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2,6-二甲酸、牛磺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

吡啶-2,6-二甲酸、牛磺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

银秀菊[1]2001年在《吡啶-2,6-二甲酸、牛磺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吡啶-2,6-二甲酸(简称H_2PC)在生物体内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它的衍生物、配合物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对H_2DPC金属配合物进行了简要综述。 严格控制溶液的PH值为6.7,在水-乙醇混合溶剂中首次获得了叁元配合物[Co(DPC)(phen)(H_2O)]·2H_2O(1)(H_2DPC:吡啶-2,6-二甲酸,phen:邻菲罗啉)。晶体(1)属叁斜晶系,空间群为PT,晶胞参数:a=7.8180(14)A,b=9.2896(18)A,c=14.048(3)A,a=81.477(1)°,8=81.456(8)°,Y=72.970(15)°,V=958.7(3)A’,Z=2,S=1.034。中心Co(Ⅱ)原子处于一个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邻菲罗啉以通常的二齿配位(提供两个N原子),DPC2-离子以叁齿配位(两个O原子以及吡啶环上的N原子),最后一个配位原子是由H_2O提供的O原子。配合物中的配位水、溶剂H_2O分子以及未配位的羧基氧原子间都通过氢键相连,形成叁维网络结构。且晶体内具有较强的芳环堆积作用。 通过等摩尔的H_2DPC、NiClr6H2O和phen在水-甲醇混合溶剂中反应,奇迹般的在同种溶液中先后得到两种颜色、晶形完全不同的未见报道的配合物(2)和(3),结构式分别为[Ni(phen);][Ni(DPC)2]·11.5H2O和[Ni(phen)2(H2O)2][Ni(DPC)2]·6H_2O·1/2CH3OH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9.863(3)A,b=14.971(2)A,c=24.638(3)A,o=Y=90°,p=104.800(10)°,V=10650(2)A’,Z=8,S=0.883。配合物(3)属叁斜晶系,PT空间群,晶胞参数:a=10.0870A,b=14.585(2)A,c=14.934(2)A,a=74.050(10)°,B=78.580(10)°,Y=75.210(10)°,V=2023.1(4)A’,Z=2,S=1.052。两个配合物均为离子型配合物,且络阴离子部分[Ni(DPC):]-结构极为相似,主要区别在络阳离子部分。配合物(3)中的阴阳络离子通过氢键相连,无数氢键形成叁维网络结构,使配合物得以稳定。而配合物(2)的阴阳络离子中没发现任何氢键,说明它是靠阴阳络离子间的静电引力而结合的。 控制PH=7.0,在水-乙醇混合溶剂中得到另一个新的配合物[Cu(HDPC):]·(HOx)2·6H2O(4),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8.423(3)A,b=10.384(2)A,c=19.139(2)A,d=Y=90°,B=111.050(10)°,V=3417.0(9)A’,Z=4,S=1.041。中心Cu(Ⅱ)离子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它与两个配体平面等距,与两个通过氢键相连的HOx平面距离也相等,与两个等效的赤道平面距离也相等,与叁对处于对角位置的配位原子距离分别相等。并且Cu(HDPC):部分具有近似D2d对称性。整个体系也是一个由多个氢键相连而成的叁维网络结构。因此该晶体有较高的对称性和稳定性。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热重—红外联用、循环伏安法等多种表征手段对配合物(1~4)进行了研究,同时用HF方法对配合物(1~3)还进行了量化计算,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结果表明叁个配合物在低温下都呈现出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在合成牛磺酸席夫碱配合物的过程中,意外的得到了一种结构非常新颖、有趣的9核镍牛磺酸配合物,结构式为K3Na[Ni9(NH2CH2CH2SO3)6(Ac)6(H2O)6(OH)6(CO3)2]。属菱形晶系,空间群为R3c,晶胞参数:a=19.529(1)A,b=19.529(1)A,c=39.543(6)厶,o=B=90°,Y=120°,V=13061(2)A’,Z=6,S=1.029。配合物中镍原子与镍原子之间没有直接成键,而 是通过极为罕见的A一皿桥连接,每个OH氧与叁个镍原子配位。另外,在笼状配合物中 还包裹着两个碳酸根,且碳酸根的叁个氧也都参与了配位。9个镍中其实只有两种配位 环境,配位多面体均为畸变的八面体。

