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肠散治疗老年便秘

顺肠散治疗老年便秘

一、顺肠散治疗老年性便秘(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雨[1](2021)在《益肠通秘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便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益肠通秘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观察该治疗方法对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效果,客观评定其临床疗效,探索中医内外治法联合应用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型便秘的机制,为联合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2018年09月至2020年01月于湖北省中医院肛肠科门诊就诊的脾肾阳虚型慢性便秘患者,共7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益肠通秘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干预)37例,对照组(乳果糖口服液干预)37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病程)、临床疗效、排便指标、中医症状、精神心理评分等方面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分别进行4周治疗后,对各个观察指标再次进行统计;并于停药4周后,对复发情况进行统计,最终评定各组的临床效果。结果:(1)治疗前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经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7例患者中,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49%;对照组37例患者中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4.86%。治疗4周后,两组资料经卡方检验,χ2=4.158,P=0.030<0.05,具有显着性差异。(3)排便指标比较:两组排便情况四个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排便时间、便后不尽感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中医临床症状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的四个指标(P<0.05),且治疗组效果较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精神心理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能明显改善精神心理的两个评分(P<0.05),且治疗组效果较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复发情况:停药4周后,治疗组32例有效患者中复发5例,复发率15.63%;对照组24例有效患者中复发15例,复发率62.50%。两组资料经卡方检验,χ2=6.094,P=0.014<0.05,具有显着性差异。结论:(1)祖国医学“温阳健脾、润肠通便”理论在临床上对脾肾阳虚型慢性便秘的治疗有指导意义。(2)益肠通秘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干预可有效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便秘。(3)益肠通秘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干预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便秘作为一种有效简便、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王春鹏[2](2021)在《林才志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系统总结林才志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及其用药规律,对近年来其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病案进行整理、数据挖掘、分析,总结归纳林才志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思路、特点及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林才志主任医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治疗功能性便秘病例共60例,合计190张处方,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病例进行筛选,借助统计软件,运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对病案中症状、舌脉象及药物的功效、四气、五味、归经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最终归纳、总结出导师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及其用药规律。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45例,涉及各个年龄阶层,可发生于儿童、成人、老年。其临床表现,除便秘主症表现(排便困难、排便不畅等)外,常见症状包括腹胀、寐差、口干,占总数约13.07%、12.01%、9.19%。舌脉象表现上看,舌质以淡白、红、瘀暗居多,分别占22.63%、21.05%、17.89%,舌苔则以黄腻、白厚腻为主,两者分别占比23.68%、21.05%,脉象则以沉、细、弦为主,占比分别为20.05%、17.68%、13.19%。(2)从“用药”上看,本次研究共涉及158种药物。从药物频次看,最常用药物为甘草、地黄、麦冬、玄参、火麻仁、桃仁、杏仁、白术、肉苁蓉等。从“四气”看,所用药性较多的为寒(包括微寒)、温(包括微温)、平,其占比分别为38.89%、30.89%、26.76%。从“五味”看,所用性味以甘、苦味为主,占比分别为40.74%、32.33%,其次为辛味,占比为14.01%。从“归经”看,归经分布相对均衡,均有涉及,排名前六位的分别为胃经(17.96%)、肺经(16.56%)、脾经(15.28%)、心经(13.03%)、肝经(11.99%)、肾经(10.05%)。从“药物功效”来看,以补虚药为主,占比最高为30.36%,其次为清热药(17.53%)、化痰止咳平喘药(11.15%)、活血化瘀药(9.50%)、理气药(6.24%)、泻下药(5.24%)。(3)从“聚类分析”看,可得出数个药对及组合:柏子仁-远志,百合-首乌藤,白芷-泽泻-茺蔚子,栀子-淡豆豉,丹参-牛膝,川芎-赤芍,茯苓-姜半夏,桃仁-杏仁,肉苁蓉-枳壳-火麻仁,玄参-麦冬,苍术-神曲。(4)从“药物关联关系”看,可提练出常用处方药物组成:地黄、玄参、麦冬、白术、杏仁、桃仁、枳壳、火麻仁、肉苁蓉、甘草。结论:(1)林才志主任医师治疗FC用药上,寒温并调,喜用甘寒质润之品,极少使用热性之药,治疗上多以“润下”为法,常辅以行气祛瘀之品。(2)林才志主任医师治疗FC常用处方药物组成:地黄、玄参、麦冬、白术、杏仁、桃仁、枳壳、火麻仁、肉苁蓉、甘草。(3)林才志主任医师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进行论治FC,注重顾护肠道津液,用药常以相须为用,因人而宜,灵活调整用药,并且在药物干预之余,认为生活调摄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亦有重要意义。

