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与日本中外制药联手打造日本制药行业新领军企业

罗氏与日本中外制药联手打造日本制药行业新领军企业

一、罗氏和日本中外制药公司联手建立日本药业新领军(论文文献综述)

杨晶[1](2020)在《ZD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有超过十四亿的人口数量,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长期具有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空前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神速,一大批资金、技术和人才都具有相当优势的农业产业集团企业应运而生。同时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一些农业类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和扩展市场,这既为我国农业经济效率的提升、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为企业本身的长足发展扩展了巨大想象空间,夯实了基础。ZD集团作为来华投资规模最大、投入资金最多的外资企业之一,始终坚持以农业为核心、多个产业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研发创新能力出众,产业资源丰富,产品众多,拥有近百年的集团发展史,在世界农业领域富有盛誉。事实证明,ZD集团坚持多元化发展的总体方向布局是值得肯定的,既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又在不同的行业赢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面对新的世界经济形势和格局,其多元化战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方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基于此,本文对ZD集团多元化战略发展历程和实施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查阅大量文献和资料等方法,运用PEST分析法对ZD集团多元化战略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集团内部环境、当前的机遇及挑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了战略实施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多元化战略进行了优化设计,对ZD集团未来的战略选择进行了定位,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期望对ZD集团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并希望能为我国国内类似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张海龙[2](2019)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我国在“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中,都明确的提出了要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并在“十三五”期间,确立了实现建立较为完整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的目标。目前关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大多数学者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诱导;市场集中度;产业集聚;产、学、研相结合发展模式等方面,忽略了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以及构建创新体系等关键问题,尚未在理论上找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路径及对策。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第一,以监管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主要内容,阐明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新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第二,提出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医、产、学、研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在重视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良好机制的基础上,强调政府和医疗机构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行业监督,医疗机构作为生物医药的临床试验基地以及生物医药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政府和医疗机构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在阅读中外文献基础上,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明确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案例与实证分析,深入挖掘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及保障基础。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医、产、学、研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对策。主要内容由以下七部分组成:第一,在理论上明确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目标。本文以供给侧改革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创新理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实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内涵及意义,分析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西方供给理论的发展,包括萨伊定律、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和供给管理理论;在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中,重点阐述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问题;在创新理论中,对技术创新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探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中,主要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领域和发展趋势。其次,分析供给侧改革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创新理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第二,通过中外对比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首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进行介绍,重点分析了生物医药产业的特殊性,研究了我国各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与国外生物医药产业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从政府政策、医疗机构、企业和科研四个方面,总结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三,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政府、医疗机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方面分析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政府的角度,从监管制度、药品定价、伦理审查和知识产权四个方面,分析政府政策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基于医疗机构的角度,从临床试验资源有限性、数据造假、机构定位不明确三个方面,分析医药机构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基于企业的角度,从生物医药企业集中度和原始创新、产学研联盟三个方面,分析企业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基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角度,从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第四,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政府、医疗机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四个影响因素出发,运用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政府政策的角度,主要选取利税、科研活动经费筹措额中政府投入资金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主要指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税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大。从医疗机构的角度出发,选取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主要分析变量,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显着。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企业不同生产要素投入对生物医药产出的影响,主要从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四个方面的投入,得出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对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出的影响较大,企业数量和技术创新投入对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出的影响相对较小。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角度,选取有效发明专利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主要指标,在生物医药成果转化阶段,有效专利数量对新产品销售收入起到促进的作用,并且影响程度呈现递增的趋势。第五,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模式及案例分析。主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出发,对美国、日本和印度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发现美国、日本和印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出台不同的产业政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选取美国辉瑞制药、日本武田制药和印度百康三家公司作为案例进行剖析,探寻三家典型生物医药企业在产业政策引导下企业的发展路径。美国辉瑞制药、日本武田制药前期重视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大量资金,纷纷推出了“重磅炸弹”级别的新药,帮助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在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主要通过海内外并购等手段获取新产品的专利权,同时也拓宽了自身的销售渠道,形成了研发、生产和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印度百康前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仿制药的研发和生产,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研发能力的增强开始转向对创新药品的研发。分析美国、日本和印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首先,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完善相关产业政策。例如知识产权体系和监管制度的建设。其次,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与印度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要提高对生物医药产品研发的重视,强调技术创新的作用。第六,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创新保障体系。强调构建产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搭建了保障体系的整体构架,以监管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主要内容,重点阐述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从监管体系方面,研究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监管现状和主要缺陷,提出了构建生物医药监管体系的重要意义。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方面,对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议。第七,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医、产、学、研创新体系。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医、产、学、研创新体系的总构想,并提出以政府为主导的医产学研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和市场创新体系具体内容。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医、产、学、研创新体系,需要以政府为核心,从医、产、学、研四个着眼点出发,以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和市场创新为三条路径,以融资、研发、临床试验和投入市场为四个切入点,深入分析问题所在,系统提出解决方案。