何坤欢[2]2008年在《基于磺酸类配体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由于其具有性质独特、结构多样等特点,它们在非线性光学材料、催化材料、磁性材料、存储气体、分子载体、生物工程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磺酸类配体的磺酸基与磷酸类配体的磷酸基结构相似,性能相近,具有多个配位点和丰富配位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合成多孔材料,分子筛材料,催化和吸附材料,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因此,对磺酸类配体的金属配合物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我们选2-吡啶磺酸(2-pSO3H)、氨基乙磺酸席夫碱(H2Saes)、氨基甲磺酸席夫碱(H2Sams)为配体与金属离子作用,对磺酸配体的配位化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合成了二十五个尚未见报道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它们的结构特点、热稳定性、磁学质性和荧光性质。这些配合物分别是: (1){[Cu(2-pSO3)3 ][Cu(4,4'-bpy)2(H2O)]·(H2O)(NO3)}n; (2)[Cu(2-pSO3)2 (4,4'-bpy)2] n·nH2O ; (3){[Cu(2-pSO3)2(1,3-bpp)2]·(H2O)3}n; (4){[Cu(2-pSO3)2(1,2-bpe)]·2H2O}n; (5){[Cu2(2-pSO3)2 (4,4'-bpy)4]·(ClO4)2 }n; (6)[Cu(2-pSO3)(4,4'-bpy)2] n·nH2O; (7)[Mn(H2O)4(4,4'-bpy)2]·(2-pSO3)2; (8){[Mn2(2-pSO3)2(Ac)2 (4,4'-bpy)2]·(4,4'-bpy)}n; (9){[Mn2(2-pSO3)2(Et-COO)2 (4,4'-bpy)2]·(4,4'-bpy)}n; (10){[Mn2(2-pSO3)2(Ph-COO)2(4,4'-bpy)2]·(CH3OH)}n; (11)[Ni (2-pSO3)2 (4,4'-bpy)2]n·(H2O) ; (12)[Zn(2-pSO3)2(H2O)2]; (13){[Zn2(2-pSO3)2(Ac)2 (4,4'-bpy)2]·(4,4'-bpy)}n; (14)[[Ag(2-pSO3) (4,4'-bpy)2]; (15)[Zn(Saes)(4,4′-bpy)2(H2O)]n·nH2O; (16)[Cd(Saes)2(4,4′-bpy)2(H2O)2]n·nH2O (17)[Co2(Saes)2(4,4′-bpy)4(H2O)2]n; (18)[Cu( Saes)2 (4,4'-bpy)2 (H2O)2]n·nH2O; (19){K[Ni(Ac)(Sams)]6}·[Na(H2O)6]; (20)[Cd1.5(Ac)2(4,4′-bpy)1.5]n·[(CH3OH)(HSams)(H2O)3]n; (21)[Zn(Sams) (2,2′-bpy) (H2O)]2·[(CH3OH)(H2O)4]; (22)[Zn(Sams)(phen)(H2O)]2·3H2O; (23)Cu2(Sams)2(4,4'-bpy)(H2O)2]·H2O;(24)[Cu2(Sams)2(1,3'-bpp) 2]; (25)[Cu(Sams) (2-ampd)(CH3OH)]21、以2-吡啶磺酸(2-pSO3H)为配体,4,4'-联吡啶为辅助配体,以水-甲醇混合溶剂,通过水热法和溶液法合成:(1)~(6);配合物(1),主体分子框架通过4,4'-联吡啶和Cu(2)配位形成二维(4,4)格,其方格11.12 ?×11.15 ?。主客体识别通过静电作用,一维超分子链穿越主体骨架(4,4)格。配合物(2),通过一维刚性、线型聚合物链间存在C-H···π和π-π堆积形成三维超分子框架存在一维微孔管道(沿c轴方向),对甲醇、异丙醇进行客体交换.实验结果表明,客体分子体积的改变,晶胞参数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客体水分子的存在与否其晶胞参数未发生变化。对2进行甲醇、苯、甲苯气体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气体压强为P/P0 = 0.89,吸附甲醇的最大值为99.8 mg·g-1;吸附与管道尺寸相当的苯、甲苯时,叁维超分子框架发生一定的变形和扭曲,因此,(2)具有柔性叁维超分子框架且具有良好的客体交换和气体吸附性能。配合物(3) (4)结构相似,均是一维“Z”结构。其层与层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有序堆积形成叁维超分子框架且具有一维微孔管道。客体分子填充在一维微孔管道中。