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论文_黄克军1 龚文芳2

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论文_黄克军1 龚文芳2

(1:衢州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浙江 衢州 324000

2:衢州学院 教务处 浙江 衢州 324000)

[摘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集知识性、操作性、实用性为一体,传统课堂采用集体授课无法兼顾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文章总结分析了我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所做的探索和实践,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本校一门公共选修课,具有集成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提高其信息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笔者对平时自己教授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

①学习者的知识储备差异较大,分层教学面临挑战。各地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无法满足全体同学的需求:有的同学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太过简单,希望教师能够加深难度;有的同学则认为教师教学进度太快、内容太深,难以跟上进度。教师的教学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习者的需求。

②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课堂上教师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乏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任务式教学等,但受课时所限,仍多以“教师讲——学生听”传递接受式为主,没有从根本上真正发挥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课堂上师生互动性不够,缺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氛围。

③选用教材缺乏丰富的教学案例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学情境感不强,整节课不能融入到一个主题完整、连贯的情境中学习,自然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得不到激发。

④学生自我学习意识不强。受课上教学进度统一的影响,程度稍差的学生仅仅满足于学会老师讲授的制作技巧,程度好的学生又得不到拔高的指导和练习,导致自我学习意识得不到发挥,更谈不上成果意识。

“培养创新”是教育的目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将知识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把知识体系搭建起来。可见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改进学习模式是迫切需要的。

二、引入微课的必要性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知识接收到内化的过程,知识传授由教师承担,知识的内化则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理解、练习获得。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属于全校选修课,受众专业不同、层次不同,而课堂上教师传授的内容相对固定,无法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目前网络教学形式越来越流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理论与技能并重的课程,如何开展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实践,尝试开展了以微课为媒介的混合式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微课是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近年来也是备受关注和推广,虽然短小精悍,但教学目标明确,每个微课的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包括导入、知识技能讲解、案例分析、任务布置、总结等,学生预学、巩固都离不开微课,引入微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操作类的课程中尤为适用,微课俨然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

三、微课在课堂中的教学实施

1.实施的内容

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微课,先学后教,围绕微课知识点展开教学,帮助学生课前自学、课后复习,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思考、运用,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了实践:

①重建内容模块。分析整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对word、excel、ppt、ps四大内容模块进行重建,突出讲解重难点。

②选定微课内容。微课既然需要教师巧妙地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其中,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内容选取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在word板块选定文本段落设置、表格设置、页眉页脚、图文混排和绘制图形等内容,excel板块选定数据输入与填充、数据格式设置、单元格格式设置、公式与单元格引用和插入函数等内容,ppt板块选定主题与母版、动画设置、版面设计和放映设置等内容,ps板块选定绘图工具、修图工具和图层与样式等内容。

③设计微课辅助学习资源。以知识点为基础的微课视频有利于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辅助学习资源一方面要能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载体,以传递知识,另一方面要为学习者提供拓展知识,多方位地引导学习者展开学习和交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④微课导学。创建自主化的学习环境,课前全员参与学习,学生根据上课进度要求,通过微课提前预习新课内容,了解背景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师以微课知识点为线展开教学;课后学生对课上内容进行反思,利用微课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巩固重难点,进行扩展学习。

⑤建立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全采用“期末考试+平时作业+平时考勤”的评价形式,微课的学习、课上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也考虑进来,增加过程评价成分,以更好地激励学生根据微课开展课前或者课后自学。

2.达到的目标

通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引入微课,设计合理的微课知识点,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一方面达到了“微课导学”的目的,另一方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成效分析与反思

1.实施成效

微课主题突出、短小精悍,这个特点非常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层次和掌握知识快慢的差异,学生可以借助于微课进行自主预学,针对软件操作的细节和过程反复播放,提高教师课堂指导效率;辅助资源的提供也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拓展层级。实践证明,在笔者担任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通过预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主动去发现、探索问题,达成探究过程与教学目标的统一,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课后便于复习、提高的优点也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以及学习习惯,自主思考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2.实施反思

①微课设计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微课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避免单一化,尤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性, 在微课辅助资源中要尽可能的体现。微课设计得好,课堂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②将微课和教材结合起来。后期我们打算将录制的微课以及辅助学习资源嵌入到教材中,按新形态教材的形式,由课题组合作进行编写,待出版后,学生可以更为方便地对知识点进行学习、理解,以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

把微课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使得师生共同走进课程,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秀麟等.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3

[2]王同聚.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15.

[3]何博等. 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应用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

[4]徐占鹏. 基于微课和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衢州学院新形态教材“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黄克军1 龚文芳2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论文_黄克军1 龚文芳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