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酚磺醛栓联合LEEP刀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_张学勤

保山市隆阳区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 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研究聚甲酚磺醛栓联合LEEP刀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74例,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7例/组,前一组采取LEEP刀治疗,后一组实施聚甲酚磺醛栓联合LEEP刀治疗。将两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EEP刀与聚甲酚磺醛栓联合应用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聚甲酚磺醛栓;LEEP刀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发病率在40%以上的妇科慢性炎症疾病[1],患者会出现白带异常、小腹坠胀、性交痛等症状[2],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超高频电波刀(LEEP)是临床常用来治疗宫颈疾病的有效方法,本文旨在分析其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效果,特择取我院收治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74例开展本次研究,正文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74例,病例选取时间: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组原则:双盲随机分组,共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将患有阴道炎、非淋菌性宫颈炎等妇科疾病以及存在LEEP刀禁忌证、过敏体质的患者排除。

观察组(n=37):年龄范围:上限值、下限值分别为50岁、22岁,年龄平均值(36.18±7.26)岁。病程范围:1年至12年,病程均值为(6.52±2.02)年。

对照组(n=37):年龄范围:上限值、下限值分别为51岁、23岁,年龄平均值(36.25±7.33)岁。病程范围:1年至13年,病程均值为(6.58±2.10)年。

两组研究对象之间对比一般资料的差距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科学对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LEEP刀治疗,手术方法:在患者经期结束后的第一周进行手术,手术体位为截石位。常规消毒患者的下阴和宫颈部位,使用阴道窥阴器扩大阴道,露出宫颈,使用消毒棉球擦拭阴道和宫颈分泌出的体液,对宫颈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调节LEEP刀的功率,线性或锥形切除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上的组织(圆环形),根据糜烂程度确定切割深度,一般为5-10mm,于病变边缘外3mm处进行切除,保持圆环形标本的完整性,将糜烂面去除,使用烧灼棒对创面进行止血处理。针对存在宫颈息肉或宫颈肌瘤的患者,切除后将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病理检查。完成手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治疗,术后3个月内禁止盆浴和性行为。

观察组在实施LEEP刀治疗后再加用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在术后3d将聚甲酚磺醛栓放置在患者阴道内,每隔1d一次,共计治疗8次,经期停止使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临床效果。判定标准:①显效标准:宫颈表面光滑且创面愈合良好;②有效标准: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消失,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标准;上述标准均未达到。①+②概率之和=临床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比对照组数据高(P<0.05)。

见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临床效果[n(%)]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多发于已婚、已生育的女性中,是由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细胞被柱状上皮细胞取代所致[3],这与长期炎症刺激感染存在明显的关系,阴道内微生态失衡会改变酸性环境、升高pH[4],为致病菌创造良好的繁殖环境,因此会出现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情况,病情反复发作且迁延不愈会进展为宫颈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方法包括冷冻治疗、微波治疗、激光治疗、药物治疗等,但上述方法的效果不太理想。

LEEP刀可利用超高电波刺激病变组织,引起高热,蒸发目标细胞中的水分[5],便于切除病变组织并进行止血处理,整个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均较少,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等优势,术后不会影响宫颈长短和外观,患者的宫颈生理机能也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LEEP刀术后容易出现感染、排液量多等情况,术后加用聚甲酚磺醛栓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另外聚甲酚磺醛栓放置在阴道内,能够对宫颈柱状上皮及异位的柱状上皮直接起作用,可收缩血管和修复组织,平衡阴道内微生态环境和提高防御功能,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有助于组织再生及上皮组织的修复。LEEP刀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预后效果良好,表1数据也充分表明了联合治疗的优势。

总而言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采用聚甲酚磺醛栓联合LEEP刀治疗取得的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海萍.LEEP刀与微波治疗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疗效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6,26(4):51-52.

[2]张跃,吕蓓,张林.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391-393.

[3]李楠,刘英杰.糜消散治疗湿热下注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临床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6,30(5):382-385.

[4]刘娟.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慢性宫颈炎400例临床应用浅析[J].中外医疗,2016,35(1):45-48.

[5]饶赞春.LEEP术配合中药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6,38(5):51-52.

论文作者:张学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  ;  ;  ;  ;  ;  ;  ;  

聚甲酚磺醛栓联合LEEP刀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_张学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