配合物(5),吡啶-2-磺酸螯合桥联模式配位,其中磺酸基采取μ2桥联的形式把相邻的两个Cu(II)离子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无限长链,链与链之间通过4,4'-联吡啶桥联,形成一个二维的方形网状结构,作为抗阴离子的ClO4-与吡啶环上的氢原子形成氢键,将客体阴离子ClO4-嵌在二维网络结构之中。配合物(6)为一维直链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形成三维的超分子框架;层与层之间互相迭加构成有序,具有孔洞结构的叁维堆积模型,其客体水分子存在于一维的孔洞里。2.、2-吡啶磺酸(2-pSO3H)为配体,4,4'-联吡啶为辅助配体,定向构筑锰的配合物(7)~ (10):配合物(7),在弱酸性的条件下,配体2-pSO3H未参与配位,以阴离子形式存在与外界。配合物(8) ,相邻的双核Mn单元通过4,4'-吡啶连接形成一维梯形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配体上的吡啶环的π-π堆积,以及C(3)-H…π作用形成二维网络结构。磺酸基上未配位的氧原子O(2)与未配位的4,4'-吡啶上C(22)-H之间形成较强的氢键O(22)-H(22)...O(2),将客体分子4,4'-吡啶嵌在二维网格之中。配合物(9),通过丙酸根桥联形成双核Mn配合物,其结构与(8)相似。配合物(10),通过苯甲酸根桥联形成双核Mn单元通过4,4'-吡啶连接形成一维梯形结构图,链与链之间通过配体上的吡啶环的π-π堆积(3.67 ?),C(3)-H…π作用形成二维网络结构,其客体分子甲醇嵌在二维网格之中。3、配合物(11)与(2),配合物(13)与(8)属于异质同晶。配合物(12)由两个配体与金属锌离子形成单核配合物,通过磺酸基上未配位的O与配位水形成氢键构成叁维的超分子的结构。配合物(14),通过4,4'-吡啶桥联形成二维网络结构。其结构中存在着11.5 ?×8.5 ?的孔道。4、氨基乙磺酸席夫碱(H2Saes)为配体,4,4'-联吡啶为辅助配体,在水-甲醇混合溶剂中,通过调节不同的pH值进行实验,得到两个一维链状结构新颖的锌、镉配位聚合物(15), (16)。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5),配体Saes2-与金属离子以叁齿螯合的方式配位,通过4,4'-联吡啶桥联形成一维直链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及分子之间微弱的π-π堆积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6),两个配体HSaes-以单齿配位,通过4,4'-联吡啶桥联形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以分子间氢键形成叁维超分子结构。(17)为二聚体配合物,通过氢键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8), 4,4'-联吡啶作为桥联配体把相邻的双核铜为结构单元连接起来,在叁维空间内扩展,形成叁维配位聚合物。实验结果表明,双核铜之间存在强的反铁磁相互作用。5、氨基甲磺酸席夫碱(H2Sams)为配体与金属离子作用,(19)~(25)。配合物(19)以双核镍单元,通过磺酸上的氧原子和钾离子配位形成叁维网络结构.结构中存在着纳米级尺寸的立方分子笼13.44×13.44×13.44 ?3,这个立方分子笼是以双核镍单元为立方体的棱,以K离子为顶点而形成的;客体阳离子[Na(H2O)6]+处于立方分子笼中。配合物(20),镉离子通过乙酸根和4,4′-联吡啶连接形成二维网状配位聚合物,氨基甲磺酸席夫碱以抗阴离子形式存在于外界。配合物(21)是一个简单的二聚体,二聚体之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形成三维链状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2)氨基甲磺酸席夫碱和邻菲咯林与金属离子形成简单配合物,配合物通过氢键形成二聚体结构。配合物(23)是以4,4′-联吡啶桥联的氨基甲磺酸席夫碱双核铜配合物,两个相邻的配合物通过磺酸基上未配位的氧与配位水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连接起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的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4),席夫碱上的酚羟基O(1)以μ2桥联形成双核铜配合物,来自配体1,3-(4-吡啶基)丙烷的N原子,形成五配位的的四方锥结构;双核铜之间存在强的反铁磁相互作用。配合物(25),嘧啶上的氨基与Cu1形成弱作用(2.987 ?),由π-π堆积和氢键形成一维梯形链状结构。