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与单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论文_胡峰, 郭伟, 皇静文,黄德山,熊成杰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省 常德市 415000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与单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脊柱骨折患者,所有脊柱骨折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3月1日-2016年10月2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1例脊柱骨折患者)、对照组一组(51例脊柱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以及单纯内固定治疗,将两组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脊柱骨折患者的上部后凸角度(12.41±2.95)%、伤椎后缘高度比(92.35±9.52)%、伤椎前缘高度比(92.66±10.25)%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脊柱骨折患者总有效率90.20%与对照组患者78.43%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后,取得显著的效果,能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脊柱骨折;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单纯内固定;效果

研究显示,脊柱骨折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由于多种因素而导致,对于骨折患者实施一项有效治疗较为重要,能促进患者康复[1-2],因此,我院将脊柱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不同的内固定手术,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脊柱骨折患者,所有脊柱骨折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3月1日-2016年10月2日),电脑随机分为两组。

排除标准-(1)未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2)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纳入标准-(1)脊柱骨折患者经过CT扫描、X线片确诊、(2)患者均伴有剧烈疼痛感、(3)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

观察组;年龄:脊柱骨折患者年龄在30岁-60岁,平均年龄(46.21±1.02)岁,性别:31例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

对照组;年龄:脊柱骨折患者年龄在31岁-60岁,平均年龄(47.15±1.25)岁,性别:32例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

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脊柱骨折患者各项指标无差异,采用P>0.05表示。

1.2方法

对照组51例均使用单纯内固定治疗。

患者均经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俯卧位,对患者伤椎进行定位后标记,取长度为1.5厘米纵向切口,切开直至患者深筋膜,对患者椎弓根外缘实施穿刺,置入穿刺针后,患者改为侧卧位,待针尖进入患者椎体后缘后,将针芯拔出,最后将穿刺针撤出,沿导丝对患者钉道实施扩张,进行复位、复位满意后,将螺帽拧紧,将切口关闭。

观察组51例均使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患者体位、麻醉方式和对照组相同,将螺钉置入后,对患者椎弓根旁实施穿刺,穿刺针在患者伤椎中段即可,抽出针芯后,将骨水泥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注入,填充完毕后,将穿刺针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3]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脊柱骨折患者的上部后凸角度、伤椎后缘高度比、伤椎前缘高度比以及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实施-SPSS26.0软件[4],将对照组患者以及观察组脊柱骨折患者的上部后凸角度、伤椎后缘高度比、伤椎前缘高度比以及总有效率指标进行统计,两组患者指标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 结果

2.1对比各项指标

观察组脊柱骨折患者的上部后凸角度(12.41±2.95)%、伤椎后缘高度比(92.35±9.52)%、伤椎前缘高度比(92.66±10.25)%与对照组上部后凸角度(15.85±2.86)%、伤椎后缘高度比(82.51±8.45)%、伤椎前缘高度比(81.32±9.89)%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研究显示,近年来脊柱骨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疾病发病率随着我国建筑业、交通业不断发展而增高,在一般情况下,在患者脊柱骨折后,自身脊柱活动功能受到严重影响,部分患者易伤及自身脊髓神经,若患者未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易导致知觉丧失、大小便失禁情况,使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通过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后,取得显著效果,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或者直视下对伤椎进行固定和复位,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从而使患者脊柱活动功能改善,再通过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后,具有维持稳定作用,能增强人体椎体的支撑作用和稳定作用,同时还能将患者骨折外部应力作用有效减轻,促进患者骨折复位,而该项治疗方式与单纯内固定治疗方式相比,具有诸多优势,能维持患者椎体正常高度,预防术后椎弓根螺钉折断和松动情况发生,还能维持脊柱活动功能。现如今,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已经成为脊柱骨折患者首选固定方式[5-6]。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脊柱骨折患者的上部后凸角度(12.41±2.95)%、伤椎后缘高度比(92.35±9.52)%、伤椎前缘高度比(92.66±10.25)%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脊柱骨折患者总有效率90.20%与对照组患者78.43%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后,取得显著的效果,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邓红平,陈其昕,胡灏等.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322-3324.

[2]刘羽.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7):1981-1982.

[3]马涌,杨晓辉,冉建等.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0):91-95.

[4]黄善武,欧阳永生.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104-1105.

[5]胡安文,李锋,蒲丹等.不同方法治疗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1):26-30.

[6]刘匆聪,镇万新,高国勇等.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3,34(4):590-592.

论文作者:胡峰, 郭伟, 皇静文,黄德山,熊成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脊柱骨折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与单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论文_胡峰, 郭伟, 皇静文,黄德山,熊成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