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适应体育教育评估量表(第2版)》的解读及其启示论文

美国《适应体育教育评估量表(第2 版)》的解读及其启示

张 磊,王丹丹,吴雪萍

摘 要: 美国《适应体育教育评估量表(第2 版)》(简称APEASⅡ)以筛选有适应体育教育需要的学生为起点,以为该类学生提供科学的、可循证的适应体育教育和个性化体育教育计划为目标,按照4 项指标选取原则,包含5 个评估维度、36 个测试项目的综合性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其中:5个测量维度具体指感知运动功能、物体控制技能、位移技能、体适能和适应性行为;36 个测试项目设有小学(4.6~11 岁)和中学(12~17 岁)2 个阶段。同时,APEASⅡ有其对应的评分及操作系统,保证了量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APEASⅡ对中国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启示:构建中国的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明确“适应体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辩证地吸收和借鉴,构建“多维度、综合性”的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关键词: 适应体育;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适应体育”一词于1952 年由美国健康、体育与休闲协会提出,该概念侧重的是个体差异和社会融合,因此,一经提出,便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1-2]。在多年的发展与演化过程中,“适应体育”的外延不断扩大,“适应体育教育”也随之产生,它指的是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由特殊教育人员或体育教师为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障碍或在特定时期内不能进行常规体育活动的特殊学生适当修改体育教学计划,以保证所有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而使学生在运动体验中,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掌握必要运动技能,该过程是一个极具个性化教学的过程[3]。据此,适应体育教育对象范围较广,但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适应体育教育在残障学生中始终是最广泛的;因此,在本研究中,适应体育教育对象的特殊学生主要是指4.6~17 岁的残障学生。

在适应体育教育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是教学过程的实施,甚至是教学课程安排方法,都必须建立在评估的基础上[4]。准确的评估为适应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个性化体育教学计划的实施、适应体育针对性教学、科学的适应体育课程安排方法提供了保障[5-6]。当前,国际上用于适应体育教育质量评估工具既有沿用健全学生的FITNESSGRAM体适能测试、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TGMD-2)等,也有针对残障儿童与青少年体适能的Brockport Physical Fitness Test(BPFT)测试和针对特殊儿童运动功能的Peabody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沿用健全学生的适应体育教育质量评估工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天花板效应”,即不同程度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同一生理年龄,一些学生不能完成测试,而另一些学生已经出现极限现象。针对残障学生适应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工具、测评方法相对较少,且维度单一,而适应体育教育是建立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单一维度的评估工具不能满足适应体育教育质量评价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美国Janet Seaman 于1982 年研制了美国适应体育教育质量评估量表(APEAS),主要用于辅助教师在适应体育教育中特殊学生的教学安排与教学计划实施,该量表一经问世便在美国各州的适应体育教育实践中广泛应用[7]。随着适应体育教育领域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该量于2007 年进行了修订,并由美国身体活动与休闲协会和洛杉矶联合学区发布了《适应体育教育评估量表(第2 版)》(以下简称APEASⅡ)[8]。APEASⅡ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评估量表,目前该量表已得到了广泛推广,在美国多个州的实践应用中,为适应体育教育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等提供了科学依据[9]

本文通过对APEASⅡ的基本目标、原则、指标体系架构、具体指标及评分、操作系统进行解读,以期为适应体育教育质量评估工具的研制、适应体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可循证性及科学性提供参考。

1 APEASⅡ编制的基本概况

1.1 基本目标

《适应体育教育评估量表(第1 版)》(1982 年)研发的最初目标主要是协助教师筛选特殊学生进行适应体育教育[10]。量表第2 版(2007 年)在经过修订之后重新将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横向数据对比筛选需要适应体育教育的学生,并为其提供合适的适应体育教育安排建议;2)通过多维度评估数据为特殊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方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通过纵向数据追踪评估适应体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4)通过横向、纵向数据的联合对比保证每名特殊学生的适应体育教育具有科学性和可循证性,以期最大限度地提升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相比量表第1 版的目标,第2 版的目标更加细化,更利于量表的操作。

1.2 指标选取原则

小儿脏腑柔弱,气血未充,腠理不固,易为外邪侵袭。外感时邪,正邪相搏而致外感发热。热极易生风,加之小儿肝常有余,肝风内动易致惊风。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小儿病情发展变化迅速,合并症多,应尽快予以诊治,以免贻误病情。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由各种不同疾病引起的发热经中医辨证论治后都可选用相应的中成药物治疗。而西医多采用静脉给予抗感染抗病毒药物,同时给予口服退热药或冰袋物理降温等治疗,虽亦有效,但因小儿畏惧打针吃药,往往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增加了治疗难度,而选择热毒宁注射液灌肠则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了方便,减轻患儿的痛苦。