覃玉珍[3](2019)在《李桂贤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总结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导师李桂贤教授治疗FC的临床经验,探究其治疗本病的诊疗规律,观察加味逍遥散治疗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课题分为系统整理李桂贤教授治疗FC的临床经验总结和导师经验方加味逍遥散治疗FC的临床研究两部分。(1)经验总结: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抄方、笔记、听课、病例讨论等,定期总结提炼临床经验,对导师治疗FC的临床及学术经验进行归纳总结。(2)临床研究:将86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肝郁气滞证F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予服用加味逍遥散,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肛门直肠测压各项指标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并评估其预后情况,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过程中共脱落病例5例,最终完成观察病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40例。(1)临床症状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2.5%、75.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临床症状积分比较:(1)主要症状积分:两组病例各单项主要症状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排便时间症状对照组优于治疗组,排便频率、排便困难度、腹胀腹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无显着差别(P>0.05)。(2)次要症状积分:单项次要症状中对照组中肠鸣矢气、乏力太息治疗后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嗳气呃逆、食少纳呆、胸胁满闷、情志异常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3)总积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3)肛门直肠测压指标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排便压力、肛门松弛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值、排便紧迫感阈值、最大耐受容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直肠排便压力、排便紧迫感阈值、肛门松弛率无明显差异,肛管最大收缩压升高明显,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值、最大耐受容量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排便压力、排便紧迫感、肛门松弛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病例分型比较:两组病例FC分型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5)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担忧度、满意度及总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安全性及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随访4周,治疗组复发率14.7%,对照组复发率为37.9%,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导师治疗功能性便秘重视四诊合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疏肝健脾、通调气机为法,兼以理气和胃,补肾理肺,润肠通便,强调“气机灵动、协调平衡”。加味逍遥散是其协调肝脾气机,调理肝脾气血,通便降浊的代表方之一。(2)加味逍遥散治疗功能性便秘肝郁气滞证患者疗效确切,不仅能显着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直肠感知阈、增强直肠敏感性、增强肌肉收缩功能,而且能显着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及研究。