陶心怡[3](2019)在《南方英文网新闻编译实习报告》文中认为面对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新闻作为信息的载体,在对外宣传和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文新闻网站也成为了国家和地方对外“发声”的重要阵地,如新华网英文网站、中国日报等。在外宣工作中,新闻编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虽然有越来越多翻译界与传媒界的学者对“新闻编译”这个跨学科的活动进行了研究,但事实上,国内的英文新闻网站发展依旧参差不齐,政府和企业的新闻外宣工作质量也没有得到大幅提高。因此,结合具体经历和事例探讨在新闻编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新闻编译的质量具有参考借鉴意义。笔者在南方传媒集团的南方英文网(Newsgd.com)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2018年7月9日至10月9日),主要负责新闻编译及采写工作。本报告在对实习情况及其他背景信息介绍的基础上,对编译新闻的工作内容、流程进行了详细描述,从编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结合具体编译文本,进一步介绍了多种编译技巧在新闻编译中的使用,包括信息补充、信息删减和信息重组等,并结合改写理论,从“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专家”方面探讨影响新闻编译的重要因素和操纵力量。此外,笔者对本次实习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总结了实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遇到的问题以及自身的缺陷,如不熟悉新闻词汇体系、缺乏政治敏感度等,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通过本次实习,笔者希望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希望本报告可以为其他新闻编译者和英语笔译的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魏德亮[4](2017)在《中国医药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医药行业增速远远高于我国的GDP增速,连续十几年都是两位数增长,随着医改不断深化,市场化程度将持续提升。国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合作的外交战略,支持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国的医药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尤其是欠发达国家市场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此时研究中国医药集团国际化发展战略对于行业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依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研究中国医药集团国际化业务发展战略这个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中国医药集团国际化业务的现状和经验,找出了目前存在的五大问题,通过分析政策和经济环境以及国内外医药市场国际化形势和发展趋势,研究对标企业的发展路径,学习先进经验,梳理国际化业务发展思路。结合业务实践和理论分析成果,本文对中国医药集团国际化战略提出了下一步具体改进方向。要通过对贸易、工业、研发和服务四大业务板块的国际化建设,打造协同机制,不断丰富国际化产品和服务,完善国际化工业基地和研发机构布局,健全海外业务网络。同时在战略举措和战略保障层面也给出具体建议。

王欢[5](2014)在《创新药物研发企业的项目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我国的创新药物研发事业远远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由于绝大多数重大疾病的药物专利权都握在欧美公司的手中,不仅广大同胞的病痛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我们还不得不面对以巨大的药物消费市场来换取微薄利润的尴尬局面。因此,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势在必行。然而,创新药物研发项目具有投资巨大、技术门槛高、周期长、风险很高的特点。这一行业在我国才刚刚起步,面临着融资困难、经验不足、产业化缓慢和专业人才匮乏等困难,还没有形成自身成功的管理体系。本文正是想通过创新药物研发企业的国际比较,总结发达国家能够成功创制新药的一些关键因素,找出我们落后的原因所在,分析在国内现有经济环境下,这类项目能够取得成功的管理方法。文章分别从核心技术平台的搭建、项目组合管理战略、具体项目运作三个不同层面,逐层进行分析论证,建设性的提出一套可行的项目管理方法。在技术战略层面,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完整整合的核心技术平台是关键:包括平台搭建的关键影响因素,组织模块构建,以及各模块如何有效的整合运作。在企业战略层面,根据研发管线,短期项目、中期项目、长期项目相结合的项目组合管理是关键:即短期获得生存与发展的项目战略,中期持续增长的项目战略,长期高额利润的项目战略。在项目运作层面,将项目管理的工具方法合理有效的运用是关键:包括项目的选题立项、筹备启动、组织管理、进度控制、风险管理、结题验收等。随着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不断推进以及一系列鼓励创新政策的出台,创新药物研发事业在我国正是方兴未艾,在未来十年必将迅速发展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这一国内新兴领域的早期开发探索阶段,总结论证出一些在当下国内的经济环境下,创新药物研发项目能够获得成功的管理方法,给行业中的其它企业带来一些借鉴和帮助,推动这一行业的发展,正是本文的核心价值所在。

苏月,关镇和,耿向楠,濮润,敖翼[6](2014)在《“重磅炸弹”药物对全球药物研发趋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目前全球医药市场格局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和现状分析。通过归纳总结发现,畅销药的销售额占据制药企业的销售额的绝大部分。近年来,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物异军突起,成为制药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企业不断增加投入,以期成功研发新的"重磅炸弹"药物。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重磅炸弹"在药品优效、科技创新、后续研究、市场培育、专利保护这5个方面具有共同的领先之处。

翁志明[7](2013)在《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开发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重复建设、功能定位类同等问题突出,开发区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在后工业时代,如何抓住机遇、突颖而出,成为开发区发展的重要课题。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杭州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综合实力位列浙江省国家级开发区第五位。但与许多优秀的国家级开发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开发区将把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作为其今后发展的首位,抢占机遇,培育优势产业。然而,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一门较为独立产业门类,有其自身的发展特征和关键要素,传统产业发展所遵循的规律并不能全面解释生物医药产业的成长。为了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得到更好发展,本文通过对生物医药发展历程、发展特征的深入分析,得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需要把握的关键要素,并利用生物医药发展集聚区成功案例对所得出的关键要素进行验证。最后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对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SWOT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构筑和优化适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的产业战略。

