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雾,像雨,像风:一个情感学生的个案研究_情绪化论文

像雾,像雨,像风:一个情感学生的个案研究_情绪化论文

像雾像雨又像风——情绪化学生的个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个例论文,学生论文,像雾像雨又像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案例

2002年9月我接手担任高二(4)班班主任。高二(4)是一个后组合的班级,成员分别来自原高一(9)、高一(4)、高一(7)、高一(16)班,因而拥有较为复杂的教育背景。为了尽快熟悉学生,我一一走访了这些孩子的高一班主任以及当时的科任老师,希望间接地了解一下学生们的基本情况。

一个叫张可人的学生最先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提醒我这是一个问题相当严重的学生,他们又意味深长地说:“张可人一点都不可人啊!”再深一点了解,各位老师又讳莫如深,都说今后你慢慢就知道了,一两句话说不明白。

开学初第一次排座位,我采用的是最原始的高矮排队法,男女生分别先按高矮排好,然后三人一组依次进教室坐下来。谁知男生中最后让张可人落了单,我只好安排他和剩下的两名女生坐在了一起。我宣布座位都是临时的,过两天再根据同学需要进行个别调整。

第二天张可人主动找到了我。这是一个长得很帅气的男孩,个子很高,眼睛很大。不过他看人的时候那种怯怯的目光却又让我觉得他和大家介绍的形象并不一样。我找了椅子让他坐下谈,他连连说“谢谢您”,用的是普通话,“您”字咬得很准,似乎特别在强调这个字,我觉得他相当知礼。他说很想调座位,跟女生坐一起容易引起同学说闲话。我当即同意了,觉得一个主动提出远离女孩的男孩学习上一定有相当的自制力。这就是张可人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他是帅气的、腼腆的、自制的。

不久麻烦就来了,他上物理课玩游戏机,上英语课气哭了年轻的女老师,各科作业都不交,上课常常迟到,写纸条给文科班的女生……几乎每件事都不像他所能做出来的。我赶紧找他谈话,让他坐在我的旁边,充满期待地鼓励他,结果他说:“我还是写出来为好!”我答应了他。很快他又主动来找我了,递给我足足有五大张的纸,上面写满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有对教育制度的不满,有对老师的抵触,有对父母的失望……应该说,他的字写得相当漂亮,文笔也相当优美,字里行间无不飘洒着这个孩子的才气与灵气(当然也有傲气)。最后他说他十分喜欢新的班主任,喜欢听我的课,并且期望着我能帮助他,因为我姓氏,他说:“希望我会‘时’来运转”。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这样有才气和有个性的孩子我是相当欣赏的,但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又觉得对他的做法不能听之任之。我坦率地说他这样做是不应该的,思想不该太消极,个性不该太强,老师家长都是为你好,你的抵触更是不应该。接着,我按常规让他分别给物理老师和英语老师道歉。

虽然他一一照做,但他的眼光中告诉我,他的内心仍存在着极大的不满。果然,他的问题不仅没有结束,反而逐步升级起来。物理课上他不再捣乱,但从此呼呼大睡;上课不再迟到,自习课上却经常称病稍不留神即溜之大吉;作业交了,但基本是抄的……月考成绩下来,物理考了12分。我终于按捺不住了,看他的目光不再充满期待而是充满失望。不久,在与文科班女孩交往中,他与另一名男生因争风吃醋之事大打出手,校方正在处理的过程中,他却又暗自请来校外社会青年一大群围在了班级门口,给学校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隐患,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不久,校长室、政教处根据有关学生管理条例给予张可人纪律警告处分。

至此,我对这个学生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不再是那个孩子,所有的他给我的美好印象全变成了刻意的伪装。果然,处分结果出来后,他站在我的面前再没有了先前的恭敬与谨慎,而是把头仰得高高的,摆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只有一种受骗的感觉。我不再请他坐下,也没费口舌进行过多的说教,只冷冷地说:“好自为之吧!”从此我很少找他谈话。就这样,我们师生之间隔上了一堵无形的厚障壁。

