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登门槛”到广积“精粮”深挖“宝渠”论文_张婷

从“登门槛”到广积“精粮”深挖“宝渠”论文_张婷

摘 要:伴随着社会各界对于早期教育的重视度的全面提升,一年级阶段总给很多家长很紧张的氛围,好像立马让孩子们从幼儿园无忧无虑游玩的状态,一下子要拽到学习桌上进行一板一眼的学习。更有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的阶段,让孩子认识更多的字,提早学习拼音,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是很偏激的,过度不是让你提前学习,更多的是让孩子融入这个氛围,就拿一年级语文教学来说,一年级语文有效衔接,是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的精神殿堂,在我看来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读书,是一种被动的捆绑,相反,这是从一个相对无拘无束的幼儿园迈步到一个相对严肃的精神殿堂而已,在整个精神殿堂中,我们语文学科给学生盛上的一道丰美的精神大餐,这是我关于一年级语文幼小衔接的深度思考。

关键词:一年级;小学语文;幼小衔接

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来说,一年级是很多家长所深度重视的,有的家长认为如果一年级阶段孩子成绩掉下来,很可能今后孩子会自暴自弃成了一个学困生、后进生。所谓不少家长正是抱着这份“隐忧”,带着即将迈入一年级的孩子,提前跨入各种幼小衔接的班级,这些学前培训班教学的目的性很强,就是将孩子一年级所要学习的知识,特别是语文方面的拼音、汉字、识字,提前孩子学会了,这样一来,学生进入一年级就没有后顾之忧,别人不会的自己已经会,老师还没有教的内容自己也已经掌握了,不用担心孩子成绩跟不上之类的问题。在我看来,一年级语文教学留给学生的任务并不重,教材在幼小衔接的过度方面也有不少考虑,学生凭借着自己课堂上的听讲,来消化、理解这些知识点是没有问题的。一年级作为九年制语文教育的初始阶段,如果一开始就在学生心中埋下了“应试”的种子,怕是在今后的学习,学生也难以学好这门学科,一年级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迈入语文的殿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吸收语文学科的素养,在内心种下语文的种子,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探究语文学科奥秘的方法。以下是我关于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幼小衔接的几点实践探索:

一、方法上衔接创新,彰显语文学科教学的灵气和智慧

在一年级语文学科教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知语文学科学习的方法,这个方法的掌握就是引导一年级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创设,是基于理念的更新。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自觉性还比较低,不少学生学习态度比较被动,所以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的支撑之下,参与自主学习探究。一般来说,情境的创设需要一定的氛围和背景的构建,教师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参与学习。

结合《哪坐房子最漂亮》,我用多媒体呈现出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在这个视觉情境中,再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学生就会跟着所听到的,形象性的体会到:“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结合情境,学生就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情境体验。

此外,还通过课余学习,引导学生探索课外语文。语文,说到底,是素养、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沉淀,我认为语文教学课堂的开展,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通过这扇窗,学生可以不断延伸无限美好的风景。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推崇课外大语文的这个概念,课外大语文的概念,是要求学生通过多年语文学习的沉淀,具有一定的学识和积累,不满足于课堂课本上的知识点,而是将目光更多的投射到课外无限宽阔的语文美景之中,比如课外阅读、课外实践等,都是对课堂知识点的无限延伸,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合作,更要将这种合作探究延伸到课外的领域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理念上时鲜有度,给学生盛上丰盛的语文精神大餐

在教学理念方面,我认为从一年级开始,我们要努力给学生营建“大语文”的概念,语文学科的内蕴深远,它带给我们的是丰盛的精神大餐。语文学科的学习,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领悟生活、感悟生命。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基本上都是对于知识点的灌输,教师对于生命意识,对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关注度不是很多。在我看来,语文其实就是心灵的窗户,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认知世界,通过语文教学,使得学生具备善良的心,用善良的心去窥探美丽的世界。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快节奏的脚步日益逼近,结合当前来说,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下依旧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影响着这个原本和谐的社会,小学生也有可能会受到一些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引导学生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去窥探这个美丽的世界。

比如学习《锄禾》的时候,我将幻灯片投射出来,学生看到幻灯片上农民伯伯汗流浃背的情景,学生内心升腾起善良之心,明白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表示今后的生活中,都要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做到不浪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要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纯净的心,去窥探这个美丽的世界,你用善良的眼神去看这个世界,世界带给你的就是善良和美丽。在教学中我也会经常开展口语交际,学生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并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将这些真善美表达出来,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

三、习惯上循序渐进,打开学生语文世界的窗口

有句话说:“播下一种思维,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在我们一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实践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当前的教学来说,我努力构建引导学生习惯上循序渐进,打开学生语文世界的窗口。

小学一年级阶段,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堂的倾听习惯,课后及时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新授课之前的预习习惯等。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有效而丰富的语文课堂,在学生内心播种习惯的种子,引导学生一年级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素养。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我主要从课前预习工作、课堂探究学习、课后巩固复习这三个角度加以开展,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构建自我认知世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素养。比如低段的识字能力的培养、听写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之上的。

有人说童年不快乐,人生就不幸福。我们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的未来生活更有价值、更幸福。如果岁月是一条河,那么童年就是河之源泉,如果人生是一本书,那么童年就是书里最漂亮的扉页。它有着梦一般的色彩、诗一般的意境,那些天真无邪的滑索,正是这童话世界里的主角。著名教育专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孩子是什么,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是让我们幸福快乐的天使。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结合当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来说,通过对一年级语文学科教学开展有效的幼小衔接过度,引导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积极探寻有质量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陶行知读本

论文作者:张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从“登门槛”到广积“精粮”深挖“宝渠”论文_张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