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计算思维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培养医学院校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性,论证了计算思维的培养是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提出了从转变教学观念、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培养和强化计算思维的新思路。为医学院校学生利用计算思维解决专业领域问题奠定基础。
关键词:计算思维;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 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培养医学院校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性
计算思维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具有的科学思维活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计算思维的作用和意义体现更为突出。发明创造、科技创新、寻求突破是人类不懈努力的动力和源泉,而培养和具备计算思维成为实现这一切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计算科学和理论科学、实验科学被称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三大科学,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当下或即将到来的时代的迫切呼唤与必然趋势。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教授更为透彻、具体地给出了计算思维的定义: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计算思维已经不仅仅是计算机学科关心的课题,事实上,它对各个学科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长久以来存在着“狭义工具论”的问题。学生也大都把计算机仅当休闲娱乐的工具,仅把能够简单使用计算机当做学习的目的,这远远违背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2010年7月,“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并发表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声明》旗帜鲜明的强调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并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最终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基本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随着国家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医学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从医生病情诊断到医院信息管理均因计算机的应用而获益。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医学院校的学生需要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过程中,体会出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知识的必要性,体会出医学信息的广泛应用前景,体会出利用计算思维解决医学领域问题的优越性。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激发医学院校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相关应用,具备计算思维,能够为未来在医疗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和能力。因此,在医学院校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计算思维与医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
随着医学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技术已深入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医生依赖这些技术为患者根除病痛。作为未来的医院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思维,对于完成医学领域上的尖端课题和日常工作都会有帮助。医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了解计算机的使用。第二,学生掌握办公软件,医疗工具软件的使用,通过项目引导学生的计算思维。第三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考量方式为学生计算思维的产生做好铺垫。
3 医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弊端
3.1 医学院校从理念上不重视计算机教育,医学院是培养医生从业人员的场所,许多医科院校计算机教育只停留在打字员的水平,只开设最基础的计算机课程,经费的投入不足,理念的不重视导致现实中教育的缺失,毕业的学生无法适应信息化的医院发展,在学术和工作上都难再进一步。
3.2 医学院师资力量不足,计算机教育需要专业的老师,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培养计算思维,医科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许多计算机技术课程无法讲授,学生也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带来的乐趣和便捷。
3.3 计算机教育与医学严重脱节,医学院的计算机教育有其特殊性,应围绕医学领域改革计算机基础教育方案,让学生学一些有利于未来发展的计算机知识,而不是单纯的接受用不到的技术。
3.4 医学院计算机教育方式单一,大多数院校仍旧是填鸭式教育和分数至上的教育方式。这样的传统方式培养的只是会考试的学生,而计算机是一门动手的学科,理念和实践运用存在一定的偏差,高分不意味着技术能力强和计算思维水平高,计算思维才是教育的中心任务。
4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
4.1 转变教学观念,由于医学院校的特殊性,导致学生本身对计算机课程不重视,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引导,完善课程设计,不能止于简单的基础教程,应该由浅入深,形成一个系统教育过程,并开设多种多样的选修课,将计算机技术与医学领域结合起来,例如计算机辅助诊断和辅助决策系统的使用等等,实用的信息技术应用可以带来学习兴趣,从而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技术,才能在学术领域上有一席之地。
4.2 健全师资体系,医学院计算机教育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教师,也需要在医学和计算机上都有建树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才能更好引导学生的计算思维,单一的计算机教育并不适合医学院校。院校应该逐渐引进交叉学科的博士和教授,这是教育改革的基础性工程。
4.3 项目驱动计算思维,深入的项目研究可以引导计算思维的产生,例如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技术完成对基因序列的解析,动态呈现基因的聚类过程,并得到一些有益结论。学生自然而然的会产生浓厚兴趣,学习掌握聚类原理和相关技术。
4.4 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摒弃考试制度,考试毕竟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方法。我们要做的就是降低考试在总体评价中的分量,发表论文,项目开发都可以作为考量方式,多种指标体系的考察方式会更加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自主选择方式进行考试。另外教师可以开展趣味十足的项目竞赛,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产生计算思维,学生在竞争的同时获取了绩点还有成就感,也会渐渐喜欢这门课程。
5 结束语
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有其特殊性,改革除了以计算思维的产生为核心,还要围绕医学领域开展,文中提出了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弊端,并从教育观念,教师素质,项目驱动教学,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WING J M. Computational Thinking[J]. Communications of ACM, 2006,49(3):33-35.
[2]九校联盟(C9).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9):4-9.
[3]卢俊岭,王小明,吴三斌.基于计算思维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22):38-39.
论文作者:崔瑞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计算机论文; 思维论文; 基础论文; 医学院校论文; 学生论文; 医学论文; 领域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