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平扫在疑似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论文_王亮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1200)

【摘要】 目的:探究对诊断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运用CT平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4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36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对36例患者施行CT平扫检查,并由我院两位资深的放射科医生对36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的CT平扫图像进行分析,并观察CT检测结果的诊断符合率。结果:36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5例患者为非主动脉夹层患者,31例为主动脉夹层患者,CT清晰内膜片对主动脉夹层的阳性预测值为100%、特异性为100%,如联合钙化内移动等象征能有效提升强化CT的诊断敏感度。结论:CT平扫对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特异性与诊断精准度高达100%,是临床上确诊主动脉夹层的第一选择。

【关键词】 CT平扫;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内膜片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154-02

主动脉夹层又称壁间血肿,是指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血液流入主动脉壁,造成患者血管壁分层[1]。主动脉壁内膜破裂属于急危重病症,病死率极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若不能进行及时的治疗,病死率会以每小时增长1%的比率增加[2],严重的威胁了患者的生命。主动脉夹层的常见临床症状为:额部剧烈疼痛、心率不齐、脉搏异常、血压升高等症状。还以并发:急性肾衰竭、血管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尽早诊断主动脉夹层,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救治几率,挽救患者的生命。本文主要探究CT平扫在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本院特将 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36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层螺旋CT检查治疗,详细情况请看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科2014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36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为此次临床观察对象,36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是非主动脉夹层患者,有31例患者是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31~87)岁,平均年龄为(52.2±3.1)岁。有29例患者出现额部剧烈疼痛的临床症状,有17例患者出现心率不齐,15例患者出现高血压、肩胛放射性疼痛患者26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①本次临床试验均取得患者与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之情协议书。②在我院进行持续治疗。③为患者进行碘过敏实验,检测结果为阴性。排除标准:①不认可检测方式。②患有严重的内脏疾病、恶性肿瘤等。③碘过敏试验为阳性。

1.3 检测仪器

本次临床观察中,为36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检测的仪器为飞利浦64排CT。

1.4 CT平扫检查

36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检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运用飞利浦64排CT为患者进行检查,扫描方式选用(平扫+螺旋扫描),主动脉弓上方至髂血管分叉水平为此次扫描的范围。并调整双源CT的参数:将电压设定为:120KV,钻速、螺距分别为:0.5秒、0.8.将管电流调整至210mAs,对重点部位进行强化扫描。

1.5 观察指标

观察双源CT平扫对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影像学显示。

2.结果

2.1 CT平扫对主动脉夹层的阳性预测值、特异性结果

36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中,31例患者为主动脉夹层患者,5例患者为非主动脉夹层患者,CT检查结果共确诊31例患者出现主动脉夹层,CT对主动脉夹层的阳性预测值高达100%,特异性也高达100%,详细数据见表。

2.2 影像学显示

由我院2名资深的放射科医师,对31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的CT平扫图线进行单独分析,图像为5mm纵隔窗横轴位图像,医师在诊断过程中可自由调整窗位。医师的分析指标包括:主动脉直径、钙化内移、心包积液等。钙化内移:患者的主动脉轮廓有明显移动,移动至少0.5cm以上为钙化内移。心包积液:患者的假腔内出现明显的血栓情况或者出现壁间水肿,液体从患者的胸腔内渗出,单侧渗出与双侧均为心包积液,主动动脉的钙化情况:观察患者的主动脉腔内是否出现新月形的高密度区,如果出现说明患者的主动脉、主动脉弓出现钙化,要保证两位放射科医师的诊断一致性。

3.讨论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病症,无明显多发人群,辣椒、花椒、芥末、胡椒等刺激性食物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病情较为罕见[4]。内膜撕裂是主动脉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真腔与假腔的鉴别,只能借助影像学手法进行观测。人体内的动脉是运输血液的同道,主动脉夹层是有主动脉内壁的变性和高血压这两个主要的危害因素,而主动脉夹层是因为内膜的破裂堵塞造成然后慢慢演变而成的,然而在现如今在因为内膜片的密度高或者真假腔密度不均的情况下用现有的医疗设备设备下只有使用CT平扫才能看清内膜片或真假腔里的情况。目前凭借CT在其医疗设备中强大的扫描速度、优秀的诊断性已经隐隐成为主动脉夹层患者最强的最普遍的检查方法,在传统的扫描方法中包括了平扫和强化这两个步骤,但是因为有些病情的不常见、病患发展低及其过敏史不详或者该设备需要的费用较高不适宜基层的医院,仔细研究CT平扫征象,对该病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本研究主动脉夹层组内几名50岁以上的患者,该几名患者的内膜偏普遍显示率为63%,50岁一下的几名患者内膜片的显示率普遍为39%,该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69),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P=0.027),这个结果与Land-ay MJ等一系列的结果有一定的相同性,也有经过研究的人员认为再无强化CT扫描的情况下出血、缺血是对夹层内膜片有一定的影响的[5-6]。

综上所诉,CT平扫能够扫描密高是诊断主动脉夹层最可靠直接征象,然而其他的征象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敏感性比较高,所以CT平扫能够为患者排除其他因为内在条件或者外在条件不能进行强化扫描的原因。所以CT扫描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征象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梁煜坤,张晓丽,汪铮,等.CT平扫对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方法学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2):56-59.

[2]翁杰,胡小君,程坚伟,等.CT平扫在快速诊断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C]//浙江省全科医学学术年会.2015.

[3]李金燕,王锡明,段艳华,等.CT平扫在疑似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60-64.

[4]颜帮辉,王志翊,孙来芳,等.CT测量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直径在诊断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6(2):353-354.

[5]王远东,付国昌,丁钟镇等.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8):111-112.

[6]周铁力,李思思.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0):82-83.

论文作者:王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  ;  ;  ;  ;  ;  ;  ;  

CT平扫在疑似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论文_王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