赵喜凤[8](2013)在《科学论视域下的食品安全问题 ——“公众参与科学”维度的方法论解析》文中提出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代最突出的风险问题之一。贝克在《风险社会》中指出科学与政治是风险产生的两种主要因素。在唯科学主义盛行的时代,科学以审判官的身份存在,占有绝对的话语权,科学的辩护与政治的解释使得风险被遮蔽。社会建构主义对科学的可信性进行解构,拉图尔、伍尔加、夏平、谢弗、布尔迪厄、齐曼等人的研究揭示出科学权力与修辞维度。迫使科学对自身进行反思,被科学主义霸权所拒斥掉的公众维度凸显出来。公众参与科学成为STS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中,公众参与经历了两种模型,一种是精英科学模型,另一种是大众参与模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分析中,坚持的是精英科学观,黑箱化的科学是由具有资格的科学家所操控的,科学的标准在科学共同体内确定,在传播中共同体之外的人员只是接受者,这也导致了风险问题的产生。在大众参与模型中,行动者具有了多元性,各种异质性要素能够平等地参与,技能的引入、公众的介入使得问题趋于公开与透明,打破黑箱化,风险分析与处理中的权力维度、修辞维度被解构。公众参与的障碍得以明晰,公众参与所需技能被呈现。公众参与的障碍被一些科学家、政府管理人员描述为“公众是无知”的。从公众的“无知”入手,分析公众技能积累中的限制因素,结合贾萨诺夫、温、柯林斯、席宾格、普罗克特的研究,梳理出公众“无知”的发展路径,从专业知识上的缺乏到“公民认识论”到“知识遮蔽”的过程,即经历了“我们不知道”到“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到“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过程,因此以“公众无知”为借口阻止公众参与是不成立的。而科学文化所负载的政治制度、社会因素才是公众参与的路障。贾萨诺夫、温等的分析指出了公众参与的弊端,但是如何能够使公众切实地参与,却没能提出现实的可行性,柯林斯的SEE理论提出用技能指导公众进行参与,参与科学的公众并不是外行,而是经验型的专家。技能周期表中相关技能的积累使得公众参与科学具有合法性与可行性。因此,“公众参与”就经历了“作为传播的受众”到“作为口号的形式参与”到“切实参与”的过程。这个过程通过案例生动地表现出来,坎伯兰牧民、基因被采集的农民、黄金大米喂养实验的儿童因为不具备相关技能、不能理解科学的语言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科学家才是唯一的行动者;被疯牛病危机所困扰的公众虽然具有民主权利,但是政府科学家认为公众及其他科学家将会打乱他们的计划而拒绝其参与,并在公众健康和经济利益上选择了后者,FSA的会议为了凸显公众的地位而损害了其他利益群体,公众参与虽然被意识到,但是对政府的决策并没有实质影响;转基因技术共识会议中,各种利益群体以及外行公众都能平等地参加,打破了行动者的唯一性,多元行动者的参与体现了民主的最大化,公众的决策能够得到合理审议,因为公众凭借技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合理的决策,对政府决策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公众参与发展过程的案例分析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法论参考。针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法律与管理上的漏洞,公众参与是问题解决中的重要维度。多种专家的贡献性技能的积累、社会学家的相互性技能的转译、消费者相关技能的辨别、政府的宏观指导的共同作用促进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风险是实在与建构的双重结果。食品安全中科学与民主的问题是科学哲学中划界问题的现实体现。国内外共识会议与大陆听证会的对比分析,为大陆民主提供现实借鉴。现代化的今天,民主问题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游戏,涉及多种异质性要素的结合,科学、企业、政治、技能、公众、技术、全球化等,民主的实现是多方面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在公众参与过程中,要吸取西方民主的教训,保持科学家与大众、民主与政府宏观调控之间的张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主面临生物技术发展中的新问题,生物剽窃、生物政治涉及其中。

鲁菁[9](2012)在《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探索了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理论基础;二是明确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市场潜力及市场的竞争态势;三是明确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产业人才的现状;四是提出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发展的策略和路径,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在产业决策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了系统性研究、规范性研究、实证性研究、案例研究、深度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等研究方法,研究重点是实证基础上的规范性研究。结果和结论:1.明确了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建立了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理论基础。论文首先是明确了医药研发外包产业即合同研究组织(CRO)的概念和职能,通过对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驱动因素和产业内涵的分析,论证了“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提法的合理性,厘清研究的思路;并将社会分工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作为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理论基础进行系统阐述,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2.明确了全球和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中国医药研发外包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态势。通过对国内外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全球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市场需求、市场规模、部分国家和地区CRO的发展现状、全球主要的CRO和全球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的需求、市场规模、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总体情况及服务内容、中国CRO的分类、中国主要的合资和本土合同研究组织和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通过PEST结构模型(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信息)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结构特征的分析显示,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波特五力结构模型从微观角度的分析显示,本土CRO面临供应商、购买者、同业的竞争者、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大,替代者的威胁较小。3.明确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存在的问题,产业人才缺乏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首先,通过探索性的案例研究,分析了本土的合同研究组织(CRO) TG医药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及其解决措施;同时,通过深度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深刻解读了本土CRO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以上研究显示,产业人才、临床试验质量、相关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健全程度是影响本土CRO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产业人才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明确产业人才的现状和培训需求,本研究进行了3个现状调研,①临床监查员(CRA)的基本情况和培训的现状;②临床医师对临床监察员(CRA)的满意度的调查;③临床医师对临床试验的认知情况及教育需求的调查。调查显示,我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目前尚未建立相关人才培养制度。4.为了促进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可持续发展,论文从产业政策、产业的规范和监管,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路径四个方面论述了产业发展的策略及具体措施。