表1 APEASⅡ指标选取原则

1.3 评价指标体系架构

在指标的选取上遵循了以上原则,APEASⅡ的评价指标体系架构最终确定了5 个测量维度,即感知运动功能、物体控制技能、位移技能、体适能及适应性行为(如图1 所示)。36 个测试项目中包括4 个感知运动功能项目、9 个物体控制技能项目、5 个位移技能项目、10 个体适能项目、8 个适应性行为项目。根据测试项目特点和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特殊学生的特点,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小学阶段(4.6~11 岁)和中学阶段(12~17 岁)2 个部分(以下简称“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2 个部分的测试项目有重叠也有差异,其中:小学阶段的测试项目为33 个,中学阶段的测试项目为30 个。

2 APEASⅡ的具体指标解析

2.1 感知运动功能

感知运动功能是人体感知觉器官与动作控制系统共同作用以做出相应动作的能力,该能力的发展依赖于身体、空间、方向和时间意识[12]。人的学习过程包含了接受—转换—效应器3 个连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输入是第1 环节,接收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依赖于感知觉的参与,感知运动功能在动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发挥重要作用[13]。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脑性瘫痪、智力障碍、自闭症等特殊学生往往伴随感知运动功能障碍,影响其运动能力、智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的发展[14]。因此,APEASⅡ将感知运动功能作为适应体育教育评估的测量维度之一。

图1 APEASⅡ指标体系构成维度

APEASⅡ的体适能测试中,相较于小学阶段的测试项目,中学阶段增加了立定跳远、灵敏梯测试(见表5)。立定跳远动作身体素质发展成熟的阶段在10 岁之后,小学阶段的学生立定跳远动作身体素质发展并未完全成熟且动作不固定。灵敏梯作为对协调性、灵敏性等多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完成该项目。因此,基于儿童与青少年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学阶段增加了以上2 个项目,使测试项目更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28]

体适能是指人拥有或获得与完成体力活动相关的一系列能力,这些能力通常分为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2 个组成部分[25]。健康体适能不仅是机体维持自身健康的基础,也是完成日常工作和减少慢性疾病发生的前提,更适用于儿童与青少年健康状况的评估[26-27]。APEASⅡ中的健康体适能评估项目与FITNESSGRAM和BPFT 一致,均将身体成分、肌肉骨骼功能和有氧功能作为健康体适能的3 个部分。具体测试项目如下。1)身体成分:体质量指数(BMI);2)骨骼肌肉功能:肌肉力量与耐力(静力俯卧撑、俯卧撑、仰卧起坐)、灵敏性与协调性(立定跳远、灵敏梯、灵敏跑)、柔韧性测试(坐位体前屈);3)有氧功能:心肺耐力(Pacer 测试)。

物体控制技能作为基本动作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由大肌肉参与控制或操作物体的动作技能,包括踢、接、投掷、挥击、拍等。物体控制技能是反映儿童肢体协调性、注意及身体各系统综合运用外界信息的复杂运动技能,是发展专项运动技能的重要基础[20]。APEASⅡ中的物体控制技能测试项目由惯用手测试、投掷、投掷质量、接球、接球质量、惯用脚测试、精准踢球、踢滚动球、壁球击球构成。相较于健全学生物体控制技能的评估标准,APEASⅡ中这9 个测试项目相对简单,评估标准更侧重于个体完成动作所需技能,例如手眼协调、动作控制等。

表2 APEASⅡ中的感知运动功能评估指标

2.2 物体控制技能

易代之际,社会失序,兵匪频仍,不仅存世典籍存在毁灭殆尽的危险,广大士人更面临着何去何从的考验。在人心易于迷失之际,朱彝尊从前明遗民的立场出发,由文弱书生一举变为抗清志士;在清祚日固而抗清无望的情势下,朱彝尊又及时调整人生方向,坚守儒家士人的底色,超脱了朱姓天下的局限,以“崇儒传道”为职志,而积极致力于故国文献之整理与儒家典籍之承传。家学渊源奠定了朱彝尊优异的学术品格与坚忍不拔的治学精神,庞大的学术文化圈使其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朱彝尊弘富的著述及其所树立的学术典范表明,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古典文献传承不坠,正是因有朱彝尊这样追求博雅而终生治学不辍的学人的努力,才使之成为可能。

