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促进教师发展的六大工程论文_薛海东

浅析促进教师发展的六大工程论文_薛海东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

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曾说过:“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教师作为一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实施者和创造者,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可以说一所学校的发展前景由校长的理念决定的,而现有发展水平则是由教师团队的水准决定的。因此,教师的培养、任用、管理、评价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促进教师发展可以尝试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好工作,分别为:教学研究工程、模式探究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课题研究工程、校本课程建设工程、新技术下教学研究工程。

一、教学研究工程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研究,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反思,才能不断的进步,因此教研活动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其作用至关重要。作为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教研组长应该对本组的发展有近、中、远三个时期的科学规划,并应通过合适的活动传达给组内每一位老师,让每位老师都能心中有数,确保教研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平时的教研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理论学习、主题教研、成果验证、反思交流等。其目的在于培养教师科研意识,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不仅要看自己走的路,更要看别人在走的路,确定自己在哪里,将要走向何处,然后才能决定自己怎样走过去。主题教研的优势在于使教研活动活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空洞的谈说。活动的可以采取“八环节链式活动法”,即“发现问题—定主题(主讲人)—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研课—改课”,如此进行,可以是全组成员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取得进步。

二、模式探究工程

所谓“教需有法,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对于教学模式尽管有人持有反对看法,但是笔者认为作为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学模式的探究是不可逾越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逐渐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模式的探究中可以围绕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提升-拓展延伸—巩固落实”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开展课程模式研究,促进教师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从“点、面、度”不同方向进行较好地把握;提高课堂效率,把微笑、激励、趣味、竞争、思辨带进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建“自主、探究、合作、和谐、开放”的课堂文化。

三、青年教师成长工程

以读书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倡导共读一本书活动,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每学期的书单,每半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举行一次读书沙龙活动,教师交流自己所读所思。

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促进青年教师做到“六好”:备好一份教案、上好一堂课、出好一份试卷、写好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带好一个班、做好一项课题研究。实现“一年上轨道,三年出成果,五年成风格”的教师成长之路。造就一支思想素质高、教育理念新、文化底蕴厚、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身心健康、团队意识强的教师队伍;实现每个学科都有一位或几位业务能力强、工作扎实、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在学科理念、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铸成发散点;定期让部分骨干教师开示范课或开展讲座,形成发散面。

四、课题研究工程

个人认为,中学教师搞科研的目的不在于能够发表多少文章、取得多少成果,更重要的在于能够使教师确定一个思考研究的主线,通过不断地有针对性的看书学习、反思交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使教师取得较快的专业成长。可以说,课题研究是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的课题研究应从学校、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科研工作校本化、常规工作科研化”为基本思路,力争做到“人人有课题,课课在研究”,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水平,努力使课题的研究切合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课改的需要。比如山大附中正在实施的《十二年一贯制课程构建与实施》这一课题就是考虑到学校的办学实际情况,将学校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需求,并通过这一总课题的带领,促进学校各项课程、项目的建设。

五、校本课程建设工程

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尝试在原有基础上建设拓展型、研究型、实践型、体验型校本课程。比如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等学科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成立各种竞赛性、非竞赛性的的团队,如足球队,舞蹈队、美术创客、机器人研创等。利用课程建设作为平台,充分挖掘学科育人潜力,比如说体育课上,如何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合作能力;音乐课上,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欣赏礼仪;美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动手能力;理综课上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的能力等。所有课程力争做到“一年成型,两年完善,三年定稿”。

六、新技术下教学研究工程

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精彩纷呈,如何积极的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目前可以积极组建智慧教室核心小组,辐射到所有教师,深入探索基于网络的以“智慧教室”为代表的开放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还可以以科技馆为基地,积极尝试 “VR”(虚拟现实技术) 、“AR” (增强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设体验教室。

论文作者:薛海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浅析促进教师发展的六大工程论文_薛海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