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登高》的课堂教学中透视参与式教学法论文_黎洪国

从《登高》的课堂教学中透视参与式教学法论文_黎洪国

黎洪国(甘肃省民乐县职教中心学校 甘肃 张掖 734500)

摘 要:参与式教学法是适应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而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该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了该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笔者认为,实施参与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参与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 主体性 语文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两重的参与重于一吨重的说教。”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

因此,如何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何让教师由“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合作者”、如何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如何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等问题,已成为新课程设计者与实施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参与式教学法正好为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新理念找到了实践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参与式教学:

一、提出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参与

如在教学《登高》一诗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杜甫的画像和杜甫草堂的照片,让学生再对比书上杜甫的画像,然后提出探究的问题:在你的心目当中,杜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经过比较后纷纷发言。一位同学看到“杜甫草堂”的照片,联想到了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认为从这里可看出杜甫是一位孤独失意、长期漂泊、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第二位同学主要是对比了屏幕上和书上的杜甫的头像,认为书上的头像画得不够传神,仅仅画出了一种悲哀的神色,而杜甫此人的内心除了悲哀,还有一种努力改变现实的愤怒。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如在教学《登高》一诗时,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范读,创设了一种悲伤的情境氛围,让学生感受悲伤的感情基调。听完后让学生谈总体感觉,一位同学说:“感觉感情低沉,有一种没法高兴起来的悲。”接着我就顺水推舟,让这位同学就用这样的一种感受来诵读全诗,然后再让有特别悲的感受的同学诵读全诗,最后全班模仿范读,配上刚才的音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在一种动态的情境中感染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共鸣。学生朗读时全身心投入,极力模仿,不仅读出了本首诗的韵律美,而且读出了悲凉的情味。

三、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

为了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我先出示了宋代文学家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赏析本诗颈联的一段话: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峻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且对偶又精确。罗大经说他读出了八层含义,那么同学们又能读出几层含义呢?下面同学们就自学颈联。学生经过几分钟的自学,分别抓住“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秋”、“独”等字,品读出了与罗大经不同的各种含义。

四、小组合作讨论,激发学生参与

上面罗大经体味出的八层含义,其它七层学生都涉及到了,只有“台”高峻处也,学生没有谈到,这是本首诗的一个难点。我让学生联系诗的题目想想:高跟感情有哪些联系?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全班同学以五人为一小组,分成了十个小组展开讨论,这样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倾听别人的意见,每组指定两位同学担任记录员和报告员,我巡回引导各组的讨论技巧,既让每组的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又引导他们的讨论不偏离要讨论的问题,达到了讨论的目的。

参与式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是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的新型范式。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以原有知识储备积极、主动地去应对困难的期待心理,也给希望发现自我价值的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进而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参与式教学法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值得在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邢永福 主编 《现代教育思想》.中央电大教材。

[2]麦锦城 参与式教学法简介.2010,1,19。

[3]钟启泉 金正扬 吴国平 《解读中国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08—114。

[4]石鸥 刘丽群 《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60—169。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学会生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03—108。

[6]美 B·S·布鲁姆 著 邱渊 译 《教育评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76—80。

论文作者:黎洪国

论文发表刊物:《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3

标签:;  ;  ;  ;  ;  ;  ;  ;  

从《登高》的课堂教学中透视参与式教学法论文_黎洪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