蒋静[4](2019)在《便秘与痤疮的相关性研究及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研究》文中认为便秘是以排便困难、大便干结为主要表现的肠道疾病,痤疮是以颜面部皮损为主要表现的的皮肤疾病,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便秘合并痤疮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便秘与痤疮是否具有相关性,二者是否存在联系机制,中药对便秘合并痤疮疗效如何,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一方面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治疗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疗效;另一方面通过动物实验构建便秘合并痤疮模型,并以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动物模型,探讨便秘与痤疮的相关性以及二者联系的机制,进而分析理气通便方治疗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可能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自拟理气通便方治疗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东方医院门诊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受试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口服自拟理气通便方,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片,统计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便秘评分、痤疮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分析两组便秘和痤疮的疗效差异及便秘与痤疮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各完成病例29份,实验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便秘总评分、痤疮总评分、中医症状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便秘总有效率82.76%,对照组便秘总有效率72.4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痤疮总有效率79.31%,对照组总有效率58.6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便秘改善者中痤疮的总有效率均高于便秘无改善者中痤疮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与痤疮的临床疗效存在正相关性(r=0.57,p<0.05)。结论:自拟理气通便方治疗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临床疗效确切,便秘与痤疮的临床疗效存在联系。实验研究1.便秘与痤疮相关性实验研究目的:构建便秘合并痤疮动物模型,探讨便秘与痤疮的相关性及其联系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便秘组、痤疮组、便秘合并痤疮组(复合组)。构建便秘合并痤疮模型,观察动物一般情况、24小时粪便数量及重量、耳廓皮损大体形态及组织HE染色,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耳廓组织中TLR2与TLR4水平,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α、IL-2、IL-4、IL-6、IL-10及TNF-α含量,16s多样性检测粪便肠道菌群。结果:三组模型动物一般情况均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复合组与便秘组、痤疮组均有差异;复合组、便秘组大鼠24小时粪便数量及重量与正常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痤疮组大鼠24小时粪便数量及重量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复合组、痤疮组大鼠耳廓出现皮损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便秘组大鼠耳廓无皮损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便秘组、痤疮组、复合组大鼠血清中IL-1α、IL-2、IL-4、IL-6、TNF α含量均高于正常组,IL-10含量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大鼠血清中IL-1α、IL-2、IL-4、IL-6、TNF α含量高于痤疮组、便秘组,IL-10含量低于痤疮组、便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痤疮组大鼠耳廓组织中TLR2、TLR4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组大鼠耳廓组织中TLR2、TLR4水平均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复合组大鼠耳廓组织中TLR2、TLR4水平高于痤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组、复合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均低于正常组;痤疮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与正常组无差异;复合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均低于痤疮组;复合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与便秘组无差异;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在门、属水平上差异明显;TLR2、TLR4水平均与IL-1α、IL-4、IL-2、IL-6、TNF-α含量之间呈正相关性,与IL-10含量之间均呈负相关性;肠道菌群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软壁菌门丰度与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存在相关性联系。结论:便秘合并痤疮模型构建成功,炎症反应及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联系便秘与痤疮的可能机制之一。2.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中药对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探讨中药改善便秘合并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40只),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中药各治疗组予中药低、中、高三种剂量灌胃,阳性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灌胃,空白对照组予蒸馏水灌胃。观察治疗后动物一般情况、24小时粪便数量及重量、耳廓皮损及组织HE染色,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耳廓组织中TLR2与TLR4水平,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α、IL-2、IL-4、IL-6、IL-10及TNF-α含量,16s多样性检测粪便肠道菌群。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一般情况、24小时粪便数量及重量、耳廓皮损及HE染色、炎性细胞因子含量、TLR2及TLR4水平、肠道菌群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群落结构、门属水平物种丰度均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一般情况均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24小时粪便数量多于空白对照组,粪便重量小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耳廓皮损、HE染色与空白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IL-1α、IL-2、IL-4、IL-6、TNF-α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IL-10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TLR2、TLR4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结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明显;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在门、属水平上一些物种丰度与空白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治疗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大鼠模型的作用明显,能够显着改善便秘及痤疮的指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及肠道菌群可能是中药改善便秘合并痤疮的作用机制之一。

