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展望_通信论文

通信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展望_通信论文

通信行业形势分析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信行业论文,形势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今年通讯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

邮电通信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巨大拉动作用。数字表明,邮电增加值已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邮电增加值近几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1997年达到1032亿元,比1994年增加55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1.38%。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新增部分中,邮电增加值新增部分的比重提高更为明显。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新增6977亿元,其中邮电增加值新增166亿元,占2.38%。邮电通信业的综合效益逐年提高,对国家的直接贡献逐年增大。1997年全国邮电部门人均增加值达到9.19万元,增加值利税率为22.96%,比上年提高了7.17个百分点。从邮电增加值分配构成看,上缴国家的各项税费(不包括所得税)的比重在逐年提高。1995年为50.3亿元,占邮电增加值的比重为7.7%;1997年达到105亿元,占10.18%。邮电通信业社会关联度很高,行业发展能够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通信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信基础网络、基本业务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通信的发展还为计算机、软件、信息服务等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仅全国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就已达200多家。同时,通信业终端服务的放开,吸纳了大量下岗人员再就业。

1998年以来,我国通信业在前几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8月,邮电通信业累计完成业务总量119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5%,比上半年也提高3.8个百分步;新增本地电话用户1166.7万户,日均增加4.8万户,达到8197.7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684.3万户,日均增加2.8万户,达到2007.5万户,跃居世界第三位。目前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突破1亿户大关,达到10205.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9.55部/百人,比1997年提高1.48个百分点;城市电话普及率27.51部/百人,主线普及率达到6.43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67部/百人,每百户主线普及率达到25.08线/百户,并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自动漫游。无线寻呼用户也新增633.9万户,达3602.9万户。这一切都表明,通信业规模经营的优势进一步扩大,通信业再次跨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8年通信业务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条:

(1)移动电话的快速增长是带动业务总量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

移动电话用户快速增长,前8个月移动电话业务总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90%。在业务总量中,移动电话收入已经超过中央国有本地电话收入,中央国有本地电话、移动电话、长途电话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

(2)农村地区电话发展迅猛

目前新增乡村电话占本地电话用户新增的比例已超过40%,远远超过去年同期27.7%的比例。全国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接近70%,比1997年上涨了10个百分点。电话村比重达到4.36%,比1997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农村电话的发展成为电话业务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对业务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高新技术的渗透,对业务发展拉动加强

从邮政业务来看,邮政储蓄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金融和经济形势下,保持了28.3%的增长速度,邮政绿卡工程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电信业务来看,1998年以来,电话通话次数增长高于电话用户增长约6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电话通话次数的增长速度10多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的快速发展是引发通话次数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而169公众多媒体用户通话时长折算电话通话次数达到9410万次;另外,INTERNET拨号用户通话时长折算的通话次数也大量增加,对电话业务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CHINANET与公众多媒体信息服务掀起了信息消费热潮,1998年7月1日信息产业部网址登录INTERNET,揭开了推进政府上网提供信息服务行动的序幕。

(4)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1998年业务收入增长最快的10个省份,全部为中西部地区;在业务总量增长最快的10个省份中也有8个是中西部地区。在13个电话放号超过50万户的省份中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四川等中西部省份名列其中,其中甘肃、清海、河南上半年就已完成全年电话放号计划,宁夏、吉林、云南、江西、山西等省上半年也已完成全年放号计划的80%以上,发展形势喜人。

