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献计量学研究现状:1990~1996年相关论文统计分析_文献计量学论文

——中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状况——1990~1996年相关论文统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计量学论文,统计分析论文,中国论文,文献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更好地认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理论现状,笔者采用文献统计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1990年以来有关文献计量学的期刊论文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和分析,旨在总结成绩,发现问题,使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能够与实际需要相结合,更稳定健康地发展。

本文统计了1990~1996年《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中有关的论文。数据质量的抽样检验是采用《图书情报工作》刊载的相关论文量与《全国报刊索引》收录该刊的这方面论文量作对比,前者共刊登论文76篇,后者只收录了其中的61篇,收全率为80.26%。为了提高收全率,笔者根据本文参考文献[1]列出的文献计量学方面的核心期刊,即《情报科学》、《情报学刊》、《情报学报》、《科技情报工作》(现名《中国信息导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6种期刊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补全,并将《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也纳入统计范围,统计出1990~1996年这方面的相关论文共845篇,并根据统计结果从各种角度对这些相关论文进行了分析。

1 论文年代与类型分布

1.1 论文年代分布情况 一个学科的成长过程与该学科的文献在数量和内容构成上有密切的关系。研究相关文献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献计量学现阶段的理论水平、发展速度及规模。1990~1996年文献计量学论文年代分布见表1。

从表1可见,90年代,年均论文数为120.71篇,是80年代年均论文数54篇的2.23倍[2]。这种高增长率表明文献计量学在我国发展迅速,每年都有一定量的论文发表,研究已初具规模,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研究成果在数量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3]。

1990~1991年,文献量急剧上升,1991年的文献量高达164篇,比1990年多了36篇;1991年、1992年相对稳定;1993年,文献量下降,基本上与1990年持平,1994年文献量再度下降至最低点94篇;1995~1996年虽略有回升,但与1994年相比,还是属于同一水平段。文献[1]指出,这是由于在1991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计量学委员会,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有了学术组织保证,引起学者的普遍重视,故出现了一个研究高潮,并延续到1992年。1993年论文量下降,是由于高潮的减退。1994年的再度下降是由于学科核心期刊《科技情报工作》改名、《情报科学》的停刊造成的。笔者认为若剔除上述因素的影响,该学科的文献量会相对稳定,约在110~120篇之间。

依据普赖斯的观点,在学科进入大发展时期,文献量迅速上升,而当学科理论日趋成熟时,论文数量增长减缓,文献量有一个稳定时期。90年代,文献计量学在我国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

文献[4]对1992~1996年的文献量进行了预测,各年的文献量依次如下:1992年120篇、1993年130篇、1994年140篇、1995年150篇、1996年160篇。与本文的统计数据相比,除1993年相差9篇之外,其它几年的数据偏差达30篇以上。出现这种大误差的原因有:一是文献[4]只收录了《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中的相关论文,数据收集不齐全,影响了数据预测的可靠性;二是本文在进行数据收集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数据遗漏的问题;三是学科的文献量虽遵循一定的规律发展,但也会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如核心期刊的停刊、学术组织的创立等等。

1.2 论文数量的国别分布 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具有与国外不同步的特点。1990年以来,我国翻译、引进了多种文献计量学的理论、方法,但论文数仅有26篇(见表2)。其中发表在《国外情报科学》上的有17篇,占65.38%。国外文献计量学研究起步早,拥有一批研究专家和学者,研究视野和思路开阔,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都高于我国。因此我们不仅要致力于独立探索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要善于从国外吸收、引进一些方法技术。目前,译文只占3.08%,所占比例偏低,笔者认为,应提高其比例,做到“自产”和“引进”的综合平衡。

2 论文期刊源分布

对文献计量学论文的期刊源进行统计分析,不仅可以用来确定该领域的核心期刊,为文献的搜集和管理提供依据,而且能够掌据该学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调查统计的情况来看,845篇相关论文,分布在138种期刊中(见表3)。

由表3可见,论文期刊源分布的特点是:

——《图收情报工作》等35种刊物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核心期刊。按相关载文量大小排列的前35种刊物的发文量共676篇,占统计文献量的80.02%。根据测定核心期刊80%累计法,可将这35种刊物定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核心期刊。尤其是《图书情报工作》、《情报学报》、《情报科学》、《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情报业务研究》的相关载文量占总文献量的32.67%,接近论文总数的1/3。这5种期刊是我国90年代文献计量学的布拉德福核心区,是从事文献计量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情报源。

