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65例治疗效果评价论文_程燕

(四川省广元市中医院妇产科 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对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并针对患者的临床反应作相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应用米非司酮+MTX治疗的33例列为药物治疗组,应用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加修补术治疗的32例列为手术治疗组,分析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瘢痕部位包块消失的时间、治疗后的血B-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阴道流血的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找到更合理的治疗方法。结果:经治疗后,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63.64%,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100%,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瘢痕部位包块消失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血B-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和月经恢复来潮时间上,手术治疗组患者具有优势。结论: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加修补术可以更好的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临床上若有条件可优先选择。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米非司酮+MTX;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加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056-02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在剖宫产术大幅增加的今天,其发生率成直线上升趋势,一旦误诊或处理不当,都可引起大出血及子宫破裂等状况,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目前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发展,临床上也出现了很多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方法,治疗效果也较为理想,但目前仍无统一文字处理流程或治疗方法,因而还需要我们临床上的大量实践和数字证明,以加快临床的标准化进程。本研究就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病历资料,以便以实验数据更明确的说明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治疗的12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应用米非司酮+MTX治疗的33例列为药物治疗组,应用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加修补术治疗的32例列为手术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患者年龄为21~45岁,平均年龄为30.46±1.31岁,流产次数为0~9次不等,平均流产次数为(2.34±0.19)次,其中29例(87.88%)患者有1次剖宫产手术史,3例(9.09%)有2次剖宫产手术史,1例(3.03%)有3次剖宫产手术史;手术治疗组患者年龄为24~43岁,平均年龄为30.03±1.12岁,流产次数为0~9次不等,平均流产次数为(2.16±0.21)次,其中29例(90.63%)患者有1次剖宫产手术史,2例(6.25%)有2次剖宫产手术史,1例(3.12%)有3次剖宫产手术史。两组患者在年龄、流产次数和剖宫手术史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药物治疗组使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碟呤,这是患者药物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案。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48)口服加氨甲碟呤在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处局部注射或肌肉注射,手术治疗组应用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加修补术,治疗期间监测患者血B-HCG,观察阴道流血及药物的副作用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表现

33例药物治疗组患者中有18例(54.55%)的首发症状是停经后阴道少量出血,其中4例(12.12%)伴有腹痛,1例(3.03%)外院MTX肌注保守治疗欠佳转院;32例手术治疗组患者中有12例(37.50%)的首发症状是停经后阴道少量出血,其中2例(12.31%)伴有腹痛,2例(10.77%)外院误诊早孕行刮宫术,1例(6.25%)刮宫术后出现阴道反复流血。65名患者入院时35例(53.85%)血β-hCG水平升高,18例(27.69%)见胚芽或胎心。

2.1 治疗后转归

经治疗后,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63.64%,共18人,其瘀痕部位包块消失的时间为55.63±8.83天,血B-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为35.25±9.37天,阴道流血时间为30.06±4.21天,月经恢复来潮时间为38.72±9.21天;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100%,共32人,其瘀痕部位包块消失的时间为45.24±10.25天,血B-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为28.37±11.75天,阴道流血时间为25.16±6.76天,月经恢复来潮时间为31.62±7.37天。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瘢痕部位包块消失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血B-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和月经恢复来潮时间上,手术治疗组患者具有优势。

3.讨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这一概念在1978年首次被 Larsen 报道,国内外学者还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生率做了报道[1-2],研究发现瘢痕妊娠在正常妊娠的比率很低,但近年程上升趋势。目前,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检查还主要依靠常规手段,超声检查已是目前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3]。同样,其治疗方法也主要分为药物和手术两类,甲氨蝶呤成为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最常用的一线药物,而手术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另一主要手段,主要有刮宫术、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宫腔镜电切术等。本研究中,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63.64%%,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100%,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瘢痕部位包块消失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比对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具有优势,本研究和王慧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

药物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简单保守,但存在对肝肾功能的损伤、副作用大及治疗成功率不等等缺点,但手术治疗却是在临床中成功率极高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显示,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加修补术可以更好的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临床上若有条件可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 Ko J K, Li R H, Cheung V Y. Caesarean scar pregnancy: a 10-year experience[J].Aust N Z J Obstet Gynaecol. 2015, 55(1):64-69.

[2]何双,顾向应.剖宫产瘀痕妊娠的发病率及发病原因分析[J].中国计划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3,5(4):15-16.

[3]白桦,吕桂荣,张凤芝B超监护在瘢痕处妊娠清宫术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09,3(7):73-74.

[4]王慧,傅士龙,袁琳,等.8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临床诊疗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5,35(10):1447-1450.

论文作者:程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2

标签:;  ;  ;  ;  ;  ;  ;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65例治疗效果评价论文_程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