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伊冰冰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伊冰冰

山东省昌邑市潍水学校 261300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课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可以这样说,物理学本身与实验是紧密不可分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发现和掌握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同时,又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物理教师如何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谈谈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上好实验课。

一、多做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上课做演示时,讲台只是老师表演的一个舞台,老师只是一个演员,而学生充当了一个听众观众的角色。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教学就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实现立体学习。这样不仅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

例如在八年级下期第六章《欧姆定律》第三节《电阻》的教学中,实验前可对全体学生都进行分组(三人或四人一组)每组都有电源、灯泡、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当然也可当作实验课来上)。教师边演示边问,滑动变阻器有几个接线柱,怎样连接它才起到了改变了小灯泡的亮度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再通过实物感受,实物触摸,学生必然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或许比站在讲台上空说教效果显著得多吧,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接方法以及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动手实验中,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获取。

有的演示实验用的教具不是很直观和清楚,老师可自制仪器模型,比如电流表、电压表的表盘、托盘天平上放游码的标尺等可制成一个放大的模型,再练习读数。这样既清晰直观,全班又都看得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抽象的物理情景、原理图制作成幻灯片,配上恰当的、幽默的旁白或者是教师在一旁适时地口头演说,就是达到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厌学到想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运用投影仪或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说像磁感线的分布情况,电流的流动方向,光线的传播方向等等。老师虽然累了点,苦了点,但学生却受益匪浅。

二、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以往的分组实验教学中,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地来做,没有半点创新的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主动地去获取,去探究。因此在新的物理课改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因此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

如凸透镜的实验教学时,有学生就大胆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用一块不透明的薄木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还能呈现一个完整的像吗?这个像与为遮挡时的像有没有区别?要鼓励学生们亲自动手齐心协力并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验证,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教师要适时地鼓励他们自主地探究与合作学习。分组实验中有几点要注意:组员的合理搭配,特别是组长(必要时可培训)要起到领军人物的作用(也就是其他组员的一个小老师);实验前,一定要预习实验内容、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做到成竹在胸;组长带头,指导和督促组员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或一些学生有独到见解的地方,对新的思路,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老师在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鼓励学生勤做小实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生活、生产中的物理现象十分普遍,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应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它涉及了哪些物理知识,运用了什么物理原理,多想想,多问问为什么。在班上成立物理兴趣小组,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放手让他们去做,以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培养其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之中教师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这些小制作要定期评比,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重力、生活中的透镜等知识后,可布置学生自制哨子、制作不倒翁、模型照相机等小制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并要鼓励学生们合作性地创造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如学习了《汽化和液化》这节后有个有趣的小实验《纸锅烧水》叫学生课后做一做,有趣的实验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如,在学习了《信息的传递》后,可制作“土电话”并评比谁的做得精细,谁的通话效果好。像这样的小实验很多,如“单筷提杯”、“试管煮鱼”等,这些有趣的实验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那些渴望的眼睛。

论文作者:伊冰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伊冰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