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这么瘦?_食物营养论文

为什么孩子这么瘦?_食物营养论文

孩子咋这么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怎样识别婴幼儿的异常消瘦

消瘦,在婴幼儿阶段,不能单纯从体重增减幅度来理解。因为婴幼儿体重有其特定阶段的生理改变。出生后2~3日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比出生的体重下降3~9%,最多不超过10%,恢复时间约为7 ~10天。此后,月平均增长600~800克,7~12个月龄平均增长400 ~500克。因此,周岁时应为出生时体重的三倍或稍多,二周岁应为出生时的四倍。二周岁后增加更慢,年平均约二公斤,可用简单公式推算,即:(年龄×2)+8(公斤)。超越上述幅度的体重下降,可视为“消瘦”。消瘦是否属于病态?除个别体质性的代谢特殊,略低于上述幅度,而又不伴有其他征象的不一定是病态。但一般来讲,如体重减轻到同年龄、性别的平均值10%以下,就应该引起重视,可认为是异常消瘦。异常消瘦的情况有下列几种:

营养性消瘦 多因婴儿期喂养不规则或食物的质和量不当。如不及时纠正,到幼儿期则进一步恶化。 如体重比同年龄、 性别的平均值低15%,属轻度营养不良;低于40%为重度营养不良,表现为皮肤松弛、干燥、苍白、多皱纹、皮下脂肪少或完全消失,肌肉萎缩,行走年龄推迟,易出汗,睡眠不好,烦躁不安或寡欢冷漠,食欲不振,时有慢性呕吐、腹泻、贫血,甚至颈和躯干部出现小出血点或大片紫癜。

慢性病性消瘦 常见的有结核病、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肠炎、肝硬化、呼吸道病灶、泌尿道感染和寄生虫病、疟疾反复发作等。

器质性消瘦 如兔唇、腭裂、食管狭窄、贲门弛缓、肥大性幽门狭窄或大脑发育障碍等,均可导致消瘦。

还有一种罕见的女性幼儿,开始是面部的脂肪逐渐消失,对称性眼窝,两颊明显凹陷,尔后波及颈、胸、上臂皮下脂肪相继减少,但肌肉发育正常,而下肢反较肥胖。一句话,就是脂肪在全身分布特殊,无其他病态,这种异常消瘦叫做进行性脂肪营养障碍,无特殊治疗方法,亦不需治疗。总之,发现婴幼儿异常消瘦,而又不明原因者,应到医院做体格检查,找出消瘦原因,予以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儿童的发育。

孩子怎么越吃越瘦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平时吃饭并不少,有时甚至比同龄儿童吃得还多,但就是“吃饭不长肉”,达不到应有的体重,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体重是衡量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健康状况好的孩子,其体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同步增加。孩子能吃饭,但体重不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活动量过大 在人的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原因是1岁以内的小儿还不会走路,因此活动量小, 而且一天有2/3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再加上摄取足够的营养和热量,使身体始终处于“入大于出”的状态,当孩子长大后,倘若活动量过大,身体消耗过多,尽管吃得很多,但容易处于“入不敷出”就会导致“吃饭不长肉”。

②睡眠过少 常言道,孩子是在睡眠中长大的,这种说法确实具有一定的道理。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在睡眠时会分泌一种“生长激素”,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同时,睡眠时人的新陈代谢处于最低水平,消耗最小,因此也最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

③肠道寄生虫 一条蛔虫每天可产卵20多万个,当蛔虫卵变成蛔虫胚,溜进人们的肠腔,破壳变成小蛔虫后,它们就会像吸血鬼一样,大量吸取小儿体内的各种营养。这时,孩子便会出现“吃饭不长肉”的现象。因此,家长只要带孩子去医院作粪便化验便可知道。如果发现粪便中有蛔虫卵,那么,“吃饭不长肉”的原因便是蛔虫所引起,应立即请医生为孩子驱虫。

④患有慢性疾病 结核病、慢性腹泻、某些内分配疾病等,都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孩子一旦患有这些疾病,也会出现“吃饭不长肉”的现象。

防偏食,让婴儿甜酸苦辣都尝遍

儿童偏食使许多家长很伤脑筋,有资料表明,在儿科门诊咨询中,“如何预防偏食?”的提问占24%。其实孩子的偏食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对某种食品偏食,如不肯吃鸡肉,或即使吃鸡时亦不吃鸡肉皮,不吃肥猪肉,拒绝吃蛋糕等。二是对某种滋味的偏食,如有的孩子只吃甜食,不肯吃辣的,有的则对酸味食品产生厌恶,有的对稍有苦味的菜不肯下箸等。对于后一种偏食,预防的方法是让婴儿尝遍甜、酸、苦、辣、咸。

