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自信”视角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论文

“四个自信”视角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论文

“四个自信”视角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崔晓彤

(中共辽阳市委党校,辽宁 辽阳 111000)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主要指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形成的系列概念、范畴、原理、观点的集合。从坚定“四个自信”视角下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战略意义、重点内容以及现实路径,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现实路径

一、“四个自信”视角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战略意义

“四个自信”视角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重大理论及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1]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进一步夯实“四个自信”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进而推动我国积极参与世界话语体系交锋、交融,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阐释能力,拓展阐释覆盖边界,深化阐释范畴。

(一)坚定“四个自信”是回击曲解中国舆论的重要武器

当前,冷战虽然结束,但冷战思维并未终结,对华不友好的势力,歪曲中国的论调依然存在,我国国际形象、国际影响力受到诸多负面言论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从西方舶来的社会学科长时间受到西方学术话语体系影响,对当代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挖掘剖析不深,阐释能力式微。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构建起具有一定阐释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则不利于在全球治理背景下对于“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2]346做出清晰的阐释。由此,在全球价值理念竞争激烈、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的隐形战场中,通过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338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并向世界传递“四个自信”所蕴含的正义主张和合理价值,可积极回击西方负面舆论宣传。

(二)坚定“四个自信”是立足未来话语体系交锋的重要依托

21世纪是中国走向强国、实现复兴、争取更高国际地位、输出更多强有力话语表达的时代。实现以上目标,除了经济实力被认可外,还要逐渐提升核心理念、发展道路、政治文化中蕴含的合理性要素被世界认可的程度。这一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须立足我国发展实际,通过新颖的传播方式、创新的话语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角度清晰认知我国取得的成就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重大关联。通过提升理论阐述的精准度、凸显理论表达的鲜活性,推动制度性话语和学术性话语的构建,进而在21世纪不可避免的话语体系交锋中夯实“四个自信”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坚定“四个自信”是彰显社会主义比较优势的重要路径

当代世界仍然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发展的时代,仍然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孰优孰劣之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主要立足于我国发展实际,尤其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探索,梳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价值的重要政治范畴,是我国立足于国情和发展实际对于社会主义的比较优势、制度优势和创造伟力的清醒认识、系统认知的理论自觉的综合表现。改革开放以来,诸多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层面的比较优势正逐渐凸显出来,彰显出“四个自信”的生命力和科学性。坚定“四个自信”就是对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重要概念、范畴、原理进行系统梳理的过程,是凸显出社会主义比较优势的重要路径。

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对比,发现通过室内单线法测得的数据与实测值差距较大,且实测值介于计算值与规范值之间,实测值与室内试验所测误差较大原因为室内无法加载室外场地复杂的条件,且室外试验受渗流的影响较大,室内试验无法准确的加载该情况,而规范值往往趋于保守,可能会在处理湿陷性黄土时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固作者提出使用ABAQUS在加载渗流情况下对其进行模拟,并与实测值和规范值进行对比。

二、坚定“四个自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战略定位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3]坚定“四个自信”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须重点关注四个方面。

(一)进一步阐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2.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经过实践对比和考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优于资本主义的制度体系架构来推动我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发展实践,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形式,推动了更真实、更广泛的民主扎根中华大地,从国体政体法律制度等方面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的阐述,要用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中我国民主政治领域发生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成就。同时,要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间有机统一的关系;梳理依托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践的重大政治理论创新和拓展。从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等维度深入阐述基本政治制度是扎根中国实践的必然选择等。

1.从符合历史角度阐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必须依托我国历史。历史不仅印证了国家经历,同时,记载国家记忆及由此融合成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情感,这些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进程中凸显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处于构建探索阶段,更需要系统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发展完善的历史逻辑,尤其从世界范围内中西比较、社会主义国家间比较等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蕴含的历史归因进行总结和发掘。

坚定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知的坚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阐释提出新要求,这就迫切需要系统梳理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的科学性,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

根据Lange的定义,教师职业发展指教师(包括岗前和在职教师)在智力、经验和心态上的可持续成长过程。同时,教师职业发展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自我发展,强调由教师主动地去发展自己。