图2 感知运动功能评估的姿势模仿动作[10]

在APEASⅡ中,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物体控制技能具体的测试项目见表3。相较于小学阶段的物体控制技能测试项目,中学阶段不再进行惯用手测试和惯用脚测试,并用“壁球击球”取代“踢滚动球”。这是由于中学阶段学生惯用手或惯用脚均已定型,大脑功能分化均已成熟,及早发现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施教,或有助于其惯用手与非惯用手的协调发展[21]。壁球击球相较于踢滚动球,动作更为复杂,难度更高,对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和动作控制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小学阶段使用踢滚动球作为测试项目,而中学阶段则使用壁球击球作为测试项目。

表3 APEASⅡ中物体控制技能的评估指标

2.3 位移技能

位移技能是基本运动技能之一,反映人体位移动作时协调运动的能力,例如走路、跑步、跳跃、滑步等都是最基本的位移技能[22]。特殊学生的位移技能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主要是由于肌张力异常、动作计划不足、动作控制失调、动作的稳定性缺乏、动作协调性缺陷等引起的[23-24]

APEASⅡ中位移技能测试以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的核心动作为基础,在指标选取及动作标准的设定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动作顺序、手眼协调性、肢体配合程度、动作节律性等。在APEASⅡ中,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位移技能测试的指标见表4。相较于小学阶段,中学阶段仅设跑步和侧滑步2 项,比小学阶段少了3 项,可能由于不同年龄段学生位移技能水平不同[10]

建立军民融合式军需战备智慧仓库,依托地方先进的信息化仓储平台,将军需物资自身保障体系和地方物流体系进行有机融合。在保障模式上,实现战时军需物资“主动~快速~可视~精准”配送式保障,形成物资精准定位管理、库与库间信息共享和智能分配算法的“中心~支点”式辐射保障体系;在仓储建设上,通过军需通用物资军地整合,达成优势互补,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形成规模储备能力;在储备管理上,先进仓储管理技术实现军地共享,将为军需部门节约大量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益;在物资供应上,智慧仓库将缩短军需物资保障时间及流通环节,提高保障效率。

表4 APEASⅡ中位移技能的评估指标

2.4 体适能

我用一颗挚爱的心,对学生始终抱有良好的期待,鼓励留守学生奋发图强,朝气蓬勃,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信心。

APEASⅡ中,感知运动功能测试的项目有评估学生的视觉空间、执行、注意等认知功能的眼球控制测试[15-16];评估学生的运动意识、视觉感知、双侧肢体控制及动作计划整合能力的姿势模仿测试(如图2 所示);评估学生的肌张力、前庭功能、本体感觉和神经骨骼肌肉系统功能整合能力的站立平衡测试[17]及评估个体动作节奏、动作控制等身体运动功能的交替跳跃测试[18]。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感知运动功能测试项目基本相同,但在姿势模仿测试中,为更加有效地评估中学阶段特殊学生双侧肢体的动作空间感、动作协调性、动作计划的有效性,以及精确、快速地判别出是否存在动作学习或动作控制障碍[19],中学阶段只选用了小学阶段第7、12、13、14 的模仿动作(见表2)。

2.5 适应性行为

适应性行为是指个体有效地适应环境提出的自然行为和社会行为要求,婴幼儿阶段的适应性行为主要表现在感觉运动技能、沟通技能、自理能力发展及初步的社会化;儿童与青少年时期,适应性行为主要表现在学习、推理、判断、人际交往和社会责任方面[29]。体育课堂中的适应性行为是特殊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所需要表现出的适应自然环境(天气温度等)和社会环境(学习新知识和运动技术、理解竞赛规则、参与团体体育活动等)的行为。特殊学生受到功能性损伤、先天性神经生物模块受损及后天、教育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心理素质发展滞后,不能正确地理解他人的意图,造成适应性行为障碍[30]。了解并熟悉特殊学生的适应性行为,更有利于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当体育课堂中特殊学生出现与同伴互动需要辅助指导、异常行为、需要更多的休息等情况时,都会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进度。因此,APEASⅡ将适应性行为作为学校适应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维度。

适应体育教育评估指标的选取一方面要与适应体育教育的目标相一致,另一方面要符合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促进其身心健康各维度综合发展的同时能够科学、有效地评估适应体育的教学质量。基于此,APEASⅡ指标的选取遵循了多维性、综合性、有效性和科学性4 项原则,具体见表1。

