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业发展特征研究_物流产业论文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特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特征论文,物流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受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特征,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社会对物流产业重要性认识逐步提高的条件下,也对物流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当前,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对于这一点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深入、全面、科学地分析我国物流产业特征,合理确定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前一阶段经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进行优化调整,整个产业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分析

1.产业绝对需求持续增加。社会物流需求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产业提升的基本源动力,也是产业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有学者建议将物流需求作为衡量物流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1]我国经济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201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9.4万亿元,同比增长11.4%,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物流需求策源地。[2]

2.产业需求定位转变。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社会对物流产业需求的定位也不断变化,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支撑产业和先导性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产业应以物流产业发展为基础,通过物流产业带动、促进、推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为此,发展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完善和优化产业结构,加速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

3.产业整体发展提升空间巨大。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并没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对降低物流成本的需求日益迫切,这在局部地区和局部行业显得更为显著,产业发展处于战略转型的最佳时机,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必要性。

二、我国物流产业特色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针对具体国情展开,要确定影响产业发展特色的核心因素,以便更加充分地确定并利用有利条件发展物流产业。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绝对数量较大,占GDP的总额高,但导致这种状况形成的因素较多,需要进行客观分析。

1.基于产业结构特色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较高,这在部分主要产业表现得更为明显。以钢铁产业为例,世界钢铁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陆2012年粗钢产量7.16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46.3%;年度铁矿石总进口量达到7.436亿吨,同样创出了新纪录。[3]但是,2013年6月7日上海地区普通钢材的报价为每吨3100元左右,而同期微软公司Office2010软件单套的报价为2800元。通过对比上述数据不难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对物流需求量具有巨大影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4]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77.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增速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其GDP物流需求系数为3.414,物流需求增幅仍高于经济发展增幅。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91.4%,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明显高于物流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5]

2.基于贸易模式特色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开放程度的加大,我国进一步融入到国际贸易之中,我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总量大国,对外贸易总量不断增长,其中进料加工贸易额比重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物流产业的需求量较大。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13年6月进出口商品贸易累计总值为1997.7亿美元,其中进料加工贸易总额为562.6亿美元,所占比重为28.1%,居于世界前列。[6]

3.基于能源结构特色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能源需求量巨大,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对物流的需求量较大。根据我国煤炭经济研究院的测算,2012年全国原煤产量为38.6亿吨,再创新高,同比增加3.4亿吨,增长9.64%,且内蒙古、山西、陕西合计占全国产量的60%左右,生产和分布上存在不均衡,出现了全世界范围内以煤炭物流为特色的专业物流领域。[7]

4.基于商品流通模式特色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流通模式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较低,规模效益差,同时流通环节多,流通资源配置形式不尽合理。以北京地区农产品物流为例,部分蔬菜的流通环节达到6次以上,造成了整个过程物流作业环节的增加,尽管单次物流成本不高,但物流成本的累计效应却比较明显。同时,物流产业利润所占比重较低,部分产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占比不超过5%。

三、我国物流产业生态环境分析

物流产业的发展并不是独立的,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产业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作为保障,我国物流产业生态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历史等,这些因素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物流产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肩负着物流产业指导、监管等多种职能,并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产业振兴计划等方式成为产业发展重要的主导和促进力量。我国外向型经济特征比较明显,国际化日益增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产品在全球国际贸易份额中占有较大比重,同时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部资源不断与国内资源进行融合,各种类型的全球采购中心的数量也稳步递增,物流企业与海外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需求的多样化程度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物流企业的激烈竞争。目前,国内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对物流的需求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汽车等产业提出企业要定位转型,希望以物流为基础构建核心竞争力。从地理位置看,我国与主要的欧美贸易伙伴距离较远,同时自身国土面积大,我国的平均货运距离比欧美主要国家的要长,运输成本要高,对运输形式的优化组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但对创新的关注程度还要进一步提升,目前国内物流产业原创性的技术和模式相对较少,限制了物流产业的更好发展,甚至出现了物流产业“复制到中国”(Copy to China,CTC)的发展模式。从以往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为实现我国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需要有创新性的思维、技术、方法和模式作为支撑。同时,我国的诚信文化也需要进一步建立,形成稳定的商务环境,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减少对产业的负面影响。我国的物流产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产业,由于起步较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可提升的空间较大,后发优势比较明显。

