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中、重度牙周炎种植修复早期临床观察论文_宁刚

32例中、重度牙周炎种植修复早期临床观察论文_宁刚

(广西灵山县中医医院;广西灵山 535400)

摘要:目的:探讨中、重度牙周炎种植修复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32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32例患者均实施常规两段埋置式种植修复术,共植入39枚Replace种植体,观察植入后种植体情况。结果:37枚种植体植入后骨整合良好,早期修复成功率是94.87%;2枚种植体骨整合失败拔除;全景X线片显示37枚种植体牙槽嵴顶骨吸收量<1mm,2枚牙槽嵴顶骨吸收量>3mm。结论:在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基础上实施牙种植修复术具有显著的短期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少牙槽骨吸收,但是对于该术式的长期临床效果还有待继续跟踪随访调查。

关键词:中度牙周炎;重度牙周炎;种植修复;种植体

牙周炎是造成牙齿缺失的主要因素,一般牙齿缺失后可能发生牙槽骨缺失、余留牙松动和倾斜等表现,使得常规义齿修复难度加大。牙周炎患者发病期间无明显自觉症状,就诊时已处于牙周病中晚期,牙齿发生明显缺失与松动[1]。种植修复由于结构和正常牙相似、不会损伤余留牙以及能够有效恢复咀嚼功能和美观,现已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随着种植术与种植系统的逐渐发展和完善,现已成为牙颌系统重建的主要方法[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中、重度牙周炎种植修复早期的临床效果,特选择我院32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32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6例,共30枚种植体,女性患者6例,共9枚种植体;年龄36~61岁,平均年龄(48.5±2.4)岁。

1.2临床诊断标准

①中度牙周炎:牙周袋不超过6mm,附着丧失3~4mm,X线片发现根长的1/3<牙槽骨角型或水平型吸收<根长的1/2,牙齿轻微松动,多根牙的根分叉区有轻微病变,牙龈有炎症且探诊出血。②重度牙周炎:牙周袋6mm以上,附着丧失5mm以上,X线片发现牙槽骨吸收>根长的1/2,或达到根长的2/3,多根牙根分叉区病变,牙大都松动,炎症明显或出现牙周脓肿。

1.3手术方法

32例患者均实施常规两段埋置式种植修复术,共植入种植体39枚,具体手术方法:①术前准备:行口腔和全身检查,将无保留意义的患牙拔除,将不良修复体拆除,实施口腔卫生宣教;术前2~3个月按照牙周具体病情予以全口牙周洁、刮治以及根面平整,评估牙周指数(术前余留牙PLI≤1,BI≤1,PD≤3,松动未超过Ⅰ 度,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未超过根长的1/2),排除手术禁忌症患者;采用SIRONA数字全景X线机摄取全景数字X线片,采用IMAGE2X线牙片机摄取牙片,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等。②植入种植体:给予常规消毒铺巾,应用必兰注射液行局部浸润麻醉,于牙槽嵴顶正中处行切口作为种植部位;进行牙槽嵴顶平整,根据邻牙长轴方向和颌间长度,在拟种植部位应用2号圆钻做一标记,逐级备洞,将Replace种植体植入,植入部位骨量缺乏或骨缺损时应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缝合伤口,应用全身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连续应用7~10d,用浓度为2%的氯已定含漱,可将义齿基托摘除予以充分缓冲,在术后2个星期后佩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观察评价指标

①种植体成功情况:观察植入种植体7~10d后、3~15个月后种植区周围软组织状况以及种植体的松动情况;依据1993年Zarb等人提出的种植体成功标准[3]予以评估:种植体临床未见松动;种植体周围未见放射性透射区;种植体周围骨质稳定;患者未发生自觉疼痛,良好:临床检查均符合上述标准;差:临床检查有一项未达标。②通过应用数字全景X线片和X线牙片观察种植体情况,包括3~15个月后的种植体和骨界面骨结合情况以及种植体冠方骨嵴顶的吸收状况。

2 结果

2.1 种植体成功情况分析

种植体植入后二期修复前骨整合良好的种植体有37枚,优良率是94.87%;植入7~10d后,39枚种植体软组织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伤口裂开以及种植体暴露;二期手术前约60d时,有2枚种植体颊侧软组织窦道形成,且溢出脓性分泌物,通过检查发现种植体松动,周围骨整合失败,将其拔除;剩余37枚种植体软组织覆盖较好,未发生局部感染,二期修复时种植体周边未见骨缺损。

2.2 全景X线片观察结果

经全景X线片显示39枚种植体冠方都处于骨水平;植入3~15个月后,种植体体周未见透射影,牙槽嵴顶骨吸收量为1mm以下的种植体有37枚(94.87%);2枚种植体体周有周围透射影,牙槽嵴顶骨吸收量为3mm以上。

3 讨论

目前,牙种植修复术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于牙列缺损和缺失患者的缺牙修复。有相关临床研究证明[4],牙周致病原在牙列缺损患者口腔内能够从天然牙转移到种植体,细菌集聚在天然牙周边会明显增加种植体被牙周致病细菌感染几率。还有一项长达10年之久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不管患者有无牙周炎病史,种植体均能顺利植入且保留在口腔内,但是未患牙周炎患者和患牙周炎患者的种植体修复存活率对比,前者的种植体修复存活率要稍高于后者,但是并发症和修复成功率和非牙周炎因素导致牙缺失的患者有明显差异[5]。有研究者表示[6],维持牙列缺损患者口腔中天然牙牙周的微生物群,就能有效保持和种植体周边组织健康相关的微生物群的稳定性。若余留牙存在牙周炎,要通过适度治疗消除病因,有效控制牙周炎的发展再实施种植修复术。此次研究的32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都在种植术前实施了有效的牙周病基础治疗,将无保留意义的重度牙周病患牙拔除,拆除了可能引发菌斑集聚的不良修复体,同时还对患者实施了口腔卫生宣教。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7枚种植体植入后骨整合良好,早期修复成功率是94.87%;2枚种植体骨整合失败拔除;全景X线片显示37枚种植体牙槽嵴顶骨吸收量<1mm,2枚牙槽嵴顶骨吸收量>3mm。研究结果中有2例修复失败患者,通过全景X线片比对发现,牙槽嵴顶下方3mm左右部位和种植体间出现一条索状阴影,术后比术前清晰,术前难以发现,提示种植体失败可能和该条索内的炎性肉芽组织相关。

综上所述,在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基础上实施牙种植修复术具有显著的短期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少牙槽骨吸收,但是对于该术式的长期临床效果还有待继续跟踪随访调查。

参考文献:

[1]杨光艳,宋海峰,张健等.重度牙周炎致无牙颌患者种植修复的中短期临床观察[J].天津医药,2012,40(9):960-961.

[2]章锦才.重度牙周炎患牙行种植修复时的治疗选择[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49(6):324-327.

[3]汪洋,徐燕,徐振山等.重度牙周炎患者种植时机的选择和短期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5,25(8):492-497.

[4]邓飞龙,张华,张泉等.牙周炎患者即刻种植修复的临床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46(11):646-649.

[5]朱晶,汪振华.全颌种植义齿修复慢性中重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9):147-148.

[6]杨光艳,宋海峰,张健等.重度牙周炎系统治疗后种植体周围组织的早期评价[J].武警医学,2012,23(9):758-760.

论文作者:宁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  ;  ;  ;  ;  ;  ;  ;  

32例中、重度牙周炎种植修复早期临床观察论文_宁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