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论文_陈阳 ,黄霞

中医药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论文_陈阳 ,黄霞

贵州省瓮安县中医院 内科 5504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药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分期治疗与辩证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120例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20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6.67℅,无效与恶化率是13.33℅。结论:中医药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的死亡率低。

【关键词】中医药;出血性中风;辩证治疗

中风也称脑血管意外,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都很高。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出血性中风患者,分析中医药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出血性中风患者,都有典型的临床病症,CT扫描,脑实质内均有高密度出血影改变[1]。患者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40~79岁。有42例意识清楚,47例嗜睡,22例浅昏迷,12例深昏迷。有86例头晕头疼,72例恶心呕吐,58例语言障碍,111例肢体瘫痪,92例发热,13例上消化道出血。CT扫描:有80例内囊性出血,10例脑叶出血,3例脑桥出血,4例小脑出血,23例丘脑出血,37例血肿破入脑室。96例白细胞计数增高。58例心电图S-T段改变,80例脑电图异常。

1.2方法

1.2.1急性期

患者在发病后的两周内是急性期。以《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为依据,120例患者在急性期,有37例中经络,83例中脏腑。所有患者必须给予充足的热量,且使水、电解质、酸碱保持平衡,若患者表现出感染征象,则给予足量维生素,若表现为颅高压征象,则给予120~250Ml/次的20℅甘露醇静脉注射,6~8小时一次,连续5~7小时,以此避免脑疝出现。

37例中经络患者中有28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9例痰湿中阻。其中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患者伴有头晕、头痛、突发口眼歪斜、舌红苔黄、耳鸣目眩等病症,对其治疗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活血通络为主。可施用配方:牛膝30g、代赭石30g、生牡蛎15g、生龙骨15g、龟板15g、玄参15g、钩藤15g、白芍15g、天麻15g、天冬15g、水蛭9g。痰湿中阻患者伴有体质肥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质黯淡、脉弦滑等病症。对其治疗以健脾化痰、平肝熄风为主。可施用配方:瓜蒌20g、半夏15g、白术15g、石菖蒲15g、天麻12g、云苓12g、竹茹12g、陈皮12g、胆南星12g、川芎12g。

83例中脏腑患者中有53例是阳闭,28例是阴闭,2例是脱证。其中阳闭者伴有突然晕倒、牙关紧闭、面赤身热、苔黄腻、脉弦滑等病症。对其治疗以辛凉开窍、清肝熄风为主。灌服或者鼻饲安宫牛黄丸,每天两次,一次一丸,连用三天,同时施用配方:羚羊角粉3g、赤芍15g、菊花15g、夏枯草15g、丹皮15g、黄芩15g、龟板20g、石决明20g、生地20g、牛膝20g、水蛭6g。而阴闭者伴有突然晕倒、口噤不开、面白唇暗、静卧不烦、苔白腻、脉沉滑缓等病症。对其治疗以辛温开窍、豁痰息风为主。灌服或者鼻饲苏合香丸,每天两次,一次一丸,连用三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施用配方:半夏15g、橘红15g、云苓15g、枳实15g、胆南星15g、石菖蒲15g、钩藤15g、牛膝20g、水蛭6g。而脱证这伴有突然晕倒、手撒肢冷、汗多、脉细弱等病症。对其治疗以益气回阳、救阴固脱为主。施用配方:人参15g、制附子15g、麦冬15g、五味子15g、黄芪30g,当患者清醒后加用当归15g、红花15g、川芎15g、水蛭9g。

1.2.2恢复期

当患者发病两周以后,且病情趋于稳定时是恢复期。120例患者中有9例在急性期因为合并肺部感染等原因死亡,111例患者进入恢复期。111例患者中有54例是气虚血瘀,36例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15例是痰湿阻滞,6例是肾虚精亏。其中气虚血瘀的患者伴有面色萎黄、半身不遂、苔薄白、脉细涩无力等病症。治疗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配方:黄芪60g、牛膝20g、川断15g、乌稍蛇15g、川芎15g、当归15g、红花15g、赤芍15g、丹参15g、地龙15g、水蛭10g。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患者伴有头晕目弦、言语不利、舌红苔黄、脉弦等病症。治疗以滋阴潜阳、西风通络为主。配方:天麻15g、钩藤15g、黄芩15g、益母草15g、杜仲15g、牛膝20g、石决明20g、夜交藤20g、栀子12g、川芎12g、当归12g、白芍12g、云苓12g、水蛭9g。痰湿阻滞患者伴有肢体麻木、舌强语蹇、苔白腻、脉弦滑等病症。治疗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为主。配方:钩藤20g、牛膝20g、半夏15g、白术15g、天麻15g、云苓15g、陈皮15g、石菖蒲15g、郁金15g、赤芍15g、川芎15g、水蛭9g。肾虚精亏患者伴有眩晕耳鸣、心悸气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病症。治疗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主。配方:黄芩30g、牛膝30g、生地15g、熟地15g、山萸肉15g、山药15g、麦冬15g、石斛15g、当归15g、杞子15g、水蛭9g、肉桂3g。

2结果

以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的疗效标准为依据,共28分,基本痊愈:积分增加≥14分或积分≥24分;显效:积分增加10~14分;有效:积分增加4~9分;无效<4分;恶化:积分减少或者死亡。120例患者的治疗有40例为基本痊愈,有36例为显效,有28例为有效,有16例为无效恶化,总有效率是86.67℅,无效与恶化率是13.33℅。因此,中医药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的死亡率低。

3讨论

根据中医学观点,中风是本虚标实之证,标是风火痰湿壅生、气血郁阻,而本是肝肾不足、气血虚少,在急性期以治标为主,在恢复期以治本为主[2]。本研究所用药物牛膝、代赭石、生牡蛎、生龙骨、龟板、玄参、钩藤、白芍、天麻、天冬、水蛭、瓜蒌、半夏、白术、石菖蒲、云苓、竹茹、陈皮、胆南星、川芎、羚羊角粉、赤芍、菊花、夏枯草、丹皮、黄芩、石决明、生地、橘红、枳实、人参、制附子、麦冬、五味子、黄芪、川断、乌稍蛇、红花、丹参、益母草、杜仲、夜交藤、栀子、郁金、山萸肉、山药、麦冬、石斛、杞子15g、水蛭、肉桂。在这些药物中黄芪、川芎、红花、当归、赤芍等有着活血化瘀的作用,水蛭、瓜蒌、石菖蒲等具有破血化瘀的作用,赤芍、大黄等用于凉血通瘀,郁金、益母草、枳实等用于活血利水,总之这些药物在活血、化瘀、解毒、破血、利水方面有着良好作用,针对不同的分期施用不同的配方,这些药物相互作用发挥疗效。

本研究对不同分期的患者进行辩证的治疗,从治疗效果来看,总有效率较高,因此,中医药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的死亡率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全章. 中医药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1):8-9.

[2]张义才. 中医药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82例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5(1):6-7.

论文作者:陈阳 ,黄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中医药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论文_陈阳 ,黄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