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陈国荣

华容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湖南岳阳 414200

【摘 要】目的:明确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130例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们接受的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划分为A、B两组,在A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四肢主动运动疗法,B组的患者主要接受肺呼吸康复疗法,明确两组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对比分析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了二十四周之后,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了B组的患者运动耐力变化和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更好,特别是在A组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对比下,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了肺呼吸康复治疗的B组患者满意度为92.31%,明显高于接受了常规治疗的A组72.31%,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呼吸康复疗法可以更好的帮助慢阻肺缓解期的患者恢复运动耐力及肺功能,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肺呼吸;康复治疗;慢阻肺;缓解期

伴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使得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使得慢阻肺这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同时也加剧了死亡率。这种病症的发病急躁,很容易出现反反复复的情况,有可逆性肺功能受限及高病死率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依照具体的资料数据分析,针对慢阻肺患者,需要在患者的病情处于恢复期的时候,及时的对其展开康复治疗,这个过程中的治疗效果明确优于其他时期。此次研究选取我院130例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们接受的不同的肺呼吸康复治疗方案将其划分为A、B两组,明确两组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对比分析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选取的130例慢阻肺患者中,男性患者有80例,女性患者有50例。所有的患者都是严格的依照COPD诊断的标准筛选出的慢阻肺患者。在A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有27例,年龄在26-76岁,平均年龄为(41.8±2.9)岁;在B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0例,女性患者有25例,年龄在27-77岁,平均年龄为(42.0±2.1)岁。全部的患者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气促、咳痰、喘息等症状,并且可以适当的行走一段距离。排除存有其他基础性疾病等情况的患者。对比分析A、B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并未体现出明显差异,因此无法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的患者全部接受常规的治疗方案,也就是遵循医嘱对每一位患者定时换药、给药,同时适当的控制他们的日常饮食,帮助他们做日常的活动,了解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

B组的患者接受肺呼吸康复治疗方案。针对每一位患者展开康复教育,也就是依照患者的不同情况展开相应的讲座,使他们对自身的病情更加了解,树立积极的意识和心态。在治疗的过程中,一般需要每星期进行三到四次的呼吸操作培训,同时还需要家长的密切关注,结合着营养指导培训,保证每天的饮食合理、适当、营养。让每一位患者接受呼吸肌训练,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呼吸气能力。给予每一位患者吸氧训练,还可展开全身耐力训练,依照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然后积极的开展耐力指导。

1.3 观察指标

肺功能的测定:明确不同康复疗法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状况,然后积极的采用组合式的肺功能检测仪,分析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等指标。

运动耐力的测定:需要相关的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时监督的情况下,安排患者接受六分钟的行走距离,保证在最大限度之内,以患者不出现气短的环境为主,让患者在休息时间达到了十分钟后,完成相关指标的测量,取得两次测量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主要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采用t值和x2值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与运动耐力情况对比分析

在经过治疗了二十四周之后,发现B组的患者运动耐力变化和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A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A、B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与运动耐力情况对比分析

3 讨论

临床上慢阻肺相对明显的特征就是患者的肺功能出现衰减的情况,根据相关的研究证实,慢阻肺缓解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常规缓解期慢阻肺疗法主要是遵守医嘱的同时,对患者及时的给药、换药,同时还可以辅助四肢主动活动训练,但是整体的效果不佳,无法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肺呼吸康复疗法主要是集康复教育、呼吸肌训练等众多的康复措施为一体的治疗方案,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130例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们接受的不同的肺呼吸康复治疗方案将其划分为A、B两组,在A组的患者主要接受的是常规的四肢主动运动疗法,而B组的患者主要接受的是呼吸肌锻炼、吸氧及全身运动、营养指导等肺呼吸康复疗法,明确两组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对比分析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评分和运动耐力相较于接受治疗之前并无明显差异,因此无法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治疗了二十四周之后,发现B组的患者运动耐力变化和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A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了肺呼吸康复治疗的B组患者满意度为92.31%,明显高于接受了常规治疗的A组72.31%,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的治疗方案,发现应用更加科学、系统的肺呼吸康复疗法可以更好的帮助慢阻肺缓解期的患者恢复运动耐力及肺功能,相应的依从性良好,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邱亚梅. 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2016,02:44-46.

[2] Szabolcs Soter,Imre Barta,Balazs Antus. Predicting Sputum Eosinophilia in Exacerbations of COPD Using Exhaled Nitric Oxide[J]. Inflammation . 2013(5)

[3] James F. Donohue,Neal Jain. Exhaled nitric oxide to predict corticosteroid responsiveness and reduce asthma exacerbation rates[J]. Respiratory Medicine . 2013(7)

[4]李强. 不同切换点行序贯通气应用在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57:11326.

论文作者:陈国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  ;  ;  ;  ;  ;  ;  ;  

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陈国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