总之,磺酸根RSO3-基团能否与金属直接配位,除了要考虑金属周围的配位环境,金属离子固有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取代基R本身的化学性质有关;磺酸根可以与体系中的其它基团或者溶剂分子形成丰富的氢键,对于分子间自组装形成的超分子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黄玉敏[3]2013年在《吡啶-2,6-二甲酰基衍生物的晶体结构与光学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吡啶-2,6-二甲酸为母体,通过对吡啶环氮原子两边对称羧酸基团的定性改造,设计合成出了在吡啶环氮原子两边具有不对称特殊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并将其与不同的过渡金属配位,培养出具有不同结构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晶体,通过对他们的单晶结构、IR、UV-VIS以及TG-DSC的分析,同时对他们进行了量子化学的计算,探索他们的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本文所要研究的5个晶体分别为:1. Tppahz·5H_2O (1);2.[Cu(ppahz)(H_2O)]·3H_2O (2);3.[Ni_3(paota)_2(OH)_2(H_2O)_2]·2H_2O (3);4.[Zn_2(hpdaota)_2(H_2O)_4]·(H_2O)_4(4);5.[Cu(pdaota)_2(furan)_2]·H_2O (5);对上述五个晶体做了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并对其结构做了解析,结果表明,晶体1和2为叁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体3和4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5为立方晶系,空间群是R3c。配合物2和5是单核的配合物,配合物3是个的配位聚合物,配合物4是个双核的金属配合物,其中在晶体1和2的晶体中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层状结构,晶体3具有一维的链状结构。金属配合物2和配位聚合物3都是五配位的配合物,并且参与配位的都有水分子,配合物4和5都是六配位的金属配合物,其中在配合物5中没有水分子参与配位,但有两个溶剂分子呋喃参与了与金属的配位。在五个晶体的晶胞中都存在着面对面的π-π相互作用,晶体1、2、3和4中都还存在着氢键,从而使他们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其中在配合物4的晶胞中,在氢键作用力下形成了一个孔洞,在配合物5的晶胞中,由于配体磺酸基的有序排列,也形成了一个孔洞。从而使得配合物4和5具有捕捉小分子化合物的能力,成就了其成为储能材料的潜能。通过对5个晶体的红外光谱数据分析得到,各个晶体的特殊官能团峰值位置以及配体与金属配位后峰值位置的变化。我们同时也对配合物的配体以及金属配合物做了荧光和紫外光谱分析,对他们的荧光性质作了定性的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3、4和5,当他们的配体与金属配位后,由于金属的配位,其激发和发射光谱都出现了红移现象。对五个晶体化合物以及金属配合物的配体的量子化学计算说明,金属配合物的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差和纯有机配体的前线分子轨道能的级差值发生了改变,这与配体与金属的配位有关,结合我们对晶体化合物及金属配合物的配体的紫外光谱分析,与理论分析的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相吻合。

葛春华[4]2004年在《以含酰胺基的吡啶类配体组装配位超分子结构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配位超分子结构是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之间通过配位作用以及配体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芳环堆砌作用等)形成的有序无限网络结构。具有这类结构的化合物已经在功能材料和生命现象的研究及开发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合成预先设计的分子和晶体结构从而使之具有相应的功能,始终是配位超分子材料研究者的理想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清楚地掌握各种因素对目的物结构的影响规律。 近年来人们应用金属的配位定向作用和结构相对简单的刚性桥联配体(如4,4’-联吡啶、聚腈、对苯二甲酸、均苯叁甲酸等)已经合成组装出了许多具有“零”维、一维、二维、叁维结构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这些刚性有机配体由于配位基团比较单一,与金属联接方式(尺寸和角度)也相对固定,比较易于得到预想的结构。而具有较多作用基团和一定柔性的配体则由于其作用类型的多样和结构的易变,更易受到环境和反应条件的影响而形成多种多样的配位超分子结构。因此也更适合于研究环境和条件对配位超分子结构的影响。