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投资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_投资论文

调整投资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_投资论文

调整投资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点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入WTO后,国家财政管理体制、金融管理体制、建设管理体制等要进行重大改革,政府投资管理主要体现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三项基本原则,突出合法性、合理性。投资审计的环境、对象、内容和方式也将随之调整和变化。

1、投资审计的范围变化。加入WTO促进了投资体制改革,必然引起投资决策方式、资金筹措方式和资金使用方式的调整。在政府投融资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融资方式市场化、项目预算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化更加明显,对投资审计的监督范围产生了直接影响。一方面,由于外资规模的放大和民间投资的增长,传统的国有经济组织数量将会明显下降,国有投资主体数量将会随之减少;另一方面,政府直接投资的范围在减小,以公益性项目为主,参与部分基础性项目,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国家投资的目标定位在社会效益、全局性、长期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投资资金主要集中在投资周期长、投入大、收效慢的基础设施、公益性、环保性建设上。所以对一般性投资审计项目而言,投资审计随着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减少而减少,国家投资的大型基础设施、公益性、环保性等建设项目将是今后政府投资审计的主要对象,联合国和外国政府援贷款的重大建设项目、民众团体和社会捐赠的公益性与福利性建设活动必将纳入投资审计的监督范围,这是加入WTO后我国投资审计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我国投资审计与国际接轨的切入点。

2、投资审计的重点转移。加入WTO促进了我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对投资活动的具体管理,将转化为宏观调控、市场引导、优化投资环境、着眼整体发展上;过去直接的管理方式,将变化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区域规划、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间接地影响和调节资源配置。投资体制的改革客观上要求政府审计调整定位,投资审计要为宏观调控服务,为维护市场秩序服务。一是加入WTO后,社会中介组织业务进一步开放,目前政府审计的一些工作如工程预决算、国有投资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等将会由社会审计组织部分承担,传统的投资审计业务会减少,投资效益评审将成为政府审计的重点工作。二是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传统的审计内容也将发生很大变化,如按国际工程招投标规则,大多数工程将采用报价制,根据定额确定工程造价并进行工程价款审核结算的方式将逐步调整。投资审计监督重点要前移,加大对投资决策失误的查处,加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监督,开展投资绩效评审。三是加入WTO后,涉及投资活动的法律法规更加严谨,投资项目的运行更

为规范,过去查错堵漏性的工作大为减少,今后这方面的监管要通过强化项目内部监督、加强内部审计来实现,而对建设项目法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会逐步加强。因此,加入WTO后,投资审计的重点面临着变化和调整,要从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传统审计向以制度评审、绩效考核为主要目标的现代审计过渡,从单纯的监督转变为以监督为基础、以服务为中心,从单个项目和资金的审计到建立区域性以及全国性投资状况的定期评审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在更大的程度上发挥投资审计的宏观监督作用,以促进消除影响投资领域市场化进程的体制性障碍,为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投资体制服务。

3、投资审计的内容深化。WTO规则的基础是市场经济,投资效益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投资主体的决策行为。投资主体不仅要保证投资活动的真实、合法,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所使用的国家资源的效益,只有有效地使用经济资源才能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今后的投资审计工作应以节约投资,提高效益为叫中心,重点向效益性评审转移,逐步由事后算账,变为事前、事中监督服务,并出现决策审计、效益审计新内容。比如对建设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竣工决算审计时,审计监督的关口应当前移,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效益估算等进行评价;对工程价款的审计重在对标价、索赔等的合理合法性评价,并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投资宏观管理审计也将被提上重要日程,因为加入WTO后,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更为宏观、更加间接化,政府投资管理将由管项目变为管政策。这在客观上要求投资审计由具体项目审计向投资宏观调控审计转变,主要审查投资环境的优劣、投资规模是否适度、投资结构是否合理、投资方向是否正确、产业政策以及区域政策是否符合国家和区域的整体规划等方面,以更好地发挥投资审计为政府宏观调控服务的职能作用。

标签:;  ;  ;  

调整投资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