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的常见误判研究论文

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的常见误判研究论文

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的常见误判研究

刘莉

临沂市纤维质量检验监测中心 山东临沂 276000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纺织品的消费是不可或缺的,而现在随着纺织材料的日益多样化,加强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检验检测就显得异常重要。纺织品的纤维含量的检测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为此本文论述了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检测影响因素及其解决措施。

[关键词] 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误判;对策

1 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影响因素

1.1 仪器设备和制剂因素的影响

在人工检测过程中,由于不同工作人员对检测仪器设备的掌握程度不同、或者是操作不够标准等都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差异。同时由于现代各种纺织材料不断出现,及纺纱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的纺织品材料依据常规的检验方法,通常很难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不同纤维的溶解性也不同,而现行的检验标准的溶解性试验方法却是很多前的,因此对当前检验的准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1]

1.2 样品因素

随着纺织品种类的增加,所接收的样品也是多样化的,所以会对最终的检验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检验时纤维制品的形式多样化也会影响检测结果。同时取样也容易出现差错现象,主要表现为:第一,不能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取样。所选织物样品中不能包括所有的成分,种类不够全面;对于有着明显水洗色差的织物来说,还需要根据不同颜色进行综合取样;而对于能够循环的样品,还需要结合纱线、提花和组织分布状况进行循环取样;第二,样品调转造成的误差。在进行样品转接时,如果记录样品发生错误,或者制样过程缺乏正确性、仪器记录不清等情况都会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

桑干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庙儿沟,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控制流域面积17 744 km2。桑干河山阴县河头村生态蓄水工程,位于山阴县合盛堡乡河头村附近的桑干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4 892 km2。

1.3 新型纤维材料产生的误判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型纤维甚至功能性纤维不断出现,如海藻纤维、壳聚糖纤维、玻璃纤维等,还有出现了很多特殊的改性腈纶纤维等。而对于新型纤维的检验标准或者是制定中或者是发布延长,这就对检验结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表演时绝对要根据规定情境来进行的,不能随心所欲。在规定的情境中交流,这是许多业余演员很容易疏忽的环节。交流有很多种:与对手的直接交流;与观众的间接交流;与一个不存在的对象交流;自己和自己交流。这些都是作为一名演员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交流的对象可以是物;可以是人;可以是自言自语。

2 误判预防对策

2.1 根据样品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

一般来说,通常对纤维采取三种方法进行成分定量检测。第一种是手工拆分法。就是采用手工的方法从多种试样中对纤维进行分类烘干和冷却,之后分别进行称重。根据不同的质量情况对各种纤维具体比例进行计算;第二种方法是应用显微镜法。通过使用显微镜对纤维种类进行有效的鉴别,计算一定数量的纤维,从而测量出其截面面积,从而蝴蝶纤维的混纺比;第三种方法是化学溶解法。在上述样品组分鉴定结束后,就需要选择恰当的试剂进行一种或几种组分的有效去除,从而获得承重残留物,根据质量的损失计算可溶组分的含量。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及其适用的范围,在具体使用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样品进行合理选择法。具体来说,手工拆分法可以对复杂样品的进行简化,并可以有效预防各种纤维的损失,可以真实客观的反映样品的纤维含量。一般常用语棉、氨纶、棉麻交织、粘胶和棉纶针织等的检测和鉴定中。而第二种显微镜法,其应用带有较大的局限性,一般多用于天然纤维混纺中的棉、亚麻、棉、羊毛、兔毛等的检测,还包括其他一部分纤维混纺如莫代尔等。第三种化学溶解法需要使用一定的试剂,这些试剂有一定的腐蚀特性,因此会对纤维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失,容易产生检测结果误差,但是相对来说使用范围较广,适用能力强,大部分可以用于二组分或者多组分纤维混纺的检测和鉴定。所以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一般首选手工拆分法和显微镜法,从而提高检测的工作效率积极准确性,如果上述两种检测方法都不适用时,可以考虑使用化学溶解法[2]

随着纺织材料的变化和纺纱技术的提高,常规纤维的溶解性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所以要根据纤维种类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溶解方法。例如,氨纶含量检验时就需要首选拆分法,而对于一些醋酯纤维、莱赛尔、桑蚕丝多组分样品,则需要尽量避免采用顺序溶解法,而适合应用拆分法或拆分后再溶解的方法。如根据相关试验证明碱性次氯酸钠溶液对一些醋酯纤维具有独特的溶解性,而丙酮则对一些桑蚕丝纤维有着很好的溶解性。在一些羊毛和桑蚕丝混纺样品的溶解测验中,一般使用75%的硫酸法,如果依据标准分次振荡溶解反而却很难获得很好[3-4]

2.2 选取不同的溶解方法

[10][16] HELCOM, 1974 Helsinki Convention, http://www.helcom.fi/about-us/convention/1974-helsinki-convention/, p. 27.

2.3 预处理

在对纤维成分进行定量检测时,预处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加工或者整理完的纺织品,通常会含有大量的蜡质、涂层甚至浆料和整理剂等非纤维类的物质。这些物质有些是自身所带有的,也有一些则是在纤维加工过程中添加的,从而实现对纤维自身的某些缺点及特征的掩盖。因此在进行定量检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从而将这些可能导致检测误差的非纤维物质能够处理掉,从而能够获得更为准确的剩余被检测纤维的准确的检测数据。

2.4 结果计算

在完成上述的检验后,在进行数据计算时,要尽可能的使用电脑软件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工作,要及时的将数据录入电脑及其相关计算软件中,从而有效避免人工计算所产生的各种误差。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要主要选用正确的检验方法及标准,从而获得正确的公定回潮率和修正系数,同时要认真观察两个平行样的数据结果其绝对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1%,如果不是的话,则还需要再取第3个样品重新进行实验,以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规定检测数值,从而获得较为公平合理准确的数值。

3 结语

总之,当前的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需要具有叫高的技术水平,检测工作也较为繁杂和琐碎,需要检测人员有着较高的综合技能,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熟练使用各种仪器及设备,熟悉各种检测方法及相关检测标准和流程,能够应用各种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检测失误率,提高检测质量水平[3]

参考文献:

[1]郭全.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的常见误判[J].上海纺织科技.2016(10):78.

[2]李小红.国内外纺织品纤维含量判定准则差异比较[J].中国纤检.2017(05):102.

布音其其克.纺织品纤维检测方法及不确定度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8):20.

[4]覃灑童,罗峻,胡剑灿.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的纺织品纤维成分快速定量分析方法[J].中国纤检.2016(11):78.

[中图分类号] F768.1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  ;  ;  ;  ;  ;  

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的常见误判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