谁在影响他的情绪

为什么这样一个初次绐我印象很好的孩子最后发展成这个样子呢?我开始探寻其中的原因。

有一次张可人的手腕上缠着纱布,看样子受伤了。我关心地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冷冷地说,是他在家里擦玻璃时无意中划伤了。看来他在家要经常做家务。现在的家长很少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千方百计腾出时间让孩子去学习,他们家却不是这样,为什么呢?我进一步问:“经常做家务吗?”他点点头说他经常做,并且说他那冷血的母亲见他流了血就好像没看见。我立刻想到这个家庭可能不一般。

几天后我约见了他的母亲,侧面问了他们的家庭是否比较特殊。谁知他的母亲说他们的家庭很普通,既不是单亲家庭,也不是父母离异。我问起张可人手上受伤的事,他的母亲听了顿时来气。她说:“他哪里可能在家里做家务,更不可能擦什么玻璃,他的手的确是被玻璃划破的,但那是他对我发脾气时自己用手锤玻璃划破的。当时月考成绩出来了,我想问问他考得怎么样,谁知两句话没说,他就大叫着用手死命地锤起玻璃窗,直到把玻璃锤碎了,手上鲜血直淌才罢休。我气得发抖,也阻止不了,所以也没有去管他的那双手。如果我上前给他上药包扎,说不定他下次还能做出什么事来。后来他出去了,可能自己上了医院,回来时手上缠上了纱布,我也就放心了。”

看来,这个孩子的确不简单。在学校,同学得罪不得,聚众打架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谁知在家里,父母也不敢管,动辄还能闹出流血事件。怪不得他原来的老师对他都不愿多说,因为,他的确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的学生。我终于明白了。可又无法明白:同学、老师、家长都确认他是一个问题多多的学生,但他初次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为什么我会觉得他是一个懂事知礼、很有自制的好孩子呢?这一定就是问题的症结!我决定尝试着走进这个颇为情绪化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再次走访张可人的原来老师,发现他的确一直“怀才不遇”,因为几乎没人认为他是一个好学生;再次约他的家长来谈,他的父母均以种种借口回避谈自己的儿子。他母亲直言不讳地说:“从小学到中学,我们为他操碎了心,三天两头要带家长,我们早就烦透了!这孩子早就没指望了,我们也早就不想管了。请老师多费点心,管不好我们也不找你们,随他去吧。”

不过他的父母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情况,那就是觉得儿子的情绪经常受一名女生影响,也许只有这个女孩还能救儿子,女孩理睬他了,他便能正常一段时间,一旦不理睬他了,他便一反常态,什么状况都能发生。

这位女生就是上次引发打架事件的导火线,可是这位女生在家长与老师的教育下据说已经与他一刀两断了。

其实他很脆弱

一、对策与方案

对这样一个老师和家长都倍感失望的问题生,我没有自信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但每当我翻看他当初写给我的书信,咀嚼着那句“我希望‘时’来运转”,就不由得增添一种说不出的责任心。我决心尝试着走近他。

我的方案是:

1.采用冷处理方法,暂时不去打扰他。比如,别的同学迟到、作业迟交,要严厉批评,对他却网开一面。只要他没有犯严重的错误,基本不去批评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事事都跟他较真,他一天可能要被批评十几遍。现在,张可人忽然寂寞起来,因为他的名字有时几乎一个星期都没有被提起过。

2.始终对他微笑,让他看到我眼里的期待。有几次他又打算撒谎逃学,装模作样到我这里请假,我明知他编的是假话,并不戳穿他,微笑着准了他的假,让他看到我对他充满期待的眼神。

3.抓住一切机会真诚地表扬他。张可人的作文功底好,每次作文讲评课,我几乎都把他的作文当成讲评的重点。有一次,他用《孔雀东南飞》中的诗歌样式虚构了一个中学生早恋的故事,有叙有评,语言深沉,见解深刻,深受同学好评。我真诚地说:“张可人将来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才子。”从那以后,同学们看张可人那种歧视的目光改变了许多。

