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气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相对较高。为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生产提供更高质量的电力,相关从业人员还需要对不同系统状况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重视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和容易出现问题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订科学合理的安全技术方案,从而提高继电系统的可靠性。
关键词: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应用
1继电保护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
第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运行要求中,可以说是继电保护安全的基本要求。继电保护安全性需要建立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为基础和前提上,保证继电装置的关键。继电保护的安全运行基本要求,需要进行检查,保证各个元件是否正常,同时还要合理的控制好各个元件连接,使得保护装置操作存在无误。第二,继电保护的安全运行上,需要保证运行的设备和指标完善,并进行合理的检查和记录,保证在运行和保护中的数据分析作为参考,使得继电保护装置实现安全性,还要合理的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检查,完善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运行,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
2影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性的因素
2.1 继电保护硬件因素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硬件故障包括很多类型,例如,互感器、保护屏。其中继电保护通信接口故障是极其容易发生的,例如,保护光纤、微波通信接口,一旦通讯接口发生问题,必将给系统正常运行以致命打击。并且,系统中存在很多因素,设备的断路器同样容易发生异常情况,对继电保护系统产生严重影响,更严重会造成系统主线路的停电,导致电力系统不能稳定运行,降低其可靠性,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2.2 继电保护软件因素
在新时代下,多种创新型技术应运而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各种功能的实现都是建立在后台的人机软件系统的基础上,两者的关系极其重要,因此软件系统同样是继电保护装置不稳定因素。同时,就系统软件而言,造成继电保护不稳定原因反映在诸多方面,例如人机交互软件功能设计存在缺陷,继电保护装置不能正常稳定工作,软件后台编码设计不合理,出现误差等,其整定的固有保护定值无法满足现有规程的要求,严重造成装置无法处于稳定运行中。
2.3人为原因
电气自动化内继电保护器的安装者未根据设计标准来接线,或是存在错误接线现象。在电气自动化平台继电保护器运行阶段,运维者未根据标准对其展开维修和检查,在检修时存在人为错误,以上因素会极大阻碍电气自动化平台内继电保护运作的可靠性。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分析
3.1完善运行机制
各领域以及企业中都会建立适合本行业的规范和章程规章制度,其作用是用来规范本企业所有员工管理工作。由于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需要制定特定的专业性较强的继电保护规章制度。其管理工作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计算机实时的检查跟踪、记录数据信息,保护系统的主要环节有事故分析、处理缺陷、运行修护及定期校验,可以有效保证系统的健康运行。同时,相应的员工奖惩激励制度在企业当中同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零事故奖励制度、评优奖励等,进而激励积极员工和技术骨干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从本质上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和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
3.2严格管理验收环节
第一,对首次安设的电气自动化平台继电保护器进行检查和验收,在全面符合各种标准后方可投入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仿真电气自动化运作环节的故障问题,对于仿真的情况,能够有效处理继电保护于电气自动化内的安全运行。第三,在验收装置时,应当检测继电保护内安全技术,特别是针对各种装置的防干扰性能进行多次检测,从而保证系统内继电保护器的稳定运行。第四,根据电源电压和现场运行状况,制定出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的继电保护内安全技术,从而减少网络线的损坏情况,保障电气自动化平台运作的安全性。
3.3提高运维人员的专业水平
建议企业重视继电保护工作,设置专职的继电保护岗位,并保证其工作专一性。建立健全继电保护管理网络,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继电保护装置的全过程管理。
其次,加强运维现场的培训力度,提升继电保护者的整体素养和对新装置熟练操控的能力,进而直接提高设备运作效果。电气自动化平台在运作前,继电保护中安全技术检测者要掌握各种运行模式,了解各种计算机技术并组织严格考核方可正式上任。另一方面,为了不断充实电气自动化内继电保护器安全技术检测者的专业理论,需要聘请专门的技术人才实施现场指导,加强自己的专业控制,从而提高系统内继电保护者的专业水平。此外,要鼓励工作人员深入其他优秀单位进行学习和沟通,努力学习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掌握先进的知识技能并应用于继电保护的安全控制之中。
3.4加强继电保护装置配套设施性能的维护
首先,详细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初始状态,全面掌握其信息,为后期的检测维护提供参考和依据。可通过建立继电保护装置数据库的方式,将电力保护装置的名称、型号、参数、规格、元件构成、服役具体地点、服役天数、有效期、维护历史、每一次的检测状态、负责人等等相关信息存入数据库,便于数据的更新、对比、信息共享,一旦检测中发现问题,或是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故障,可以为检测和维护提供参考和数据依据,提高检测、维护效率。
其次,及时做好元件的参照替换。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故障,经常是某一元件因人为破坏出了问题,或在高负荷电压下遭到损坏,或是使用时间过长性能衰退,装置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更容易损坏,所以,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中,元件替换法是非常普遍而重要的一种方法,即采用参照法,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故障所在,然后用参数、性能、规格相同或相近的元件替换损坏的、需要淘汰的元件。元件替换法也用于故障的判定阶段,比如通过测试和对比接线,快速确定和解决继电保护装置系统存在的问题。
再次,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相关设备的抗干扰性。继电保护系统大多为自动化系统,必须保障信号的畅通无阻,能及时地接收电力系统运行的相关信息并将装置做出的反应传递出去。继电保护装置的各类元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应高度重视系统的磁性干扰,所以,必须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的硬件质量,具有较高抗磁性,材质要能尽可能地屏蔽周围磁场的干扰。另外,要科学布线,为电路之间设置安全距离,避免线路过于密集、彼此之间的电流等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信息采集,造成误动作。
3.5加强继电保护的风险分析
不同情况下,继电保护会产生不同类型的事故。因此对不同事故进行风险预测,可在事故发生时更加高效快速解决问题。电力系统主要包含三种可靠性分析方法,即确定性分析、概率分析和风险分析。与前两者相比,风险分析是一种从处理系统安全的角度,将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包括:识别各种风险;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的负面影响;确定对象承受风险的能力;确定风险降低和控制的优先级别,并建议降低风险的措施。
结语:综上所述,继电保护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实际运行应用中需要提高对继电保护系统的水平和可靠性的研究,采取有效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促进企业电力供应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烨.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要求及新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9(06):199.
[2]康友鹏,杨宣涛.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运行维护[J].科技经济市场,2019(01):10-11.
论文作者:刘汉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继电保护论文; 继电论文; 保护装置论文; 系统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元件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