(5)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通信市场需求,引发多层次消费热潮

今年以来邮政、电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优惠措施,如安装第二部话机初装费减半、降低数据通信租用费用、“九州夜话”国内长途电话分段优惠、邮政大宗用户实行优惠资费等,刺激了用户消费。尤其是初装费政策,各省通过调整初装费,引导电话消费,促进电话用户快速发展,电话初装平均水平趋于下降趋势。1997年平均每户电话初装费为1613元,比1996年每户减少814元。1998年一季度末,电话初装费平均水平为971元,下降更为明显。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满足了社会需求,对业务的快速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2 下阶段通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下一个世纪是信息时代,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即将到来,世界经济面临着一次重新调整的机会。为在下一个世纪竞争中据有一席之地,各国纷纷加大了信息网络和其它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力争包括通信在内的信息产业继续获得快速的发展。我国也不例外,并且成立了专门的信息产业部来统一部署、协调和组织实施有关事项。在当前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成为时尚潮流的大背景下,我国通信行业应当说是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具有许多有利因素。

(1)为了顺应国际变化大趋势,客观上要求政府对通信业的发展给以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目前国际通信的发展呈现出二种趋势:一是高新技术大融合的趋势;二是各个国家通信协调发展的趋势。这二种趋势的演变,一方面使得通信和信息产品、服务的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使得通信和信息业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因此,要求国家从宏观政策上扶持通信业,加大对通信的投入,使我国通信业在网络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等方面,向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发展。按计划,1998年信息产业部对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元,重点支持有利于提高网络技术、服务水平和网络运行效益的项目。

(2)我国通信行业起点低,市场潜力大

以移动电话为例,瑞典每10个人中有9部移动电话,香港每10人中也有6部移动电话,而在我国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只有1.096%,即使在城市也只为1.5%。彼此间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差距从另一方面看也表明我国市场潜力非常可观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移动电话普及率哪怕只提高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发展了1200万个用户。

(3)我国通信市场的现实需求也正在逐步扩大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各种商品市场、金融市场以及技术、劳务等种类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和不断完善,人们对信息和通信的依附性越来越强。在我国东部地区,由于通信事业的起步较早,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激发了中西部地区通信资源的开发热情,使得中西部通信市场的启动和发展逐渐加快。城乡一体化扩大本地网的建成,打破了农话、市话的界限,给用户带来了便利。同时单位业务成本降低,使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居民扩大通信消费。设备折旧、维护费和工资是电信企业的主要成本。电信技术发展很快,设备功能不断增强而价格不断下降。同时大部分电信设备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相应在减少追加给用户的成本。初装费第一次产品的价格正不断下降。近年来电信网络的运行质量和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企业人员零增长政策取得成效,单位电信业务的成本不断降低,有利于相应降低部分二次产品的价格。

(4)对通信业的投入进一步加大

我国邮电通信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此次仍作为扩大投资的基础性行业给予支持。此次新增1000亿国债中,通信行业占有12亿元,其中10亿元给了中国联合通信公司,2亿元给了集通公司。联通公司将这10亿元国债作为资本金投入,加快GSM移动通信等网络建设和金桥网络建设,旨在促进竞争,繁荣通信市场,使我国通信事业走上快速发展的健康之路。

当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当前也存在着一些对我国通信产业发展不利的因素,我们也必须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1)企业间竞争日趋势剧烈

首先,从国际看,由于我国市场潜力巨大,对国内外通信生产厂家、公司和经销商充满了极大的诱惑,他们纷纷将先进设备、雄厚资本、高新技术投向我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97年10月,仅国外和港台先后就有近300个厂家、公司在国内推销移动通信产品。随着市场的急剧扩大,竞争也更加激烈,世界各大著名通信公司通信生产厂商都绞尽脑汁,接连推出各款功能适用、外观精美、灵巧轻便的产品,以迎合消费者心理需求,从而使国内厂家处于不利的局面。其次,从国内看,在家电产品过剩、生产效益下降的情况下,一些过去以生产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的大企业,凭借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也开始进入计算机和通讯等信息产品生产领域,从而进一步加大了竞争的剧烈程度。

(2)国内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差,给我国信息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许多通信产品的产量和销量在世界都位居前列,但是却没有一个国际知名品牌。作为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通信技术的落后不仅将使我国在信息领域的竞争中受制于人,而且对我国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

