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曾与内蒙西盟会议论文_陈楠

张绍曾与内蒙西盟会议论文_陈楠

(聊城大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张绍曾是中国近代爱国将领和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发动“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辛亥革命后,沙俄唆使外蒙独立,招降内蒙各盟旗。为平息叛乱,张绍曾出任绥远将军,主持召开西盟会议,揭露沙俄的侵略行径,宣传五族共和的思想,团结西盟军民,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张绍曾;辛亥革命;西盟会议

张绍曾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是有广泛影响的爱国将领和民主革命家。他率先响应辛亥革命,为加速清王朝的灭亡作出了贡献。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他反对分裂,维护统一;反对复辟,主张共和;反对军阀混战,倡导和平统一等一系列运动中起促进作用。1912年他任绥远将军期间,成功召开了著名的“西盟会议”,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

张绍曾(1879- 1928),直隶大城县人。1895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1898年日本士官学校深造;1902年与吴禄贞、蓝天蔚致电清廷提出返国组织义勇军对俄军作战。1906年升任北洋督练公所教练处总办,1910年随载涛出国考察英美军事,1911年任北洋军第二十镇统制驻沈阳,后升“陆军副都统衔”。

1911年永平秋操,张绍曾的第二十镇、吴禄贞的第六镇和蓝天蔚的第二混成协都被列入东路军参加秋操。他们企盼着把这次秋操变成起义,直捣北京清廷巢穴。正当武昌起义发难时,张绍曾与驻奉天第二混成协统蓝天蔚、第三镇第五协统卢永祥联名用“兵谏”的形式于10月29日向清廷提出十二条政纲。清政府害怕他们进逼北京,于是要资政院起草宪法,并对张绍曾嘉奖,下罪己诏以敷衍新军将领。这便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滦州兵谏”。

武昌起义时期,沙俄认为“中华帝国的解体”时机己到。唆使外蒙独立,驱逐了清朝驻库伦办事大臣出境,成立“大蒙古国”,哲布尊丹巴活佛为“皇帝”,改元“共戴”,拼凑了有内蒙古王公参加的“内阁”。随后又驱逐了驻乌里雅苏台将军奎芳。外蒙“独立”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库伦叛国集团在沙俄支持下,向内蒙各盟旗发出《劝降文告》和《优待条件》等反动文件,妄图“将全蒙一齐联合起来”,共同脱离中国。蒙古脱离中华民国的危机己十分严重。

为阻止这场叛乱丑剧,民国政府除对蒙古王公喇嘛颁布了安抚和争取的法令外,任命张绍曾为绥远将军前去平叛和处理民族问题,并要他稳住西二盟之局势。内蒙分为六盟:哲里木、桌索图、昭乌达、锡林郭勒盟为东四盟,简称东盟;乌兰察布、伊克昭盟为西二盟,简称西盟。西盟共十三旗,人少地广,南北五百里,东西一千三百里是“秦晋、直陇、伊新以及察哈尔一带之屏障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对这一重大事变因民族、阶级、阶层之间的利害不同而看法亦有不同。在蒙族中的一些当权人物中,他们对孙中山革命口号中的“驱除鞑虏”一句的反感很强烈,他们虽然也明白这一口号的矛头是指向清朝统治者,但“鞑虏”二字有牵连到蒙古的意味。因此,他们对辛亥革命表现了极其冷淡甚至抵触的态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华民国建立后,西二盟的蒙古王公们认为自己己受清廷厚恩,子孙享受着“世袭同替”的爵禄,清廷被推翻后,怕本身的富贵爵禄也随之取消。因此,反对民国的倾向日趋发展,随时都可能发生叛乱,尤其是库伦“独立”后,影响己波及内蒙。张绍曾到达绥远后,便被许多蒙古兵包围起来,张指挥第二十镇第八十标打退蒙兵后,乘此兵威安抚败退的王公。随后,于29日照会乌伊两盟各旗王公到绥远城“共同筹议一切解决办法”。

张绍曾召开西盟会议的用意在于:一,“断绝库伦之羽翼。”外蒙叛乱集团在沙俄的支援下,不断“招降”各盟旗王公,两盟形势岌岌可危,如果放手旁观,势必西盟迅速变成库伦继续南犯的桥头堡。因此,张绍曾果断决策断绝西盟与库伦的关系。二,宣传共和之真旨。两盟地处西北,很少了解甚至误会辛亥革命和共和的真正含义,外蒙叛国集团正是利用这一点极尽挑拨和拉拢之能事,达到“自立为国”的目的。张绍曾决定召集会议宣传共和的真正含义。伊盟盟长阿尔宾巴雅尔、达尔罕旗蕴栋旺楚克、茂明安旗拉什包楞多尔济、达拉特旗的逊博尔巴图等的扎萨克或代表都前来参加会议。

张绍曾以“不刚、不柔、厥德、允休”为会议宗旨,以“破除专制旧习,做到五族平等和灌输共和思想”为会议精神。1月23日西盟会议正式开幕,各扎萨克一致铃印通过会议纲要。会议期间,乌伊两盟各扎萨克联名发出通电拒绝承认俄库协议,与此同时西盟又发出劝告库伦弃邪归正的电文“…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持民国…夫俄人之谋并吞我蒙者己非一日…”。西盟会议最后的一项是进爵和授勋仪式,乌伊两盟盟长分别由郡王进封为亲王,由贝勒进封为郡王并给予一等嘉乐章;其他扎萨克及其代表也都进封一级并给二等嘉禾章。会后张绍曾举行盛大宴会,隆重地招待了西盟盟长和各旗扎萨克及其代表,王公们十分感动纷纷表示“一定服从将军的命令,死心踏地地效忠民国”。

西盟会议是在沙俄支持库伦叛国集团疯狂入侵和大肆招降内蒙各盟旗,民族行将分裂的危难情况下召开的。由于张绍曾等人宣传五族共和,精心图治以民族平等之精神对待西盟王公以及一切为西盟着想的种种政策,在短时期转变了西盟官民对民国的看法,王公们顿开茅塞,大有“觉今是而昨非”之感,从而表达了维护民族团结效忠民国的决心和愿望。由此可见,西盟会议在民族团结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

张绍曾在民族关系危急关头,及时召开西盟会议,揭露沙俄侵略行径,宣传五族共和思想,团结西盟官民共同防御外蒙入侵并制定开发两盟的计划。这就是“群策群力,奚以图存”,这就是戮力一心,共图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大计。总而言之西盟会议对库伦叛国集团是一个打击,对国家的统一和对西盟的开发是一个贡献,从此西盟人民更加珍惜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在张绍曾指挥晋东北三路军队同库伦军作战过程中,西盟人民进行了大力支持,有的送粮带路参军参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张绍曾召开西盟会议,安抚西盟王公,宣传了五族共和,平息了库伦对内蒙古的骚扰,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

作者简介:陈楠(1994-),女,山西大同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7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

论文作者:陈楠

论文发表刊物:《品读》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张绍曾与内蒙西盟会议论文_陈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