——文献计量学期刊集中与分散效应十分明显。不少论文散见于专业性较强的刊物上,如《农业图书情报学刊》。这是由于文献计量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描述深刻、评价准确和预测可信等优点。在许多学科领域都采用该学科的方法开展过应用研究,其相关论文也就分布在各学科的刊物上。著者的投稿去向也由一部分核心期刊转向非核心期刊。

——80年代我国文献计量学布氏核心区的期刊为《情报学刊》、《情报科学》、《世界图书》[4]。到了90年代,仍处于布氏核心区的只有《情报科学》。这是因为核心期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由于新刊的不断出现,旧刊的停刊或改变办刊特色,学科之间的渗透性加强,已确定的核心区会随时变化。

——《世界图书》作为一种综合性刊物,自1990年以来,其相关载文量有36篇,它在文献计量学领域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

在这138种刊物中,情报学方面的期刊占了大多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计量学的学科属性为情报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除了情报学、图书馆学之外,还有科学学、考古学、农学、治金学、医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期刊,从中也反映出文献计量的相关学科或领域。

3 论文著者分布

科学论文著者群体的状况与科学发展紧密相联。通过对著者群的统计与分析,能反映出文献著者与文献量的关系,同时能预测、估计和揭示科学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文献[5]、[6]论述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1990~1996年,我国共有655位著者(包括合著者),3个团体单位在期刊上发表论文,这是一支人数较多的研究队伍,比文献[2]中统计的80年代的366位作者多了289人。队伍的壮大,说明我国已有一批专门从事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人员,且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

3.1 论文著者类型 在845篇论文中,个人撰写的论文占78.34%,合写论文只占21.3%,说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以自发、分散的个体研究为主。团体单位撰写的论文只有3篇,仅占0.36%(见表4)。这说明文献计量学在合作研究、统计规划方面存在缺陷。从发展趋势来看,研究者应由个体研究为主转向合作研究。

·根据普赖斯定律,学科杰出作者的论文数下限为m=0.749│Mmax=0.749│19=3.27,取得m=4,将发文4篇以上者列为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核心著者。这些著者虽只占著者总数的4.31%,但论文数却达219篇,占论文总数(不含团体单位撰写的论文)的26%。

·80年代,论文数在10篇以上的只有王崇德、邱均平两位著者。到了90年代,论文数在10篇以上的有罗式胜、何佳讯、王崇德、何荣利、党亚茹等5位作者。跟踪这5位作者的文献,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罗式胜、何佳讯、王崇德等核心著者可说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砥柱人物。尤其是王崇德先生在1979~1996年间共发表论文46篇。他在布拉德福定律和引文分析方面的论述已成为文献计量学研究者的主要参考文献,堪称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学科带头人。

·文献计量学著者队伍中,发表1篇论文的著者有440位,占著者总数的70.92%,说明该研究队伍呈明显的集中与分散特征。

4 论文主题分布

4.1 论文主题分布 纵观1990年以来我国文献计量学相关论文的内容,归纳起来不外乎理论方法研究和实践应用两大部分。理论方法不仅单纯指理论学术方面的研究,也包括应用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实际应用是采用其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具体到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统计数据见表6。

现阶段的文献计量学研究总的来说实际应用强于理论。这是因为文献计量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且自它在我国诞生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展已初具规模,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各年在理论方法研究方面与实际应用方面的文献量差距很大,尤其是论文量最多的1991年,两者相差60篇。笔者认为,1991年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由理论走向应用的转折点。

4.2 理论方法研究的分布 对文献计量学理论方法研究方面的355篇论文进行主题分析,有利于弄清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现状和水平,认识其近几年研究成果的主题结构。本文按其主题将文献划分为6类(见表7)。

这几年我国在文献计量学各个主题领域的研究比较平衡,研究的重点依次为引文分析、三大定律、核心期刊及其测定、量变规律、基础理论研究。其中基础理论研究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4.3 实际应用研究的学科分布 从实际应用的490篇相关论文来看,文献计量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远远超出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范围,涉及到许多学科领域(见表8)。这使文献计量学有利于冲破传统的局限,增强其辐射力,进入“科技圈”、“管理圈”、“决策圈”充分发挥作用。