陈琴[5](2019)在《穴位埋线联合摩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临床研究将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omplete 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s,CSBMs)、布里斯托大便性状评分(Bristol Stool Form Score,BSFS)、便秘临床症状评分(Cleveland Clinic Score,CCS)的改善情况评价穴位埋线联合摩腹治疗FC的有效性,为穴位埋线联合摩腹在FC中的应用及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FC受试者依据随机分组原则被分配到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摩腹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摩腹进行治疗。穴位埋线取穴:双侧胃俞、三焦俞、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每周左右交替取穴。对照组每周摩腹5次,休息2天,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每周第1次治疗时先摩腹再埋线,埋线每周1次,摩腹每周5次,休息2天,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两组均随访4周。FC受试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进行评价,将周CSBMs、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便秘CCS评分及其各维度评分作为观察指标,比较穴位埋线联合摩腹与摩腹在治疗FC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两组FC受试者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周CSBMs、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便秘CCS评分及其各维度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FC受试者周CSB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可改善FC受试者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均能改善FC受试者便秘CCS评分,尤其是在排便频率、排便困难、协助排便情况、24小时排便不成功次数的评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不完全排空感、腹痛、排便时间的评分上疗效相当,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结束4周后进行随访,两组在改善FC受试者周CSBMs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进行组内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进行组内比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及安全性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依从性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穴位埋线联合摩腹可以明显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相关症状,尤其是在改善排便频率、排便困难、协助排便情况、24小时排便不成功次数方面。2.穴位埋线联合摩腹可以有效增加功能性便秘患者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改善其大便性状,并且具有一定的后续效应。3.穴位埋线联合摩腹治疗功能性便秘,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依从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赵翠平[6](2019)在《自拟通便汤治疗老年人脾肾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应用自拟通便汤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以验证自拟通便汤功效的确切性和安全性,为治疗老年人FC提供研究依据,从而在临床上加以推广。方法:选取65例老年FC患者(脾肾两虚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10g/次,2次/日。观察组给予自拟通便汤治疗,1剂/日,2次/日。两组均以7天为1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患者停药休息2天,然后进入下1个疗程,总计6个疗程。疗效评价采用单盲法,即评价人员不知晓患者分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6周后采用便秘主要症状评分表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问卷(PAC-QOL)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束治疗3个月后随访患者复发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接受两种方案治疗6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组内比较发现:治疗3周后、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各项评分和总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和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各项评分和总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各项评分和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时间、下坠感症状的评分和总分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主要症状的各项评分和总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CQOL量表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生理、社会心理、担忧、满意度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要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治疗结束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良好。结论:自拟通便汤能有效的改善老年FC患者的主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疗效持久,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黄素伟,王垂杰[7](2019)在《功能性便秘中西医治疗进展》文中指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程长短及严重程度不等,常见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便次减少等,FC不仅能引起肛裂、痔疮等病证,还能诱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近几年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老年人更易发病。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功能性便秘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的一些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对功能性便秘中西医治疗及进展进行阐述。

严明,郑鑫[8](2018)在《摩腹对临终关怀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应用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功能性便秘是指非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症状加重,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意外的隐患。保持大便通畅亦是老年保健康复的重要措施。中医摩腹具有痛苦小、见效快、病程短、治愈率高、大众接受度广等优点。摩腹治疗便秘具有广阔的前景。

侯宏兰[9](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颜勤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次课题是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 V2.5),运用“熵”的核心算法挖掘颜勤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证型规律及用药特点。基于关联规则等挖掘方法总结分析出颜勤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新方组合及内在联系,通过分析临床病例,初步总结出导师诊治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思路和辨证规律。为客观化和规范化祖国医学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颜勤教授门诊,且诊断符合罗马IV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病例共183例。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 V 2.5)建立数据库源,运用其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对所收集病例进行资料整理、系统归类、数据挖掘,明确处方的用药规律及内部关联,分析出颜勤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用药经验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通过传承辅助平台对所收集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总病例数183例。按性别归类:男性患者72人(39.3%),女性患者111人(60.6%),男女人数之比为1:1.54;按年龄归类:17-40岁年龄段64人(34.9%),41-60岁年龄段75人(40.9%),61-79岁年龄段44人(24%),以41-60年龄段人数占比最大,其中年龄最小者17岁,年龄最大者79岁。2.总药味数130味,四气以温、寒、平为主,辛、凉为辅;五味以苦、甘、辛为主,酸、咸为辅;统归脾、胃、肺经,上呼心与心包,中合肝、胆,下应肠、肾。3.运用频次在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白术、火麻仁、厚朴、枳壳、麦冬、太子参、黄芪、生地黄、枇杷叶、郁李仁,体现颜勤教授治疗本病以扶脾滋肾,疏化气机为法。4.约束相关参数提取出常用药物组合56对、核心药物组合26组、13首新处方。6.颜勤教授结合临床将功能性便秘分为肠道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肠道实热证、湿热郁阻证、津亏血少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滞证、阴虚肠燥证八大证型。结论:1.透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搭建的挖掘平台所产生的13个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新处方中,可体现颜勤教授治疗本病的临床思路,治病不限于病,当辨其证,施其善,集补益温通、淡渗通利、理气调和、养血活血为一体。2.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 V 2.5)可直接将言传心授、跟师笔录的传承形式过渡到数据化时代,透过个人的、零散的经验总结挖掘出内部的、隐藏的联系。但对于所提取新处方的临床疗效还需进一步考证,所挖掘数据与临床不相符时可提醒研究者思考用药规律的内在隐藏联系,开发临床新思路,也为软件开发者改进信息系统提供依据。

