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论文_宋永荣

农村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论文_宋永荣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京南镇大岸小学 宋永荣 543111

摘要:当前,合作意识是小学阶段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合作学习也成为了一项得到普遍应用的教学方法。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课程,不同的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角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比于城镇小学的数学教育发展步伐,农村小学在开展合作学习方面起步较晚,从小学中段数学课堂作为着手点,培养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成为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农村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习惯

前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使得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小学中段的学生已经逐渐形成了学习的意识和基础的数学思维。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并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对数学知识展开探究,已经逐渐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对培养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认识,并能抓住小学中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运用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1.在小学中段培养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的意义

针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不仅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还能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得到提高,得到思维锻炼。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还能作为教师教学缺漏的一种补充形式。

在小学教育结构中,中段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有利于促进其终身发展。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合作机会,使学生能在彼此合作中增进感情。

二、农村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营造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生而言,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之前,对学生实施小组划分,使每个小组中既包括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包括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的分组方式能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同一小组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差异性,才能互相学习,彼此交流。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自行商量选择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自己的组员针对数学知识展开合作学习。

1.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

要想达到培养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培养其独立个体的学习习惯是前提。这样才能达到聚少成多,互相形成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非常关键[1]。针对于中段学生,教师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形成听说能力,只有学生通过认真听讲,掌握教师所表达的观点,才能更好的将其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当中。另外,学生在理解教师观点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思考,提出质疑,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才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调整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方法。如果学生个体都不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就无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个体习惯的形成是培养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的基础。

2.积极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活动

组织和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的主要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和布置学习任务,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这样的教学生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其合作意识[2]。例如,教师讲解到“认识分数”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影响分数大小的因素”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和学习。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两组分数,给学生一点提示和启发,比如,<、>,不同的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角度和深度都存在较强的差异性,有的学生会从分子和分母所代表的含义作为切入点,分析分数的大小;有的学生会运用一些物品进行平均分配的实际操作方法,分析影响分数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有的学生会结合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数值的方式进行探究等。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讨论的过程是学生得到思维交流和互相碰撞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得到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每个小组合作学习完毕,由小组长将本组的学习成果汇报给教师,教师以此为依据对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进行补充、总结和点拨。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合作使其从多元化角度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效的竞争能使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作用下,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当中得到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以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竞争,一个方面是组内竞争,另一个方面是组间竞争[3]。例如,针对于组间竞争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10道分数的计算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解答,学生自主决定完成任务的形式,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计算题,并保证答案的正确性。每个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都会更加积极的进行思考,并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结论: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教育的情况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针对于小学中段学生,数学教师应该善于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将合作学习习惯融入到教学目标当中。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积极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通过本文对农村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方法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卢伟祺.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120-121.

[2]王玉洪.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常见问题及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161-162.

[3]许小伟.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5):104.

论文作者:宋永荣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论文_宋永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