二、实施的效果

方案实施以后,张可人有了明显的变化,他很少迟到了,作业慢慢的也能交几次了。最重要的是,他上课有了精神,上语文课尤其投入,现在他上课发言的积极性几乎胜过任何一个。在接下来的月考中,张可人各科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班级排名进步了10个名次。我倍感欣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谁知,这时突然又发生了一件事。

有一天晚饭后,我到教室找语文科代表抱作业,恰好看到她与张可人在门口有说有笑。我刚走过去,张可人就转身离开了,似乎在刻意躲着我。我跟科代表说了几句就离开了,谁知他当晚便写了一封长信给我,而且用电脑打印给我。收到这封信后我十分不安,原来他以为我是故意喊走那位女生的,他说我一定是怕他带坏了好学生才煞费苦心喊走那个女生的,他说我就是想让所有的好女孩都离他远远的。

显然他是误解我了,但这说明我们师生间的隔阂依然很深。于是,第二天我也在电脑上写了一封长长的回信并打印了两大张,由于打字速度不快,前后我花了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信中我诚恳地检讨了自己的一些做法,说明了事情的真相,并且流露出愿与他不断沟通的真诚呼唤。当他接过我精心打印的长篇书信后,从他惊讶的表情上我看出他内心的激动。读完信之后我们没有再交流,但我想,对于他来说,这一定不是一封普通的书信,因为在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心中,这也许就是老师对他最大的尊重。

反思与讨论

反思一,多方面压力造成了学生情绪化的个性

张可人才高气傲,从来不会轻易地服输,这种个性在以成绩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环境中自然不会有市场。考试成绩不好就代表着一无是处,甚至父母也因为孩子不会考试而丧失对儿子进行教育的信心。

从小学开始,这个孩子就生活在不断的否认之中,老师打击他,同学嘲笑他,父母冷落他,好容易有个处得不错的女孩能抚慰他,又在多方压力之下最终疏远了他。应该说,就是因为生活在多重冷漠之中,才形成了张可人情绪化的个性。他有着任何一个青春男孩都会有的张扬个性的需求,他渴望着被承认、被关注、被温暖,可惜这一切在他以往的生活中都成为了一种奢望。来到这个新集体,他再次燃烧自己渴望被重视的希望,谁知我当初对他冷冰冰的处理又让他陷入了重复的失望。他彻底地不相信老师了,对家长的冷漠也变成了习以为常。试问,处于这样的情绪之中,他怎能认认真真读书学习?

反思二,“不公正”是学生不服管的主要原因

每个班级都有几个不服管的同学,不服管的主要原因就是两个字“不服!”他们或是不服你的教学水平,或是不服你的处理方法,而最能引起学生不服的则是“不公正”。这种不公正有时确实是老师造成的,但有时也可能是学生由于不信任而造成的对老师的误解。

以喊科代表的那件事为例,本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张可人的眼里便变成了不公。他在想:别的男生与女生说话老师毫不在意,为什么他与女生讲话老师就赶紧把女生喊走呢?这是极端不公平的。因为,其一,老师一定认为他有早恋的前科,下课后与女生说说笑笑,可能又是早恋的嫌疑了;其二,那位女生成绩好,即使他不是与女生谈恋爱,作为一名被处分的差生也可能把好生带坏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张可人的敏感所致。可是,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一定是以前有老师这样对待他,而且以前的事给他留下子深刻的记忆,造成了深深的伤害。

因此,对张可人的个性研究还提醒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事要更加细致一些。孩子就是孩子,不管他有多么反叛,他的内心一定有一根最纤细的神经,这根最纤细的神经可以给我们提供打开学生心灵之锁的钥匙,也可能成为阻隔我们进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沉重大门。

标签:;  ;  

像雾,像雨,像风:一个情感学生的个案研究_情绪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