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渗透论文_张曼

烯美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在我国经济既经济的发展中,生态环境的恶化情况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正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并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也开始积极运用生态保护的理念,将海绵城市的理念投入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当中。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的理念内涵的阐述,以及对其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技术分析,以深入研究其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措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引言

海绵城市的理念是一种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最新理念,是以绿色城市为核心理念而发展出来的。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良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应对自然灾害,在出现暴雨等问题时,能够发挥出排水、蓄水和净水的作用,从而展现出良好的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效果。目前,这一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已经得到积极运用,并初见成效,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必须加大研究力度,以便为我国的城市建设事业提供助力。

一、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

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我国于2012年的《21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被首次提出,它又被称为“水弹性城市”,属于新时代中的城市雨洪管理中的概念,它要求城市不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在美化城市的同时也要提升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在这样的理念中进行城市建设就必须要城市地表水、自然降水以及地下水三者进行综合考虑,减少城市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在有效应对水质灾害的同时将各种水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合理利用[1]。海绵城市的理念主要通过三种手段结合来实现,首先要保护城市中原有的生态系统,通过对河流、湖泊、森林等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来保护城市的水文循环能力。然后要对城市被破坏的生态进行修复,以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最后在利用LID技术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建立起城市海绵体,从而建立起现实中的海绵城市。

二、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雨水处理中的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城市水资源的处理问题,尤其是雨水的处理更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在现今的许多中小城市中,城市的防洪防水设施建设不全,导致城市在遇到暴雨天气或者发生洪水灾害时排水不畅,从而引发各种水质灾害问题,从而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首先,在传统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雨水排放模式的不合理,在暴雨天气时雨水难以合理排放。而且,在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放系统设计中没有注意到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从而容易造成地下水资源枯竭的情况[2]。与此同时,许多地区的雨水由于缺乏净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也使城市的原有水资源遭到污染。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技术分析

针对城市的降雨问题分析,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进行解决。

第一、节流技术:这一技术就是要求城市管理者能在降雨的过程中,利用相应的材料对城市降雨进行处理,以降低雨水形成径流的速度以及汇水面积,从而将雨水的汇流时间增加实现最终的节流目的。这一技术能够有效减缓雨水径流对城市道路造成的压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节流处理。

第二、促渗技术:这一技术是指将道路景观设计进行优化,改变地面铺装材料以提高其渗水的速度,使其在降水时能够让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它利用地面铺装材料间的缝隙,让雨水通过缝隙渗透到土壤中,可以在正常情况下还能通过这些缝隙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这样一来,不仅能解决降水的排水问题,还能较少城市发生干岛效应的几率。

第三、调蓄技术:这一技术也是以海绵城市为理念进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技术核心,它能够有效预防城市出现内涝,并能在城市缺水时期缓解用水问题。它主要就是通过加长雨水峰值的持续时间,并降低降雨的水流量,以尽可能的延长对雨水收、排、存、净等处理的时间[3]。

根据以上的理念进行分析和整体,可知传统的城市雨水开发流程如下图所示:

而经过优化设计后,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开发利用流程就会如下图所示:

四、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原则

(一)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利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技术践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该对城市的总体布局还有控制指标进行合理优化,通过合理利用植被配置和相关基础设施,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的科学调配,以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进程。

1.设计车道绿化带

在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和建设时,道路绿地以及相应绿化带的设计非常重要,要通过生物滞留带、雨水湿地以及下沉绿地等的方式进行设计。在绿化带的设计中运用生物滞留带,能够科学管控车道区域的雨水径流情况,并将这些径流雨水快速输送到地下,汇集为地下水,此外,它还可以使道路的整体机构实现规范化、完整化。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对道路的基本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依据道路的等级以及其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方案更有针对性,也会更加有效。与此同时,在设计绿带时,应该遵守道路基础横坡应该小于纵坡的原理,使其对中心线的基础径流起到截留的功能,从而使道路的整体设计能够更加符合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

2.设计人行道绿化带

对道路的整体设计而言,道路的绿带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它通过对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区域的水资源进行调节和存蓄,实现雨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所以,在进行人行道的设计时,应该充分加以重视,使用良好的透水铺装材料,加强其渗水能力;而非机动车道以及机动车道可以建设成透水沥青路或者透水水泥路。在建设中可以使用鹅卵石、沥青混凝土、随时铺装、嵌草砖、透水砖等透水材料,以达到国家相关的道路建设标准和要求。

在人行道的绿化带设计中可以利用树池结构种植单排植被,合理规划设计树池的布局,以实现整体结构的平衡和完整。同时,在设计时要适当提高设置进水口的宽度以及优化进水条件,在间距的设置中,应该根据道路的坡度进行合理调整。而且,在人行道的基础设计中要进行合理优化,通过栽种植被的手段将雨水有效截留下来,同时也能避免树池的水土流失情况发生,进而实现对整体设计结构的优化和完善。

3.设计侧道绿化带

路侧的绿化带设计是要实现续存基础雨水的目的,它对城市绿化景观设计质量和水平也有重要影响。在对路侧的景观进行设计时,可以将灌木、草还有草木相互结合起来,优化植物的缓冲结构,从而利用这个完整科学的结构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和利用。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时对道路的周边结构以及基础的需求进行综合考虑,认真分析进行合理设计,利用植物缓冲带对雨水进行净化,这样既能提高路侧景观植被的观赏性,又能降低附近车辆的噪音以及汽车尾气的干扰性,使整个设计更加完整。而在选择植被的物种时,应该充分考虑周围汽车行驶带来的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遵循防污染、防粉尘、除噪音的设计原则,对其中的乔木和灌木进行科学搭配以及合理的设计,在满足色彩合理搭配的条件下,依据植物的季节变化情况来选择,通过这样合理科学的布局与规划使道路的景观更加美观舒适,提高其欣赏性的同时也具有实用性。此外,在处理路面排水问题的设计中,要利用生态排水的方式,使降雨过程中产生的雨水能够汇入到绿化带,以便绿地对雨水进行回收和再利用[4]。在这一过程中,主管部门需要积极配

合,将路面排水系统与雨水灌渠合理衔接起来,从而保障排水的过程更加顺利。

(二)海绵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首先,对于新建的道路,应该遵循以下设计原则:第一,应该遵循维持现状地貌的原则,要根据地形进行综合考虑,将其对雨水的保存、渗透以及净化的功能实现最大化。第二,应该在保障设计安全性的原则上,从实际情况出发,将现存的条件和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提高设计的经济性和实用性。第三,景观设计要与工程设施互相结合,在实现低影响开发的同时提高景观的观赏性能。

其次,在已经建成的道路设计上也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尽可能地利用道路中原有的行道树带、绿化带以及道侧绿地,将人行道的层面以及它的机构透水性进行优化和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道路的景观欣赏性。其二是要做到不拔树或者少拔树。其三是要结合海绵城市的相关设施,提高其实用性和实施性的功能。

五、小结

综上所述,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技术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国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手段。利用海绵城市的理念进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工作,利用相关的专业性技术和设施,提高道路对雨水的下渗、滞留、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的能力,实现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从而推动我国社会建设的稳定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一颖.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17):283-284.

[2]李文超.刍议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智能城市,2016(11):199-202.

[3]舒怡达.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道路景观设计研究[J].规划与设计,2017(8):130-131.

[4]李梦沁.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7(8):88-88.

论文作者:张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渗透论文_张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