称为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作为当前一项用来研究和开发新的技术科学,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比较前沿的领域,其通过借助计算机,正式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各种人工智能系统的具体应用。我国人工智能主要应用到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人工决策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其主要功能时辅助决策者完成数据、模型和知识工作。目前很多城市规划管理之中都以来决策系统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其在数字城市数据分析决策工具中的地位十分显著,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城市规划管理之中。但是本身也存在很多局限性,其只能扮演辅助者的角色。笔者相信,随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城市规划工作会向着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城市规划的设计与管理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诉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员应当严格遵从规划的整合、安全、经济、社会的四大原则,并通过对四大原则的深刻理解与运用提出同时满足四大原则且对独树一帜的城市发展规划方案。对于设计师而言,对城市未来的深度思考是其设计作品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设计师还需要对不同城市的发展规律进行探讨并将其总结的精华运用在自身的作品之中。本文中笔者仅对城市规划中设计师应当遵守的四点基本原则以及城市规划中运用的新技术进行简要的阐述,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邵立达.城市规划,以人为本[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1):6-6,23.

[2]王岩慧.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新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2):152.

[3]付刚.关于城市规划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72.

论文作者:樊海军,陈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1

标签:;  ;  ;  ;  ;  ;  ;  ;  

简述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主要技术论文_樊海军,陈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