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经报刊的发展趋势_财经论文

我国财经报刊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报刊论文,我国论文,财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经报刊的发展经过重新创办、改进、调整和兴盛后,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专业力量。新世纪后,随着财经报刊的急剧发展和扩展,目前正步入一个竞争时期。尤其是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财经报刊的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财经报刊格局步入结构调整期

      当前,财经报刊的格局相对稳定,在报纸方面,形成了《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为主体的市场竞争格局;在期刊方面,形成了《财经》《中国企业家》《环球企业家》《商界》《第一财经周刊》等为主体的专业化和通俗化并存的财经期刊格局。然而,财经报刊的发展格局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首先,财经报刊总体竞争日趋激烈。目前,中国的财经报刊数量庞大,财经类报纸有200多家,财经期刊有100多家。然而,当前中国财经报刊的受众数量不足以支撑起如此庞大的数字。因此,许多财经报刊将在不断的竞争中转型或消失。同时,各类型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是新浪、网易、和讯网等网络财经媒体的崛起,进一步冲击了传统财经报刊的发展格局。因此,各财经报刊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进行调整和改革。

      其次,财经报刊的同质化倾向严重。仅仅以市场定位来看,《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等主流财经报刊大同小异,主要财经类报纸的目标读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和收入等方面基本上是重合的,它们诉求的主要读者集中在城市中产阶级和部分社会精英阶层上。根据社会学家形成的共识,中国橄榄型社会结构还远未形成,中产阶层人数还不庞大。财经类报纸这一定位实际上走进了两大误区。一是高端读者有消费能力但不一定有消费需求;第二个误区是目前环境下,财经类报纸一味走全国化显得空泛。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读者和广告商都具有地方性特征。

      

      再次,财经报刊的地域分布不均衡,区域性财经报刊发展后劲不足。目前具有影响力的财经报刊几乎都位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其他地区财经报刊发展实力薄弱,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等地尚无具有影响的财经报刊,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财经报刊也较为匮乏,财经报刊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仍然很狭窄。即便有些区域性的财经报刊,但其发展后劲不足,如经济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化财经报刊《浙商》《新沪商》《苏商》等都不如人意。

      因此,中国财经报刊的发展必将步入一个结构调整与完善的时期,从而形成竞争格局合理、媒体分布均衡、差异化明显、全国与区域协作发展的财经报刊生态环境。

      二、建立跨媒体财经新闻集团,实施集团化多种经营

      建立跨媒体财经新闻集团是财经报刊实施集群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财经报刊产业竞争力的有效组织形式。美国的道琼斯公司、彭博通讯社等都是跨媒体财经新闻集团发展的范例。如道琼斯公司拥有《华尔街日报》(含亚洲版和欧洲版)《远东经济评论》《巴伦周刊》《财智月刊》等纸质媒体,道琼斯路透商业资讯网、华尔街日报网等网络媒体,CNBC商业财经新闻频道、60家广播电台等广播电视媒体,此外还拥有道琼斯指数、道琼斯全球股票指数、道琼斯互联网股票指数,以及专门为中国市场编制的道中、道中88、道沪及道深指数等数据产品。这种跨媒体、多种经营的财经新闻集团,为我国财经报刊的发展提供了参照。

      目前,我国财经报刊中具备这种雏形的有“联办”和第一财经。“联办”的前身为“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现名中国证券市场设计研究中心。目前,“联办系”已经成为拥有《财经》《证券市场周刊》《证券市场红周刊》《成功营销》《地产》《中国汽车画报》《动感驾驭》《电脑时空》《信息方略》《体育画报》《美好家园》《新旅行》《Lens视觉》《Time Out》中国(北京)版、《Time Out》中国(上海)版、《Time Out》北京英文刊、《Time Out》上海英文刊、《His Life他生活》《红秀Grazia》等19个品牌杂志,以及包括和讯网、财经网、支点网等网络新媒体在内的大型跨媒体传媒集团。

      “第一财经”则拥有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出版等媒体,第一财经(地面频道)、宁夏卫视(卫星频道)和东方财经(数字电视频道)。第一财经网站、《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广播、《第一财经周刊》;“第一财经”还利用自己丰富的品牌节目资源及广泛的专业财经资讯资源在出版上的二次利用或N次利用,出版专业财经书籍,为自己获取广告以外的收入创造条件;另外“第一财经”还将布阵互联网,建立数据库,尽快发展各类信息增值业务,开发基于媒体业务的衍生产品,进一步从内容上支撑媒体发展,并改变以广告收入为支撑的单一赢利模式。

      作为我国传媒业的一个基本现实,就是产业经营的“碎片化”——一个个“小而全”的彼此割裂、互不连接的经营实体,在一种初级层次的经营水平上高成本、低效率地运作着。即使是那些获得了市场竞争优势的媒体,也往往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很快触及了经营发展中的“透明的天花板”,面临着低水平上“增长的极限”。虽然第一财经和“联办系”拥有多种媒体形式,但是我国财经报刊总体上也存在着这种碎片化倾向。因此,财经报刊需要突破地域和媒体的界限,实现经营模式的深刻转型,整合媒体资源,挖掘自身潜力,强化媒体产业链形式,提升财经报刊竞争力。

