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铁路混凝土拌和站的信息化管理论文_吴燕龙

大数据环境下铁路混凝土拌和站的信息化管理论文_吴燕龙

中铁十八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0

摘要:铁路工地试验室、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建设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准确、及时、自动的信息集成和共享,达到原材料源头质量预警、试验检测数据自动采集、生产测试过程自动控制、成果记录真实可追溯、质量状况快速识别的信息化质量管理模式,是有效发挥标准化管理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试验室;拌和站;网络;信息化;管理

引言

近年来,我国铁路正处于大规模建设状态,铁路客运专线相继启动,混凝土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为生产高质量的混凝土,满足优质施工的需求,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应重视混凝土拌和站工作效能与管理,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1铁路拌和站混凝土质量控制系统结构

1.1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平台

对于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平台而言,在其构建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实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与拌和站等多级的协同性服务。同时,通过对混凝土生产全过程的合理监督,可以进行原材料进场、检验以及配合比的合理设计,完善生产过程中的项目监督,而且,也可以为工程项目的生产控制、养护技术优化以及混凝土运输工作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支持。通过对拌和站生产数据的挖掘、整合及分析,可以实现系统的兼容性稳定铁路的工程设计。

1.2拌和站采集终端软件

在拌和站数据采集以及软件终端工程设计中,其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数据传输共同组成了拌和站的采集终端软件,具体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的数据采集主要是实现各种类型的拌合机生产控制系统,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及标准化格式的转变,实现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生产。同时,在采集终端软件安装及拌和站工作的过程中,会通过对实际混凝土的采集,实现拌合机生产机数据的查询,并在整个过程中利用有线或是无线网络进行混凝土以及生产管理数据的分析。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智能分析、综合评判,实现对混凝土质量信息的及时提醒,优化信息资源的利用及管理机制,实现混凝土拌和站中信息资源的统计及分析。而且在采集终端软件设计的过程中,其会通过数据库访问系统的设计,实现各个系统的连接,并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无缝对接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线程技术的运用,实现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及时性。在动态化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数据资源的传输,可以实现断点传输,并为数据的加密处理提供支持。

2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铁路项目部战线长,大多分布在山区,拌和站拌和机组众多,拌和站在标段内分布广,各拌和站信息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一,信息员更换频繁,每天生产任务重,生产数据繁多,数据收集查看工作量大,数据分析困难,通过混凝土拌和站信息管理,将拌和站生产数据同步上传至混凝土拌和站动态监控系统,才能更好、更快掌控各拌和站拌制混凝土的生产信息,且系统自动对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也掌握各个拌和站生产运行是否正常,为解决好拌和站混凝土各类问题提供了快捷性、准确性,从而保障了每盘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及管理的实施

3.1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信息化

在信息化铁路拌和站工程项目设计中,为了充分满足信息化的项目管理工程,在生产调度管理系统设计中,满足信息化的需求,并在系统完善中做到以下内容:首先,通过生产任务单施工配料通知分析,合理配合比进行通知单的生产调度及管理,从而工程生产调度拌合状态监控、生产质量以及搅拌车工作量等综合资源的分析,实现原材料等数据资源的合理控制,完善生产调度工程的项目设计理念;其次,铁路工混凝土施工材料选择中,在生产任务单设计中,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的通知,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发货单自动打印、原料实施消耗及配方消耗的对比统计。在系统完善中,需要通过对自动生产项目资源的优化,为铁路工程材料资源的合理运用提供支持。同时,在系统资源优化中,也需要通过生产项目资源的分析,进行原材料消耗及使用的科学对比,完善实验室配方统计实现资源消耗问题的合理分析,为拌和站搅拌项目的优化提供稳定支持。

3.2系统的构建

信息化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将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指挥部、项目部、试验室、拌和站现场等工程多级用户构建成为一套多体系、多层次的集成机构,其组织机构从上到下层层管控,信息通过平台共享、实时传输,从而达到对实体质量的多层级集成监控。其系统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一个集成了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指挥部、项目部、试验室、拌和站现场等工程多级用户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2)构建一个钢筋原材料、混凝土试块试验检测及混凝土拌和全程监督控制的信息系统;(3)构建一个混凝土生产拌和质量业务在线监测管理(自动采集、上传、归档、统计、分析、查询)的信息系统。

3.3拌和站前端采集系统

拌和站前端采集系统软件和拌和站控制系统均安装在工控电脑中,通过两种模式传输数据:一种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DTU)传输;另一种是通过有线网络传输。第一种无线传输模式硬件(DTU)和SIM卡由专业IT公司提供;第二种模式需要施工单位对拌和站的工控电脑提供有线网络支持。拌和站前端采集软件为开机自动运行,读取拌和站控制系统中的数据库。当拌和站工控电脑开机后,禁止手动关闭采集程序。

3.4人员管理系统信息化

首先,通过对信息化铁路拌和站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整合分析,在信息化人员管理系统构建中,需要对人事档案管理、员工工作考核档案以及搅拌车司机薪金的核算,实现铁路工程施工中资源成本的有效控制;其次,在信息资源运行的背景下,铁路拌合工程项目在设计中,需要认识到员工工作考核以及搅拌车司机的月份薪金,并通过对系统项目资源的分析,提升对员工工作考核机制的综合性分析,为相关信息资源的查询提供支持。同时运用工程计算中的固定方式、基准运距方式以及不同运距方式的分析,进行综合性数据资源统计的管理及设计,充分保证工程项目资源设计的准确性;最后,在认识管理系统化信息资源确定中,需要通过对档案岗位考核标准以及员工考核工作的分析,提升人员管理的系统性,促进铁路工程施工项目设计的工程稳定性。

结语

拌和站信息化管理优点是信息传递快、生产数据查看方便,能更快、更准确的找出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不合格混凝土用于工程实体,也可反映各拌和站运行是否正常,同时也有利于后期竣工验收和竣工资料的组卷归档。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有效运用拌和站混凝土工控系统,使得每盘混凝土拌制信息及时上传,各级管理人员可在混凝土动态监控平台上查看各拌和站混凝土生产情况,若拌和站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发生配合比超标预警,工区、拌和站在收到预警的短信同时能够及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对于初级超标的经试验室对配合比调整复测合格后用于原仓面,中级超标的用于工区临建,高级超标的作废弃处理,同时对每盘超标处理进行了详细的处理登记。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好与坏,直接影响拌制出的混凝土质量,给工程实体带了极大质量隐患,将会给整个工程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提出一些管理控制措施,是根据拌和站实际管理情况,在管理过程中总结经验,选用合理的管理手段,才能解决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实际问题,来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辉麟.基于智能监控的铁路工程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管控系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6(06):38~42.

[2]赵劲波.铁路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站标准化管理[J].铁道技术监督,2011(03):31~33.

论文作者:吴燕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6

标签:;  ;  ;  ;  ;  ;  ;  ;  

大数据环境下铁路混凝土拌和站的信息化管理论文_吴燕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