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疼痛及睡眠时间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_汪晶晶

 湖南省肿瘤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疼痛、睡眠时间及负性情绪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本院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术后患者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并观察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量表(SDS)评分、VAS模拟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癌术后患者的SAS评分为(30.92±5.28)分,SDS评分为(30.22±5.92)分,VAS评分为(3.04±0.21)分,睡眠时间(8.52±1.24)h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76±6.2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胃癌术后患者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缓解疼痛,延长睡眠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理护理;胃癌术后;睡眠时间;负性心理

胃癌为致死率极高的疾病[1],胃癌部分切除为临床中常见治疗手段,但于术后患者因各种因素产生疼痛及负性心理,对其睡眠产生影响,不利于身体康复。本研究为探讨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疼痛、睡眠时间及负性情绪的效果,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术后患者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为2组,实施不同护理,并将其护理效果进行干预,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院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术后患者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者各30例,具体如下: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在(38-72)岁,平均年龄为(50.48±5.28)岁,依据文化程度对其进行分类,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9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者21例。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0:10,年龄范围在(37-71)岁,平均年龄为(50.23±5.21)岁,依据文化程度对其进行分类,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8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者22例。2组胃癌术后患者的资料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方法: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传统护理,主要包括静脉通道、氧气通道的维持,切口清洁、消毒护理,尿管插管护理[2],禁食、水干预,营养供给干预等。

观察组方法: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主要措施如下:

1)健康教育:对胃癌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后综合分析,告知患者疾病的致病因素、治疗方法,使得患者更深入的对疾病进行了解,并告知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事项,严禁其摄入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戒烟、酒,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3]。

2)心理干预: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故医护人员须依据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倾听患者的主诉,对于患者的提问,耐心、客观的回答,消除患者的疑虑、焦虑及抑郁的负面心理[4]。

3)环境护理:保证病房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可播放舒缓的音乐使患者放松心情,于此基础上,对患者睡眠科普知识的教育,医护人员可适当的患者头部进行按压或于其睡前对其双脚进行醋泡,并向其分享治疗成功的案例[5],告知有效的睡眠可促进身体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2组胃癌术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量表(SDS)评分、VAS模拟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其SAS/SDS评分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定,50分<SAS/SDS评分<60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1分<SAS/SDS评分<70分为中度焦虑/抑郁,SAS/SDS评分>70分重轻度焦虑/抑郁。患者的VAS模拟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取SPSS19.0版进行处理,2组胃癌术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量表(SDS)评分、VAS模拟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当P<0.05,表示2组胃癌术后患者的在护理干预后各项计量指标差异明显,统计学具有科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胃癌术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睡眠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胃癌为我国居首位的恶性肿瘤疾病,临床中常采取胃癌根治术治疗,由于疾病的严重性,合并患者术后不得正常进食及疼痛,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故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传统护理主要包括静脉通道、氧气通道的维持,切口清洁、消毒护理,尿管插管护理,禁食、水干预,营养供给干预等,保证了患者短期的生命安全,但医护人员并未于患者的心理角度出发而实施心理干预,故导致患者对于疾病认知缺乏,产生疑虑及不安全感,合并术后的疼痛亦不利于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了患者的行为,部分患者于术后出现自行拔管,下床等现象,极不利于治疗工作的展开,延缓了身体康复,故该护理方案不佳。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胃癌术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于传统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本文研究中,环境护理,健康教育仅是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手段,旨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故列为心理护理范畴,医护人员通过开放轻音乐,对患者进行头皮按摩,睡前泡脚可缓解患者疼痛,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消除患者的疑虑,使得对自身疾病进行深入了解,以此提高认知度,改善负面心理,规范就医行为,从而提高了睡眠质量,延长了睡眠时间,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胃癌术后患者的VAS评分、睡眠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亦验证了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予以胃癌术后患者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缓解疼痛,延长睡眠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红果,郝君峰.强化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6):1121-1123.

[2]聂祖苹.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7):160-161.

[3]任景丽.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负性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0):149-152.

[4]季忆.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35):7283-7283.

[5]孟彩娟,俞耀军,蒋月林.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疼痛、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5):140-143.

论文作者:汪晶晶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疼痛及睡眠时间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_汪晶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