张鹏[10](2017)在《温阳通便推拿法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阳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温阳通便推拿法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治疗机理,并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根据中西医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温阳通便推拿法进行推拿治疗,对照组口服灵菇合剂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及伴随症状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分析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疗效对比,温阳通便推拿法组与口服灵菇合剂组对老年便秘的主要症状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两组总有效率均为86.2%,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伴随症状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显着优于口服灵菇合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便推拿法与灵菇合剂对老年慢传输型便秘(阳虚型)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伴随症状的改善上,推拿组明显优于灵菇合剂组。并且推拿为一种绿色的外治疗法,无毒副作用,更易为患者接受,故值得大力推广。

二、顺肠散治疗老年性便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顺肠散治疗老年性便秘(论文提纲范文)

(1)益肠通秘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便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实验方法
        2.3 给药方法及疗程
    3.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指标
        3.2 临床症状和体征观察指标
    4.疗效观察
        4.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4.2 排便指标评定标准
        4.3 中医临床症状疗效评分标准
        4.4 精神心理评分标准
    5.统计学方法
    6.结果
        6.1 一般资料比较
        6.2 临床疗效比较
        6.3 排便指标比较
        6.4 中医临床症状比较
        6.5 精神心理评分比较
        6.6 复发率比较
        6.7 安全性评价
分析与讨论
    1.祖国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1.1 古代医家对便秘的认识
        1.2 便秘的病因病机
        1.3 便秘的分型及治疗
    2.现代医学对慢性便秘的认识
        2.1 慢性便秘的病因
        2.2 慢性便秘的发病机制
        2.3 慢性便秘的治疗
    3.对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认识
    4.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药物和穴位分析
    5.对脾肾阳虚型慢性便秘的认识
    6.益肠通秘方的组成及药理分析
    7.疗效评价分析
        7.1 临床总有效率分析
        7.2 临床症状分析
        7.3 精神心理分析
        7.4 安全性及预后分析
    8.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附录三: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发明专利与科研项目及奖励情况
致谢

(2)林才志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研究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探讨
        1.3 中医治疗
    2 功能性便秘的西医研究
        2.1 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2.3 西医治疗
    3 小结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4 讨论分析
第三部分 林才志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撷菁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要点
    3 辨治特点
    4 用药经验
        4.1 常用药物
        4.2 常用药对及组合
    5 临证撷要
    6 经典医案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李桂贤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总结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关于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2 中医关于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3 总结
第二部分 李桂贤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总结
    1 病因病机
    2 辨治经验
    3 预防调摄
    4 典型验案
第三部分 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检查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评价标准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治疗结果比较
        3.3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导师对功能性便秘肝郁气滞证的认识
        4.2 加味逍遥散组方理论分析及药理研究
        4.3 关于对照组选用药物
        4.4 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便秘与痤疮的相关性研究及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便秘与痤疮关系研究概述
        1 便秘与痤疮的概念
        2 便秘与痤疮的关系
        3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便秘的中医及现代医学治疗研究进展
        1 便秘的诊断
        2 中医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
        3 现代医学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
        4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便秘与痤疮相关性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存在问题与不足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及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5)穴位埋线联合摩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剔除与脱落的处理
        2.7 中止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量估算
        3.2 随机
        3.3 对照
        3.4 盲法
        3.5 技术路线图
        3.6 干预情况
        3.7 观察记录
        3.8 临床评价
        3.9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3.10 质量控制
        3.11 伦理学原则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完成情况
        4.2 基线情况
        4.3 治疗结果
        4.4 随访期结果
        4.5 不良反应比较
        4.6 安全性比较
        4.7 依从性比较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1.1 功能性便秘的定义
        1.2 功能性便秘的分类
        1.3 功能性便秘的致病因素
        1.4 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
        1.5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2 传统医学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2.1 病名的演变
        2.2 功能性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祖国医学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3 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3.1 摩腹选择依据
        3.2 穴位埋线选择依据
        3.3 穴位埋线选穴依据
    4 分析
        4.1 穴位埋线选穴原则分析
        4.2 疗效情况分析
        4.3 安全性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 量表
    附件3 在读期间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自拟通便汤治疗老年人脾肾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功能性便秘中西医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治疗
    1.1 中药汤剂辨证治疗
    1.2 自拟方、经验方加减
    1.3 中成药治疗
    1.4 中药灌肠
    1.5 贴敷疗法
    1.6 针灸治疗
    1.7 穴位埋线、穴位注射
2 西医治疗
    2.1 患者教育
    2.2 泻剂
    2.3 促动力药
    2.4 微生态制剂
    2.5 结肠水疗
    2.6 生物反馈疗法
    2.7 手术治疗
3 总结与展望