刘旭宁[10](2012)在《买方垄断、药品定价与我国制药产业研发投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药品生产关乎国计民生,研发是制药产业长久发展的动力源泉。我国制药产业经历数十年成长,已经具备较强生产能力,但研发能力低下却长期制约着我国制药产业的结构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运用经济分析工具研究我国制药产业研发状况,一直是我国科研领域所忽视的问题。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原因,我国制药产业面临特殊的市场环境,这不可避免的影响着我国制药产业的研发投入。本文以我国制药产业研发投入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模型和计量检验的方法,着重探讨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的买方垄断地位、以及和公立医院这一买方垄断者相联系的药品进价加成制度,对制药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我国制药产业的研发现状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实践,主要探讨以下问题:(1)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买方垄断地位对制药产业研发投入有何影响;(2)我国目前的药品价格制度对制药产业研发投入有何影响;(3)如何打破我国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的买方垄断地位,以及完善药品价格制度,从而有助于增加我国制药产业的研发投入本文主要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并以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的买方垄断地位、公立医院药品进价加成制度与制药产业研发投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主要结论如下:1、公立医院在我国药品销售市场处于买方垄断地位,这是在医药合业的经营模式下,由以药养医的制度安排和医疗行业的供求特性共同促成的。公立医院药品进价加成制度在设计的初期既是一种医院经济补偿机制,同时也是一种药品价格控制政策,在运行的早期对维持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及保持药品价格稳定发挥了良好作用,但在以药养医的背景下,该制度的初衷早已扭曲。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的买方垄断地位,以及公立医院采取的药品进价加成制度,势必会对制药产业的研发投入产生影响。2、无论对于品牌药生产还是仿制药生产,打破公立医院买方垄断地位均有利于制药企业增强研发投入激励;并且在下游市场结构相同时,品牌药厂商比仿制药厂商更有激励从事工艺创新方面的研发投入。面板数据计量检验证实了公立医院买方垄断程度与制药产业研发投入呈负相关关系。3、从当前公立医院药品进价加成制度对制药企业从事工艺创新研发投入的作用来看,在我国当前制药企业普遍研发效率较低的前提下,我国制药企业工艺创新研发投入激励与医药药品进价加成率呈反向变动关系。但是有加成管制比无加成管制更能增加制药企业从事工艺创新的研发投入。按照模型结论,我国正在推行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在提高我国制药产业研发投入方面具有积极意义。4、依据本文的理论模型和计量分析,打破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的买方垄断地位并完善药品定价制度,能够激励制药产业增加研发投入。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制药产业实际情况,打破我国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的买方垄断地位,应切实推行医药分业。只有彻底切断医疗机构与药品收入之间的经济利益联系,方能实现药品销售市场的充分竞争。完善我国的药品价格制度无论是改革公立医院药品进价加成制度,还是运用药物经济学的工具厘定药价,都必须和医疗机构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等配套进行。本文运用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研究制药产业的研发投入,对于准确认识公立医院买方垄断地位、药品进价加成制度对制药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的创新点概括如下:第一,从新视角研究我国制药产业的研发活动。本文从公立医院买方垄断地位及药品定价制度方面考察我国制药产业研发投入,为探讨制药产业研发活动提供新的切入点。第二,探索性分析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的买方垄断地位对制药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构建博弈模型,对公立医院买方垄断地位影响制药产业研发投入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逻辑探讨。并将博弈模型所得结论,运用写作时可得的最新面板数据加以佐证。实证分析的结果充分支持了数理分析的结论,由此论文所得结论更为客观合理。第三,探索性分析公立医院药品进价加成制度对制药产业从事工艺创新的研发投入有何影响。通过数理推导的方式,探讨了药品进价加成管制影响制药产业研发投入的作用机理,并据此对正在实行的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的积极意义加以肯定,使本文的研究具有强烈的实际意义。第四,在对我国公立医院买方垄断地位和药品进价加成制度影响制药产业研发投入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就通过医药分业以打破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的买方垄断地位,以及如何完善我国药品价格制度、增加制药产业研发投入、提高制药产业研发能力,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具有较强应用价值。

二、罗氏和日本中外制药公司联手建立日本药业新领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氏和日本中外制药公司联手建立日本药业新领军(论文提纲范文)