为此本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异烟酸和3-胺甲基吡啶的修饰(引入酰胺基、适度增加配体分子的柔性)设计、合成了五种单齿、双齿含酰胺基团的吡啶类配体:N-苯基-4-吡啶酰胺(ppca),N-(4-甲基苯基)-4-吡啶酰胺(mppca),N-(4-硝基苯基)-4-吡啶酰胺(nppca),N,N’-二(3-吡啶甲基)-1,4-苯二酰胺(bpmb),1,2-二(4-吡啶酰胺基)乙烷(bpce)。这些配体共同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易发生配位作用的吡啶氮、形成氢键的酰胺基、形成芳环堆砌的吡啶环或苯环,并且都具有一定的柔性。利用这五种配体与第一过渡系金属的二价离子合成配位超分子化合物,成功地获得了十六种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的单晶并测定了它们的分子与晶体结构,比较详细地讨论了平衡阴离子、溶剂对配位超分子结构的影响和配体的柔性在合成配位超分子结构中的作用。 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文献综述和选题的目的、意义;第二章至第六章为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七章为结论。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章)为阴离子对配位超分子结构的影响:分别以NO3一,OH一,C104一,CH3C00一等为平衡阴离子合成了配合物[Cu(ppca)2(H20):(NO3)2〕,{[CuZ(夕一OH):(ppea)2(H20);]’(CIO;),},[CuZ(夕一CH3COO),(ppca)2〕。对晶体结构的分析表明阴离子的配位能力在决定配位超分子结构中起关键性作用。由于阴离子的配位能力不同,导致配位构型的不同,并进一步影响氢键和芳环堆砌作用,控制最终结构。 第二部分(第叁章)为溶剂对结构的影响:分别使用相同的配体与金属盐在不同的溶剂条件下得到不同结构的配合物:[Cu(mppea)2(CH3COO)2],{【仇(夕一CH3COO)4(mppea)2〕mppea};{[CuZ(召一CH3C00)4(nppea)2〕‘2C2H50H},{[CuZ(夕一CH3C00)4(nppea)4〕·ZDMF},虽然在部分配合物中并没有溶剂分子的出现,但溶剂特别是水的使用对配合物的配位构型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影响到最终的结构。 第叁部分(第四章、第五章)为刚、柔性不同的配体对结构的影响:半柔性的配体bpmb与不同的第一过渡系二价金属离子均形成结构相似的一维“Z”形链状配位聚合物{〔M(bpmb)(HZO)2(CZH5oH),]·(No3),}n(M=Zn,Cd,Co):柔性更大的配体bpce则可以有多种构象异构体,虽然在其自身的晶体结构中表现为完全的反式构象,但在以bpce为配体合成的配位聚合物{[Cu(bpee)2(HZO)〕‘(x)2·6HZo}。(X=N03一,BF犷,HCO3一,CI仇一)的晶体中,配体采取基本为顺式的构象与金属离子形成一维环链状结构:而在{[Cu(bpee)2(CIO、)]‘(CIO;)}。中配体采取基本为反式的构象与金属离子形成二维类菱形网状结构,并形成叁重互穿。 第四部分(第六章),描述了文献中还比较少见的以配位能力较弱的阴离子N岛es作为连接块形成的配位聚合物;{〔Cu(叩Pca)。(N砌(H刃)」’N伤朋}。。在晶体结构中Cu2+采用【4+2〕配位构型,通过N氏一联接成一维配位聚合物。 另外,对具有孔结构的部分合成的化合物晶体对溶剂水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配合物{[Cu(bpee)2(H刃)」‘(N 03)‘6动}。、{[Cu(bpee)2(朋)〕‘(C1认)‘6朋}。表现出对水分子可逆的吸附作用。 上述配合物均通过氢键、芳环堆砌作用形成更为复杂的二、叁维结构。实验结果对控制各种条件以合成目标结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沈娟, 蒋琪英, 钟国清[5]2006年在《牛磺酸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牛磺酸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作用,但是它作为一种配体与阳离子进行配位的报道却很少。从牛磺酸的配位化学角度出发,论述了牛磺酸金属配合物和牛磺酸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并且对牛磺酸配合物的应用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黄现强[6]2014年在《钒氧簇及Zn(Cu)-MOFs选择性催化合成羰基化合物》文中认为在有机化学中,羰基化合物是一大类非常重要的有机物。把自然界中廉价易得的醇、苄基烃及二氧化碳选择性催化合成羰基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转化反应之一。