表5 APEASⅡ中体适能的评估指标

APEASⅡ是当前美国适应体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教学评测工具之一。随着APEASⅡ的逐渐普及,其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认识。在实际操作层面,其优势在于APEAS Ⅱ的软件操作系统实现了电脑与智能手机的兼容,可为教师提供量表使用的正确操作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评估量表使用的便捷性。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上传至操作系统的数据文档查看每个学生整个学期或学年的动态追踪数据,便于发现特殊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和其中的关键点,并根据评估数据为特殊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实现了“教—评”的有机结合。在美国的适应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方面,APEAS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教师的需求,其科学性和便捷性也得到广泛认可。

其中,N表示中心点x的局部圆形邻域中像素点的个数(包含x点),D(x,y)表示该邻域内的像素点y与中心点x之间的欧氏距离,r是局部圆形邻域的半径。由上述公式(6)可以看出,计算圆形邻域权重值时,采用的是平滑算子,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噪声和不均匀灰度带来的影响。

表6 APEASⅡ中适应性行为的评估指标

3 APEASⅡ的评分及操作系统

APEASⅡ的评分依据测量维度有不同的标准。感知运动功能中眼球控制和姿势模仿依据动作标准和完成程度进行打分;平衡测试以持续时间计分,交替跳跃以个数计分。位移技能、物体控制技能及适应性行为也是采用标准评分制,每个动作或行为均有具体的2~4 条动作标准,教师根据相应动作标准进行打分。体适能测试采用常规标准,身高单位采用cm、体质量单位采用kg 记录,静力性俯卧撑采用持续时间计分,俯卧撑、仰卧起坐、灵敏跑、灵敏梯均采用个数计分,坐位体前屈采用距离计分,Pacer 测试采用往返次数计分。

APEASⅡ的研制过程中,共获得了1 万名4.5~17 岁的健全学生和特殊学生样本数据,最终根据有效数据以0.5 岁为间隔,建立了标准生理年龄下36 个测试项目的常模标准。APEASⅡ的操作系统是量表研究者基于常模建立的,有纸质版和电子版2种。如果使用纸质版,教师需要根据项目、特殊学生年龄和性别,将各测试项目的原始得分与常模标准进行对照,若得分与评分表不相一致,则选取距离该分值最近的分数作为其得分,然后根据表格提示找到对应的百分位数、总分和标准差,确定特殊学生当前的身体素质与生理年龄的差距,并根据当前特殊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调整适应体育教育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内容的可实施性和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电子版是教师将原始数据输入APEASⅡ的对应操作软件eScoresheet 和Performance Profile 中,软件操作系统会自动计算得分,包括百分位数、总分和标准分数。此外,教师可使用Performance Profile 软件将特殊学生各项测试结果以图的形式呈现,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特殊学生的身体数值水平[31]。相较而言,电子版软件操作系统更加便捷,有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且结果出现差错的可能性更小,但该软件需要购买,比纸质版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因此,在具体使用中,中小学学校和教师应根据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操作系统。

4 APEASⅡ的实施效果评价

APEASⅡ对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特殊学生体育课堂适应性行为表现的评估项目均相同,包括8 项(见表6)。该量表是在美国学校教育体制下研制出来的,其部分条目具有美国社会文化特点。

在历经10 年的实践中,APEASⅡ虽已建立起一套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但为使评估指标体系更具有个性化,仍需对不同残障类型学生的适应体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此外,如果将APEASⅡ线上评估数据直接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方案连通,教师在线上直接输入评估数据和残障类型后可直接导出特殊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方案,这将大大增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5 展望与启示

APEASⅡ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适应体育教育评估工具,该量表在适应体育教育中对适应体育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和接受者(特殊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根据量表评估结果发现特殊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不足,根据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设计适应体育课程,使体育教学更科学、更有针对性。