从表8的数据可看出,图书馆学、情报学仍是应用的主要领域,其次为科学技术领域和农业方面。三者的论文数占这方面文献的88.45%。剩下的11.55%散见于其它8个领域。

5 引文情况分析

由于数据源的限制,本文采用抽样的方法,选择《图书情报工作》、《情报学报》两种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核心期刊,对其1990~1996年发表的文献计量学方面的127篇相关论文的781条引文进行统计分析。

5.1 引文数量分析 从历年的统计数据看:①附引文的百分比篇均引文量在各年呈波动性分布,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②附引文的论文所占的百分比高达92.73%,这说明文献计量学的学科规范性强。③这7年的篇均引文量为6.15篇,说明该学科的研究者情报意识强,吸收情报能力强。

6.2 引文年代分布情况 从时间的角度对引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出引文的出版、传播和利用情况。表10的数据表明:①引文文献半衰期较短。1990~1996年,被引用文献的高峰期在1986~1992年。这7年的被引文献占总数的60.44%。而整个被引文献的年限是1991~1996年,共86年。②学科文献的引用时间长,1980年以前的被引文献占了总数的10.37%。

5.3 引文语种分析 引文可以由不同语种的文献构成。分析引文的语种分布,可反映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与其它国家的横向联系、交流程度及其科研人员的外语水平(见表11)。

由表11可知:①引文的语种以中文为主,占76.06%;英文次之,占21.12%;而日文、俄文、法文三者只占21.82%。说明科研人员在从事文献计量学研究时,主要参考中文著作和一部分英文著作。②引文为外文的占了总数的24.96%,说明我国学者在从事该学科的研究时,重视与国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掌握外语程度较高。

5.4 引文类型分析 从表12可看出:①引文类型以期刊为主,图书次之。期刊论文在被引证文献中占绝大部分,是文献计量学领域中最主要的情报源。②其它文献的比例过少,应适当提高。因为其它文献中的学位论文、会议文献……都具有很高的情报价值。

5.5 被引期刊分析 期刊是所有被引文献中引用最多的一种资料,对它们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文献计量学研究中信息源的情况。

5.5.1 被引中文期刊分析。两种刊物在7年中共引用了390条中文期刊资料,占所有引文的49.94%。被引的中文期刊有58种,但高频被引的刊物却不多。表13列出了10种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这些刊物占了所有引文量的40.20%。而前5种刊物的被引频次占34.06%,对文献计量学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但令人遗憾的是,除《图书情报工作》和《情报学报》外,其它3种刊物已停刊。

5.5.2 被引外文期刊分析。与中文期刊相比,外文期刊的被引频次要低得多,但其被引频次也占了总数的19.08%,重要性也不可低估。引自外文期刊的引文为149条,分布在32种刊物中。按其被引频次高低排列,得出5种最常用的外文期刊(见表14)。

5.6 被引著者情况 对著者的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鉴定著者的学术水平,且能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统计结果表明,781条引文共有著者448人,其中国内著者313人,占著者总数的69.87%;国外著者135人,占30.13%。

按著者被引频低的高次排列,得出被引频次最高的10位著者(见表15)。这10位著者只占著者数的2.23%,但他们的被引频次为174,可谓都是文献计量学的核心著者。尤其是王崇德、邱均平两位作者,被引频次更远远超过其他核心著者。前文的资料表明,他们在这7年间的发文量也高于同行。这两位著者的著作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都处于同行的前列,是这一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5.7 被引学科分析 统计学科的被引频次,可了解文献计量学与其它学科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统计结果表明,有426条引文来自文献计量学本身,自被引系数为54.55%,也就是说,文献计量学的相对独立性为54.55%,吸收外学科成果的能力为45.45%,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各学科的被引频次统计见表16。

由表16可知:①图书情报学是与文献计量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其被引学科系数为30.47%,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与该学科息息相关。②被引的学科范围广,说明文献计量学的交叉性强。

以上5个方面的统计分析仅是基于对数据所反映的特征加以解释,更为综合的评述留待今后撰文补充。

标签:;  ;  ;  ;  ;  ;  

中国文献计量学研究现状:1990~1996年相关论文统计分析_文献计量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