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探究论文_高海颖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探究论文_高海颖

高海颖(泰兴师范附属小学 江苏 泰兴 225400)

摘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学科,其中解决问题是高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难点。突破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瓶颈,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发展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文章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存在的不足,阐述了提高解决问题教学效率的若干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突破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4-0049-01

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指鉴于某个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手段、途径和程序。解决问题的策略,则是指针对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作出基本判断,进而寻找相应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全方位地实施策略教学,能很好地启动学生的认知、情感与意志,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推动个性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受益终身。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呢?以下就高年级常用的策略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概括、领悟常见的数学思想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们有一定的归类和上升为数学思想的能力。

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巧才会变成自己的能力。像小学数学经常会出现的行程问题,学生如果掌握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二、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应用题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培养小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并形成较高的审题能力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来强化训练,几乎贯穿我们数学教学的始终。在开始的训练阶段,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读题目,建立表象;二读题目,明确问题;三读题目,找出关键,并作记号。其难度主要体现在“在关键字词句下划上重点标记”这一要求。教师还可以利用时常出些“陷阱题”?“刺激”学生,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审好题目的重要性,这一点还是比较容易做到。

如:哥哥像妹妹现在这样大的时候,妹妹是9岁;妹妹到哥哥现在这样大时,哥哥是24岁。兄妹俩人现在各是多少岁?

这题看上去似乎条件不足,小学生很难弄清楚其中哥哥和妹妹之间的年龄关系。通过线段图来帮助理解,找出之间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分析:妹妹现年-9岁=哥哥现年-妹妹现年=24-哥哥现年

最短的线段是指妹妹9岁,最长的线段是哥哥24岁

24-9=15(岁) 15÷3=5(岁)

哥哥现在的岁数:24-5=19(岁)妹妹现在的岁数:9+5=14(岁)

三、重视解题策略的反思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和策略反思的能力。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解后不思等于不收”,“反思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这是数学解决问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验只有通过概括才能上层次,概括的层次越高,迁移的半径就越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回顾解决问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四、适当进行开放题的训练

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要补充。可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开放题的特点是可以有多种解决的策略,如著名的和尚分馍,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列表,猜测,假设策略,和方程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除以上提到的外还有很多,如:线段绘图策略联想相关问题策略,还有关系,传递与反传递,归纳,剩余等推理策略,利用模型绘制策略,排除策略,等等。

如:“找规律”单元的教学可以补充:1,1,2,4,3,9,4,16,――25,6…….要想找出这题策略,就必须从给出排列成的数字中找出它的规律,也是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此题的策略也是多样的,可以画出其排列的奇项:是按1,2,3,4,5,6,的排列顺序排列成奇项,也可以是画出其偶项来发现规律,使每一偶项是前三项的和,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因此,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不宜做过多的提示和解题铺垫,而应就知识特点、学生基础和实际生成情况,巧妙地引导学生明确策略思维的方向,放手让学生大胆思考和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和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认知和思维碰撞中感悟策略,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体验和收获,形成自己的基本素质,从而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王素育.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青春岁月,2013,(02).

[2]魏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3]吴素芳.演示法——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09,(34).

论文作者:高海颖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  ;  ;  ;  ;  ;  ;  ;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探究论文_高海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