5.1 构建中国的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中国的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中国为保障残障人受教育权力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残疾人教育条例》《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其中都对提高残障人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要求,尤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提出了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虽然以上条例和文件中均明文规定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力,但是涉及适应体育教育或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规定较少,且引导特殊体育教育开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尚未见到;因此,要提高中国的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强政策性保障,完善当前中国关于适应体育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条例,同时建立与之配套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提高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在特殊教育从仅依靠资源数量扩张(特殊教育人数增加)的粗放式发展向教育质量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提高)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的时期,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2)中国的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路径。发挥社会组织的合力作用,成立适应体育教育管理与服务组织,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及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等方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社会组织不同主体的合作模式,发挥科技服务在适应体育教育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建立以政策引导、以社会组织合力推进和以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为主的适应体育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发挥政策、社会组织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协同作用与联动效应。中国的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方面需要整合特殊学生的个体身心健康信息的基础上构建立体化的、全方位的健康信息系统(包括家庭、所在社区、就医医院及就读学校的健康评价信息),全面覆盖特殊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等要素信息(如图3 所示);另一方面,应推动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特殊学生培养过程的一体化结构性嵌入,即将特殊学生健康状况评价嵌入适应体育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设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与进行教学反馈等。在教师实际应用层面,首先,教师依据特殊学生就医医院的健康诊断信息、所在社区反馈的健康信息及其家庭反馈的健康信息,通过特殊学校学生健康评价标准确定特殊学生是否进行适应体育教育,并建立初始健康档案。在进行特殊体育教育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特殊学生的健康评价实时掌握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并制定短期和长期教学目标,及时调整个性化适应体育教学方案。最后环节是依据特殊学生的健康状况评价结果评估适应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总之,以“嵌入式”的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来实现促进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

光密度是角膜性质的一个方面,可以用来描述角膜的透明性[2]。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透明度的方式具有主观性,缺乏客观的数据。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通过旋转式非接触测量,可获得整个角膜任意一点的局部光密度,用灰度值表示测量的密度,并进行实时定量分析,结果客观、快捷、数字化且无创伤。目前光密度已经普遍应用于角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例如感染性角膜炎[3]、角膜移植术[4,5]、角膜营养不良[6,7]、圆锥角膜[8]以及评估圆锥角膜交联术后的角膜透明性[9,10];同时在角膜屈光手术方面也有相关的研究[11,12]。

图3 “嵌入式”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模式

5.2 明确“适应体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人对客体特征的心理反映[32]。适应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个下位概念,“适应体育教育”的内涵是一种教育活动,其特有的属性是以体育学科理论为基础的高度个性化的教育活动。该属性决定了适应体育教育必须接纳所有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所有特殊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和最大程度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外延是指构成客体的范围[31]。“适应体育教育”的外延可以从“教育对象”“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分类,并且均要以其特有属性作为依据。从教育对象而言,适应体育教育的对象必须包含在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显著低于平均生理年龄的其他学生的人群,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适应体育教育所涵盖的人群范围应当更广。从体育教学活动的属性而言,适应体育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特殊学校,还涵盖了医院、社区等。

5.3 辩证地借鉴

在美国,APEAS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适应体育教育评估中,但在对其解读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APEASⅡ也存在部分测试项目和评价指标(特别是适应性行为方面)不符合中国的社会文化和特殊教育实际情况。因此,构建中国的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注意评价指标与中国社会文化的适用性,又要确保评价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指标维度对特殊学生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首先,可借鉴APEASⅡ中测试指标的维度;其次,对APEASⅡ中的测试指标针对中国的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进行适用性动态调整,重点结合中国文化背景、指标适用条件、不同残疾类型及测试实施的可行性等因素,例如替换APEASⅡ中的适应性行为的部分条目,可删除“打开密码锁”“更衣室监督”,添加“如厕辅助行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行为”等,进而经过实践检验其信度和效度,并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使其更具科学性(如图4 所示)。

2.2.1 两组治疗RAU总有效率的比较 共纳入12篇文献,合计有效率治疗组为89.89%(880/979),对照组为 75.13%(580/772),I2=5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机型分析,有效率的 RR合并值为1.21,95%CI:1.14~1.29,两组之间治 RAU总有效率的总效应Z=6.62,P<0.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1。

图4 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维度的构建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中国的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借鉴美国的《适应体育教育评估量表(第2 版)》的评价指标时,不能完全照搬,要依据《适应体育教育评估量表(第2 版)》的现有指标,筛选出适合中国特殊学生的测试项目和适合中国的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建立“多维度、综合性”的特殊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补齐特殊教育中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短板”,促进中国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吴雪萍,张建华.我国适应体育研究的发展特征与热点演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5):5.

[2]张晓霞,吴雪萍,王丹丹,等.欧洲适应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5(6):37.

[3]吴雪萍.适应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16.

[4]WINNICK J P.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M].fifth edition.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11:7-15.

[5]SHERRILL C,MEGGINSON N.A Needs Assessment Instrument for Local School District Use in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J].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1984,1(2):147.

[6]王丹丹,吴雪萍.ICF 在社区智力障碍者体质健康促进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3(2):172.

[7]SEAMAN J A. The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assessment scale:a discriminating way to A.P.E.A.S[J].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1982:16.