(二)进一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是从根本上解决思想困惑的金钥匙,是弄清楚理论的演进逻辑以及生成路径的重要依托。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仍需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进程中着重剖析一些关键问题,梳理其精髓,提升其理论魅力,彰显其思想伟力。

1.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激发巨大创造力和生机活力的重要指导思想,本质上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5]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必须要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

2.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的理论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是指导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理论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蕴含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理论形态”,通过对改革开放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回应不断发展和完善,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要义构建起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对当代中国的实践发展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必须在系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的理论价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将其中蕴含的理论价值转化为精准的阐释能力。

(三)进一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制度,是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框架设计。历史证明,任何国家实现腾飞都非单一因素决定,而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极具现代特征的制度因素是促进国家腾飞最有力的内在引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就是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进行总结提炼,形成概念,阐释概念,增强认同的一种连续过程。

1.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势。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经济制度上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由于经验不足影响理论的发展,进而使当时经济领域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出现有违规律的情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必须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明确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同时,也要对实践中所有制经济创新形式的积极探索予以及时的理论提炼和总结。

文化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不竭发展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了积淀几千年的智慧才得以发展完善。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进程中不能割舍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的传承五千年的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的对、走得好。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4]23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必须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现实国情、符合历史潮流、符合人民利益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阐释力度。

(四)进一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凉山州天然草原主要分布在海拔2 500 m以上的地带,牧草以禾本科、莎草科和杂草类为主。据统计,2015年天然草原平均干草产量2 701.5 kg/hm2,饲草料总利用量(折合干草)9.3×109 kg,平均超载率7.64%。喜德县、盐源县、布拖县、昭觉县和西昌市牧草种植面积达8.99×104 hm2,占全州的40.69%。

笔者提出了一种桩土界面土和孔隙水压力测试装置及方法,该测试技术专门用于现场试验测试桩土界面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34].笔者在前期室内模型桩沉桩试验中,首次尝试在模型桩桩身表面植入光纤光栅传感器,并在桩身表面安装微型硅压阻式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测试方法,成功测试了桩身轴力、桩土界面处的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35-36].

1.深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就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基因被一代代中华儿女传承,成为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支撑。无论是在封建经济形式发展到顶峰的古代,还是在经历战火纷飞和民族存亡考量的近代,亦或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等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惠民安民等优秀基因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维系社会各阶层的稳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优秀基因深度挖掘并作出符合时代需要的阐释。

用典者为了表达 “越权办事或代作别人的事情”之意时便决定运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这一语典,由于用典语境的不同,为了符合诗文语境的需要,用典者根据这一语典创造出了 “庖代”“代庖”“越俎代庖”三个典面,其中“庖代”为主谓结构,“代庖”为述宾结构,“越俎代庖”为状中结构。

2.深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髓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髓精华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消减和衰退,而是成为当代人认知事物、吸收知识的必备智囊。当代的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无一不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滋养,才显得有根基,有魅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必须紧紧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中的精髓,并将这些精髓进一步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实践进程中。这些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必须要解答的问题,即通过价值引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间的必然联系讲清楚。

三、“四个自信”视角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现实路径

坚定“四个自信”不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取得成果的认同,也是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依据。

主要实验试剂:微晶纤维素(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氯乙酰胺(上海市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99%);四氧化三铁(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AR);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盐(上海市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97%)。

采用艾贝尔方法设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的过程中,要求创建专家小组。随后,专家要通过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所有试题进行判定。其一,对等级水平做出决定的时候,试题考察知识或者是能力内容的重要性;其二,具备某等级最低水平考生正确解答试题的几率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要结合专家针对各试题两个角度的初期判断结果,根据试题对于等级重要程度的要求,对专家结果进行综合,获取某等级最低水平考生所需正确解答试题的百分比。而此百分比就是此等级标准初始数值。

