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再创城市记忆的策略探讨论文_高竹清

风景园林设计再创城市记忆的策略探讨论文_高竹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城市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缺乏历史内涵和地域特色的问题,就需要通过风景园林设计的方式,保证能给继续延续城市自身的记忆。所以,城市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保证能够加强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水平,从而保障能给进一步延续城市的记忆。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风景园林设计如何延续城市的记忆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延续方式;城市记忆;分析研究

城市化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也开始逐渐重视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想要以此突出城市特色,丰富城市内涵。而对城市记忆进行延续和再创则是当前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一个重点关注的环节,要规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导致的城市记忆逐渐消失的现象,就要加强对城市记忆的再创设计。

1城市记忆的阐述

1.1城市记忆的定义

依照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城市记忆来说,主要是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城市环境的一种记忆,主要分为创造城市和历史的人,也被分为物质性载体和非物质性载体两个方面,对于物质性载体来说,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资源、空间环境、现代建筑、历史园林和居住建筑以及标志性建筑物等等。而对于非物质性载体来说,主要包括历史、文化、民间风俗、社会政治和城市荣誉以及综合实力等多个方面。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城市记忆来说,只是城市居民对城市记忆自身历史的一个认识和了解,并通过长时间形成,其自身也具备连续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这对于城市记忆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2城市记忆的组成

对于城市记忆载体来说,主要被分为物质性载体和非物质性载体两个方面,但站在这样的角度下,对于城市记忆自身的构成来说,也是有非物质性载体的记忆要素和物质性载体要素组合而成,而对于非物质性载体的记忆要素来说,也被称之为非物质性记忆要素,物质性载体要素也被称之为物质性记忆要素。首先,对于物质性记忆要素来说,能够体现出城市自身的记忆载体,主要来源于城市记忆载体的物质性载体。其次,对于非物质性记忆因素来说,主要是城市自身记忆的隐形表达方式,主要来源于城市记忆载体自设的非物质性载体,人们自身触及不到,还能被分为文化类和政治类以及经济类三个方面。

2风景园林设计再创城市记忆的具体路径

2.1物质记忆要素的再创路径

自然类物质性记忆要素。对于自然类物质性记忆要素而言,主要包括动植物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等,因此,对于这类记忆要素最好的办法就是保存,使其维持原有的风貌,长白山地区原始风貌的自然保护区就是这个思路。其次,部分自然类记忆要素可能部分被损毁,此时可采取对其进行模拟的形式进行城市记忆的再创。而最后一个比较高端的再创方式则是抽象隐喻,这种方式是通过了解想要表达的记忆要素,将有关的自然形态或特质进行抽象画的构图、铺装等表达。

人工类物质性记忆要素。对于人工类物质性记忆要素,其再创方式主要包括选择性保留、模拟新建等方式。其一,对于选择性保留的再创设计方式而言,要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要求,保留比较有特色的建筑;其二,在模拟新建部分建筑时,包括对历史文物建筑的合理修复,还包括对原有的建筑物进行新建,特别是对于已经受损严重的历史建筑,要积极的进行新建,以进一步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对于部分保存较好的历史建筑和历史文物等,主要适当的对其进行扩建,以增添其现代化发展的内涵,使其更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要求。在对人工类物质性记忆要素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更新设计理念,使其能够处理好城市记忆延续、再创和现代化城市设计理念之间的关系,适当的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关注需要再创的城市记忆的关键要素,还可以在城市人工类物质性记忆要素构建过程中,增添装饰物件,以丰富和深化记忆点。

2.2非物质性记忆要素的再创路径

非物质性记忆要素的再创方式则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1)对于非物质性记忆要素而言,需要提取其精髓,设计人员要能够理解和把握非物质记忆要素所传达出的城市记忆的感觉和情感,并借助相应的介质予以传达。(2)在非物质性记忆要素的城市记忆的再创过程中,常常用到平面构图的方式,或者直接利用相应的物体承载非物质性记忆要素,从而展现出非物质性记忆要素自身所蕴含的历史底蕴和城市文化等内涵。(3)对于非物质文化记忆要素所承载的城市记忆的再现而言,还可以借助情景演绎的方式还原城市相关记忆,从而全方位的再创非物质性记忆要素所承载的城市记忆。

3风景园林设计延续城市记忆的方式

3.1物质记忆要素的延续方式

首先,对于城市自然类物质性的记忆要素来说,在实际开展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能够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方式:第一,通过保存的方式,不能做任何改变,并采取原始生态面貌直接保留的方式,从而保证能够形成自然保护区。第二,还能够采取模式的方式,将自然形态进行模拟,还需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将自然形态的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第三,还能够通过抽象模拟的方法,这样就能够将相关自然形态进行构建和设计,但必须要体现出自然形态自身的特点,从而保证能够暗示出需要表达的记忆要素。

其次,对于人工类型的物质记忆要素来说,在开展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对其进行完整保存,不对其进行改变,保证历史遗物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保存。第二,还可以通过选择性的保留方式,将一些较特色的内容留下,剩下的建筑物就能够拆除。第三,需要将当前的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复,从而保证能够对历史文物进行保存。第四,还能够依照传统建筑物的状况开展新建,从而保证传统历史文化能够得到传承。第五,对于一些保留完好的历史文物来说,不仅需要对其进行保护,还需要将破坏的位置进行修复,并将相关位置进行改造,还需要适当对其进行扩建,从而保证能够满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标准。第六,在保持城市原有记忆之后,还需要融入一些先进化的发展理念和原则,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需要将建筑外部进行保护,然后将内部环境进行更新。第七,需要提取建筑工程内部的重要内容,从而保证能够加强设计工作的水平。第八,还能够通过装饰的方式,为建筑物添加色彩,从而保证能够始终延续城市自身的记忆。

3.2对物质性记忆要素的城市记忆再创

在我国众多地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其独特的城市记忆,使得人们能够产生对该地区的独特印象。其中部分地区特别重视对动植物资源进行规划,大部分地区都采取了对动植物资源进行最大程度保留的措施,其中较为出名的有上海地区的梧桐树、南方地区常见的松树以及北方地区常见的杏树等,不同地区的植被资源是不同的,且植被资源会影响该地区的动物资源,因此,将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分配作为再创城市记忆的重点,能够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景观文化,同时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旺盛的生命力。除借助动植物资源再创城市记忆外,通过对区域性的地形地貌尽量合理保存和改建的方式也能够很好的塑造城市记忆。其中较为典型的具有城市记忆的地形地貌包括云贵高原的梯田、陕西的黄土高原等,这些都是对原有地形地貌进行合理规划设计的典型表现,且通过地形地貌能够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展现出来。

结语:

针对物质记忆与非物质记忆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城市记忆再创,将城市建筑、历史文化等记忆要素串联在一起,通过再创城市记忆丰盈风景园林设计内容,以塑造出独具特色的文旅和宜居的风景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

[1]杨燕.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8(22):75.

[2]张正辉.风景园林设计如何延续城市记忆探讨[J].现代园艺,2018(12):62.

论文作者:高竹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9

标签:;  ;  ;  ;  ;  ;  ;  ;  

风景园林设计再创城市记忆的策略探讨论文_高竹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