如何把反应产物控制在醛或环状碳酸酯阶段,已经成为催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受到了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研究工作紧紧围绕钒氧簇及Zn(Cu)-MOFs (本论文涉及到的钒氧簇为V6On(R-IM)8及Pd-PMoVs、Pd-V-PMo12O40;Zn(Cu)-MOFs为Zn-BTC MOFs,HKUST-1@Fe3O4)选择性催化醇、苄基烃及二氧化碳分子合成醛酮、环状碳酸酯等羰基化合物的反应,开展的工作主要如下:(1)考察了咪唑官能化多钒氧簇:V6O15(mIM)8(1),V6O14(mIM)8(2),V6O14(eIM)8(3)(mIM:1-甲基咪唑,eIM:1-乙基咪唑)对醇分子的活化作用。结果发现这些催化剂在分子氧作为氧化剂情况下对于各种醇的氧化具有高效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且结构稳定。具体来说,在乙腈中,2atm O2的条件下,化合物3对水杨醇氧化取得了比所有基于钒的催化剂,甚至比贵金属POMs更优异的结果(转化率100%,选择性96.7%)。继而将化合物3应用于其他的1-芳基醇、脂肪醇的氧化反应中等,结果发现化合物3对于1-芳基醇氧化均取得不错的结果(转化率41.3-100%,选择性92.4-96.7%)。此外,化合物3可以容易地回收、循环利用,并且催化活性没有明显损失。最后我们提出一个可能的催化循环。(2)为解决咪唑官能化钒氧簇对醇分子活化反应压力较大,转化率有待提高的问题,我们考察了Pd(dpa)(OAc)2·2H2O (1), Pd(dpa)2]3[PW12O40]2·12DMSO (2);[Pd(dpa)2]3[PMo12O40]2·12DMSO·2H2O (3);[Pd(dpa)(DMSO)2]2[HPMo10V2O40]·4DMSO(4)对苯甲醇分子的活化。结果发现在4为催化剂,1atmO2条件下,苯甲醇的转化率达到99.8%,选择性达到98.2%。令人惊奇的是,在4的催化循环中,发现第二、叁、四轮循环的反应时间均比第一轮要短。经过细致的实验,终于离析出一种真正的催化剂Pd(dpa)2(VO(DMSO)5)2][PMo12O40]2·4DMSO (5)的单晶,并通过SXRD,EI-MS等表征了其结构,发现了真正的催化活性组分,进而考察了对其他1-芳基醇氧化的催化活性,发现对于1-芳基醇均取得不错的结果(转化率98.1-99.8%,选择性91.5-99.5%)。此外,基于控制实验,电子自旋共振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提出了催化剂5催化醇氧化的反应机理。(3)二氧化碳资源的转化与利用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一条重要途径是由二氧化碳合成用途广泛的环状碳酸酯,因此开发组分简单且活性较高的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我们将BIT-101,BIT-102和BIT-103应用到此转化反应中。研究表明在不添加卤素、无助催化剂、无溶剂条件下,BIT-103可以将环氧丙烷100%催化转化,选择性达到95.2%,进而考察了此催化剂对其他环氧化合物的催化活性,发现对于各种环氧化合物转化率96.6-100%,选择性90.8-98.6%。此外,这些MOFs可以回收、利用,并且催化活性不变。(4)针对苄基烃C-H键活化生成C=O键的反应,发现在以t-BuOOH为氧化剂的条件下,催化剂HKUST-1@Fe3O4对二苯甲烷、氧杂蒽及芴的转化率达99%以上,选择性高达99%。重要的是,这些纳米MOFs复合材料可以通过简单磁分离容易地回收利用。经过催化循环后,催化活性保持不变。此MOFs催化剂为连续的磁流化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吡啶-2,6-二甲酸、牛磺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D]. 银秀菊. 广西师范大学. 2001

[2]. 基于磺酸类配体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D]. 何坤欢.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3]. 吡啶-2,6-二甲酰基衍生物的晶体结构与光学性能研究[D]. 黄玉敏. 华侨大学. 2013

[4]. 以含酰胺基的吡啶类配体组装配位超分子结构的研究[D]. 葛春华.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5]. 牛磺酸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J]. 沈娟, 蒋琪英, 钟国清. 化工进展. 2006

[6]. 钒氧簇及Zn(Cu)-MOFs选择性催化合成羰基化合物[D]. 黄现强. 北京理工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吡啶-2,6-二甲酸、牛磺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