[8]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assessment scale Ⅱ[EB/OL].[2018-10-31].http://www.shapeamerica.org/prodev/workshops/adapted/apeasⅡ.cfm.

[9] SATO T, HAEGELE J A. Physical educators’engagement in online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gradua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2018,44(2):272.

[10]APEAS Ⅱtest manual[EB/OL].[2018-10-31].http://users.rowan.edu/~conet/APE/APEAS.Ⅱ.Test.Manual.071215.pdf.

[11]钟兴明.健康体能与现代生活方式[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0(3):78.

[12]FITTS P M. Perceptual-motor skill learning[J]. Categories of Human Learning,1964,2009(119):243.

[13]徐芳.特殊儿童感知觉能力评估量表的编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14]许晶莉,范艳萍,高晶.感知觉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疗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13):1032.

[15]DAWSON G, WATLING R. Interventions to facilitate auditory, visual,and motor integration in autism: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Journal of Autism&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0,30(5):415.

[16]WUANG Y P, WANG C C, HUANG M H, et al. Profiles and cognitive predictors of motor functions among early school—age children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2008,52(12):1048.

[17]金冬梅,燕铁斌.平衡功能临床评定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3):187.

[18]ROOHI B N, HEDAYATI S , AGHAYARI A. The effect of flexible flat-footedness on selected physical fitness factors in female students aged 14 to 17 years[J].Journal of Human Sport&Exercise,2013,8(3):788.

[19]HAYWOOD K M, GETCHELL N. Human motor development:a lifespan approach[M]. sixth edition.Champaign: Human Kinetics, 2014:145-152.

[20]ULRICH A D. 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 Examiner’s Manual[M].2 edn.Austin:Pro-ed,2000:22.

[21]KILSHAW D,ANNETT M.Right- and left-hand skill i:effects of age,sex and hand preference showing superior skill in left- handers[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1,74(2):253.

[22]马瑞,宋珩.基本运动技能发展对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7,37(4):54.

[23]CAPIO C M,POOLTON J M,SIT C H,et al.Reduction of errors during practice facilitates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 learning in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J].J Intellect Disabil Res,2013,57(4):295.

[24]SCHOTT N, HOLFELDER B.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or skill competency and executiv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down’s syndrome[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2015,59(9):860.

[25]关英凝,徐晓阳,谢敏豪.“Physical Fitness”的中译与辨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69.

[26]肖夕君.体质、健康和体适能的概念及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10(20):146.

[27]陈华卫.美国《残疾青少年健康体适能测试标准》研究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3):23.

[28]SUGDEN D A. Typical and atypical motor development[M]. London:Mac Keith Press,2013:8-13.

[29]韦小满.适应性行为的概念及其测量[J].中国特殊教育,1995(1):15.

[30]PASKIEWICZ T L. A comparison of adaptive behavior skills and iq in three populations: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mental retardation,and autism[M].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2009:7-9.

[31]APEAS ⅡSoftware User Guide[EB/OL].[2018-10-31].http://www.jschmal.com/nmhu/images/pages/HU/468/APEASⅡ.pdf.

[32]张智光.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辩证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13.

An Interpretation of and Inspirations from the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Assessment Scale Ⅱ of the United States

ZHANG Lei,WANG Dandan,WU Xueping

Abstract: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Assessment Scale Ⅱ(APEAS Ⅱ)conducts identifying students to receive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in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PEAS Ⅱaim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evidence based approach to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ndividualized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s. It consists of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pecial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5 assessment dimensions and 36 tests according to 4 principles of index selection. The 5 assessment dimensions are perceptual motor, object control, locomotor skill, physical fitness and adaptive behaviors, and the 36 tes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4.6-11 years)and secondary(11-17 years)schools. Meanwhile,APEAS Ⅱscoring system has its corresponding scoring and operating system, which ensures the scientific quality and operability of the scale. The inspirations of APEAS Ⅱ for the teaching assess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are: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teaching assessment of special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clarifying the extension and connotation of“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and absorbing and learning advanced concepts dialectically and establishing multi-dimen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special physical education.

Keywords: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education assessment;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 G 807

学科代码: 04030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8-11-0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8ATY004)。

第一作者简介: 张磊(1993—),男,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适应体育,E-mail:1620003023@sus.edu.cn。

通信作者简介: 吴雪萍(1972—),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适应体育,E-mail:wuxueping@sus.edu.cn。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200438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Train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标签:;  ;  ;  ;  

美国《适应体育教育评估量表(第2版)》的解读及其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