(1)ZD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2.3 国内外现状总结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工具和主要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工具
        1.4.3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
    2.1 多元化战略的内涵、分类及优缺点
        2.1.1 内涵
        2.1.2 分类
        2.1.3 优缺点
    2.2 多元化战略的模式、动因和风险
        2.2.1 模式
        2.2.2 动因
        2.2.3 风险
    2.3 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条件分析
        2.3.1 前提条件
        2.3.2 必备条件
        2.3.3 企业内部条件
        2.3.4 企业外部条件
    2.4 多元化战略的发展方向与实施途径
        2.4.1 多元化战略未来的发展方向
        2.4.2 多元化战略的实施途径
第3章 ZD集团多元化战略发展历程分析及评价
    3.1 ZD集团概况
    3.2 ZD集团多元化战略发展历程
        3.2.1 专业化战略原则与规划(1921 年-1948 年)
        3.2.2 相关多元化战略扩张阶段(1948 年-20 世纪 80 年代初)
        3.2.3 非相关多元化战略扩张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初-90 年代末)
        3.2.4 多种多元化产业共同经营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末至今)
        3.2.5 ZD 集团在华多元化战略发展历程
    3.3 ZD集团多元化战略发展历史评价
        3.3.1 ZD集团多元化战略发展经验
        3.3.2 ZD 集团多元化发展的教训
        3.3.3 ZD集团发展过程中多元化战略的作用
        3.3.4 ZD集团多元化战略实施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4章 ZD集团内外部环境分析及多元化战略定位
    4.1 ZD集团多元化战略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4.1.1 PEST分析
        4.1.2 行业环境分析
        4.1.3 内部环境分析
    4.2 ZD集团多元化战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2.1 内部环境的优势
        4.2.2 内部环境的劣势
        4.2.3 外部环境的机遇
        4.2.4 外部环境的挑战
    4.3 ZD集团多元化战略发展的综合评价
第5章 ZD集团多元化战略优化设计与实施
    5.1 ZD集团多元化战略的模式选择
    5.2 ZD集团多元化战略的制定
    5.3 ZD集团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5.4 ZD集团多元化战略优化的对策及建议
        5.4.1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多元化产业适当扩张的发展战略
        5.4.2 优化集团组织结构,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系
        5.4.3 加强研发创新能力,提升各产业核心竞争力
        5.4.4 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增强各产业板块关联度
        5.4.5 强化核心事业建设,加快各产业板块战略调整
        5.4.6 维护同中泰双方的友好关系,促进多方共同发展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中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供给侧改革理论
        2.1.1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特征
        2.1.2 供给侧结构改革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2.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2.1 产业结构合理化
        2.2.2 产业结构高度化
        2.2.3 产业结构优化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2.3 创新理论
        2.3.1 技术创新理论
        2.3.2 制度创新理论
        2.3.3 创新理论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2.4 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
        2.4.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2.4.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
        2.4.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2.4.4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第3章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生物医药产业及特征分析
        3.1.1 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
        3.1.2 生物医药产业及其特征
        3.1.3 生物医药产业的特殊性
    3.2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2.1 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现状
        3.2.2 生物医药产业各地区发展情况
        3.2.3 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对比分析
        3.2.4 生物医药产业与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对比
    3.3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3.3.1 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
        3.3.2 生物医药产业临床试验资源紧缺
        3.3.3 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竞争力不强
        3.3.4 生物医药产业科学研究基础薄弱
第4章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政府制度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因素
        4.1.1 政府监管制度
        4.1.2 药品定价监管机制
        4.1.3 伦理审查监管
        4.1.4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4.2 医疗机构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因素
        4.2.1 临床试验机构资源
        4.2.2 临床试验数据
        4.2.3 临床试验机构
    4.3 企业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因素
        4.3.1 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度
        4.3.2 企业原始创新动力
    4.4 高校和科研机构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因素
        4.4.1 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4.4.2 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转化率
        4.4.3 生物医药产学研联盟
第5章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政府因素对生物医药产出的影响
        5.1.1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5.1.2 实证研究
        5.1.3 实证结果分析
    5.2 医疗因素对生物医药产出的影响
        5.2.1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5.2.2 实证研究
        5.2.3 实证结果分析
    5.3 企业各生产要素投入对生物医药产出的影响
        5.3.1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5.3.2 实证研究
        5.3.3 实证结果分析
    5.4 科研因素对生物医药产出的影响
        5.4.1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5.4.2 实证研究
        5.4.3 实证结果分析
第6章 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案例分析
    6.1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6.1.1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6.1.2 美国生物医药企业的成功案例——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6.2 日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6.2.1 日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6.2.2 日本生物医药企业的成功案例——武田制药有限公司
    6.3 印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6.3.1 印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6.3.2 印度生物医药企业的成功案例——百康公司
    6.4 美、日、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6.4.1 政策引导生物医药企业发展
        6.4.2 完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制度
        6.4.3 生物仿制技术产业化带动技术创新
        6.4.4 建设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信息化网络平台
第7章 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保障体系
    7.1 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监管体系
        7.1.1 我国药品监督制度
        7.1.2 我国药品监督体系的缺陷
        7.1.3 生物医药监管体系构建
    7.2 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知识产权体系
        7.2.1 国内外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
        7.2.2 我国目前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现状及问题
        7.2.3 完善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第8章 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体系
    8.1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医、产、学、研创新体系框架
    8.2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医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8.2.1 创立生物技术创新服务联盟
        8.2.2 打造国际生物医药技术创新研发平台
        8.2.3 提高生物医药产业从业人员薪资待遇
        8.2.4 提高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水平
    8.3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医产学研政策创新体系
        8.3.1 完善生物医药技术发展的行政审批制度
        8.3.2 构建完善的投融资平台
        8.3.3 构建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8.3.4 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8.3.5 打破传统的产业集群壁垒
    8.4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医产学研市场创新体系
        8.4.1 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8.4.2 促进生物医药产品市场化
        8.4.3 完善生物医药产业激励机制
        8.4.4 重点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攻读成果
致谢

(3)南方英文网新闻编译实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news) trans-editing
    1.2 Overview of the rewriting theory
    1.3 Overview of publicity activity
    1.4 Overview of Newsgd.com
    1.5 Tasks of trans-editing internship
    1.6 Objectives of the trans-editing internship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editing preparation
        2.1.1 English news writing
        2.1.2 Standards of trans-editing
        2.1.3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4 Schedule for the project
    2.2 Trans-editing
        2.2.1 Trans-editing process
        2.2.2 Trans-editing techniques
        2.2.3 Technical and resource support
    2.3 Post-trans-editing
        2.3.1 Quality-control process
        2.3.2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after publication
        2.3.3 Glossary making
        2.3.4 Evaluation of the internship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3.1 Difficulties in trans-editing practice
    3.2 Analysis and coping methods
        3.2.1 Trans-editing the headline
        3.2.2 Trans-editing the lead and body
        3.2.3 Wording and style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4.1 Reflections
    4.2 Implications
    4.3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CES
    APPENDIX A
    APPENDIX B

