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论文_厉敏

观察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论文_厉敏

厉敏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民医院 江苏 徐州 221600)

【摘要】 目的:观察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56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优质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各有患儿28例。常规护理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进行对比,并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优质护理组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优质护理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不同护理模式;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068-02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蛛网膜及软膜弥漫性炎症性疾病,其多数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少数为呼吸道传播[1]。小儿病毒性脑炎在积极给予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和研究优质护理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56例,将56例患儿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儿28例。其中:常规护理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在0.2~13岁,平均年龄为2.75±1.56岁;患儿病程在1~7天,平均病程为2.43±0.44天。优质护理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在0.2~12岁,平均年龄为2.74±1.63岁;患儿病程在1~7天,平均病程为2.42±0.34天。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关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①环境护理:将病房内温度与湿度均设置在较舒适范围内,并保持空气流通;定时对病房内空气及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减少探视人员进入,以预防交叉感染发生。②降温护理:当患儿体温处于不稳定状态时,间隔1小时测量体温1次;患儿体温稳定后,间隔2小时测量体温1次;对于高热不退患儿,在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过程中,注意给予患儿保暖、勤换内衣、床单、被褥等,保持患儿皮肤干燥,以预防皮肤破损及褥疮等发生。③出现惊厥症状时立即将患儿平卧,解开衣被。及时去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口腔垫入裹有纱布的压舌板,使用安定进行肌注。④饮食护理:加强患儿营养,给予其进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高热量及易于消化食物;对于发热患儿给予其进食流质食物,当退热后改变为半流质食物,增加新鲜蔬菜与水果摄入量,以保持患儿大便通畅。⑤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间隔2小时协助患儿翻身、拍背1次。护理人员吸痰时动作应轻柔,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腔、鼻腔内分泌物。

1.3 观察指标

显效:治疗3天内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有效:治疗4~7天内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无效:治疗7天内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死亡:患儿临床死亡[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两组对比数据进行处理,计数数据比较行卡方检验,并采用率表示;计量数据比较行t检验,并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将P<0.05确定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优质护理组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死亡治疗总有效率

优质护理组28 16 11 1 0 96.43

常规护理组28 15 8 5 0 82.14

2.2 两组患儿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相比较:优质护理组患儿意识障碍、抽搐、呕吐、发热、肢瘫、神经受累等缓解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详细数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比较(天)

组别 意识障碍 抽搐呕吐发热肢瘫神经受累

优质护理组2.4±1.1.9±0.7 1.7±0.6 1.8±0.5 4.5±1.4 4.1±0.9

常规护理组5.1±1.6 4.0±1.3 4.5±1.1 4.2±0.7 7.3±2.5 6.2±2.0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优质护理是以尊重患者生命价值、个人隐私、人格尊严为核心,以营造舒适就医环境为基础,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舒适、方便、满意的一种护理模式[3-4],本研究常规护理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而优质护理组患儿加用优质护理干预,包括环境护理、体温护理、惊厥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等,所有护理干预关注患儿感受,给予患儿最为舒适的护理服务。经过干预,优质护理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美玲.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95.

[2] 高飒,杨阳,高媛等.风险管理在成人急性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作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4,16(10):1723-1725.

[3] 宋献丽,许立民,孔磊等.高压氧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912-1913.

[4] 吕晓春,赵桂林,张润芳等.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4,14(20):131-133.

论文作者:厉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3

标签:;  ;  ;  ;  ;  ;  ;  ;  

观察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论文_厉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