(一)从坚定道路自信的维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坚定道路自信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定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增强国家实现现代化道路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是紧密相连的、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是贯通的,这是指导当代以及引领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挖掘中国道路与中国梦内在关联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必须符合当代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利益。中国梦联结着中国古代辉煌、近代衰退以及当代复兴等重要时间节点。正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在短短4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由此,必须通过历史和现实结合的维度挖掘中国道路与中国梦之间的关联,丰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坚持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传奇。

1.梳理内在逻辑和演进路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其内在逻辑、演进路径与理论体系本身延展的维度相关,与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相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从整体和部分相结合的维度,既看到每一个理论成果回应的时代课题的差异性,又看到不同理论成果之间的关联性。由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紧紧围绕内在逻辑以及演进路径,剖析其中蕴含的本质和核心命题,提升阐释力。

(二)从坚定理论自信的维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2.从符合规律的角度阐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进必须尊重既定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保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在较短时间里取得较大成就,凸显出这条道路内涵的积极意义和世界价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人类发展潮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阐释,尤其要结合全球治理理念及全球发展局势,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发展趋向、承载先进理念、合乎人类发展趋势等方面的优势。

2.挖掘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必须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凸显出来世界意义这个重要的维度展开。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证明了后发展国家实现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可以选择,这是中国道路凸显出来的世界意义。由此,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实践进程中需要从中国道路世界意义拓展的维度予以丰富。

身心素质主要表现在体质水平和心理品质两个方面。体质主要包括体能、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生理机能、体格和适应能力。体育教育提高学生体质水平的主要路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运动速度等体能素质,增强学生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在某种意义上,学生的体质水平越高,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就越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因运动量不足导致体质趋弱,大学生也不例外。为此,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应该通过科学、有效的运动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高他们适应内外环境的能力。

2.挖掘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支撑,尤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由此,必须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有理论形态的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必须要解答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21世纪焕发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思潮的大背景中凸显出的重要历史地位等,只有把这些问题说清说透才能有效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说理性。

(三)从坚定制度自信的维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坚定制度自信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制度的自信。国家发展必须依托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的基本制度。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本质上就是要构建一套极具现代因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内在动力的制度架构,同时,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制度架构支撑。

1.凸显比较优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内核构建起来的。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属性和标识,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贯彻和落实。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必须以人民性为核心,从制度优势本身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创新话语、制度话语、学术话语、日常话语,从顶层设计到大众生活进行分层次、多样化的话语体系构建,从前瞻性的维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

2.深化创新性阐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根本上就是在学理上突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科学性,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和实践品质。由此,必须要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层面突出创新性,同时在阐释创新性这一视角下进一步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创新实践的合理性,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创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协商民主制度等,只有说清楚创新的实践基础和历史必然,才能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实践中实现制度建设与话语创新的互动。

(四)从坚定文化自信的维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守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提升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到现代不仅需要传承还需要创新,为破解当代中国发展难题提供思路和智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必须要阐述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根基。

1.嵌入对中华文化精髓的阐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已经积淀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是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思想动因,经过千百年积淀的传统美德、哲学智慧等蕴含的现代价值逐渐显现出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必须要强化对于中华文化的源头阐释、演进阐释、内核挖掘、思想挖掘等,同时,将中华文化精髓嵌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实践。

2.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基因和现代价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必须要依托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体现中国风格,彰显中国气派,挖掘中华文化中的精神基因用以传达中国百姓看得懂以及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同的理念,挖掘中华文化中的现代价值。中华文化几千年来滋养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形成独立自强的民族性格,也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重要的文化内核,从价值层面构建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和文化自信的关联。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必须要紧握时代脉搏、坚持问题导向,透过现象看本质,抽离出中华文化的精神基因和现代价值,这是构建话语体系的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5]徐伟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

[中图分类号] D6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426(2019)04-0035-05

[作者简介] 崔晓彤(1983-),女,辽宁辽阳人,中共辽阳市委党校科社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文系2017年度辽宁省行政学院一般项目“坚定‘四个自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问题研究”(2017xzxykt89)、2017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净化政治生态视阈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路径研究”(L17CDJ001)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攻 克

标签:;  ;  ;  ;  

“四个自信”视角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