(4)中国医药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思路和特色与不足
        1.2.1 研究思路
        1.2.2 特色与不足
第2章 中国医药集团国际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中国医药集团国际化经营发展概述
        2.1.1 中国医药集团概况
        2.1.2 国际化经营情况
    2.2 中国医药集团国际化业务发展基本经验
        2.2.1 坚定不移走具有国药特色的国际化之路
        2.2.2 将完善顶层设计与探索式前进结合起来
        2.2.3 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国际化
        2.2.4 坚持互利共赢,积极发展国际国内合作伙伴
    2.3 中国医药集团国际化经营问题分析
        2.3.1 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意义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2.3.2 国际化经营平台的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3.3 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2.3.4 自主工业产品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2.3.5 海外布局有待升级
第3章 中国医药集团国际化发展前景
    3.1 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3.1.1 国内外医药市场形势
        3.1.2 医药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
    3.2 细分行业发展趋势
        3.2.1 医药贸易流通
        3.2.2 医药生产制造
        3.2.3 医药科研领域
        3.2.4 医药健康服务
第4章 中国医药集团国际化对标分析及意义
    4.1 对标分析
        4.1.1 与全球跨国制药公司对标
        4.1.2 与国际化程度高的国内制药企业对标
    4.2 启示
        4.2.1 充分依托国家政策,积极进军国际市场
        4.2.2 大力突出比较优势,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
        4.2.3 贸易与投资并重,注重整合国际资源
        4.2.4 国际化是世界各国领先公司的必由之路
        4.2.5 科技创新是确保国际领先的强大动力
    4.3 重大意义
        4.3.1 必要性
        4.3.2 迫切性
        4.3.3 可行性
第5章 中国医药集团国际化发展战略构想
    5.1 战略设计
        5.1.1 指导思想
        5.1.2 基本原则
    5.2 战略目标
        5.2.1 总体目标
        5.2.2 阶段目标
    5.3 战略举措
        5.3.1 健全全球业务网络
        5.3.2 形成国际研发格局
        5.3.3 丰富产品与服务
        5.3.4 优化工业基地
        5.3.5 畅通国际投融资通道
第6章 中国医药集团国际化战略实施保障
    6.1 机构机制保障
        6.1.1 优化管理组织
        6.1.2 创新经营模式
    6.2 人力资源保障
        6.2.1 加强考核激励
        6.2.2 完善队伍建设
    6.3 风险措施保障
        6.3.1 落实项目资金
        6.3.2 升级管控体系
    6.4 服务协同保障
        6.4.1 完善协同机制
        6.4.2 严格外事管理
        6.4.3 强化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创新药物研发企业的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创新药物研发项目概述
    2.1 创新药物研发背景介绍
        2.1.1 创新药物研发相关基本概念
        2.1.2 创新药物研发产业概述
    2.2 创新药物研发的国际比较分析
        2.2.1 国际创新药物研发成功经验分析
        2.2.2 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现状分析
        2.2.3 创新药物研发的国内外比较分析
    2.3 创新药物研发项目发展趋势
        2.3.1 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的国际发展趋势
        2.3.2 我国创新药物研发项目成功案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创新药物研发企业的核心技术平台构建
    3.1 技术平台构建的关键要素分析
        3.1.1 研发团队
        3.1.2 硬件设施
        3.1.3 资金投入
    3.2 研发技术平台组织模块构建
        3.2.1 靶点的筛选评估模块
        3.2.2 计算综合模块
        3.2.3 药物筛选评价模块
        3.2.4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模块
        3.2.5 药物微量杂质的检测和分离技术模块
    3.3 研发技术平台模块整合
    3.4 研发技术平台应用项目实例
        3.4.1 项目背景与意义
        3.4.2 项目目标与计划
        3.4.3 项目实施方案
        3.4.4 项目组织形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技术平台的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组合管理
    4.1 项目组合管理相关理论
        4.1.1 项目管理基本概念
        4.1.2 项目组合管理基本概念
    4.2 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组合管理的意义与内容
        4.2.1 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组合管理的意义
        4.2.2 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管线(Pipeline)介绍
        4.2.3 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组合管理内容
    4.3 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组合管理策略
        4.3.1 短期可盈利的项目组合管理
        4.3.2 中期持续增长的项目组合管理
        4.3.3 长期高额利润的项目组合管理
    4.4 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组合管理实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管理应用实例
    5.1 项目背景分析(PEST)
        5.1.1 项目外部政策环境
        5.1.2 项目经济价值
        5.1.3 项目社会效益
        5.1.4 项目技术分析
    5.2 项目的筹备与启动
        5.2.1 项目的筹备
        5.2.2 项目实施条件
        5.2.3 项目的启动
    5.3 项目实施流程管理
        5.3.1 项目的组织
        5.3.2 项目进度的计划与控制
        5.3.3 项目风险管理
        5.3.4 项目的结题验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与策略建议
        6.2.1 人才梯队的建设
        6.2.2 融资渠道的建设
        6.2.3 技术平台的建设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重磅炸弹”药物对全球药物研发趋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医药市场格局面临巨变
2 畅销药是国际化制药公司的主要依靠
3“重磅炸弹”药物越来越重
4 全球制药行业研发投入居高不下
5“重磅炸弹”药物主要特点分析
    5.1 药品优效是“重磅炸弹”药物产生的基础
    5.2 科技创新是“重磅炸弹”药物研制的核心
    5.3 后续研究是“重磅炸弹”药物成熟的重要保障
    5.4 市场培育是“重磅炸弹”药物发展的基本条件
    5.5 专利保护是“重磅炸弹”药物垄断的关键
6 结语

(7)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生物医药产业相关概念及分类
        1.2.1 生物医药产业相关概念
        1.2.2 生物医药产业分类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创新和不足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基础理论
        2.1.1 产业集群理论
        2.1.2 产业区理论
        2.1.3 发展战略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3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主要特征分析
    3.1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
    3.2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主要特征
        3.2.1 高技术性
        3.2.2 长周期性
        3.2.3 高投入性
        3.2.4 高风险性
        3.2.5 强组织共生性
        3.2.6 高监管性
4 成功生物医药集聚区的经验验证
    4.1 美国圣地亚哥“生物谷”
    4.2 欧洲丹麦一瑞典“生物谷”
5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SWOT分析
    5.1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5.2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SWOT分析
        5.2.1 发展优势
        5.2.2 发展劣势
        5.2.3 发展机会
        5.2.4 发展威胁
6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战略
    6.1 目标思路
    6.2 重点领域
    6.3 具体举措
参考文献
致谢