(3)产品售价下降,企业赢利能力相对降低

几乎全世界的所有的电子产品都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当一种产品的产量翻一番时,它的价格就会下降30%。我国大多数通信产品目前都处于产量快速增长、售价不断下跌的阶段。这一方面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扩大了消费需求;但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产品价格已经在成本价之下,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了负面影响。

(4)宏观政策的调整,使通信业由过去的依靠政策发展变为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邮电通信业过去曾享有的一些优惠政策已不复存在。同时,邮电通信业不仅要承担与其他行业同等的税赋,还要承担一些业务的政策性亏损,承担在落后地区普及服务的义务。在新的环境下,如何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市场动作求得生存和发展,是邮电通信业所必须面临的严峻考验。

3 通讯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根据国内现状和国际发展趋势,并结合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划分析,初步预计今后我国通信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抓紧骨干通信网的建设,力争“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在1998年基本建成

把以光缆为主体的骨干传输网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省际干线光缆的建设,要把列入“九五”规划的重点传输项目在1998年内基础建成。到1998年年底,在全国要基本形成“八纵八横”的格型光缆骨干网实体结构。同时,还要发展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最终,在全国范围基本形成一个立体式的公用通信网,其功能、容量、质量都能适应社会信息流通的要求。

(2)重点发展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和国际通信,使通信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首先,采用新技术,合理调整和充分利用已有移动通信频率资源。扩大网络覆盖面,省会以上城市要实现全覆盖,经济发达地区、重要交通干线、旅游区及其它重要区域实现无缝覆盖。改善网络质量,提高移动通信接通率。其次,对现有的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传真存储转发网要进行改进和完善,扩建无线数据网、帧中继宽带多业务网,加大面向用户的集成开发服务力度。最后,建设以光缆为主、光缆与卫星并存双重国际通信手段,扩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国际上的自动漫游范围,开发和完善国际智能网的功能,扩大国际传真存储转发网和国际帧中继网的覆盖范围。

(3)重点向农村转移,开拓农村市场,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

首先从经济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入手,再逐步向中、西部推移,以建设电话村为重点。联合地方政府、乡镇企业的力量,搞好交换机的扩容改造,要统一制式,减少机型,一个县原则上只使用一种交换机;要搞好经营,加快电话的放号和装机,并积极宣传农话业务,以提高效益,减少并消灭亏损。

(4)提高网络运行维护质量,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使国家公用通信网创造更高的效益

在建设新的通信干线、不断扩大国家公用通信网规模的同时,还要搞好现有网络的优化工作,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步调整路由组织,合理配置网络资源,要增强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和提高运行效益。

从上面分析可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通信市场需求旺盛的势头仍将得以保持。从当前情况看,到1998年年底我国邮电事业又将实现新的飞跃,新增蜂窝移动电话用户将超过900万户,新建14条光缆干线,发展电话用户3000万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7%,城市普及率达到30%,发展数据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用户40万户,无线寻呼用户800万户。局用电话交换机新增1900万门,长话业务电路新增40万条,长途自动交换机新增50万路端。邮电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将由1997年的1.38%,上升到1998年的1.6%;邮电增加值新增部分占国内生产总值新增部分的比重将由1997年的2.38%,上升到1998年5%。如果按照现有的递增速度,到2000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数预计将达到3000万至4000万户,并可能在下一世纪中期超过电话机的数量。届时,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将超过现在排名第一的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网和网上用户最多的国家。在下世纪初,我国网络将覆盖90%以上的东中部地区县级城市和50%以上的西部地区县级城市,并且形成合资、独资、内资企业并存,产品基础元器件国产化率达60以上、以整体和系统为龙头、以配套元器件为基础的移动通信产业群体。因此,邮电通信行业要加快观念转变,努力创造市场,制造需求,加快“三网一体”建设,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同时,还要提高通信部门服务质量,改善消费环境。

标签:;  ;  ;  ;  ;  

通信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展望_通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