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暴露人群对狂犬病及暴露处置的认知分析论文_吴林

狂犬病暴露人群对狂犬病及暴露处置的认知分析论文_吴林

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 ;四川南充637100)

摘要:目的:探讨狂犬病暴露者对暴露处置与狂犬病的认知。方法:以395例2014.1.1.~2016.1.1.之间在我门诊治疗的狂犬病暴露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暴露处置与狂犬病的认知情况。结果: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暴露处置与狂犬病的认知上狂犬病暴露者严重匮乏,尤其是文化程度低或者是中老年人群。结论:狂犬病暴露者受认知不足的影响,使得不能积极的配合、遵从医生的综合治理,进而将感染风险大大增加。

关键词:狂犬病;暴露人群;暴露处置;认知;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wareness of human exposure to rabies and rabies exposure disposal. Methods: In 395 cases between 2016.1.1 2014.1.1 ~ in my outpatient treatment of human exposure to rab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s questionnaire to understand the patient exposure to rabies disposal and cogni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posure on cognitive and disposal of human exposure to rabies rabies serious shortage, especially in the low cultural level or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Conclusion: human exposure to rabies by the lack of knowledge of the impact, making it impossible to actively cooperate, to comply with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he doctor, and thus greatly increase the risk of infection.

Keywords:Rabies; exposed population; exposure Disposal; Cognitive;

前言:基于狂犬病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必须加强相关预防,相关措施主要包括了伤口处理、注射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疫苗接种等,目前受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的狂犬病疫情逐渐攀升,再加上患者认知不足,使得伤后未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疫苗或者是做出正确自救,这样就导致该疾病成为了人类死亡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我们将以3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认知情况进行调查,进而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以395例2014.1.1.~2016.1.1.之间在我门诊治疗的狂犬病暴露者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是被犬和猫所伤,其中男性269例,女性126例,患者的年龄在2~70岁之间,将患者依据年龄进行分组,即18岁以内(85例)、18岁~50岁(205例)、51~70岁(105例),平均年龄为(36.9±2.1)岁,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未成年人由父母代为回答。

2.方法:对以上395例狂犬病暴露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相关内容了患者的一般资料(如职业、年龄、地区及其文化程度等)、伤后处理方法、对狂犬病的相关认知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涉及的相关问题如下:(1)狂犬病毒是诱发狂犬病产生的原因,且该疾病具有急性传染性(对);(2)狂犬病发作后果的死亡率较高,达100%(对);(3)犬是导致狂犬病产生的唯一传染源(错);(4)对于动物咬伤未出血的情况无需处理(错);(5)动物咬后只需进行15min的冲洗即可(错);(6)必须对伤口缝合或加压包扎止血(错);(7)不可以吸吮动物咬过的伤口(对);(8)体弱者、老人、孕妇、儿童不能将狂犬疫苗注射(错);(9)在狂犬疫苗注射剂量上成人与儿童一致(对);(10)注射一次狂犬疫苗就行(错);(11)注射过狂犬疫苗的情况下,即便被伤也无需处理(错);(12)狂犬疫苗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是同类药物(对);(13)受伤后都要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错);(14)对于咬伤出血的情况无需应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错);(15)咬伤后只需应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即可(错)。

3.统计学处理:对调查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其问卷调查资料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处理分析,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0.05的情况下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以上的问卷中所有问卷都100%回收和100%有效,其中狂犬病相关知识为1~3,伤口处理知识为4~7,狂犬疫苗知识为8~11;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知识为12~15,相关调查显示,在暴露处置与狂犬病的认知上,205例18岁~50岁的患者知晓率最高,达到了88.78%(182/205),而18岁以内与51~70岁的知晓率仅仅为49.41%(42/85)、47.62%(50/105),可见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率最低的问题是9与7,总的知晓率仅为45.57%(180/395)、48.61%(192/395),其他问题的知晓率均在50%以上。

三、结论

基于狂犬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的一种,能够人畜共患,且该疾病潜伏期长,或数天、或数年,在病因上具有复杂性。在以上的调查研究中,对暴露处置与狂犬病的认知,205例18岁~50岁的患者知晓率最高,达到了88.78%(182/205),而18岁以内与51~70岁的知晓率仅仅为49.41%(42/85)、47.62%(50/105),可见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因为中老年患者和幼儿文化程度偏低,相关知识匮乏,还有就是受职业和阶层等因素的影响。亦或是对于部分偏远地区的人们来说,在伤口未出血或者是伤口不明前的情况下,他们多选择自行处理,不愿意舟车劳顿。最后就是部分患者认为自家的猫、犬注射过疫苗,因此即便被咬伤,也无需处理。基于以上种种因素,使得目前我国的狂犬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且也成为了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强狂犬病的积极预防至关重要,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狂犬病相关知识借助大众媒体和政府部门加强普及和宣传,促进人们掌握狂犬病相关疾病知识和暴露处置知识知晓率的提升,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二是对鼠、猫和犬加强管控,将登、限、管、免、灭防治措施全面落实,对于无证养犬、违规留犬和犬伤人的行为予以依法查处,将规模养犬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三是进行预防接种和正确的伤口处理,在咬伤后,彻底清创应在2h内完成,与此同时还要进行预防接种,以此来将罹病率降低,对于严重咬伤这必须将抗狂犬病毒的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接种,以此来将狂犬病发生率降低,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有效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王俐,欧志梅,刘竹,朱昆蓉,陈超,岳勇,周晓静,罗远沛. 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急救用物管理调查分析[J]. 职业卫生与病伤,2015,v.3006:354-357.

[2]王韵,陆彩萍. 犬伤病人对狂犬病的认知及其治疗行为调查[J]. 护理研究,2011,v.25;No.38036:3328-3330.

[3]李靖,羊海涛,孟繁岳,祖荣强,储凯. 强化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 职业与健康,2012,v.2819:2312-2315.

论文作者:吴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6

标签:;  ;  ;  ;  ;  ;  ;  ;  

狂犬病暴露人群对狂犬病及暴露处置的认知分析论文_吴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