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复发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马雪艳

马雪艳

(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卫生院妇产科 陕西 宝鸡 721000)

【摘要】 目的:探索分析宫腔镜下应用微型剪刀分离复发宫腔粘连的临床作用和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复发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病情轻重程度实施分组治疗,均行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并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接受相同治疗,复查后再次分离粘连。将两组疗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后3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术后2月,轻度组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随时间逐渐增加,各时间段轻度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两组月经量均显著增加,经期均延长,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下应用微型剪刀分离复发宫腔粘连,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宫腔镜;微型剪刀;宫腔粘连;透明质酸钠凝胶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185-02

近年来,宫腔粘连(IUA)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严重影响患者健康,该病是因为子宫内膜以及基底层损伤所导致,临床表现为子宫肌壁粘连,其临床诱因主要为手术创伤尤其是人工流产术等。IUA患者将存在一定程度的月经量减少、闭经甚至不孕等,严重影响生殖功能[2]。针对该病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复发粘连风险,病情越严重,其复发粘连率越大。常规进行电分离,但其临床效果不够理想。我院积极探索针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实践宫腔镜下应用微型剪刀分离复发宫腔粘连方法,取得了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基本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所纳入的对象为2011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共计152例。年龄23~40岁,平均(28.5±3.5)岁;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月经量过少或闭经,有48例患者有生育要求。所有患者均有2~5次人工流产术史,并因此发生宫腔粘连。已对合并有生殖道炎症及其他病症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者予以排除。参照March标准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划分,含轻度粘连患者80例、中度粘连患者72例,无重度粘连患者。轻度患者和中度患者一般资料数据相对接近(P>0.05)。

1.2 方法

本研究治疗设备选用德国STORZ公司产的宫腔手术操作镜以及配套显像系统、冷光源和膨宫机器。同时配备专业微型剪刀及抓钳。以生理盐水作为膨宫介质。选用常州药物研究所生产的透明质酸钠凝胶(5ml/支)。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月、2月以及3月月经干净后的5天内接受宫腔镜手术。针对患者实施宫颈局部麻醉或者丙泊酚静脉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应用窥阴器暴露宫颈,将膨宫压力设置为100~120mmHg,流速控制为150~300m1/min[3]。缓慢置入宫腔镜后,观察宫颈管以及宫腔形态、输卵管开口情况、粘连程度和部位等。自宫腔镜操作孔置入微型剪,对查明的粘连进行分离,妥善剪除粘连带。在分离过程中,先用剪刀向前推压使其形成较小的带状结构,再逐一剪开,继续如此操作推进至宫底。手术过程中,要尽量恢复患者宫腔的正常解剖结构。完成分离手术后,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3~5ml[4]。术后口服抗生素3天,以有效防止感染,同时服用戊酸雌二醇,每日1次,每次9mg,持续服用共21天,最后5天加用地屈孕酮,每日1次,每次l0mg。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子宫内膜变化、月经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疗效评价:①痊愈:宫腔恢复正常,无再发粘连,可见双侧输卵管开口;②好转:宫腔形态基本恢复,存在部分粘连;③无效:病情无变化甚至发生宫腔再粘连。分别于术后1月、2月、3月月经周期黄体期时应用引导B超测量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改善情况以患者主诉结合卫生巾进行判断。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术中并发症。轻度粘连组及中度粘连组患者术后3月的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术后2月,轻度组总有效率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月经情况比较

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量均显著增加,经期均延长。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目前医疗条件下,宫腔镜因其微创和直视的明显优势[5],已成为诊治IUA的金标准。研究表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发率大约为3.1~23.5%,重度粘连比例为20~62.5%[6]。有多种方法可以预防术后再粘连,诸如应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修复、 应用宫内节育器及球囊等屏障法、羊膜移植、干细胞移植等。不同方法产生的效果不尽一致,但均具有较高的术后粘连再发率,部分患者需要接受二次或多次宫腔镜电切术实现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将严重影响术后疗效,尽管术后再粘连主要由宫腔内膜的具体状态而决定,但针对粘连实施有效治疗以减轻再粘连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目前,针对宫腔粘连术后早期重复实施宫腔镜检查,已达成共识[7]。积极实施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复发宫腔粘连,并在检查过程中实施分离手术,具有明显优势。在术后早期,宫腔复发粘连相对疏松,意义微型剪刀可以方便地分离。应用冷剪剪断粘连,以有效恢复宫腔形态,有效避免了电热对残存内膜造成的再次损伤,有利于内膜的修复,也可有效减少电切术后创面渗血导致的再粘连。因解剖结构关系,在进行电分离时,易损伤输卵管开口部位周围残存内膜,但剪刀分离可有效避免这一问题,这可以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育能力[8]。该手术相对简便,出血量少,便于操作,患者疼痛程度较轻,依从性高,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龙文香,杨章莉,李蓉莹等.两种不同方法分离宫腔粘连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6):70-73.

[2]卢艳.B超监护下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417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06):48-49.

[3]陆冬芳.应用综合方法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0):4487-4488.

[4]李娅.应用综合方法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0):60-62.

[5]高天明,付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附89例临床报告[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03):106-107.

[6]凌开建,石继红,李德梅.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复发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24(01):34-36.

[7]张惠玉,万亚军,陈晓琼等.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60例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449-2451.

[8]光晓燕,曾荔苹,于琳等.以微型剪分解粘连为主综合治疗宫腔粘连性不孕[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12):1720-1722.

论文作者:马雪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复发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马雪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