在考虑物流产业生态环境的问题上,需要重视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影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业态、技术、产品、商务模式更新变化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对物流产业的影响也日益加深。从服务功能的角度分析,物流产业需要与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典型的共融特性,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形态转变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以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为例,目前包括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物流金融等在内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物流产业的发展如何与新兴业态进行匹配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其中尤以电子商务的影响最为明显。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目前我国重要的商业形式,2012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万亿元,网购交易额超过1.2万亿元,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3.8%和5.8%。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快递物流产业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业务量57亿件,同比增长55%,以京东商城为代表的新型平台经济也不断发展,进一步激发了电子商务产业的活力,同时促进了商流与物流的同步发展。[8]新兴的业态和模式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已经从“门到门”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转化为最后“人到人”最后100米的问题,未来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在多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不断涌现的条件下,物流产业发展的先导作用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即以物流服务为基础促进了商贸服务模式的创新,并产生了与之匹配的新型业态,形成了跨产业互动共融的新型发展模式。例如,在韩国地铁站出现了零售企业经营的以二维条码为载体的虚拟超市,允许用户以智能手机为终端,在等候地铁的过程中进行网上购物,并完成电子结算,同时由超市完成向终端社区用户的配送服务,既扩展了传统零售企业的经营范围,也进一步延伸了物流产业覆盖的领域。

同时,技术的进步为未来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物流产业服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上进行扩展。例如,在冷链技术高度发展后,包括鲜肉、冰激凌等在内的产品已经开始面向城市用户提供配送服务,极大地扩展了物流产业的服务形式和内容。

目前,上述趋势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智慧技术发展起来后,形成了以智慧物流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扩展了服务的形式,既会成为产业发展新的推动力,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智慧物流产业框架如图1所示。

四、我国物流产业面临的挑战分析

物流产业发展定位的转变,已经使之成为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前景和安全的关键因素。随着竞争模式的转变,基于独立企业的竞争模式首先转化为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当前,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国家经济利益保护变得愈发重要,基于国家主权的供应链竞争,使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得到保障,从而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是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基于国家服务主权的供应链竞争成为各国保护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选择。作为一个大国,我国必须拥有物流领域的国家服务主权,具有一定的控制力,掌握对物流领域资源进行配置与获利的权利,进而形成以供应链服务为基础的产业服务链,保证我国相关产业安全。

图1 智慧物流产业框架图

目前,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部力量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控制了大量的物流网络资源,国内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价值环节,高利润的增值环节都被国外企业控制。目前,很多跨国公司的采购中心将国内企业定位成单纯的产品提供商,不允许企业参与后续的全供应链运作环节,企业在合作中只能通过降价进行竞争,产业发展环境不容乐观;跨国快递、国际贸易金融等也被国外大型物流公司掌握,很多产业的控制权并没有掌握在国内企业手中,使得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变得愈发困难,无法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因此,我国在物流产业定位上,应树立基于整个“国民经济供应链管理”的国家物流服务主权理念,提升“国家物流核心竞争力”,防止物流服务能力受制于人,要大力发展拥有“自主主权”的物流产业,并为国内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强化供应链控制能力,目前国内供应链的控制形式如表1所示。

为提升物流产业的供应链控制能力,需要进一步明确控制力培育的着眼点,同时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对货源的控制力,并进一步丰富服务形式,提供包括信息、资金等方面在内的综合服务,构建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综合考虑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我国物流产业正处在转型过程中,处于由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很好地把握住新的发展时机,高度重视物流运作环境的多样性、动态性、系统性,并不断基于物流产业开展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进一步拓展物流产业的服务领域。

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长期积淀形成了我国物流产业的特色,但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变革,我国融入世界的程度也不断加深,产业发展战略转型势在必行。为促进产业发展,需要构建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特定的规律性,合理配置外部资源,发挥物流产业作为支撑、先导型产业的巨大作用,为我国经济战略转型提供必要的基础。

标签:;  ;  ;  ;  ;  

我国物流业发展特征研究_物流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