(8)科学论视域下的食品安全问题 ——“公众参与科学”维度的方法论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食品安全问题分析的新视角——科学论的第三波
    一、风险社会领域中食品安全研究的定位
    二、长期以来的实证主义以及话语分析的视角
    三、SEE理论作为问题解决的方法论尝试
    四、食品安全问题分析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五、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六、食品安全案例选取标准与排列顺序
第一章 风险社会中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第一节 风险问题的来源
        一、风险社会状况概述
        二、风险解释的政治可塑性
        三、风险解释的科学原因探究
    第二节 问题的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
        一、高标准的欧盟国家食品问题依然存在
        二、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反复性
        三、食品安全问题所涉及的利益团体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科学论视角下的风险社会——风险问题的方法论思考
    第一节 科学论的第一波与第二波——风险的建构与解构
        一、科学论的第一波——风险产生的催化剂
        二、科学论的第二波——风险解释的溶化剂
        三、科学的可信性
        四、可信性危机:打破“黑箱化”的存在
        五、公众的话语权与自身利益博弈
    第二节 科学论的第三波——风险解决的处方药
        一、传统公众理解科学的困境
        二、打破困境——相关技能的介入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食品安全中“公众缺席”的案例
    第一节 坎伯兰牧民案例
        一、坎伯兰地区核污染事件
        二、农业部政策调整
        三、当地牧民的社会认同
        四、柯林斯:坎伯兰牧民技能缺乏与参与障碍
        五、温与柯林斯PUS理论异同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节 基因探测案例
        一、基因采集的人体试验
        二、非议中存在的“黄金大米”
        三、生物勘测中“知情同意”原则执行的困境
        四、后殖民视角下的民主境遇
        五、公众参与亟待凸显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食品安全中“公众形式上参与”的案例——英国疯牛病的分析
    第一节 英国疯牛病的案例介绍
        一、疯牛病引起欧洲对风险问题的重视
        二、疯牛病问题处理经历三个阶段
    第二节 对疯牛病案例的科学论分析
        一、路易斯:从科学的不确定性到共识
        二、贾萨诺夫:不过高估计专业知识的能力
    第三节 公众参与的逐渐实现
        一、政府的信任危机:公众参与不能仅是口号
        二、科学论第二波的启示:公众参与的理论上建构
        三、公众参与的落脚点
        四、案例得出的教训:公众参与必须被搬到前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食品安全中“公众切实参与”案例—转基因食品中公众与科学家的交流
    第一节 案例简述
        一、转基因食品介绍
        二、转基因食品商业化进程中的争议
        三、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所持态度
    第二节 风险分析中的公众参与
        一、“知识社会”还是“民主社会”
        二、多种异质性要素的解析
    第三节 风险分析中公众参与的案例:共识会议
        一、共识会议的介绍
        二、共识会议的应用
        三、转基因农作物的共识会议
        四、公众切实参与的实现
        五、公众参与作用的分析
    第四节 欧洲、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公众参与形式比较
        一、欧洲和台湾共识会议比较研究
        二、听证会与共识会议比较研究
        三、公众参与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语境下的公众参与——瘦肉精事件解析
    第一节 瘦肉精事件始末
        一、瘦肉精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
        二、河南瘦肉精问题回顾
    第二节 公众的未参与与不可知
        一、学术界:瘦肉精的科学研究
        二、投入使用:公民不知情
        三、政策上:瘦肉精的禁止使用
        四、销售过程:消费者无法识别
    第三节 SSE理论的分析——公众理解科学
        一、贡献性技能专家提出的针对消费者的措施
        二、措施所应用的技能分析
        三、消费者践行措施的可能性
        四、解决消费者践行问题的应对方法
    第四节 公众介入科学的可能性探讨
        一、第一阶段:投入使用时的风险交流
        二、第二阶段:禁令颁布中的风险告知
        三、第三阶段:安全防范中的共识会议
    第五节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探究
        一、贡献性技能专家措施的积极提供
        二、相互性技能专家的引导
        三、公众(消费者)专业性技能的积累
        四、风险分析的交流与共识会议的召开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食品安全问题的哲学反思与现实借鉴
    第一节 食品安全问题的哲学反思
        一、风险的认识论:实在还是建构
        二、科学哲学的划界问题
    第二节 国内外共识会议对中国大陆借鉴作用的探讨
        一、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对共识会议的现实需求
        二、共识会议在中国大陆的适应情况探讨
        三、中国特色民主的经验积累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硕博期间学术成果
后记

