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干预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分析论文_袁海雯

袁海雯(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综合病区;广东惠州516000)摘要:目的:研究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的救治效果和预后效果。方法:我院急诊科于2018年5月执行全程护理干预,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随机选取58例危重症患者,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随机选取58例危重症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效果以及预后效果。结果:经本文研究,对照组急救时间(31.69±5.82)min,治疗时间(28.06±7.93)min。观察组急救时间(22.50±4.76)min,治疗时间(22.31±7.49)min。对照组抢救成功52例(89.7%),护理满意度43例(74.1%)。观察组抢救成功55例(94.8%),护理满意度55例(94.8%)。对照组VAP 4例(6.9%),CRBSI 5例(8.6%),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肺炎4例(6.9%)。观察组VAP 1例(1.7%),CRBSI 1例(1.7%),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肺炎1例(1.7%),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给予全程护理,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预后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给予患者安全、优质、全面护理服务。关键词: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全程护理干预;救治效果;预后效果前言:危重症患者是指病情复杂,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导致死亡的疾病,多为急诊科首诊,大多急诊危重症患者受到病情和身体的影响,产生恐惧和紧张等情绪,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将造成患者死亡。全程护理干预是对患者入院直至转出科室提供的护理服务,可有效监控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为研究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本文于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16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116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58例,性别:男/女=32/26,年龄(46.85±6.92)岁。观察组58例,性别:男/女=34/24,年龄(47.81±6.83)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1.2 方法对照组未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快速分诊,辅助医生进行检查,快速抢救治疗。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接诊分诊护理:在患者入院前尽量收集患者病史和基本信息。呼吸困难患者,立即给氧,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心肌梗死患者,及时心肺复苏治疗,启动PCI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接诊途中,护理人员要叮嘱家属不能随意移动患者,保持冷静,配合抢救工作,提供准确信息。基本控制患者病情后,提供分诊护理。(2)抢救护理:结束抢救后,对患者展开完整护理,患者病情稳定,继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观察患者手术切口的情况。同时加强体位护理,避免产生压疮。很多患者术后存在并发症,如疼痛感强烈、伤口感染等,增加患者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在抢救后要注意心理安抚,关注患者表情变化,使用温和语气安抚患者。期间叮嘱家属不能随意乱动引流管,以免导致导管脱落等症状,及时给患者心理安慰,从而减轻患者不良情绪。(3)重症监护:患者接受初步救治,病情得到初步缓解,护士长要给每1~2名重症患者安排责任护士,或入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密切监护患者病情。定时查看患者呼吸功能、睡眠情况、心率、血压等指标,出现异常变化立即通知医生。按照患者病情调整体位,选择患者舒适的体位。如休克状态患者,保持仰卧位,意识清醒患者,可抬高床头15~30°,促进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早期给予肠外营养,可鼻饲流质食物,根据患者病情逐渐恢复常规饮食。定期清理患者鼻腔、口腔分泌物,观察痰液等分泌物性状。(4)并发症护理:多数患者需要留置导管辅助治疗,容易引发感染等情况。护理人员要对病情密切关注,尤其是患者穿刺皮肤区域,重点检查置管位置,保持无菌化操作。护理全程关注置管位置和通畅性,避免导管脱落[1]。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增加鼻腔和口腔护理,避免口腔和鼻腔干燥。若患者出现疼痛或者发热等情况,要加以重视,重点检查置管位置。术后要定时观察患者切口皮肤以及穿刺点,调整患者体位,避免压迫置管。(5)心理护理:护理期间关注患者表情、情绪变化,从患者病情出发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通过温和语气、拍肩膀、表情等方式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让患者建立信心。调整病房环境,控制噪音,避免走廊噪音影响患者情绪状态。安抚患者家属情绪,让患者家属保持冷静,给患者心理上的支持。(6)饮食护理:患者治疗后,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流食或正常饮食,多给予鸡蛋、蔬菜等食物,禁止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护理期间保证无菌化操作,对器皿消毒,视患者病情配制营养液。重症患者长时间卧床治疗,易出现便秘,可采用灌肠、人工取便等方法,协助患者排泄。(7)出院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情随访,叮嘱患者按时复查,家属记录病情,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数据支持[2]。1.3 观察指标(1)记录患者急救和治疗全程时间。(2)计算抢救成功率,使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3)通过随访了解患者并发症情况。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急救和治疗时间对比观察组急救时间(22.50±4.76)min,治疗时间(22.31±7.49)min,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3 讨论急诊科的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患者存在较高死亡危险。面对这一情况,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抢救成功率[3]。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快速分诊,安排患者接受治疗,但缺少并发症护理,患者突发并发症,得不到及时救治,易造成患者死亡。全程护理干预显著改善这一缺陷,从人文关怀理念出发,对患者提供无缝隙、全程护理,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全程护理干预在接诊前指导家属,避免不当操作加重病情[4]。患者发病后,家属情绪激动,容易出现医患纠纷,延误患者抢救,护理人员要保持冷静,安抚患者家属情绪,提高家属配合度。急诊分诊工作是抢救的前提,全程护理干预有效缩短分诊治疗时间,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在急诊综合病区全面监护患者,及时察觉患者异常情况,提高临床疗效[5]。经本文研究,观察组急救时间(22.50±4.76)min,治疗时间(22.31±7.49)min,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全程护理干预有效缩短了接诊分诊时间,为急救治疗节约了大量时间。抢救期间,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导管护理,规避并发症风险,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55例(94.8%),护理满意度55例(94.8%),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全程护理干预患者显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患者得到成功救治,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而观察组VAP 1例(1.7%),CRBSI 1例(1.7%),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肺炎1例(1.7%),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全程护理干预有效减少各类并发症,具有突出优势。综上所述,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给予全程护理,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预后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给予患者安全、优质、全面护理服务。参考文献:[1]王钧锋,刘丹,杨建波,等.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281-282.[2]梁慧.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276+278.[3]李莹.全程护理干预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24):186-187.[4]袁静玉.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2):129+133.[5]陈贵静.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9):143-145.

论文作者:袁海雯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5

标签:;  ;  ;  ;  ;  ;  ;  ;  

全程护理干预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分析论文_袁海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