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的思考论文_张珂

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的思考论文_张珂

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处 山东省聊城市 252000

摘要:当前,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快速发展,农业也逐步向现代化迈进,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灌溉是农业增收的重要条件,地位不容忽视。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模式;节水措施

随着我国人口总数量不断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做好农业生产对于国家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要更好的将小型农业水利本身的经济效益真正的发挥出来,便必须重视农业节约用水。

一、几种现代化农业水利灌溉模式

1.1防渗渠道灌溉模式

与传统的土渠渠道灌溉模式相比,防渗渠道灌溉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水资源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这是因为防渗渠道是对所有等级的农田水利渠道都进行防渗处理,使其成为不向两侧或底部渗漏的防渗渠道,如混凝土衬砌防渗渠道、复合土工膜防渗渠道等等。经过实践证明,这些防渗渠道的应用极大的提高农业水利灌溉效率,降低灌溉成本,节约大量水资源和灌溉时间。相对来讲,这种节水型农田水利灌溉模式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还相对较为广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节水灌溉措施。

1.2喷灌模式

所谓喷灌模式,是与漫灌完全不同的农田浇灌模式,其主要是利用水泵对水施压,使水产生一定压强,这样就能够使水通过管道和喷头呈现出喷洒水滴的浇灌方式。喷灌的浇灌方式能够进行均匀的喷洒,浇灌效果更为理想,不会出现一部分农田灌溉过度,而另一部则没有完全浇透的现象。另外,采用喷灌浇灌模式无须再挖建沟渠,减少了农田的占用量,也不会对农田地形有过多要求,且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因此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农业水利节水灌溉模式。但是其之所以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主要是因为喷灌模式还存在着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的缺点,并且其喷洒效果还非常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就目前来讲,我国常用的喷灌模式主要三种形式,即固定管道喷灌、半固定管道喷灌以及全移动管道喷灌。这三种喷灌形式各具优点和确定,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农田地形和水资源现状来合理选择应用。并且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改进,以促使其在更多的地方得以快速推广。

1.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模式

低压灌装就是低压管输水灌溉技术模式的简称,就是输送水的工具是低压管道的形式,取代了明渠。灌溉水是通过低压输水管道输送形式送到田间来灌溉作物,低压管输水灌溉系统通常由水源、水泵以及附属的机械部分、输水管道、配水装置等构成。运用低压管道进行灌溉有众多优点,首先管理上很方便、向田地里输送水速度也很快,同时也省工省时、机耕和养护也相对容易,此外,这种模式对在输送灌溉水的过程中水的渗漏与蒸发也有良好的效果,据相关资料,这种输水的效率基本上能达到95%。运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模式这种模式还能少占地,从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在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文资源相对严重超采,如果采用井灌区的形式,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应该大力应用,新建井灌区更应该应用输水管道来灌溉农田。

二、农业水利节水技术措施

2.1建立完善的节水技术体系

农业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就我国目前所采用节水灌溉模式来看,都不能够有效改善我国缺水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在未来的时间里,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大局出发,更加全面的考虑如何实现农业节水问题,在技术上要得到水利部门和农业部门的支持,资金投入上要得到财政部门和银行部门的支持,只有将这些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写作,才能够有效改善我国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而水资源问题的。

2.2将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农业发展相结合

面对我国目前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保证我国水资源持续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必须要对当地的水资源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尽可能对水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在对水资源进行分配的时候,要严格遵循“总量控制、配额管理”的原则,将水资源用在每一个必须利用的地方,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此同时,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还要在确保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农业发展有效结合。

2.3不断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有所呈现,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提升,传统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是建立在生物技术之上的调控灌溉技术,一种是建立在3S技术之上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无论是哪一种技术,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效节水灌溉的使用效果,给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局势下,相关工作人员还要不断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来促进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4科学搞好农灌规划和配套设计

农业灌溉规划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总体规划的重要规划之一,必须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方便管理,提高运行保证率,做到农业灌溉最佳设计选型配套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农田要要确定灌区规模,要建立适应现有河网水系:(2)灌区规模需符合客观实际和适应形势,建立起现阶段最佳农业灌溉模式。

三、节水技术措施的几点思考

3.1必须建立完善的节水技术体系

农业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无论是那一种节水灌溉模式或节水灌溉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无法改善当前我国缺水状况。农民为抗旱,增加亩产量,井越大越多,越打越深,并且不断的扩大灌溉面积,资源型节水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在技术上要到水利部门、农业不能以及气象部门等的支持;在研究推广上得到科技、教育、宣传等部门支持;在资金投入上要得到财政、银行部门支持。这样多个部门统筹考虑制约农业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密切配合,紧密协作,建立适应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3.2科学搞好农灌规划和配套设计

农业灌溉规划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总体规划的重要规划之一,必须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方便管理,提高运行保证率,做到农业灌溉最佳设计选型配套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农田要要确定灌区规模,要建立适应现有河网水系;(2)灌区规模需符合客观实际和适应形势,建立起现阶段最佳农业灌溉模式;(3)渠系布置及泵站(电灌站)、渠道设计要配套,提高灌溉经济效益。

3.3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农田相关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农业节水工程投资大多数是靠国家补助建设,也有少部分是集体出资或者农民筹资。但是国家补助资金相对较少,而很多农村还不富裕,很难出资建设农业节水工程,导致相关的水利设施配套资金严重不足。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对水利工程加大资金投入,譬如建立国家和省级农业节水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多元化、多层次以及多渠道的农业节水投入机制,增加投资渠道,改革和完善投资政策。同时要推进农田水利的相关体制改革,譬如要明晰产权,实行灌区企业化管理、改革和完善灌区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改革水价制度,建立合理补偿机制等措施。

结束语:

在我国农业灌溉中,小型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数量比较的多,因此其节水也成为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我们必须真正的认识到灌溉过程中水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措施,提高节水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育新.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的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4).

[2]孟小涛,王春生.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9(17).

[3]滕金福.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

论文作者:张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  ;  ;  ;  ;  ;  ;  ;  

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的思考论文_张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