(9)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
        1.1.2 合同研究组织(CRO)概念的界定
        1.1.3 合同研究组织的服务内容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系统性研究
        1.5.2 规范性研究
        1.5.3 实证性研究
        1.5.4 案例研究
        1.5.5 深度访谈
        1.5.6 专题小组讨论
    1.6 术语
第二章 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理论基础
    2.1 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驱动因素
        2.1.1 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产生的驱动因素
        2.1.2 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2.1.3 企业选择医药研发外包的驱动因素
        2.1.4 我国发展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驱动因素
    2.2 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是新兴的产业
        2.2.1 产业的内涵
        2.2.2 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是新兴产业
        2.2.3 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划分
    2.3 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理论基础
        2.3.1 社会分工理论
        2.3.2 交易成本理论
        2.3.3 比较优势理论
        2.3.4 核心竞争力理论
        2.3.5 资源基础理论
第三章 国内外CRO对比和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结构特征分析
    3.1 全球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现状
        3.1.1 全球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市场需求
        3.1.2 全球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市场规模
        3.1.3 全球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总体情况和服务内容
        3.1.4 部分国家和地区合同研究组织(CRO)的发展现状
        3.1.5 全球主要的合同研究组织(CRO)
        3.1.6 全球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
    3.2 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现状
        3.2.1 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的需求
        3.2.2 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的规模
        3.2.3 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总体情况及服务内容
        3.2.4 中国合同研究组织(CRO)的分类
        3.2.5 中国主要的合资和本土合同研究组织(CRO)
        3.2.6 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
    3.3 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结构特征分析
        3.3.1 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宏观结构特征分析
        3.3.2 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第四章 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实证研究
    4.1 案例研究本土合同研究组织的发展现状
        4.1.1 研究方法
        4.1.2 文献回顾和分析框架
        4.1.3 分析单元、研究样本和数据的收集
        4.1.4 TG医药的企业发展的背景资料
        4.1.5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4.1.6 关键因素的分析
    4.2 深度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本土合同研究组织存在的问题
        4.2.1 深度访谈
        4.2.2 专题小组讨论
        4.2.3 结果和结论
        4.2.4 建议和对策
    4.3 现况调查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人才现况调查
        4.3.1 中国临床监察员(CRA)现状调查
        4.3.2 临床医师对临床监察员(CRA)满意度调查
        4.3.3 临床医师对临床试验的认知及教育需求调查
        4.3.4 结论和讨论
第五章 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发展策略
    5.1 完善的产业政策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5.1.1 鼓励医药研发投入,促进研发主体向企业转化
        5.1.2 规范和监督新药审批机制,缩短审批流程
        5.1.3 加强医药产品专利的保护
    5.2 行业的规范和监管是产业发展的保障
        5.2.1 完善备案制度并逐步建立准入制度
        5.2.2 建立行业宏观管理规范
        5.2.3 建立临床试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5.2.4 完善临床试验的法律法规
        5.2.5 加强临床试验的监管
    5.3 人才培养是产业发展的核心
        5.3.1 创建学习型组织
        5.3.2 启动临床监察员(CRA)职业教育
        5.3.3 建立专业临床试验医师队伍
        5.3.4 临床试验培训纳入继续教育体系
        5.3.5 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5.3.6 其他相关人员的培训
    5.4 发展路径是产业的方向
        5.4.1 内涵性发展的路径
        5.4.2 外延性发展的路径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和局限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
        6.3.1 研究方法学的局限
        6.3.2 数据来源的局限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专题小组讨论的开场导语
    附录2 临床监察员(CRA)基本现况调查表
    附录3 临床医师对临床监察员(CRA)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4 临床医师对临床试验的认知及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10)买方垄断、药品定价与我国制药产业研发投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全球制药产业的发展
        1.1.2 我国制药产业的成长
        1.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框架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框架
    1.3 论文结构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对研发一般理论的文献综述
        2.1.1 创新的分类
        2.1.2 企业规模与研发
        2.1.3 市场结构与研发
    2.2 买方垄断对研发影响的研究评述
    2.3 药品定价制度对研发影响的研究评述
    2.4 对我国制药产业研发状况的研究评述
        2.4.1 对我国制药产业研发环境的研究
        2.4.2 对我国制药企业研发形式和机制的研究
        2.4.3 定价制度对我国制药产业研发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制药产业研发背景及现状
    3.1 制药产业研发活动的经济特征
    3.2 国外制药产业研发现状及趋势分析
        3.2.1 国外制药产业研发现状
        3.2.2 制药业全球研发活动趋势
    3.3 我国制药产业及研发现状
        3.3.1 我国制药产业的发展状况
        3.3.2 我国制药产业研发现状
    3.4 公立医院在我国药品市场的买方垄断地位
        3.4.1 公立医院买方垄断地位的形成原因
        3.4.2 公立医院买方垄断对制药产业的影响
    3.5 药品价格进价加成定价制度
        3.5.1. 我国公立医院药品价格进价加成定价制度
        3.5.2. 我国现行药品定价制度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公立医院买方垄断对制药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分析
    4.1 理论模型分析
        4.1.1 仿制药市场
        4.1.2 品牌药市场
        4.1.3 理论模型分析总结
    4.2 实证分析
        4.2.1 变量选择及数据说明
        4.2.2 变量统计描述
        4.2.3 数据分析
    4.3 理论模型及实证分析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现行药品定价制度对制药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分析
    5.1 药品进价加成定价制度对制药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分析
        5.1.1 理论模型构建说明
        5.1.2 仿制药市场
        5.1.3 品牌药市场
        5.1.4 模型总结及政策含义
    5.2 完善我国药品定价制度——以基本药物零差率为例
        5.2.1 基本药物制度简介
        5.2.2 基本药物制度对我国制药产业研发的意义
        5.2.3 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的建议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高我国制药产业研发投入水平的政策建议
    6.1 打破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的买方垄断地位——实行医药分业
        6.1.1 其他国家和地区医药分业的经验和启示
        6.1.2 我国实行医药分业的政策建议
    6.2 完善我国医药价格机制
        6.2.1 国外药品定价制度
        6.2.2 改革我国现行药品价格制度的政策建议
    6.3 提高我国制药产业研发投入水平的配套措施
        6.3.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6.3.2 构建医药技术创新体系
        6.3.3 确立制药产业合理的研发路径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与主要创新点
    7.2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罗氏和日本中外制药公司联手建立日本药业新领军(论文参考文献)

  • [1]ZD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的研究[D]. 杨晶.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2]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D]. 张海龙. 吉林大学, 2019(02)
  • [3]南方英文网新闻编译实习报告[D]. 陶心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01)
  • [4]中国医药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D]. 魏德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02)
  • [5]创新药物研发企业的项目管理研究[D]. 王欢.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4(04)
  • [6]“重磅炸弹”药物对全球药物研发趋势的影响[J]. 苏月,关镇和,耿向楠,濮润,敖翼. 中国新药杂志, 2014(12)
  • [7]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翁志明.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6)
  • [8]科学论视域下的食品安全问题 ——“公众参与科学”维度的方法论解析[D]. 赵喜凤. 南京大学, 2013(05)
  • [9]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发展研究[D]. 鲁菁. 中南大学, 2012(01)
  • [10]买方垄断、药品定价与我国制药产业研发投入[D]. 刘旭宁. 山东大学, 2012(12)

标签:;  ;  ;  ;  ;  

罗氏与日本中外制药联手打造日本制药行业新领军企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