      三、数据库资源将成为发展趋势

      世界知名的财经资讯机构,如彭博通讯社和路透社集团,它们的盈利靠的并非财经新闻,而是财经数据:大量的经济金融数据、研究报告以及分析。

      成立于1981年的美国彭博资讯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彭博信息”的产品主要是透过特别设计的终端机呈现的实时财经数据及图表、分析软件、交易纪录以及电子、平面、电视与广播新闻进行传播。这些产品已经营销到全球各地的证券交易商、投资银行、金融机构及研究机构。汤姆森路透的前身是1851年在伦敦成立的路透社,2008年4月17日,汤姆森公司与路透社正式合并,汤姆森路透诞生。合并后的路透继续提供金融、医疗保健、法律与法规、科技、税务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同时汤姆森路透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汤姆森科技是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合作伙伴,为专利审查提供关键工具。

      国际知名财经报刊也纷纷开展了数据产品开发工作,如英国《金融时报》的“金融时报指数”、道琼斯公司的“道琼斯指数”、《日本经济新闻》推出的“日经225指数”等。然而,目前我国大量的财经报刊仍然停留在“财经新闻”本身,对自身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仍然是“新闻提供商”。但是,“数据库吃掉媒体,通讯社逐渐向咨询社过渡,似乎成了一种趋势,这种情形在中国也已初露端倪”。

      2004年9月,第一财经有限公司推出了“道琼斯第一财经中国600指数”,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媒体指数。“道琼斯第一财经中国600指数”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最大的上市公司纳入并统一在一个指数当中,为中国、世界提供了一个实时跟踪中国证券市场交易状况的综合基准指数。这一指数除了在上海的媒体中发布外,还通过路透社、CNBC、《华尔街日报》《亚洲华尔街日报》等国际知名媒体发布。这对于推动全球投资者关注中国资本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2007年,第一财经研究院成立,主要业务包括:财经信息加工、行业研究与数据库、咨询服务、各类指数与榜单等。第一财经研究院推出了面向企业高层管理者、以“内参版”“金融版”“证券版”“行业版”四大模块组合而成的“第一财经高层决策参考系统”;开发了中国内地首个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数据库,首个阳光私募基金数据库,以及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数据库;推出了中国私募基金排行榜、金融理财产品排行榜、企业社会责任排行榜等榜单。

      成立于1994年的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Wind资讯)是中国大陆领先的金融数据、信息和软件服务企业。在国内市场,Wind资讯的客户包括超过90%的中国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银行和投资公司等金融企业;在国际市场,已经被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中75%的机构是Wind资讯的客户。同时国内多数知名的金融学术研究机构和权威的监管机构也是Wind资讯的客户,大量中英文媒体、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经常引用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在金融财经数据领域,Wind资讯已建成国内最完整、最准确的以金融证券数据为核心的大型金融工程和财经数据仓库,数据内容涵盖股票、基金、债券、外汇、保险、期货、金融衍生品、现货交易、宏观经济、财经新闻等领域,对新的信息内容在第一时间进行更新,以满足机构投资者的需求。针对金融业的投资机构、研究机构、学术机构、监管部门机构等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Wind资讯开发了一系列围绕信息检索、数据提取与分析、投资组合管理应用等领域的专业分析软件与应用工具。

      

      四、资本运作逐步深入

      20世纪90年代后期,报业的发展逐渐走向市场化。1996年,随着“政府机关不得办报”和“不能依靠行政手段摊派发行”两条禁令的颁布,报纸开始走向市场,寻求资本联姻。20世纪90年代后期创办的新财经报刊正是资本联姻的结果。2001年,山东三联集团首期注资4000万创办了《经济观察报》;2001年元旦,南方报业集团投资1000多万,并引入上海复兴实业集团1500万元参股资金,创办了《21世纪经济观察报》;上海强生以299万元收购《新财经》20%的股份后,又出资200万与世纪出版集团组建上海理财周刊广告公司,占股20%,成为《理财周刊》的股东。此外,《竞争力》的投资方是三联书店,《新财富》的投资方是投资《新周刊》的深圳全景网络有限公司。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宽松,媒体的资本运作将逐步深入,资本联姻的模式也将多样化,如引进业外资本、上市融资、合作经营融资、吸纳国外资本等。

      2008年10月,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资本联姻进入了更深层面。《每日经济新闻》创刊于2004年12月,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成立,后来解放日报集团退出,由成都商报社负责。2008年10月,由成都商报社、博瑞投资集团、博瑞传播三家共同出资6000万,注册成立成都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有限公司,其中:成都商报社出资2400万元,占总股本40%;博瑞传播出资2100万元,占总股本35%;博瑞投资集团出资1500万元,占总股本25%。由成都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经营《每日经济新闻》。博瑞传播关联交易公告称:“成都商报社拥有一支成熟的财经证券新闻采编队伍,多年来,其提供内容的丰富性和专业性为业内称道,并得到读者认可;博瑞投资集团具有丰富的实业投资和资本运作经验;博瑞传播作为资本市场传媒类的上市公司,有着广泛的市场影响力。三方一致同意在共同运营《每日经济新闻》的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合作互补,打造面向全国的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财经主流媒体。”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有限公司的成立表明报纸出版业务第一次被允许进入资本市场。有评论称,虽然这只限于财经类报纸出版业务而未涉及时政类报纸出版业务,但这是中国报业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未来公司和整个行业都可能受益于这一改革进程。

标签:;  ;  ;  ;  ;  ;  ;  

我国财经报刊的发展趋势_财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