觅食是人的一种本能,因此当孩子还在摇篮里的时候,对任何滋味的食品是都吃的,他没有选择的能力。然而,在人的舌面上布满着许多味蕾,按其能够接受食品滋味刺激的不同,可分为甜、酸、苦、辣、咸五种。新生儿时期,各种味蕾的发育尚未成熟,需要相应食品滋味的激惹才逐渐发育完善。由于各种味蕾有其专一性接受食品滋味刺激的特点,因此,若在婴儿添加辅食时起,家长只给辣味、咸味的,其味蕾会因食品的刺激而发育良好,逐渐养成爱吃辣味的习惯。如果家长从来不给婴儿吃甜味、苦味食品,则相应味蕾发育不良,长大后很容易产生拒食此类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家长往往根据自己饮食的习惯,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也是和自己一样,自己不吃,也不让婴儿尝辣味,自己不吃甜食,也不给婴儿吃,久而久之,孩子偏食也就产生了。

当然,在给婴儿添加辅食时,甜、酸、苦、辣、咸味的量应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到达一定浓度,不宜急于求成。

儿童厌食不能用药物来补充营养

孩子厌食,不吃饭菜,有许多原因,往往有些家长,试图用药物来代替饭菜的不足,这是不科学的,下面浅谈其道理:

一是用葡萄糖粉代替淀粉类及白糖。我们平时吃的米面,以淀粉为主,在肠道经过淀粉酶、糊精酶、麦芽糖酶等消化,成为葡萄糖而被吸收。平时吃的白糖,经过蔗糖酶消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吃葡萄糖比淀粉类、白糖好。因为它容易被肠道吸收。其实不然,生物机体的功能普遍存在“用进废退”的规律,如长期服葡萄糖,虽然易于吸收,但肠道的各种酶及消化液的分泌功能会逐渐减少,而消化功能的减退又很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因此,不能用葡萄糖代替淀粉类食物或白糖。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腹泻、肠道手术之后,由于肠道消化吸收能力低下,可服一段时间的葡萄糖,有利吸收营养,恢复健康。

二是服维生素C药片代替水果、蔬菜。 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维生素C,与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相比,有一个优点,即天然维生素C 是与维生素P相结合的状态存在的。在人体中,维生素P能协助雄生素C 发挥作用。而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则为单纯药物制剂。 效果远不如天然维生素C。如长期服用可在体内产生大量草酸, 有形成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因此,以服用维生素C代替水果、蔬菜是不妥当的, 当然不少疾病会影响到病人的食欲,使吃进的天然维生素减少,加上消耗较多,可以服用一段时间的维生素药片。此外,水果、蔬菜中有许多种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分,单靠服一种或几种维生素药片是无法代替的。同样道理,也不能通过服铁剂来代替吃蛋黄、动物肝脏去防止缺铁性贫血。

所以,孩子不肯吃饭菜,应找出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绝不能指望药物来代替营养。

改变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两条有效措施

一段时期,我的孩子有不吃早餐、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为此,我采取了以下两条措施:

首先改变孩子不愿吃早餐的习惯。过去,我的孩子吃早餐很成问题,有时专靠零食混日,有时草草吃上几口,有时干脆滴水不进。由于孩子不愿吃早餐,一般到了上午第三、四节课,大脑因碳水化合物的缺乏而进入疲劳状态,既影响了学习,又影响了健康。对此,我在“食”上做文章,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晚餐限其食。 孩子一天下来活动量较大,晚上特别能吃,加上时间宽松,小肚子吃得滚圆。由于晚上吃得太饱,第二天早晨没有饥饿感。于是,我这样安排:一是将孩子不愿吃的,但又是孩子身体营养所必须的食品安排在晚上。俗话说:“饥不择食”,由于孩子晚上想吃,因而不太计较饭菜的优劣。二是在食量上限制,不让其吃得太饱,并向其宣传其中的道理。2、早餐美其食。 早餐做些孩子愿吃的东西。有时,可在头一天晚上征求孩子的意见。 3、上午禁零食。孩子不愿吃早餐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零食作怪。我要求孩子早餐吃饱吃好,上午禁吃零食,不给孩子零食钱。

其次改变孩子不愿吃蔬菜的习惯。众所周知,蔬菜的营养是非常丰富的,它是人体所需的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C 与无机盐的主要来源。但是,孩子就是不愿吃,任凭家长磨破嘴,孩子还是含在嘴里,难以下咽。怎样使孩子汲取蔬菜中的营养呢?我采取两条措施:一是在食谱中安排带蔬菜馅的食品,如肉菜包子、素包子、饺子、馄饨、菜卷等,蔬菜在孩子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体内,多种营养素都得到了充分的吸收。二是家长带头吃。一方面宣传其好处,一方面我们以身作则,并和孩子比赛,看谁完成任务(在盘中划分各自包干的“责任块”)。

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孩子很快改变了不良的饮食习惯。

据我所知,像我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在当前儿童中带有普遍性。我曾将我的做法向左邻右舍介绍,他们尝试后反映效果较好。愿广大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标签:;  ;  ;  ;  

为什么孩子这么瘦?_食物营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