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痰培养菌种分布和细菌耐药分析论文_杨立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痰培养菌种分布和细菌耐药分析论文_杨立蓉

岳阳市二医院检验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探究和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痰培养菌种分布和细菌耐药。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共70例,在患者住院24小时内和采用机械通气48小时之后出现肺炎症状都对患者的痰液进行标本留取,对其进行痰培养以及细菌耐药分析,对比分析患者在住院24小时和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患者的痰培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结果:对患者的140份痰液标准进行痰培养,培养分离出114株病原菌,阳性率为81.43%。在患者住院之后,70份痰培养,培养分离出48株致病菌,阳性率为68.57%,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之后,培养分离出64株致病菌,其菌培养阳性率为91.43%,将同一患者同时段的重复菌排除。,对于头孢呋辛以及头孢唑林钠,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高达百分之百;对于美罗培南以及亚安培南出现了耐药菌株,亚胺培南以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都大约在38%;对于头孢哌酮-舒巴坦,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但是其对美罗培南以及亚胺培南都出现了耐药菌株,雅安培南以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都大约在42%左右;经过研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具有较高的β内头孢菌素类以及酰胺类药物耐药性,对于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具有较低的耐药性。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对其耐药性以及痰培养分离菌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注重合理性。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痰培养菌种分布;细菌耐药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发人群主要在老年群体,该疾病的主要特点在于反复性以及病程延迁,较大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发生此症状之后对患者进行机械辅助通气,但是也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感染症状[2]。此次研究主要是探究和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痰培养菌种分布和细菌耐药,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告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46例,女性患者24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62.4±3.2)岁。

1.1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所有患者都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并对其采用机械通气。在对患者进行采用机械通气期间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症状,症状发生时间在患者进行机械通气48小时之内,患者出现持续性发热,并且体温超过了38℃,患者的气管内出现脓性分泌物。

排除标准:肺水肿患者;肺结核患者,肺栓塞患者以及肺肿瘤患者等。

1.3方法

在患者住院24小时内和采用机械通气48小时之后出现肺炎症状都对患者的痰液进行标本留取,对其进行痰培养以及细菌耐药分析。气管插管深度控制在27厘米左右,并采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进行痰液收集,对标本采用显微镜进行观测,并进行初步筛选,这样可以避免痰液受到污染。每个低倍镜鳞状上皮细胞数量小于10个,白细胞的含量大于25个,如果痰液中各项指标没有达到标准,应当重新留取样本进行检验[3]。所有研究患者都需要采留双份合格标准,并及时对标本进行培养试验。首先将样本接种到培养皿当中,之后将接种完成的标本置入培养箱当中,温度控制在37℃,时间控制在21小时左右。

1.4研究方法

对比分析患者在住院24小时和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患者的痰培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并将患者分为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和住院24小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测定结果的差异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患者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患者的140份痰液标准进行痰培养,培养分离出114株病原菌,阳性率为81.43%。在患者住院之后,70份痰培养,培养分离出48株致病菌,阳性率为68.57%,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之后,培养分离出64株致病菌,其菌培养阳性率为91.43%,将同一患者同时段的重复菌排除。

研究分析住院24小时组患者的菌种分布情况,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患者病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之后菌种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其中检出率增幅程度最大的是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

2.2分析细菌耐药性

采取两组患者痰标本经过培养分离之后,三种病原菌均超过十株以上,分析其耐药性,三种病原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头孢呋辛以及头孢唑林钠,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高达百分之百;对于美罗培南以及亚安培南出现了耐药菌株,亚胺培南以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都大约在38%;对于头孢哌酮-舒巴坦,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但是其对美罗培南以及亚胺培南都出现了耐药菌株,雅安培南以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都大约在42%左右;对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碳青酶烯类以及哌拉西林-唑巴坦,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性较好,没有出现耐药菌株。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常见的临床疾病,该疾病的特点在于致死率较高,并且具有多发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不良反应在于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支气管以及气管容易被细菌感染,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患者营养不良,降低了气管的防御能力,容易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所以,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之前,需要明确和掌握患者的敏感药物以及病发原因,这将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有效率[5]。

鲍曼不动杆菌常见于医院,土壤,水体以及人体表皮,属于医生手上普遍见到的分离到的革兰氏阴性菌,这是造成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增多的主要原因。对于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这提升临床上选择抗菌药物的困难度。其次就是铜绿假单胞菌胞膜,其具有多重耐药性,这主要是因为铜绿假单胞菌胞膜能够形成藻酸盐生物被膜,具有较强的物理屏障作用,这样就导致铜绿假单胞菌胞膜对抗菌药物缺乏敏感性,所以在治疗上可以与抗菌药物进行联合使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发生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既可以对碳青酶烯类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还对其他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这是因为其具有较多的ESBLs阳性菌株,可以将第三代头孢菌素进行水解,这就提示在实际临床治疗上避免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以换为碳青酶烯类药物。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的140份痰液标准进行痰培养,培养分离出114株病原菌,阳性率为81.43%。在患者住院之后,70份痰培养,培养分离出48株致病菌,阳性率为68.57%,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之后,培养分离出64株致病菌,其菌培养阳性率为91.43%。采取两组患者痰标本经过培养分离之后,三种病原菌均超过十株以上,分析其耐药性,三种病原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对其耐药性以及痰培养分离菌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注重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刘艺菲,王国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痰培养细菌分布和细菌耐药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5,11(07):27-29.

[2]张玉景,李鹏,张君利,等.血清PCT及CPIS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J].临床肺科杂志,2017,02(03):470-473.

[3]苗微微,马良,李波,等.多黏菌素B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7,02(04):332-336.

[4]李晓娅.有创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04(15):85-87.

[5]牛凌慧.对行机械通气并发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2(17):54-56.

论文作者:杨立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痰培养菌种分布和细菌耐药分析论文_杨立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