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大目标_精神文明论文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大目标_精神文明论文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大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大论文,社会主义现代化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波澜壮阔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党的基本路线日益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熟悉,逐步深入人心,但熟悉并不等于深知,如果现在问: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就是四化嘛!”这个“四化”是指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如果问:什么是党的基本路线?许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嘛!”这种回答和理解当然是对的,但却不够全面。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种理解上的不全面,甚至有可能导致工作指导上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完整表述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目标,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政治保证和基本途径,这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富强、民主、文明的目标表明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也表明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刻性。为什么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政治保证和基本途径呢?首先,要实现我国在物质基础上的强大和人民生活的共同富裕,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其次,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通过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和科学、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新体制;通过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创造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以便使我国的发展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联系起来。第三,为了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持久不懈的精神动力,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本色,也是社会主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政治保证。如果我们只是记住了政治保证和基本途径,而忽略了基本目标,或者只是记住了基本目标。而忽略了政治保证和基本途径,都不能全面地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科学内涵,都不能深刻地领会党的基本路线怎样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发展道路,那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无法更加全面、自觉地去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所揭示的基本目标表明,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包括经济上的“四化”,而且包括民主和文明。就是说,政治民主和精神文明并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东西,而是它的题中应有之义。“四化”当然是首要的目标,但如果我们只是记住了集中体现于经济上的目标,而忽略了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就不可能不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在一些地方,“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很好地解决,民主和法制的建设之所以难于摆上日程,原因固然很多,但与对奋斗目标的理解和把握上的片面性不能说没有一定的关系。

在当代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空前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为富强、民主、文明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志士仁人长期以来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是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己任的。这种解放包括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和思想文化上的解放,它的目标是实现高度发达的经济、高度的民主和高度的精神文明。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它必然具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在旧社会,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十分落后,封建专制意识非常浓厚,而且没有民主和法制的传统。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十多年的建设,我们在各方面已经取得伟大的成就,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从总体上说来,我国仍然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发展不平衡,人们的民主法制观念比较淡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富强、民主、文明,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原则要求,并从中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而确定的奋斗目标。

这样一个奋斗目标,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包括它的初级阶段必须具有的,应当达到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邓小平同志在这里讲的“不够格”,是说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落后于中等发达国家。事实上,我们在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方面,相对于社会主义应当达到的标准,我们也是有距离的,所以必须加强建设,加速发展,只有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全面实现了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会更加显示出来。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富强是我们的首要目标,也是民主、文明的基础。如果认为经济建设搞好了,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了,这当然是不对的。但是,说经济上去了,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了,就会造成民主和文明发展的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是对的,因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会使全面开展民主、文明建设任务的提出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为什么一些经济比较发达而又注重“两手抓”的地区,比如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就比较顺利,步子就比较快,成效也比较显著?这就有力地说明了物质基础对民主、文明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没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就没有社会主义,也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富强。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同志还存在着某些模糊的认识。

“强调发扬民主,不利于提高效率”。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发扬民主,就会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众说纷纭,各行其是,势必浪费时间,影响效率。经验证明,要提高效率,一是要有正确的决策,二是要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决策的科学化决定于决策的民主化。只有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才有利于提高决策正确性的概率,避免决策发生严重的失误。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历史的主动性,他们是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的最深厚的源泉。因此要提高效率,关键在于发扬民主,经过民主集中制,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的这种历史的主动性。如果没有亿万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的充分调动和发挥,真正科学的决策难以产生,而且再好的决策也不能变成现实。

“发扬民主,不利于加强权威”。毫无疑问,无论哪一条战线,哪一个地区、部门和单位,要有效地组织生产和工作,都不能没有权威,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中央的权威十分必要。但对于任何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领导同志来说,应当认清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权威,怎样才能形成这种权威,怎样才能保持住这种权威?

只有在民主基础上产生并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权威才是真正的权威。完全脱离了民主的权威,只能是封建家长式的权威。这种权威从根本上说来不仅不利于提高效率,而且发展下去还会造成更大的危害。一个领导者,只有发扬民主,得到领导集体和群众的支持拥护,决策不发生大的失误,权威才能真正稳固。否则,就是靠不住的。

应当指出,我们所讲和所要的民主,绝不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大民主”,也不是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实行多党竞选、三权分立、两院制,因为那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天下大乱。我们要的只能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即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与法制的统一,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民主与纪律的统一,民主与对敌人专政的统一。我们在确定民主的目标和实际步骤上不能操之过急,要坚持从经济文化发展和人们素质的实际出发,正确区分哪些是我们当前可以做、能够做而且必须做的,哪些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将来可以做而现在不能做的。实行这样的民主,而且这样去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就不会影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而且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这种稳定。因为民主与稳定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来,就是使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从而使他们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会使我们的党和国家政权坚如磐石,成为真正的铜墙铁壁,成为无坚不摧的力量。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富强的强有力的推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只是物质基础的现代化,而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道德在内的整体性社会变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关键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靠什么?一靠科学技术,二靠人的素质。这两个方面恰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渗透,存在着极为深刻的一致性。河北有个冀东水泥厂,这是一家全套设备由日本引进的国有现代化企业。他们用80年代初的设备,创造了90年代世界同行业最高的劳动生产率,这个厂的经济效益连续7年居于全国建材行业之首。 这一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一条重要的经验是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先进设备与人的素质的关系,着力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其结果,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软”要素带来了硬效益。冀东水泥厂的经验再一次证明,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些领导同志习惯于用急功近利的观点去对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所以“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总是难以解决。应当指出从长远来看,从战略上来看,如果精神文明这一手总是硬不起来,物质文明这一手也不可避免的要软下去。如果放松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那么经济建设和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会因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缺乏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遭到失败。所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如果精神文明这一手搞不好,“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因此,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能只抓物质文明,不抓精神文明;也不能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更不能以削弱甚至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正确的态度应当是,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急于使国家和人民富强起来,就越是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的前夕,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们今后十五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为达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对我国今后十五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建议》指出。根据我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今后十五年经济建设总的要求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使社会生产力有一个大的发展。《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制度化、法律化,保障人们当家作主的权利。在民主政治建设上,我们的目标应当是逐步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建议》强调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现在要着重抓好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要着力研究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如何在全社会努力形成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有效地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蔓延;在扩大开放、对外交往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如何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有效地抵御国际敌对势力对我进行的“西化”、“分化”;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如何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推进两个文明建设,有效地遏制精神垃圾传播泛滥。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当逐步形成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批判地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重在建设又旗帜鲜明的大的格局,努力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伟大复兴。

富强、民主、文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处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之中,存在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应当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到重要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只有如此,才能预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

标签:;  ;  ;  ;  ;  ;  ;  ;  ;  ;  ;  ;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大目标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