(8)摩腹对临终关怀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便秘中医病因病机
2 摩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机制
3 摩腹的方法
4 摩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
5 讨论

(9)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颜勤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颜勤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学术思想
    1. 师承经验奠基石
    2. 五运六气查天机
    3. 锐查善辨识时证
    4. 身心俱善畅情志
第二章 临证传承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 病例资料收集
        2. 软件支持
        3. 数据整理
        4. 数据录入与核对
        5. 数据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 病案分析
        2. 方剂分析
    第四节 研究讨论
        1. 信息统计
        2. 证候统计
        3. 药物统计
        4. 药对统计
        5. 新方统计
第三章 颜勤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总结
    1 以气为法,升降调运
        1.1 肺气闭
        1.2 肝气滞
        1.3 脾胃呆
    2 以血为纲,通养调和
        2.1 血虚不行
        2.2 血瘀而停
    3. 以阴为基,益润调畅
    4. 以阳为用,温煦调补
    5. 以湿为介,渗利调中
结语
课题创新之处
课题不足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
附录二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参考文献
附录三 致谢
附录四 个人简历

(10)温阳通便推拿法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阳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二、病例筛选
        (一)纳入标准
        (二)排除标准
        (三)剔除标准
        (四)脱落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一般资料分析
        (三) 治疗方法
    四、观察评价
        (一)疗效指标
        (二)安全性指标
        (三)疗效判定标准
    五、结果及疗效分析
        (一)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对比
        (二)两组治疗前后便秘伴随症状(阳虚症状)积分比较
    六、安全性评价
    七、典型病例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一)历代医家对便秘的认识
        (二)便秘的病因病机
        (三)祖国医学对阳虚便秘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慢传输型便秘的认识
        (一)发病因素
        (二)发病机制
        (三)西医治疗
    三、温阳通便推拿法对功能性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理分析
        (一)穴位分析
        (二)推拿手法分析
        (三)推拿治疗便秘的现代机理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四、顺肠散治疗老年性便秘(论文参考文献)

  • [1]益肠通秘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便秘的临床观察[D]. 张晓雨.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林才志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D]. 王春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李桂贤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总结及临床研究[D]. 覃玉珍.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便秘与痤疮的相关性研究及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研究[D]. 蒋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5]穴位埋线联合摩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D]. 陈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自拟通便汤治疗老年人脾肾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D]. 赵翠平. 河北中医学院, 2019(01)
  • [7]功能性便秘中西医治疗进展[J]. 黄素伟,王垂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1)
  • [8]摩腹对临终关怀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应用探讨[J]. 严明,郑鑫. 中医临床研究, 2018(35)
  • [9]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颜勤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用药规律[D]. 侯宏兰. 贵阳中医学院, 2018(05)
  • [10]温阳通便推拿法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阳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顺肠散治疗老年便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